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地壳物质循环、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教案).doc
《高三地理地壳物质循环、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地理地壳物质循环、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教案).doc(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 1 页适用学科适用学科地理适用年级适用年级高三适用区域适用区域通用课时时长(分钟)课时时长(分钟)2 课时主干考点主干考点1.了解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理解其地理意义。2.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力因素。3.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因素。近三年考情近三年考情2019全国新课标 I 卷 7-9 题 2019全国新课标 II 卷 11 题2019 年天津卷 3 题2019全国新课标 I 卷 6-8 题 2019全国新课标 III 卷 6 题分析预测分析预测近年来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考查的重点是地表形态变化、物质循环与人类生存环境间的关联;高考试卷所占分值区间:4 分8 分。本模块属于近几年高考不常考查内容,
2、属于冷考点。在 2019 年高考中应该给予适当关注。考点精讲考点精讲 1 1 岩石圈物质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是自然界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的重要表现,它实际上是岩浆与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关系,正确掌握该内容可以从下面四个方面入手:1准确理解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由上图可知:当炽热的岩浆(图中 C)从地球内部喷出后,便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如果岩浆未喷出地表便冷却凝固,形成的岩浆岩为侵入岩(图中 D);如果岩浆到达地表后冷却凝固,形成的岩浆岩为喷出岩(图中 E)。岩石在地表暴露,受风化、侵蚀、搬运、堆积作用,形成常含有化石的沉积岩(图中 A)。沉积岩在高压、高温条件下,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
3、图中 B),变质岩在地壳深处被高温熔化变成岩浆。从岩浆到各种岩石的形成,再到新岩浆产生,这一过程就是地壳的物质循环。2理清三大类岩石相互转化图上箭头的方向(1)岩浆岩只能由岩浆转化而来,岩浆指向外的箭头一定指向岩浆岩。(2)岩浆岩和变质岩能转化成沉积岩,岩浆岩和沉积岩能转化成变质岩。一、知识讲一、知识讲 解解第 2 页(3)沉积岩和变质岩均不能转化成岩浆岩。3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可以总结如下岩浆喷出或者侵入地表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出露于地表的岩浆岩在外力作用下转化为沉积岩,各类岩石受地壳运动影响,经高温、高压作用,形成变质岩,在地壳深处经高温熔融作用又可以重新转化为岩浆。4熟悉地壳物质循环的各种
4、变式图【例题例题 1】1】【题干题干】位于天山南麓的库车大峡谷,被誉为“中国十大最美峡谷”之一,这里岩层层理构造明显,呈波状弯曲,山体呈红褐色,当地人称为“克孜利亚” ,意思为“红色山崖”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构成库车大峡谷的岩石类型最可能的是( )A. 侵入岩 B. 变质岩 C. 沉积岩 D. 喷出岩2该地区先后经历的地质作用可能是( )A. 沉积作用、地壳运动、侵蚀作用 B. 岩浆活动、地壳上升、侵蚀作用C. 沉积作用、地壳运动、变质作用 D. 变质作用、地壳上升、风化作用【答案答案】 1C 2A【解题指导及错因诊断解题指导及错因诊断】第 1 题,据材料分析,岩层层理构造明显,说明该类
5、岩石为沉积岩,故 C 项正确,B 项错误;侵入岩和喷出岩为岩浆岩,故 A、D 项错误。第 2 题,外力作用下沉积物进行固结成岩形成沉积岩,后在内力作用地壳抬升的作用下露出地表,最后经外力侵蚀作用形成“红色山崖” ,故 A 项正确。考点精讲考点精讲 2 2 岩石的分类岩石的分类按照岩石的成因,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下图中,A 是岩浆岩,B 是沉积岩(或变质岩),C 是变质岩(或沉积岩)。地质作用:冷却凝固; 外力作用(或变质作用);变质作用(或外力作用); 高温重熔再生作用。三大类岩石的形成和用途类型类型形成形成特点特点常见岩石常见岩石有用成分举例有用成分举例岩岩浆浆侵入地下岩浆在内力作
6、用下,侵入地壳上部,冷却凝凝结时间长,矿物结晶明花岗岩花岗岩是坚固、美观的建筑材料;多种金属矿第 3 页型固而成显,结晶颗粒大;坚硬岩岩喷出型地下岩浆在内力作用下,沿地壳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冷凝而成有流纹或气孔构造,结晶颗粒小玄武岩是工业生产的原料玄武岩多有气孔结构。沉积岩沉积岩地表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受到破坏,碎屑物质被搬运到低处沉积、固结而成岩石有层理构造,有的含有化石石灰岩砂岩页岩石灰岩是建筑材料和化工原料;钾盐是化工原料;煤、石油、化石等分在在沉积岩中变质岩变质岩岩石受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影响,在一定温度、压力条件下使原来成分、结构发生改变而形成新岩石重新结晶或具有片理构造;坚硬大理岩板岩石英
