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PCB中旁路电容的分析.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高速PCB中旁路电容的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速PCB中旁路电容的分析.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速PCB中旁路电容的分析EMI电源滤波器对干扰噪声的抑制才能通常用插入损耗InsertionLoss特性来衡量。插入损耗的定义为:没有滤波器接入时,从噪声源传输到负载的噪声功率P1和接入滤波器后,噪声源传输到负载的噪声功率P2之比,用dB分贝表示。图1是理想电容的插入损耗特性,可以看出,1F电容对应的插入损耗曲线斜率接近20dB/10倍频。观察其中某一条插入损耗特性,当频率增加时,电容的插入损耗值是增加的,也就是讲P1/P2值是增加的,这意味着系统通过电容滤波以后,可以传输到负载的噪声减少,电容滤除高频噪声的才能增强。从理想电容的公式分析,当电容一定时,信号频率越高,回路阻抗越低,也即电轻易
2、于滤除高频的成分。从两个方面得出的结论是一样的。再观察不同电容所对应的曲线,在频率很低的情况下,各种电容所对应的插入损耗值是近似一样的,但是随着频率的增加,小电容的插入损耗值增加的幅度较大电容要慢一些,P1/P2值增加得也就较慢,也就是讲大电容更轻易滤除低频噪声。因此我们在设计高速电路板时,通常在电路板的电源接入端放置一个110F的电容,滤除低频噪声;在电路板上每个器件的电源与地线之间放置一个0.010.1F的电容,滤除高频噪声。连接在电源和地之间的电容的阻抗可由如下公式计算:,电容滤波的目的是滤除叠加在电源系统中的沟通成分,从上面的公式可以看出,当频率一定时,电容值越大,回路中的阻抗就越小,
3、这样沟通信号就越轻易通过电容流到地平面上去,换句话讲,即似乎电容值越大其滤波效果越好,事实上并非如此,由于实际电容并不具有理想电容的所有特性。实际电容存在寄生成分,这是构造电容器极板和引线时所形成的,而这些寄生成分可等效为串联在电容上的电阻与电感,通常称之为等效串联电阻ESR和等效串联电感ESL,其模型如图2的左半局部所示。假如忽略电容的寄生电阻那么模型可等效为图2的右半局部。这样电容实际上就是一个串联谐振电路。在实际的电路或PCB设计中,电容寄生电感的存在将对电容的滤波性能带来很大的影响,因此在系统设计时应该选择寄生电感比拟小的电容。2.2实际电容的高频响应特性从2.1节我们知道,实际电容在
4、工作时由于存在寄生电感的缘故,使得电容回路成为一个串联谐振回路。谐振频率为,式中:L为等效电感;C为实际电容。如图3所示,当频率小于f0时,呈现为电容;频率大于f0时,呈现为电感。所以,电容器更像是一个带阻滤波器,而不是一个低通滤波器。电容的ESL和ESR是由电容的构造和所用介质材料决定的,与电容容量无关。对于高频的抑制才能并不会由于更换大容量的同类型电容而增强。更大容量的同类型电容器的阻抗在频率低于f0时,比小容量电容器的阻抗小,但是,当频率大于f0时,ESL决定了二者的阻抗没有差异。可见,为了改良高频滤波特性,必须使用具有较低ESL的电容器。任何一种电容器的有效频率范围是有限的,而对于一个
5、系统,既有低频噪声,又有高频噪声,所以通常要用不同类型的电容并联来到达更宽的有效频率范围。3、利用电容模型分析PCB中的环流问题电源去耦电容放置位置不当将会在印制电路板上产生很大的电流环。为了减少噪声,在高速印制电路板的设计当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那么是:减少信号电流环的面积。过去我们习惯于只考虑电流的流出出发点、途径及终点,而很少去考虑电流的返回途径。在高频电路中,通常以为电源和地是等价的,因此电流的流出途径和返回途径将形成一个电流环,在这些电流环中,会由于种种原因,例如电容的寄生电感,PCB连线的固有电感等,使得环路的阻抗不为零,这样电流流经这一环路时将产生电势差,假如电流是变化的,那么将产
6、生辐射,对系统产生干扰。为了给电源滤波,在电路设计中经常要在电源和地之间加上一些旁路电容,在回路中增加旁路电容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增加环路中存储电荷的才能,以免瞬间电流过大,产生地弹噪声。二是适当的放置旁路电容的位置,可为噪声信号提供就近的地回路,减少电流环路的面积,进而减少了环路的电感。采用了旁路电容的回路中,由于欲滤除的噪声频率通常是高频沟通信号,因此这样的回路仍然将会对外产生辐射。为了减少这一辐射,我们需要尽可能的降低回路的阻抗,必须公道放置旁路电容的位置。图4显示了由于滤波电容放置位置不当产生的大电流环。图5为电流环的模型。从电流环模型中我们可以看出,环路中存在寄生电感,它们在高频状态
7、下表现为环路的阻抗可导致供应电源产生尖峰,并会辐射电磁波进而干扰系统的其他局部。环路中Ll为电容管脚引线的封装电感;Lpc为电容管脚到器件电源或地管脚之间的PCB传输线的寄生电感;Lic为器件管脚引线的寄生电感。另外,在前面我们讨论过电容本身也是具有寄生电感ESL的。这样回路的总电感为:L2Ll+2Lpc+2Lic+ESL。由于环路的寄生电感将会给整个系统带来电磁干扰,产生电压尖峰,这个电压尖峰值同串联电感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近似计算公式如下:这里V为最大噪声电压尖峰值,t为瞬态持续时间,I为器件瞬态电流,t、I值可以从器件手册中查得。例如74HC的瞬态电流典型值Icc为20mA,输出信号从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速 PCB 旁路 电容 分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