《中小企业融资讨论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企业融资讨论论文.docx(2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小企业融资讨论论文中小企业融资讨论论文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一支重要气力,随着社-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中小企业在扩大就业、活跃市场、增加收入、社会稳定以及构成合理的国民经济构造方面起着难以替代的作用。下面是学习啦我为大家整理的中小企业融资讨论论文,供大家参考。中小企业融资讨论论文范文一: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论文导读:我国的中小企业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实现充分就业,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中坚气力。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解决方法一、研究背景我国的中小企业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实现充分就业,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中坚气力。根据央行界定的标准,我国约有99%的企业是中小企业
2、;中小企业对GDP的奉献超过60%,对税收的奉献超过50%,提供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论文参考。中小企业在就业与经济增长方面奉献宏大。与此相反的是中小企业占用的社会资源却非常有限,贷款额只占银行贷款总量的30%左右。中小企业用较少的社会资源,创造了较多的社会财富,并且承当了相应的社会责任。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剧烈,中小企业的发展碰到了瓶颈障碍,十分是融资难成为其首要问题,怎样去寻找新的融资空间,壮大本人的实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多少年来,中小企业融资难一直是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固然国家为此制定了一系列政策规定,提出多种解决方案,但由于在政策的制定经
3、过中,没有在更高的层次上进行统筹和创新,没有在政策和法规上有所突破,进而没有勾画出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总体思路,因而,政策的施行效果并不理想,这一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究其原因,有下面几点: (一)中小企业本身的发展特点是造成其融资困难的内在因素。中小企业一般本身积累较少,资产规模较小,而且大部分经营管理不规范,经营效益低下,使得其在间接融资上具有较大的市场风险。一些中小企业往往有两本甚至三本账以应付不同部门的检查。这讲明一些中小企业的财务报表不真实不可靠,会计信息严重失真,所以财务风险与大企业相比要高得多。此外,中小企业组织构造、生产运营管理以及售后服务都不太健全,也是导致其融资难的症结
4、所在。 (二)信息不对称1、与银行信息不对称导致从银行贷款难由于中小企业往往不愿披露所有的信息,使银行往往处于信息的弱势,无法甄别中小企业的信誉状况,因而,银行为了保证资金安全,防备风险,惜贷和慎贷也就不难理解了。2、与担保机构信息不对称导致寻求担保难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假如担保物缺乏,担保机构对融资信贷的担保就会非常的慎重。论文参考。同时也会减少担保机构的利润,结果是担保费率的上升,导致中小企业融资担保难。3、与投资者信息不对称导致直接融资受限 (三)融资渠道体系尚未完全建立。我国资本市场的股票发行额度和上市公司选择遭到规模限制,中小企业在上市公司中所占份额几乎为零。至于发行债券,由于大都
5、带有政府主导垄断的推动型色彩,中小企业难以进入这一投资领域。而刚刚起步的风险基金规模有限,退出机制尚不完善。 (四)中小企业融资辅助体系缺失。一方面,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社会信誉支付体系尚不健全。首先是缺乏统一的中小企业信誉评估体系。其次是中小企业资信调查体系发育程度很低。由于我国目前尚未构建一个完善的企业信誉信息网络,在企业信誉信息的登记披露等方面很不规范,使银行难以准确地获取企业的相关信息;另一方面,我国中小企业的信誉担保体系尚不完善。当前我国按市场化运作的中小企业担保中介机构很少,担保能力也很有限,远不能知足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融资需要。 (五)政府政策和支持力度不够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政
