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电子产品装配课程改革考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职电子产品装配课程改革考虑.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职电子产品装配课程改革考虑电子产品装配是电工电子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是本专业学生走向社会必须具备的核心职业能力。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是国家技能大赛的赛项之一,也是河南省全员化技能大赛中电子专业竞赛的命题走向。因而,选择电子产品装配课作为改革实验课程,获得成功经历,对提升实训课程效率,推进全员化技能提升进程具有积极的意义。一、全员化竞赛数据分析近几年,电工电子专业全员化竞赛命题均以电子产品的装配与调试为主。以洛阳市为例,洛阳市按照河南省全员化技能大赛命题方案要求,20172018年竞赛内容均涉及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试题分为元件认知检测、焊接与装配工艺、产品性能检测与调试和职业习惯与素养四个部
2、分。一试题的难度和区分度我们统计了各分数段的人数分布如图1,能够看出,基本上呈现正态分布。其中,获一等奖学生人数占总人数的15%,其平均分为82.3分,最高分为91.5分,最低分为80.5分;获二等奖的人数占比25%,最高分80.3分,最低分64.5分。总体来看,两年试题的难度均偏高,区分度尚可。存在问题:低分层比例过大,低于60分的学生人数远高于高分层学生数量。二分项平均得分率统计按考核内容逐项得分率统计来看如图2,检测调试、职业素养部分得分率明显缺乏,尤其是职业素养,得分率不到30%。从统计结果来看,检测调试是知识与技能的综合运用,学生普遍较弱,而职业素养部分是学生在长期实训中构成的,讲明
3、在这方面的训练严重缺乏。三主要失分原由于了充分了解学生失分原因,我们对部分竞赛评委和辅导老师就学生失分的原因做了访谈,发现存在下面问题:1.对贴片元件认知不够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贴片SMT元件以其体积小、可靠性高、效率高等优点,成为电子行业的主流。各类技能大赛都将各种贴片元件融入试题,但部分学校的参赛学生,仅是在赛前才开场接触这部分内容。有些学生没有见过贴片,有的学生甚至在比赛中都没拿出两个0805的电阻。部分学校参赛的是一年级学生,教材中对于贴片元件有介绍,但学生接触太少了,很多学生分不清贴片电容、贴片电阻,这也暴露了实践教学缺乏的问题。2.焊接与装配失分多在焊接工艺近两年的竞赛产品都是
4、直插式与贴片元件混装。相较于虚焊和假焊,焊点毛刺是这部分扣分最多的。学生在练习焊接时,往往只练习焊接技术,对焊接工艺钻研不深。热风焊接在一些学校已经普及,但部分学生却不会使用赛场准备的热风焊机,更不用讲回流焊和波峰焊了。考虑到手工焊接生产效率低、质量不稳定等因素,我们在全员化竞赛中提倡当代自动化焊接的技术。但目前教材上的内容还主要是传统的手工焊接,先进的自动焊接则涉及很少。3.检测与调试部分失分较多有专家评委反响,这两年竞赛试题难度偏高,同时整机调试历来是学生的短板,学生接触电子产品少,缺乏变通,不会举一反三,因而失分较多。也有评委以为知识转化为能力,再到解决实际问题,需要时间与经历的积累,从
5、某种程度上来讲,该部分失分多也是正常的。随着学生深化学习,这一现象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产品的检测与调试是学生知识与能力的综合运用,需要在实训经过中积累仪器仪表使用技能,增加理论转化为实践的经历,需要能力强的“双师型老师不断引导。通过竞赛我们发现,电子装配课程与职业岗位要求还存在比拟严重的脱节,还需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改革教学经过,做到课程与实际生产的接轨。二、课程改革方向的考虑结合河南省全员化技能考核标准及要求,我们在平常教学及实践经过中,不仅应做到知识理论全员化,操作实践全员化,更应该跟紧时代步伐,做到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全员化,新的学习技术全员化,创新方法全员化,从根本意义上实现老师、学生教
6、与学全员化的提升,这也是“新教育理念所要求的。一解决教学主体本末倒置的问题我们应确立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科学教学观,老师要做学生学习经过中的帮助者、领航者。比方,实训课程采用完成详细工作任务的“项目教学法,老师引导学生完成感兴趣的电子产品如音箱、电动小车等的制作,帮助学生解决制作经过中碰到的困难,让学生看到本人的学习成果,体会成功的喜悦,在这样的教学经过中,学生是主动积极的,兴趣是始终上升的,技能的提升可谓水到渠成。二职业能力本位思维,重视职业教育的职业属性姜大源教授等提倡的基于工作经过为导向的教学形式,以职业岗位中典型的工作任务引领,以产品目的来检测教学活动成效的理念与主张,是我们课
7、程改革的方向。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经过中,逐步提高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适应就业岗位的能力。三树立产教融合大形式思维,体验职业活动对贴片元件认知不够、产品的检测与调试中出现的问题暴露了我们实习实训中的问题。对此,我们以为产教融合大形式思维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方式。产教融合不单指在实际产品的生产经过中进行教与学,更是一个大的概念,泛指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企业,走上岗位,进行企业参观、顶岗实习、文化感染、员工沟通、产品观摩、管理感悟等,当然还包括了解企业生产流程、企业发展历史、企业家创业经历、企业家成功经历等,这些都是教育素材,是职业能力提升的载体。产教融合大形式思维,就是教室扩展,课堂扩展,教学
8、内容扩展,教学方式扩展,执教对象扩展,让学生在职业环境中感悟,在感悟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成熟,真正主动学习,进而养成终身学习的思想品格,奠定学生职业生涯的坚实基础。四借助当代化教育手段,变不可能为可能走进企业,走上岗位,对于一些地区的学校还不现实,新技术、新工艺企业不是每一个地区都有。但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这一问题。信息化教学、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是我们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我们应充分利用当代媒体手段,加强学生对贴片元件的认识,及时更新。老师能够把当代化企业“搬进课堂,能够把新技术、新工艺“搬进教室;能够使电子装配课程的趣味性得到充分展现,开阔学生视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9、和能动性,稳固提升教学效果。当然,过分依靠信息技术也不可取,真正的职业体验、职业感悟是必须到现场才会有的,我们要避免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五树立“职业素养第一位的思维我们以为,提升学生职业素养有利于解决焊接与装配方面存在的技艺不精等问题。因而,引入企业生产气氛,提升学生职业素养也是课程改革的方向。例如,相当多的企业都在施行“6S管理,由于其为企业带来了宏大的管理效益。“6S指Seiri整理、Seiton整顿、Seiso清扫、Seiketsu清洁、Shitsuke素养、Security安全六个项目。结合职教特点,在教学经过中体现“6S理念,既是人文素质教育,也是企业文化的浸透。“高素质不仅体如今员工的技术层面,还体如今员工的人文素养上。学校应结合企业用人要求,整合就业、创业、诚信、礼仪、生态和环保教育等方面知识内容,对学生进行技能和素质的全面提升。全员化视野下全面提升学生职业能力,需要职业学校去谋划、引领学生积极介入。电子装配课程的改革任重而道远,拓宽老师的视野,提升老师站位高度,夯实老师“双师能力基础,才能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才能知足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