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少发展状况统计数据分析报告.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中国青少发展状况统计数据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青少发展状况统计数据分析报告.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青少年发展状况统计数据分析报告中国青少年发展状况统计数据分析报告【摘要题】青少年社会调查【正文】中国拥有世界上最为庞大的青少年人口群体。统计表明,2003年中国1435岁人口有4.65亿,占总人口的36.25%。对于任何社会来讲,青少年都是民族的将来与希望。中国社会正处于改革开放的时代,如今的青少年是变革的弄潮儿、受益者和风险承当者,他们正在经历着我国社会经济等方面的重大变革,发展变化的速度很快。客观、准确地了解和把握青少年的现状,才能从实际出发,制定有效的政策,进而正确引导青少年,把青少年一代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义新人。本报告主要是根据统计数据对近年来中国青少年发
2、展状况进行分析,所采用的数据均为撰写本报告时截至2005年7月31日中国青少年发展状况指标体系中各项指标所能获得的最新数据。在本报告中青少年采用1429岁和1435岁两种年龄统计口径。一、青少年人口状况指标1.青少年人口总数及比重2003年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全国1429岁青少年共有311,217,923人,占总人口的24.25%。其中男性158,338,086人,女性152,879,837人,分别占总人口的12.34%和11.91%,性别比为103.57。1435岁青少年共有465,259,674人,占总人口的36.25%。其中男性235,453,157人,女性229,806,517人
3、,分别占总人口的18.34%和17.90%,性别比为102.46。2.青少年人口性别年龄构成分性别年龄构造反映的是男女不同性别人口的年龄分布情况。2003年中国青少年分性别人口的年龄分布基本一致,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在其总人口中都是3035岁人口所占比例最高,其次是1420岁人口。人口年龄构造在2030岁之间出现凹陷,除了自然的人口变动规律如受人口惯性发展的影响以外,与该年龄人群的漏报也有较大关系。由于这一年龄段人群处于流动活跃时期,而流动人口的漏报是统计中很难避免的。同时,我国军人也主要集中在这个年龄段,而军人人数是不在统计数据中反映的,这也加大了凹陷的程度。3.青少年人口分布状况人口的分布
4、状况主要由地区构成和城乡构成两项指标来衡量。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1429岁的青少年人口广东省为最多,达2900万人,西藏最少,仅为82万人。各省市青少年占总人口的比重集中在24.0134.03%区间范围内,广东省比重最高,达34.03%,最低的为江苏省,占24.01%。1435岁的青少年人口数分布与1429岁的青少年人口数分布接近,比重略有差异。各省之间青少年人口差异与各省总人口和它们过去的生育率、死亡率、迁移率的变化都有密切关系。2003年1429岁青少年人口31,122万人,寓居在城市的有7817万人,占青少年人口的25.12%,寓居在镇的有4718万人,占15.16%,寓居在乡的
5、有18,587万人,占59.72%。1429岁青少年人口城镇化水平40.28%略低于我国40.53%的城镇化水平。1435岁青少年人口46,526万人,寓居在城市的有12,165万人,占青少年人口的26.15%,寓居在镇的有7234万人,占15.55%,寓居在乡的有27,127万人,占58.31%。1435岁青少年人口城镇化水平41.69%又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青少年人口的迁移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我国迁移人口有12,466,250人,其中1429岁6,749,193人,占迁移总人口的54.14%,1435岁8,396,246人,占迁移总人口的67.35%。迁移原因以务工经商、学习培
6、训、婚姻迁入为主,占迁移总人口的七成之多见图1-3a和图1-3b。从全国迁移情况来看,学习培训、分配录用、婚姻迁入、务工经商主要是以青年人口为主,均占80%以上。5.青少年人口的受教育状况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1429岁青少年人口有98.33%受过小学以上教育,1435岁青少年人口比例略低一点(97.14%),但仍以初中教育程度为主,分别占55.13%和50.34%。这与青少年正处于学习求知年龄不无关系。从全国总人口受教育情况来看,青少年人口受教育程度明显好于其他年龄人口,初中以上各级文化程度人口中,1429岁人口基本占40%左右,1435岁人口基本占60%左右。6.青年
7、人口的婚姻状况青年人正处于组建家庭时期,1529岁青年未婚人口占64.03%,有配偶占35.53%,随着年龄的增长,有配偶的比例逐步增大,1535岁青年未婚人口占43.36%,有配偶占55.02%。青年人口婚姻关系比拟稳定,无论是在1529岁青年人口中还是在1535岁青年人口中,丧偶、离婚和再婚有配偶的比例都非常低,分别为0.7%和1.62%。7.青年人口生育状况青年人口不同于老年人口和少年儿童人口,随着其生理和心理的发育成熟,开场组建家庭哺育后代。从生育的年龄分布来看,青年正处于生育高峰期。根据2003年全国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数据计算,全国一般生育率为38.01,总和生育率为1.4,29岁组累
8、计生育率为1164.79,35岁组累计生育率为1375.93。8.青少年人口死亡状况青少年人口处于风华正茂、生命力旺盛、死亡率水平最低时期。青年人口死亡率随着年龄的增长略有增长,但增长幅度不大,基本在0.281.38的小区间范围内波动增长。根据2003年全国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数据计算,全国死亡率水平为6.05,青少年人口死亡率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429岁的死亡率仅为0.85,1435岁的死亡率为0.95。9.青年人口的民族状况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寓居着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本人的青少年人口。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汉族还是我国的主体民族,1429岁青少年人口中
9、有90.58%为汉族,9.42%为少数民族;1435岁青少年人口中汉族比例略高,为91.09%,少数民族占8.91%。少数民族中壮族、满族、回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人数最多,人口比例均占0.5%以上。二、青少年受教育状况指标1.教育事业基本情况2003年我国有普通高等学校1552所;普通中等学校89398所,其中普通中等专业学校3065所,普通中学79490所高中15779所,初中63711所,职业中学6843所。普通高等学校专任老师72.5万人;普通中等学校专任老师502.5万人,其中普通中等专业学校专任老师19.9万人,普通中学专任老师453.7万人高中专任老师10