6、策自觉或不自觉地偏好于大企业,而对中小企业有很多的不公平,这在客观上限制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和融资能力。 (六)宏观金融体系方面的原因,缺乏专门为其提供融资服务的金融机构金融机构体系与经济体系多层次对应关系出现断层和错位。与经济的多层次相对应,金融机构体系也应是多层次的,然而这种对应关系在我国却出现了断层和错位,能为中小企业提供有效金融服务的中小金融机构体系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同时,各商业银行实行审贷分离、贷款风险终身责任制,加之内部约束机制与鼓励机制不对称,信贷员普遍缺乏拓展信贷市场的积极性,基本上放弃了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论文参考。三、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在借鉴发达国家经历的基础上,
7、笔者提出本人的一些想法。 (一)加强中小企业本身发展1、强化信誉意识,提升信誉等级建立完善的会计报表账簿体系,整顿企业财务纪律,积极清偿银行债务和拖欠其他企业的款项,建立企业信誉档案,牢固树立诚实守信的企业形象以赢取各界信任。2、加强当代企业制度建设,加强发展动力。企业内部要坚持科学民主管理,明确企业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的,制定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最大限度地调动职工积极性,营造出良好的工作气氛,最终建立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公司治理构造。3、创新融资手段,拓宽融资渠道对中小企业而言,即便国家设立专项基金,提供信誉担保,建立投资基金,设立证券市场,银行贷款等融资形式,能够获得资金支持的企业也是少数
8、。在当前的市场机制下,中小企业应考虑到本身发展现状,并结合国家财政、金融、信誉等实际情况,充分利用一切可能的途径,创新出切合本身发展实际的融资手段。比方吸收创业(风险)投资、票据贴现融资、融资租赁等。 (二)改善融资大环境1、中小企业融资政策支持体系我国的中小企业所有制构成比拟复杂,而企业法和有关的政策又主要是根据所有制性质来制定的,这就使得不同所有制性质的中小企业处在不同的竞争起跑线上,不利于企业更快地发展。因而建议借鉴西方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经历,将中小企业视为统一的整体,以2002年6月29日通过的(中小企业促进法)为根据,尽快制定配套的法规和政策,把规定的各项法律制度落到实处,使中小企业
9、管理走上法制化轨道,使我国中小企业立法构成一个科学、完备、有序的体系。2、完善资金支持体系 (1)完善资本市场体系,开拓直接融资新渠道。一是发展股票市场。在鼓励中小企业发行股票、企业债券、存托凭证等方式募集资金的同时,尽快完善二版市场或场外交易市场,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造血功能。二是发展债券市场。企业债券市场也应对中小企业敞开大门,逐步放开债券发行市场,允许其在符合发行要求的条件下,通过发行债券筹资。 (2)改善现有中小企业间接融资体系。应拓宽商业银行的融资渠道。在短期内不妨能够对四大商业银行在中小企业贷款方面提出一些硬性贷款的规章,以解决当前我国中小企业资金短缺的燃眉之急。另外,要整合中小金
10、融机构,尤其是中小民营银行。政府部门应加快对现有金融机构,十分是中小金融机构的改革、改组和整顿。3、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信誉担保体系一方面,政府部门要加大对中小企业信誉担保机构的扶持力度;另一方面,要借鉴发达国家信誉保证制度支持中小企业获取金融支持的做法,大力发展中小企业政策性信誉担保体系,互助担保体系,商业担保体系,逐步构成完善的信誉担保体系。参考文献:1.郎洪波.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考虑J.企业经济,2004,(2).2.杜迎新.关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几点考虑J.经济师,2004,(1).3.林毅夫、李永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1,(1)4.汪玲,姜雪涛.设
