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邻近6大高考骗局考生、家长请注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高考邻近6大高考骗局考生、家长请注意.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1高考邻近,6大高考骗局考生、家长请注意2021高考邻近,广大考生都进入了紧张的冲刺状态,而一些不法分子也动起了歪脑筋,借高考分布虚假信息,误导考生和公众,甚至施行诈骗。为此,教育部联合中央网信办、公安部等部门梳理汇总了近年来出现的一些诈骗案例和虚假信息,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明辨网络谣言,谨防受骗受骗。一、警觉网络诈骗,莫购高考答案高考是学子们面临的一次大考,家长们都希望孩子能考上理想的学校。邻近高考,网上就会出现一些所谓的高考答案,有人便以出售高考试卷答案为名,骗取考生和家长钱财。【案例】2021年5月,安徽警方接到群众报警,称有人在网上以出售高考试卷答案为名,骗取家长及考生钱财。警方
2、经分析研判,迅速锁定了江西籍嫌疑人黄某。今年3月,黄某通过QQ进入多个聊天群,谎称本人有渠道能够买到高考答案,以每科1.5万元的价格将所谓的高考试卷答案出售给家长及考生,诈骗安徽、山东、湖南等五省10余人,骗取钱财10余万元。目前,黄某已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提醒】每年都会有不法分子在网络平台售卖所谓高考真题绝密答案等,骗取考生家长钱财。高考试题属于国家绝密级材料,其保管和运送都有极其严格的管理措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明确规定,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为施行考试作弊行为,向别人非法出售或者提供试题、答案的,属于违法行为。考生及家长不要心存侥幸,购买所谓高考绝密答案。二
3、、考前编发占坑贴,考后宣传押中题考前,一些社会培训机构往往通过网站论坛、QQ空间或自媒体建立标题栏,发布空白内容的占坑帖并隐藏,考后再将从网上获得的试题内容等重新编辑到占坑帖中,并公布。以此制造考前获得试题或押中真题的假象,并作为噱头进行培训辅导宣传,博取网民关注,混淆社会视听。【提醒】近年来,这类占坑帖时常发生。他们通过把握管理员的权限,制造考前能获得试题或者押中真题的假象,以此蒙蔽考生。其背后目的就是施行诈骗,谋取利益。高考试题试卷属于国家绝密级材料,提醒广大考生,切勿轻信这类虚假宣传,以免受骗受骗。三、考试作弊断前程,侥幸心理不可有近几年,作弊器材五花八门,从仿形橡皮、直尺作弊器材到低频
4、隐形耳机,再到调频手表与枪手遥相照应随着6月高考季的来临,一些不法分子在网络上兜售作弊器材,宣称只花千元就能轻松考过,诱导考生作弊。【案例】2020年高考前夕,各地公安机关网安部门连续侦破多起组织考试作弊案,涉案犯罪团伙利用互联网招揽作弊考生,收取高额费用,为考生非法提供考试作弊服务,牟取高额经济利益。辽宁公安机关侦破一起涉高考组织作弊案,依法抓获并刑事拘留犯罪嫌疑人20余名,扣缴了一批无线考试作弊器材。天津、江苏、广东等地公安机关持续对无线考试作弊器材生产厂商开展侦查打击,摧毁多个器材生产窝点,扣缴窃听、窃照专用器材千余套。【提醒】在高考中非法制售和使用无线考试作弊器材属于违法犯罪行为,严重
5、危害国家教育考试安全,毁坏社会公平正义,公安机关将依法予以严厉打击。相关部门提醒考生,高考作弊轻则取消成绩,重则违法犯罪,切勿以身试法贩卖、购买考试作弊器材,以免自毁前程,追悔莫及。四、替考代考入刑定罪,遵守诚信警钟长鸣随着高考将至,网上开场出现所谓的替考枪手等广告信息。这类信息声称有路径,能够找到大学生或者往届生来替考,需要提早支付保证金,成绩出来后再根据协议支付款项等等。【案例】2019年12月,在某国家教育考试中,两名助考团伙人员找了一名大学生,为一名考生进行替考。替考被发现后,两名助考团伙人员竟行贿监考教师对警方隐瞒实情。近日,某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布了判决结果:两名组织考试作弊者犯组织考