7、岩片麻岩大理岩是建筑材料;铁矿石是钢铁工业的重要原料第 4 页【例题例题 2】2】【题干题干】根据岩石的地质,如矿物颗粒的大小、有无气孔、致密程度、形状等可以推测岩石的形成过程和形成环境。1.某山体由岩浆岩组成。该岩性致密,呈薄板状,对其成因的合理推测是( ) 岩浆冷却较快 岩浆冷却较慢 在地表形成 在地下形成A、 B、 C、 D、2.历史上,苏州人利用当地砚瓦山的岩石做原料生产优质砚台。这种岩石岩性致密,呈薄板状。该岩石可能是 ( )A、喷出岩 B、侵入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答案答案】1.D 2.D【解题指导及错因诊断解题指导及错因诊断】第 1 题,根据材料描述该岩石特征“岩性致密,呈
8、薄板状”可知该岩石为侵入岩,可知选项。第 2 题,由题干描述该岩石特征“岩性致密,呈薄板状”可知该岩石为变质岩,变质岩坚硬、有片理构造。【例题例题 3】3】【题干题干】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图中、分别代表沉积环境、熔融环境和变质环境,箭头线代表不同的地质过程。读图,回答 12 题。1 2019 北京奥运金牌上镶的昆仑玉和大理岩的形成过程同属 ( )A B C D2 古生物进入并成为岩石中化石的地质环境和过程是( )A B C D【答案答案】1.D 2.A【解题指导及错因诊断解题指导及错因诊断】第 1 题,教材虽没有讲述昆仑玉的形成,但讲述了大理岩的形成。大理岩属于变质岩,是由石灰岩
9、受热变质而成的。图中表示变质岩的形成过程。第 2 题,古生物进入并成为岩石中的化石属于沉积环境下的沉积岩形成过程,根据图中信息可知 A。考点精讲考点精讲 3 3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力因素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力因素1能量来源:主要是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2结果: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第 5 页表现形式表现形式图示图示地貌地貌典型地貌典型地貌岩浆活动岩浆活动火山(岩浆喷出)两大火山带变质作用变质作用挤压褶皱山喜马拉雅山脉、横断山脉水平运动张裂裂谷、海洋东非大裂谷抬升(地垒)断块山华山、庐山、泰山内力内力作用作用地壳运动地壳运动 垂直运动下沉(地堑)断陷谷地渭河平原、汾河谷地考点精讲考点精讲 4
10、 4 褶皱与断层的比较褶皱与断层的比较褶皱褶皱 地质构造地质构造 背斜背斜向斜向斜断层断层从形态上岩层一般向上拱起岩层一般向下弯曲从岩层的新老关系上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岩层受力断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判断方法图示未侵蚀地貌常形成山岭常形成谷地或盆地侵蚀后地貌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构造地貌图示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东非大裂谷。断层一侧上升的岩块,常成为块状山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另一侧相对下降的岩块,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沿断层线常发育成沟谷,有时形成泉、湖泊,如贝加尔湖、死海
11、【方法技巧方法技巧】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1)利用地质构造找水向斜槽部,断层处向斜岩层向槽部倾斜,利于地下水向槽部汇集,故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断层往往第 6 页是地下水出露成泉的地方。(2)利用地质构造找矿向斜槽部探矿、背斜处找油如果岩层中含有某种矿产层,如煤、铁矿等,往往保留在向斜部分的地下,因此钻井或打井应在向斜构造处;因背斜顶部易被侵蚀,背斜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被侵蚀掉。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气构造,气较轻,分布于背斜顶部;油较重,分布于背斜中部;水最重,分布在下部。(3)利用地质构造确定工程建设避开断层带、背斜建隧道在断层地带建大型工程易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
12、不良后果,造成建筑物坍塌。断层能加大地震烈度,地震发生时,有断层处的地区烈度会变大。向斜构造在地形上一般表现为盆地,修筑铁路、开凿隧道时应避开向斜部位,因为如果在向斜部位开凿,向斜是雨水汇集区,隧道可能会变为水道。背斜是隧道的良好选址。在背斜处开采煤炭等,易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在向斜处开采煤炭,易发生透水事故。【例题例题 4】4】【题干题干】 (2019 浙江卷)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图中为岩层编号,其年代由老到新。完成 12 题。1.图中甲、乙两地有关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一背斜岩层受到水平挤压成山 B.甲一向斜槽部岩层向下弯曲成谷C.乙一背斜顶部受张力被侵蚀成谷 D.乙一向斜上