11、立创业板市场:构建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的战略选择J.经济研究参考资料,2004,(67)37-415.邱华炳.中小企业融资通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中小企业融资讨论论文范文二:中小企业融资理论综述论文导读::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气力,但当前中小企业发展仍存在着很多制约因素,尤其是融资难这一世界性难题。目前,关于企业融资的理论研究,资本构造理论在当代经济学中居于主导地位,该理论主要侧重于定量研究。而企业金融成长周期理论则更侧重于从动态的角度来解释企业在不同成长阶段所需要的不同融资需求。因而,本文主要对西方的资本构造理论和企业金融成长周期理论进行了梳理和综述,以期对中
12、小企业的成长和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论文关键词:中小企业,资本构造理论,企业金融成长周期一、引言从理论溯源上来看,资本构造理论主要是运用微观的定量方法来研究企业融资理论的,而马克思主要是运用抽象的方法对其进行研究的。马克思的企业融资理论主要是建立在信誉制度的基础之上。他以为,随着信誉(尤其是银行信誉)的发展,中小企业会逐步被大企业所兼并,资本会不断趋于集中,直至走向垄断。产业革命之后,资本集中的趋势比以往愈加强烈,因此马克思也未对中小企业进行详细研究。尽管这与现实中少量大企业与大量中小企业同时并存这一现象不相符合,但马克思关于企业融资的思想对当今中小企业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1在当代经济
13、学中关于企业融资的研究,西方的资本构造理论居于绝对的主导地位,固然其研究对象多以大企业为主,但对中小企业融资也有较强的理论意义。而企业金融成长周期理论则是从动态的角度来解释企业在不同成长阶段所需要的不同融资需求,在解释中小企业融资构造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二、资本构造理论为了到达市场价值最大化,企业往往需要寻求最佳的融资构造。由于各种融资方式的资金成本、净收益、税收以及债权人对企业所有权的认可程度等存在差异资本构造理论,在给定投资时机时,企业就需要根据本人的目的函数和收益成本约束来选择相应的融资方式,以实现最佳的融资构造,进而使企业的市场价值最大化。融资构造不仅决定着企业的市场价值,同时
14、对企业的融资成本、产权分配、治理构造以及通过资本市场对经济增长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影响。这就是企业融资理论,亦称资本构造理论论文范文。2西方主流的企业融资理论主要是围绕怎样构成最佳的资本构造而展开的,其发展先后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早期资本构造理论、当代资本构造理论和新资本构造理论。 (一)早期资本构造理论假如企业只采用权益资本和负债两种融资方式,那么总资本成本率就是权益性资本成本率和债务性资本成本率的加权平均成本率。而企业的目的又是实现企业的市场价值最大化,企业的市场价值一般是由权益资本价值和债务价值组成。由此可见,在企业息税前盈利既定的情况下,总资本成本率最低时,也就意味着企业的市场价值到达了
15、最大值。因而,衡量企业能否实现了最佳的资本构造,主要是看企业的市场价值能否最大或资本成本能否最低。杜兰特(D.Durand,1952)3将早期的资本构造理论分为净收益理论、净营业收益理论和传统理论(也称折衷理论)。根据该分类方法,上述三种理论的内容大致如下:1、净收益理论净收益理论是以权益资本总能够获取一个固定不变的收益率且企业总能以一个固定利率筹集到所需的全部债务资金为假设前提。该理论以为,通过负债融资提高企业的财务杠杆比率,能够降低总资本成本率,进而提高企业的市场价值。这是由于债务资本成本和权益资本成本均不受财务杠杆的影响,也就是讲,无论负债程度多高,企业的债务资本成本和权益资本成本都不会
16、发生变化。因而,根据该理论,当企业负债率到达100%的时候,即可知足债务资本成本和权益资本成本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到达最低,并实现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也就是讲,企业最佳的资本构造是100%的负债。很显然,该理论过分强调了财务杠杆的作用,但并未意识到财务风险等对资本构造的影响。2、净营业收益理论净营业收益理论是以总资本成本率和负债成本率都是固定不变的为假设前提。该理论以为资本构造理论,不管财务杠杆怎样变化,企业加权平均资本成本都是固定的,因此企业的总价值不发生任何变化,即企业价值与资本构造不相关。这是由于企业利用财务杠杆时,会加大权益的风险,进而增加了权益资本成本,而投资者对此所要求的补偿是根据负