6、试作弊罪、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分别被判有期徒刑3年8个月和3年2个月;两名监考教师犯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分别被判有期徒刑2年,缓刑3年和有期徒刑1年,缓刑1年6个月;替考大学生犯代替考试罪,被判处拘役5个月,缓刑1年。【提醒】(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明确规定,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代替别人或者让别人代替本人参加第一款规定的考试的,都属于违法行为。(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组织考试作弊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解释)明确,对在高考、研考等国家教育考试中组织作弊的,将直接认定为情节严重行为,处三年以上七年下面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提醒广大考生,一定要知法守法,不要一时糊涂,
7、抱憾终生。五、高考招生有章法,渠道上学不可能高考成绩公布前,一些不法分子往往利用家长盼子成龙、盼女成凤的心态,通过伪造文件、私刻印章、设立报名处和咨询等方式,假冒高校招生人员、校领导亲戚等,谎称手中把握高校内部指标机动计划定向招生计划低分高录补录等施行诈骗。【案例】2020年5月30日,受害人陈某某在某网站上认识一名叫陆某超的男子,该男子称能帮助受害人的孩子录取到更好的学校。通过网上屡次联络,陈某某相信了陆某超的谎话。之后,陈某某陆续向陆某超支付7.8万元,结果不但没有录取,反而人财两空。10月8日,民警将嫌疑人陆某超抓获。【提醒】高校招生录取有严格的工作流程。高校招生计划由省级招生考试机构统
8、一向社会公布。未经有关省区、市公布的招生计划一律不得安排招生。高校在招生省份未完成的招生计划,须通过公开征集志愿录取。高考录取经过中不存在所谓的内部指标。考生及家长要高度警觉此类花钱能买大学名额的诈骗信息,应从正规渠道了解、确认考试招生政策和信息,切勿轻信迷惑,以致受骗受骗。六、招生部门网站和公众号遭抢注山寨版以假乱真近年来,出现个别地区和学校的招生部门网站和微信公众号被一些个人和机构提早抢注,假冒、仿冒高校或官方招生机构和学校网站、公众账号编造分布虚假信息,迷惑考生和家长,严重扰乱考试招生秩序。【案例】央视财经频道报道,2020年高考结束后,有广西家长反映,本来打算在微信中搜索广西招生考试院
9、的公众号,但输入关键字后搜到的却是一个由个人注册的山寨号。记者向广西招生考试院核实后得知,名为广西招生考试网的微信公众号并非教育主管部门官方开设,系被个人抢注名称。河南、山东等地也出现大量山寨公众号。如:河南招生考试山东招考官网山东招考办公室等均为个人或辅导机构注册。调查发现,这些山寨、高仿微信公众号的背后,已构成了一套产业链,他们通过发布虚假招生政策等博取关注,再售卖虚假答案、高额培训课程等牟取暴利。【提醒】每年具有本专科招生资格的全国高等学校名单都会在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考生和家长可通过登录教育部官方网站文献栏目下的全国高等学校名单进行查询核实。2021年,教育部门还将专门开展高考护航行动,会同相关部门集中开展清理互联网涉考违规违法公众账号点亮权威考试招生机构官网标识等专项行动,帮助考生全面准确了解招生政策,避免受骗受骗。提醒广大考生,网上查询高校招生信息时,请认准官网标识,谨防山寨账号或网站骗局。相关推荐:高考备考策略汇总2021新高考数学命题趋势分析最新高考资讯、高考政策、考前准备、志愿填报、录取分数线等高考时间线的全部重要节点尽在高考网微信公众号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