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自然哲学的利弊得失.docx
《黑格尔自然哲学的利弊得失.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格尔自然哲学的利弊得失.docx(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黑格尔自然哲学的利弊得失一、自然概念辨析黑格尔以为世界无非是一辩证发展的理念,它的发展经历了正、反、合即逻辑、自然和精神三个环节。根据(哲学全书)的讲法,逻辑是“自在自为的理念,自然是“异在或外在化的理念,精神则是“由它的异在而返回到它本身的理念。黑格尔的(自然哲学),研究的就是在这种外在化形式中的理念。“外在化也称“异化,它构成自然的最为本质的特征。自然哲学的任务也在于揭示这种本质特征。根据黑格尔的阐述,自然界作为精神的“外在化或“自我异化应该有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是它与精神的互相外在,第二个是它本身规定的互相外在,第三个就是它具有能够在发展中克制这两种外在性,回归为精神的内在性、主观性的
2、趋势。一般讲来,研究黑格尔自然哲学更为注重第一个方面。这个方面是讲,理念的本真状态是精神性的东西,而自然却处处表现为时空存在物,所以理念化身为自然的时候,实际上是现身成本人的否认状态。这也就是黑格尔所讲的,“自然界是自我异化的精神。这里应该注意的是,自然界尽管是“异化状态,但理念并不在这种状态中丧失本人,而是本人现身为这种状态。理念并不是作为另外一种东西躲藏在自然物的后面。这就引出了第二个方面的内容,黑格尔的原话是:“既然理念如今是作为它本身的否认东西而存在的,或者讲,它对本身是外在的,那么自然就并非仅仅相对于这种理念(和这种理念的主观存在,即精神)才是外在的,相反的,外在性就构成自然的规定,
3、在这种规定中自然才作为自然而存在。在自然中,各种规定尽管都是理念的规定,但是它们却表现为“互不相干、“相互孤立的外观,自然界就表现为这些规定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通常被叫作必然关系。所以黑格尔讲自然由此呈现为由“必然性和“偶尔性所构成的世界。由于自然的本性是精神,而精神又是区别于必然性的自由体,所以在自然中就出现了它的显现作为必然性(和偶尔性)与其本性作为自由性的矛盾。自然界的本性是自由的理念,但它却以必然性(和偶尔性)的形式表现出来。由本性所驱使,自然会逐步摆脱外在必然性,进而升华为自由的精神。黑格尔把这种升华也叫作精神从物质外壳中解放本人。关于第三个方面,黑格尔表述为:“自然界自在地是一个活
4、生生的整体。(有机体或生命)在自然中,“概念根据发展的责任,进行符合目的的发展,或者假如人们愿意的话,可以以讲是进行符合目的的发展。这样,黑格尔就引进了合目的性的概念以与机械论相对立。根据黑格尔理解,单纯用机械论是无法解释自然的。自然发展的某一阶段尽管依靠于前一阶段,但并非自然地从前一阶段产生出来的。换句话讲,它产生的根据不完全在于前一阶段。“相反地,它是在内在的、构成自然根据的理念里产生出来的。形态的变化只属于概念本身,由于唯有概念的变化才是发展。合目的性、发展、有机体(活生生的整体)这三个概念在黑格尔那里是联络在一起的,都用来表述自然。我们知道,亚里士多德在解释自然时坚持内在目的论的观点,
5、康德在其(判定力批判)中也以为“自然的合目的性原理是将自然看成发展着的有机体的基本原理,谢林也以为“自然是无意识的精神,包含着内在的合目的性。黑格尔吸收了这些看法,在他看来,自由的精神恰恰是自然中的内在目的,自然正是贯穿了这种目的性,才显现出一种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成为有机统一体或生命。在这个意义上讲,自然既是必然的又是自由的、既是机械因果系统又是符合目的的系统。自然发展的顶点就是扬弃本身的外在性回归为自由的精神。“精神是自然的真理和终极目的,是理念的真正实现。综合上述,“自我异化、“必然与自由、“机械性和目的性是理解黑格尔自然概念的三组基本范畴,据此黑格尔对自然的理解能够概括为:自然是自我异