17、债增长率来提高权益资本化比率,财务杠杆产生的收益恰好被权益资本成本率的上升抵消,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仍保持不变,企业的总价值也保持不变。根据此理论,最佳的资本构造并不存在,也就不存在资本构造的决策问题。3、折衷理论净收益理论和净营业收益理论是完全相反的两种极端理论,而折衷理论是介于这两种理论之间的资本构造理论。该理论以为,债务成本率、权益资本率和总资本成本率均可能随着资本构造的变化而变化。企业利用财务杠杆会导致权益成本的上升,但只要没有超过一定的限度,则权益成本的上升就能被债务的低成本所抵消,加权平均成本会随着负债率的增加而逐步降低,企业市场价值会有所提高并可能在此限度内到达最大值。假如超过这个限
18、度,债务的低成本将缺乏以抵消权益成本的上升而使加权平均成本增加,且债务成本也会随着企业负债率的增加而不断增大,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的上升会更快,而企业的市场价值将会下降。该理论以为,企业的资本成本并不独立于资本构造之外,企业确实存在一个最佳的资本构造,即在加权平均成本由降低转为上升的那一个拐点上,且此资本构造能够通过财务杠杆的运用来实现。4 (二)当代资本构造理论在早期资本构造理论中,折衷理论看起来比拟符合实际情况,但该理论并非根据历史资料推断出来的,而是根据经历判定得出的,因而在实际中往往会产生偏差。而以MM定理为代表的当代资本构造理论的出现资本构造理论,则将资本构造理论的研究向前推进了一
19、大步论文范文。1、MM定理1956年,ModiglianiMiller在美国计量经济学会年会上发表了论文(资本成本、公司财务和投资理论)5。后经修改,该论文又在(美国经济评论)上发表。他们在论文中所提出的理论被称为MM定理,这是当代企业资本构造理论的奠基石。MM定理是在净营业收益理论发展的基础上提出来的,通过严格的数学推导,该定理证实,在一定条件下,企业的价值与它们所采取的融资方式无关,即不管是发行股票还是发行债券,对企业的价值没有任何影响,故该定理又被称为资本构造无关论。MM定理是建立在一系列严格的假设条件之上的:(l)公司只要长期债券和普通股票,债券和股票均在完善的资本市场上交易,且无交易
20、成本;(2)投资者个人的借款利率与企业的借款利率一样,且无负债风险;(3)企业经营风险的高低由息税前盈利的标准差来衡量,若企业的经营风险一样,则所属的风险等级也一样;(4)投资者可按个人意愿进行套利活动,且无公司和个人所得税;(5)投资者对公司将来的平均营业利润和风险的预期都是一样的;(6)不考虑企业增长问题,即息税前盈利固定不变,所有利润全部作为股利分配给股东;(7)各期的现金流量预期值为固定值,且都是永续年金,包括企业的利益、税前利润等。由此可见,该定理是建立在资本市场有效运作且没有破产风险、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的基础之上,假设条件比拟苛刻,与现实情况明显不符。6后来,Modiglian
21、iMiller(1963)7对该理论进行了修正,把公司所得税的影响纳入了原来的分析之中,并得出与先前相反的结论:负债会因利息的减税作用而增加企业的价值,因而,企业的负债率是越高越好。修正后的MM定理以为,负债对企业价值和融资成本是有影响的资本构造理论,假如企业负债率到达100%时,企业的价值就会实现最大化,即企业的最佳资本构造是债权融资。由于该定理将债权融资放在了企业融资的最优先位置上,与现实情况也是不一致的。Miller(1997)8建立了一个包括公司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在内的模型,分析了负债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他以为,个人所得税在某种程度上抵消了利息的减税作用,但在正常税率的情况下,负债的利息
22、减税利益并不会完全消失。实际上,Miller的结论与ModiglianiMiller对MM定理进行修正后的结论是一致的。也就是讲,他们都将负债融资放在企业融资的最优先位置上,并以为负债率越高越好。由于他们都过分强调负债融资的积极作用,而忽略了负债带来的风险和额外费用的增加,因此与经济现实不相符。2、权衡理论MM定理只考虑了负债带来的税收优惠,而忽视了负债带来的风险和额外费用。权衡理论将财务危机成本和代理成本等因素纳入到研究之中,并在MM定理的基础上建立了权衡模型。该理论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主要是以罗比切克(Robichek)、梅耶斯(Myers)、考斯(Kraus)、鲁宾斯坦(Rubinm