10、7.1万人,初中专任老师346.7万人,职业中学专任老师28.9万人。从招生情况来看,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382.2万人;普通中等学校招生3353.4万人,其中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招生183.9万人,普通中学招生2947.4万人高中招生752.1万人,初中招生2195.3万人,职业中学招生222.1万人。从在校学生数来看,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1108.6万人;普通中等学校在校学生9613.8万人,其中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在校学生502.4万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8583.2万人高中在校学生1964.8万人,初中在校学生6618.4万人,职业中学在校学生528.2万人。从毕业生数来看,20
11、03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187.7万人;普通中等学校毕业2737.7万人,其中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毕业148.4万人,普通中学毕业2453.7万人高中毕业458.1万人,初中毕业1995.6万人,职业中学毕业135.5万人。2.各级各类学校数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事业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从1990年到2003年,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数增加了近一半,由1990年的1075所增加到2003年的1552所,平均每年增加37所普通高等学校。近十几年间,在普通高等学校规模增加的同时,普通中等学校的规模却在不断缩减,已由1990年的100777所减至2003年的89398所,共减少11379所普通中等学校,其
12、中主要是初中学校数的减少造成普通中等学校大规模的减少,初中在1990年到2003年十四年间减少了8242所,占所减少的普通中等学校的72.4%。3.各级各类学校教职工数与各级各类学校规模变化不同的是教职工人数的总体增加。1990年到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教职工由100.6万人增加到145.3万人,增加了44.7万人,增长了近一半。普通中等学校规模虽缩减了,但教职工人数仍增加了,由1990年482.6万人增加到2003年624.4万人,增加了141.8万人,增长了29.4%。值得关注的是,普通中等学校教职工人数的增加主要是以普通中学教职工增加为主,而社会所需的中等专业学校包括中等技术学校和中等
13、师范学校教职工人数却是在减少。4.各级各类学校专任老师数各级各类学校教职工数的变化主要是专任老师数的变化导致的。1990年到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专任老师由39.5万人增加到72.5万人,增加了33万人,增长了近一倍。普通中等学校专任老师也由1990年的349.2万人增加到2003年的502.5万人,增加了153.3万人,增长了43.9%。同样的,普通中等学校专任老师人数的增加主要是以普通中学专任老师增加为主,而社会所需的中等专业学校包括中等技术学校和中等师范学校专任老师人数却是在减少。5.各级各类学校在校学生数自从2000年扩招以来,我国无论是普通高等学校,还是普通中等学校在校学生人数都有
14、了显著增长。2000年到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由556.1万人增加到1108.6万人,增加了552.5万人,增长了近一倍。普通中等学校在校学生增长幅度虽不如普通高等学校,但也由2000年的8518.5万人增加到2003年的9613.8万人,增加了1095.3万人,增长了12.9%。值得关注的是,在各级各类在校学生普遍增加的情况下,中等师范学校在校学生非但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2000年到2003年间,减少了16.9万在校生,2003年在校生数仅为2000年在校生数的78%。6.各级各类学校招生数2000年以来,普通高等学校和高中的招生规模都有了很显著的扩大,分别由2000年的220.6
15、万人和472.7万人扩大到2003年的382.2万人和752.1万人,几乎都翻了一倍。初中和中等师范学校的招生规模却在缩减,尤其是初中,由2000年2263.3万人缩减到2003年2195.3万人,缩减了3%的招生规模。7.各级各类学校毕业生数近几年来,普通高等学校和普通中学的毕业生都有所增加,分别由2000年的95万人和1908.6万人增加到2003年的187.7万人和2453.7万人,普通高等学校的毕业生几乎翻了一倍;而中等专业学校和职业中学毕业生有所减少,分别由2000年的150.7万人和176.3万人减至2003年148.4万人和135.5万人。8.研究生和留学生数从2000年开场我国
16、加大了研究生培养力度,扩大了招生规模,增加了在学人数。2000年时,我国研究生在学人数为301239人,招生128484人,毕业58767人;2003年,我国研究生在学人数已为651260人,招生268925人,毕业111091人,都增长了一倍之多。2000年以来,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显著增加,学成回国留学人员也略有增加。2000年,我国出国留学人员38989人,学成回国留学人员9121人;2003年我国出国留学人员增加到117307人,比2000年增加了78318人,是2000年的3倍,学成回国留学人员增加到20212人,比2000年增加了11031人,是2000年的2.2倍。9.技工学校和学生
17、数2003年以来,技工学校规模一直在缩减,与此相反,技工学校的招生人数和在校学生数经过一段低谷后又开场缓慢增加。截至2003年我国有技工学校2970所,在校学生193.1万人,毕业生45.3万人,招生91.6万人,教职工20.2万人。1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2003年我国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60.2%,2000年到2003年初中毕业生升学率明显提高,仅用4年的时间就提高了10个百分点,1990年到2000年同样是提高10个百分点却用了10年的时间。11.各地区按城乡分普通中学学校及在校学生数2003年,我国共有普通中学79490所,49.74%集中在农村,有39539所,31.03%在县镇,有24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发展 状况 统计数据 分析 报告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