6、化(物化)着的精神;自然是以必然性(和偶尔性)表现的自由;自然是以因果作用表现出来的合目的之物(有机体)。根据有机体的原则,黑格尔进一步将自然描写成了一个理念在外在化或物化中逐步脱离物质外壳进而得到解放,回归为自由精神的发展经过。黑格尔自然概念表现出来的唯心主义和目的论等思想,和传统宇宙论十分是神学宇宙论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络,具有很大的片面性,但是其中包含的关于自然界是一发展经过的结论是合理的,也曾遭到恩格斯的赞扬。恩格斯讲:“黑格尔第一次这是他的最大功绩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一个经过,即把它描写为处在不断运动、变化、转变和发展中,并企图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络。二、发展的
7、方法黑格尔视自然为发展着的有机体的看法与其把握自然的方法严密相应,因而他在(自然哲学)的开篇首先亮明了他所特有的“考察自然的方法。根据其(哲学全书)“第一版序言,他的方法是“唯一的真正的与内容相一致的方法,或者讲是“发展的方法。运用到自然哲学上,实际上就是描绘理念在异化中本身摆脱异化,脱胎换骨升华为精神的方法。这种方法也是我们所讲的“辩证的方法。其实,黑格尔通常并不经常用“辩证的来形容他的方法,而是经常用“发展的或“思辨的来形容,所以我们称其为发展的方法。为了确立他的发展的方法,黑格尔批评了当时人们考察自然的三种态度。第一种是实践的态度,以及建立在这种态度之上的“有限目的论的观点。这种观点以为
8、自然无非是知足人需要的外在条件,所以自然的真正目的就是人的需要。黑格尔以为它和某种神学目的论一样,都具有外在性和有限性的缺点,是外在目的论。根据黑格尔,自然的发展不可能服务于人所设定的知足本身需要的某种有限事物,而是服务于理念作为无限的和自由的精神;这种无限的和自由的精神是自然的内在本性、内在目的,而不是孤立于自然界的外在之物。通过这个批判,黑格尔实际上否认了人们对待自然的单纯的实用态度和历史上的神学目的论的观点。第二种对待自然的态度与第一种相反,是纯粹理论的态度,近代的自然科学以及为其奠定方法论基础的近代认识论都属于这种纯粹理论的态度。它不是让自然服务于某种特殊的实践目的,而是要认识自然本身
9、的普遍性质和规律。科学的认识总是从感性开场,但它并不是停留于感性,而是上升到了对自然的理论的或思维的考察。黑格尔批判了那种夸张感性经历在科学构成经过中的作用、甚至以为感性是一切知识基础的狭隘经历主义,以为自然科学或物理学总是要通过建立一些普遍的概念规定而把握自然的种属和规律,所以它是对自然的思维而不是单纯的经历意识。但是,自然科学的思维往往是知性式的思维。知性通过其抽象作用把丰富的自然归结为一些普遍的规定,这就掩盖了自然本身丰富多彩的特性。自然总是个别的、活生生的。黑格尔举例讲,自然不存在“一般的狮子,只要个别的狮子。自然科学通过知性把自然归结为“种属、规律等普遍规定,实际上是背离了自然,把自
10、然“变成了一种同它本人不同的东西。所以自然科学尽管在起点上希望从自然本身出发,但其结果却背离了真实的自然,这就产生了自相矛盾。黑格尔进一步将这种矛盾从哲学上归结为以主客体分离为基础的近代认识方法。我们知道,近代的经历主义认识论是近代科学在方法论上的支撑,甚至马克思经典作家也将经历主义创始人培根看成了近代实验科学的始祖。根据这种认识论,认识者是主体,而自然则是客体,主体要如实地认识自然本身,但自然在他外面以个体的、活生生的形式存在着,这样主体只能通过知性功能把自然划分为一些抽象规定来认识自然,所以他认识到的仅仅是抽象的普遍规定。由于真实的自然并不等同于这些普遍规定,自然作为客体永远不能被克制,这
11、就造成了主客体之间的二元对立。在黑格尔看来,近代的自然科学以及为其奠定方法论基础的认识论都没有摆脱这种矛盾。它和传统的外在目的论(包括神学目的论)一样,都没有对自然得出真理性的解释。第三种对待自然的态度是从谢林为代表的直观的态度。它意识到了以主客二分为基础的近代认识论无法到达对自然的真理性认识,主张超越这种主客二分。谢林以为,自然和精神不是互相外在的对立关系,而是都发端于一种“原始统一性即“绝对同一。自然和精神都是“绝对同一的表现,前者是无意识的表现,后者则是有意识的表现。所以“自然是有意识的精神,精神是无意识的自然。这样,自然和精神就因“绝对同一确实立成为了一体。谢林尽管捉住了“绝对同一,但