23、stein)、斯科特(Scott)等为代表。该理论以为,负债的增加能够使企业获得无形中税收优惠的好处,但这并非是无限的。随着负债率的增加,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甚至破产的可能性将会增加,企业的各种费用和风险累计成额外成本,进而降低了企业的市场价值。因而,企业必须对利息减税收益和破产风险进行权衡,也就是讲,负债企业的市场价值等于无负债企业的市场价值加上负债减税收益所增加的企业价值并扣除财务危机成本和代理成本而得。负债比率VU表示企业无负债的市场价值,VD表示企业有负债且无破产和代理成本的市场价值,VD-VU表示负债的减税收益,FA表示破产成本和代理成本,V表示企业有负债且有破产和代理成本的市场价值。A
24、点对应的是企业破产风险值得注意的临界点,B点对应的是企业的最佳资本构造。详细来讲:在负债比率到达A点之前资本构造理论,破产成本和代理成本能够忽略不计,负债的减税收益起决定性作用;当负债比率超过A点时,企业破产成本和代理成本随负债比率的提高而增加,负债的税收利益也会被破产成本部分抵消论文范文。但只要边际负债的减税收益大于边际破产成本,企业的市场价值还会继续增加;当负债比率到达B点时,边际负债的减税收益与边际破产成本恰好相等,企业的市场价值到达最大值,并实现最佳资本构造;当负债比率超过B点后,负债的税收利益将缺乏以弥补破产成本和代理成本的增加,企业的市场价值将随着负债比率的提高而不断下降。也就是讲
25、,根据权衡模型,企业能够通过对资本构造进行管理,找到B点,以实现最佳资本构造,进而使股东利益最大化。9综上所述,权衡理论引入了破产成本和代理成本等因素对企业资本构造进行分析,使MM定理向现实性迈进了一步。但由于没有分析各种融资方式及公司治理构造对资本构造的影响,因此仍存在很多局限性。 (三)新资本构造理论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资本构造理论的发展被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即新资本构造理论。新资本构造理论是在MM定理和权衡理论的基础上引入了信息不对称理论、博弈论、信号理论等,并深化到企业内部和制度方面对企业的资本构造展开了研究。1、代理理论在FamaMiller(1972)的研究基础之上,Jense
26、nMeckling(1976)10提出了代理成本讲,即以代理理论、企业理论和财产所有权理论来系统地分析和解释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企业融资构造的学讲。JensenMeckling把代理关系解释为委托人授予代理人某些决策权而同时又要求代理人为其提供利益的服务关系。如公司中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而引起的资本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关系就属于代理关系。由于经营者不是企业的完全所有者(存在外部股权),经营者的工作努力使他承当了全部成本却只能获取部分收益。而当他在职消费时,他却得到了全部的收益却只需承当部分成本。假如委托人和代理人都追求利益最大化,那么代理人就不会总是根据委托人的利益来采取行动的。也就是讲,经营者将不会
27、努力工作,却热衷于在职消费,这将导致企业的价值小于管理者为企业完全所有者时的价值,这个差额就是外部股权的代理成本资本构造理论,简称股权代理成本。在投资总量和个人财产给定的情况下,增加债务融资的比例将会增加经营者的股权比例,进而降低外部股权的代理成本。但债务融资又会引起另一种代理成本。由于,作为剩余索取者,经营者将更倾向于从事高风险项目。假如成功的话,经营者能够从中获取成功的收益;而一旦失败,他便借助有限责任制度将失败的损失推给债权人。经营者的这种行为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就是债权融资带来的代理成本,即债权代理成本。在对股权代理成本和债权代理成本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JensenMeckling以为,平
28、衡的企业所有权构造是由股权代理成本和债权代理成本之间的平衡关系来决定的,当两种融资方式的边际代理成本相等的时候,使得总的代理成本到达最小,进而企业便能够实现最佳资本构造。112、信号理论迈可尔斯彭斯(MichaelSpence)最先把信号显示引入到了经济学中。他以为,尽管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仍可实现潜在的交易收益。Ross(1977)12最先将非对称信息论引入到资本构造理论中,放松了MM定理的完全市场信息假设。信号理论以为,在现实生活中,企业经营者和投资者对公司信息的了解是不对称的,企业经营者对企业的将来收益和投资风险有内部信息,而投资者却无法获取企业的内部信息,只能通过资产负债率或企业债务比