13、覆岩层差别侵蚀成谷2.有人称丙处山峰为“飞来峰” ,其岩石可能是( )A、石灰岩 砂岩 B、花岗岩 流纹岩 C、大理岩 石英岩 D、安山岩 玄武岩【答案答案】1.C 2.A【解题指导及错因诊断解题指导及错因诊断】第 1 题,本题主要考查內外力下的地形地貌。图中-为岩层编号,其年代由老到新,由此可得甲为向斜,乙为背斜(或从岩石凹凸也可判断背斜向斜)AB 错误,甲为向斜受挤压成山的表现;D 错误,乙为背斜受张力被侵蚀成谷的表现;故答案选 C。 第 2 题,由图中所示,属于沉积岩,A 正确,石灰岩、砂岩均属沉积岩。花岗岩、流纹岩同为岩浆岩,大理岩、石英岩同为变质岩,安山岩、玄武岩同为岩浆岩。考点精讲
14、考点精讲 5 5 外力作用的表现外力作用的表现主要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外力作用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形态形成的地貌形态分布地区分布地区第 7 页风化作用风化作用使地表岩石被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注:土壤是在风化壳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普遍(例:花岗岩的球状风化)风力侵蚀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干旱、半干旱地区(例:雅丹地貌)侵蚀使谷地、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型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 “红色沙漠” “石漠化”湿润、半湿润地区(例:长江三峡、黄土高原地表)流水侵蚀溶蚀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一般地
15、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分布地区(例:桂林山水、路南石林)冰川侵蚀形成冰斗、角峰、 “U”型谷、冰蚀平原、冰蚀洼地(北美五大湖、千湖之国芬兰)等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挪威峡湾、中欧东欧平原)侵侵蚀蚀作作用用海浪侵蚀形成海蚀柱、海蚀崖、海蚀穴、海蚀平台等海蚀地貌滨海地带冰川堆积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流水堆积形成冲积扇(出山口)、三角洲(河口)、冲积平原(中下游)出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例:黄河三角洲、恒河平原等)风力堆积形成沙丘(静止沙丘、移动沙丘)和沙漠边缘的黄土堆积干旱内陆及邻近地区(例:塔克拉玛干沙漠里的沙丘、黄土高原的黄土)堆堆积积作作用用海
16、浪堆积形成沙滩等海岸地貌颗粒大、密度大的先沉积,颗粒小、密度小的后沉积(具有明显的分选性)滨海地带【例题例题 5】5】【题干题干】 (2019新课标全国卷 1)图 4 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 2 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读图,完成12 题。1.19752019 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 )A.持续淤积 B.先侵蚀、后淤积 C.持续侵蚀 D.先淤积、后侵蚀2.推测 19922019 年期间( )A.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 B.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C.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 D.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答案答案
17、】1.D 2.B【解题指导及错因诊断解题指导及错因诊断】第 8 页第 1 题,本题主要考查内外力的影响作用。该区域的外力作用以淤积为主,近海地区海水变浅,则水深 2 米的位置与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距起点的距离越大,反之当海水侵蚀的速度则超过泥沙的淤积速度,则两者的距离变小。图中两者距离在 1975 年至 1978年间,两者距离扩大,此后两者距离总体上逐渐缩小。故当地外力作用是先淤积为主,后侵蚀为主。D 正确。第 2 题,图 4 所示,1992 年2019 年间两者距离持续缩小,说明海域淤积作用持续减弱,当为黄河携带入海的泥沙减小所致。若该时间段黄河流域年平均降水量增加,则黄河的水量会增大
18、,从而其河流输沙能力增大,河口地区泥沙淤积变大,A 错;此若该时段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小,则会导致泥沙量减少,B 正确;若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注入黄河的径流量以及水土流失会增强,C 错;若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则黄河水量增加,输沙能力也会增强,故 D 错。考点精讲考点精讲 6 6 不同外力作用的空间分布规律及相应的地貌表现不同外力作用的空间分布规律及相应的地貌表现1不同区域的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1)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沉积地貌。(2)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沉积地貌。(3)高山地区多冰川作用,多角峰、冰斗、 “U”型谷、冰碛丘陵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三 地理 地舆 地壳 物质 物资 循环 地表 形态 变化 外力 因素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