12、却以为绝对同一不能通过概念来确立,而只能通过“理智直观才能把握到。黑格尔以为这种直观的态度将主客体、精神和自然回归到一种原始统一性的作法,有合理因素,初步表明了自然和精神的统一性。但是,它把对这种原始统一性的直观认识看成是认识的极致,就片面了。由于在黑格尔看来,感觉和直观中所把握到的只能是自然精神的直接同一,实际上二者在现实中是对立统一,这种对立统一关系只能用概念思维的方法才能发现和表述清楚。所以黑格尔以为这种在直观中的直接的统一“不过是抽象的自在存在的真理,而不是现实的真理。要真正把握自然,只能运用概念的方法,而不能运用单纯直观的方法。黑格尔的“发展的方法是上述方法的批判性超越,也是对上述方
13、法中包含的合理因素的综合和吸收。在此基础上我们能够总结出它的三个基本特点:第一个特点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黑格尔以为,上述理论方法的优点是捉住了普遍性,但由于它捉住的是抽象普遍性,活生生的自然和它互相外在,所以缺乏对自然的能动规定作用。而实践方法的优点又恰恰是它对自然的规定作用,但其缺点却是缺乏普遍性,以致于把自然规定成了服务于某种特殊目的的东西。只要把理论和实践方法的优点统一起来,才能使普遍的东西既有本质性,又有规定性。把这种方法运用到对自然的理解上就会得出:理念既具有理论态度所崇尚普遍性特点,又具有实践态度所崇尚的能动规定作用。自然的不同发展阶段都是理念的这种能动作用的产物。理念正是通过这种
14、能动的创造性变成了自然的内在目的。第二个特点是超越直观的逻辑性。发展的方法是逻辑方法而不是直观方法。在黑格尔看来,直观方法是“感性的方法。直观是一种直接性的认识,它所到达的只能是关于自然和精神统一的某种直接体验。这种体验有直接性、模糊性和私人性等特点,看不到自然和精神的真实统一是矛盾的统一,只要概念思维才能发现和表述理念与自然不同环节上既对立又统一的真实情况。第三个特点是超越认识论形式的本体性。它在自然哲学中明确提及,在(精神现象学)导言中有充分论证。我们知道,近代人将把握自然的方法主要托付于认识论(黑格尔称为意识哲学),强调人是主体,自然是外在客体,执行的是主体符合客体的真理标准形式。在这种
15、形式下尽管能够勉强解释人对有限事物的认识,但对于认识整个自然界却无能为力。为什么,由于你先设定了主客二分,在二分中,真理的客观性又赋予了外在客体,主体就无法企及这个客观性,当然也无法到达真理。针对此黑格尔提出了一个新的真理概念,即真理是事物与其概念的符合。关于自然的知识或真理,不需要在主客二分的认识论框架中去寻找,而是确立自然和它的概念的辩证统一性。黑格尔以为自然的概念就是理念。所以关于自然的知识和真理所关涉的就是自然作为物的世界与其内在本性(概念)理念的辩证统一关系。通过上述三个特点能够了解,黑格尔把握自然的“发展的方法不是建立在主客二分前提下的理论和实践的方法,也不是直观的方法,而是一种让
16、理念在本人的创造活动中创造对立的规定,并在这些规定中确立本身的方法,即理念本身显现的方法。它强调的是让理念在创造对立面的活动中本人证实本人是真理,这就像上帝正是在他创造的对立面世界中才确立了本人的真理性一样。对此黑格尔讲:“上帝作为一种抽象物,并不是真正的上帝,相反地,只要作为设定本人的他方、设定世界的活生生的经过,他才是真正的上帝,而他的他方,就其神圣的形式来看,是上帝之子。只要在与本人的他方的统一中,在精神中,上帝才是主体。黑格尔“发展的方法作为整个体系的方法体如今自然哲学中有其特点,它化身为理念在其外在化阶段回归本身的逻辑机制,自然由外在到内在、由抽象到详细的发展就是这机制的表现。三、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黑格尔 自然哲学 利弊 得失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