29、例信息间接评价企业的市场价值论文范文。Ross以为,由于破产概率与企业质量负相关而与负债率正相关,外部投资者会把较高的负债率看作企业高质量的一个信号,负债率上升表明经营者对企业将来收益有较高的期望,传递了经营者对企业的自信心,进而使投资者对企业也充满自信心,进而使企业市场价值随之增大。相反,质量差的企业就有一个低的债务融资水平,外部投资者会把较低的负债率看作企业低质量的一个信号,而使投资者对企业丧失自信心资本构造理论,进而使企业市场价值随之减少。此外,这种信号还会促使企业尽可能少用股权融资,由于企业发行股票会给市场传递一个其经营前景不佳的信号。133、融资次序理论Myers(1984)14通过
30、统计观察发现,企业在需要资金的时候,首先会选择内源融资,而在内源融资难以知足其资金需求时,企业便会发行债券,最后才会发行股票。这种现象被他称之为啄食次序假讲(PeckingOrderHypothesis)。MyersMujluf(1984)15从投资者与管理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出发,解释了啄食次序假讲。他们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的融资次序会向市场传达关于企业运营质量的信息,进而影响企业的市场价值。当企业采取股权融资方式时,外部投资者往往以为企业发行新股是由于资金短缺,便会低估公司的股票,致使公司股票价格下跌。此外,股权融资的成本也比拟大。而内源融资或无风险债券则不会面临价值被低估的风险。因而,
31、企业在为新项目筹资时,应根据成本最小化原则来依次选择不同的融资方式(即融资次序理论),也就是讲,企业应先考虑内源融资,再考虑外源融资,而在外源融资中,应先考虑采取间接融资方式,再考虑采取直接融资方式(在直接融资中,应首选债券融资)。综上所述,融资次序理论提供了下面启示:企业假如通过内源融资或无风险债券融资,则不会影响其现有股票的市场价值;企业的新项目一般比拟倾向于内源融资或无风险债券融资;企业假如采取发行股票筹集资金,其现有股票的市场价值就会下降;假如信息不对称的程度越高,企业新股发行的规模越大,则其现有股票的市场价值下跌的幅度也越大。164、控制权理论控制权理论主要是从企业经营者对控制权本身
32、的偏好角度讨论了资本构造问题,主要反映了企业通过对资本构造中负债和股权构造的选择而对公司治理构造效率的影响程度。该理论以为资本构造理论,企业融资构造在决定企业收入分配的同时,也决定了企业控制权的分配。也就是讲,公司治理构造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企业融资构造的。哈里斯和雷斯夫(HarrisRaviv,1990)17主要讨论了JensenMeckling所提出的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利益冲突所引发的代理成本问题,他们分别用静态和动态两个模型讲明了经营者在通常情况下是不会从所有者的利益最大化出发的,因此有必要对经营者进行监督。他们以为,债务融资有利于强化公司治理构造中的监督和约束机制。阿洪和博尔顿
33、(AghionBolton,1992)18将不完全契约理论引入到融资构造的分析框架,并对债务契约和资本构造之间的关系展开研究。他们以为,在屡次博弈的经过中,当出现不容易得到的收益信息时,将控制权转移给债权人是最优的。这样的话,资本构造的选择问题也就是控制权在不同证券持有者之间怎样进行分配的问题。此外,伯格洛夫(Berglof,1995)还从公司资产的性质(如流动性和稳定性)入手,并结合控制权问题研究了资本构造问题,等等。综上所述,传统资本理论被当代资本构造理论MM定理所取代,而MM定理只要在完全市场条件下才能成立,与现实并不相符。权衡理论将财务危机成本和代理成本等因素引入到企业资本构造理论的研
34、究之中,并对MM定理进行了修正,以为企业能够通过对资本构造进行管理,找到税收收益与破产和代理成本之间的平衡点,以实现最佳资本构造,也使MM定理愈加接近现实论文范文。Ross将非对称信息论引入资本构造理论后,便改变了以往只注重税收、破产等外部因素对企业融资构造的影响的局面,并开场从企业内部因素入手展开对企业融资构造的分析,将先前融资构造理论中的权衡问题转化为构造或制度设计问题,把企业资本构造理论的研究推向了新的发展阶段。19三、企业金融成长周期理论当代资本构造理论和新资本构造理论主要是以MM定理为研究主线,且是西方关于融资构造研究的主流思想。然而资本构造理论,主流资本构造理论并没有考虑企业的不同
35、发展阶段以及与之相对应的融资特点,也没有从动态的角度来研究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对其资本构造安排有何影响。而企业金融成长周期理论从某种程度上弥补了主流资本构造理论这方面的缺乏。WestonBrigham(1970)根据企业在不同成长阶段融资;的变化提出了企业金融成长周期理论,并将企业的成长周期分为初期、成熟期和衰退期三个阶段。后来,WestonBrigham(1978)对该理论进行了扩展,将企业的金融成长周期分为六个阶段,即创立期、成长阶段I、成长阶段II、成长阶段III、成熟期和衰退期,并根据企业的资本构造、销售额和利润等显性特征讲明了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融资;情况,从长期和动态的角度较好地解释
36、了企业融资构造变化的规律(见表1)。表1企业金融成长周期与融资;阶段融资;潜在问题创立期创业者自有资金(C1)低资本化成长阶段IC1+留存利润、商业信贷、银行短期贷款、租赁(C2)存货太多、流动性危机成长阶段IIC2+来自金融机构的长期融资(C3)金融缺口成长阶段IIIC3+证券发行市场(C4)控制权分散成熟期C4保守的投资回报衰退期金融资源撤出:企业并购、股票回购、清盘等下降的投资回报资料;:WestonBrigham(1978);转引自张捷:(构造转换期的中小企业金融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第70页。BergerUde11(1998)20对WestonBrigham的企业金融成
37、长周期理论进行了修正,即将信息约束、企业规模和资金需求等作为影响企业融资构造的基本因素并引入到他们所构建的企业融资模型中,通过分析得出下面结论:在企业成长的不同阶段,随着信息约束、企业规模和资金需求等约束条件的变化,企业的融资构造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在企业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需要进行不同的融资安排。如图2所示,BergerUdell(1998)描绘了美国中小企业在不同成长阶段所对应的不同的融资需求。资料;:BergerUdell(1998);转引自张捷:(构造转换期的中小企业金融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第72页。图2美国中小企业成长与融资;详细来讲,在企业初创期,因企业资产规模较小
38、、缺乏相关业务记录且企业信息是不透明的,致使中小企业很难获取外源融资,而该阶段其资金主要;是业主及所有者的资金;在企业成长期,企业的抵押资产增加、具备了一定的商业信誉且信息透明度有所提高,中小企业可通过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和非正规金融形式等渠道获取资金,该阶段其资金主要;是风险资本和金融机构贷款等;在企业成熟期,企业的业务记录和财务制度等不断完善,并逐步打开公开市场上的可持续融资渠道,债权融资比重下降资本构造理论,股权融资比重上升,该阶段其资金主要;是企业留存收益的再投资、非正规金融市场和公开市场的外源股权融资等。此时,部分优秀的中小企业将会成长为大企业。经过上述三个阶段后,中小企业进入衰
39、退期,企业原有产品或服务逐步被市场上新的产品或服务所淘汰。而中小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下去,就必须寻找新的发展时机。由此可见,中小企业在不同的成长阶段,随着信息、资产规模等约束条件的变化,其融资渠道和融资构造也将发生相应变化。即在企业的早期发展阶段,外源融资约束较大,融资渠道较窄;在企业的后期发展阶段,外源融资约束较小,融资渠道较宽。由此可见,企业金融成长周期理论以为企业在不同的成长阶段需要不同的融资方式和渠道,也就是讲,该理论将企业融资构造的变化看作一个动态的发展经过。Gregory等(2005)21利用美国954家中小企业的数据对该理论进行检验,其结论与该理论基本吻合。因而,对于中小企业这样一
40、个发展较快且具有较强生命周期特点的群体,企业金融成长周期理论无疑具有很强的解释力和适用性。四、结束语综上所述,马克思是从市场经济中信誉制度的演变入手,运用抽象的方法对企业融资展开研究的,其思想对现代的中小企业融资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就中小企业融资理论溯源而言,马克思的企业融资理论主要是以市场经济中信誉制度为基础来研究企业的融资问题,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普适性。但马克思以为,随着信誉(尤其是银行信誉)的发展,中小资本会被大资本吞没,资本趋向于集中并走向垄断论文范文。而实际上,无论是发达国家(地区)还是发展中国家(地区),构成其企业群体的基本上是两类企业,即数量不多但规模庞大的大企业和规模较小但数量诸
41、多的中小企业。22因而资本构造理论,尽管马克思的融资思想对当今的中小企业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其关于中小企业存在和发展的观点难免具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而西方的资本构造理论则是从融资方式的选择对资本构造与企业市值的影响等角度出发,比拟微观地分析了企业的详细融资行为。但西方的资本构造理论是建立在对大企业研究的基础之上,并不完全适用于中小企业融资的研究框架。如西方的当代企业融资理论起源于美国经济学家ModiglianiMiller提出的MM定理。该定理以为,在完善的资本市场中,企业的融资构造选择与企业的市场价值无关。这一结论引起了理论界的普遍质疑。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该理论主要适用于在完善的资本市场进行
42、融资的大型企业,而对中小企业并无直接的指导意义。新资本构造理论者一反旧资本构造理论者只注重税收、破产等外部因素对企业最优资本构造的影响,试图通过信息不对称理论中的信号、动机、鼓励等概念,从企业内部因素来展开对资本构造问题的分析。这样就把传统资本构造的权衡难题转化为构造或制度设计问题,进而给资本构造理论问题研究开拓了新的研究方向,提供了新的诠释。23从理论上来讲,新资本构造理论中Myers的融资次序理论的分析框架比拟合适用来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进行分析,但融资次序理论仅局限于对企业融资问题的静态分析,而中小企业融资具有较强的动态性特征,即在不同的成长阶段具有不同的融资需求,因而,融资次序理论在分析
43、企业的融资问题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企业金融成长周期理论则能够弥补融资次序理论的静态性缺陷,并能从长期和动态的角度较好地解释中小企业融资构造的变化规律。因而,企业金融成长周期理论在解释中小企业融资构造等方面更具有适用性,在考察中小企业成长经过中的融资方式和渠道选择等方面无疑具有很强的实际意义。参考文献: 1王俊:(马克思的企业融资思想从信誉制度演变的维度探析),(经济师)2005年第5期。 2陈很荣、范晓虎、吴冲锋:(西方当代企业融资理阐述评),(财经问题研究)2000年第8期。 3DavidDurand,CostofDebtandEquityFundsforBusiness:Trendsa
44、ndProblemsofMeasurement,ConferenceonResearchinBusinessFinance,NationalBureauofEconomicResearch,NewYork,1952,p.215-247. 4王铁军:(中国中小企业融资28种形式),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年,第8890页。 5Modigliani,F.andMillier,M.H.,TheCostofCapital,CorporationFinanceandtheTheoryofInvestment,AmericanEconomicReview,1958,vol.48,no.3,pp.261-2
45、97. 6王俊:(中小企业融资:理论与实证研究),厦门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年。 7Modigliani,F.andMillier,M.H.,CorpporateIncomeTaxesandtheCostofCapital:ACorrection,AmericanEconomicReview,1963,vol.53,no.3,pp.433-443. 8Miller,M.H.,DebtandTaxes,JournalofFinance,1997,vol.32,no.2,pp.261-275. 9王凤荣:(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的金融支持制度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年,第8384页。 10Jensen,M.C.andMecking,W.H.,TheoryoftheFirm:ManagerialBehavior,AgencyCostsandOwnershipStructure,JournalofFinancialEconomics,1976,vol.3,no.4,pp.305-360.中小企业融资讨论论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