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前哨淋逢迎示踪剂的研究-精品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乳腺癌前哨淋逢迎示踪剂的研究-精品文档.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乳腺癌前哨淋逢迎示踪剂的研究乳腺癌根治手术包括原发癌灶的切除和腋窝淋逢迎清扫axillarylymphnodedissection,ALND,其中腋窝淋逢迎状态是乳腺癌的重要独立预后因素。ALND对于提高生存率的价值尚不明确,更多的研究把其定义为提供准确的分期,指导辅助治疗方案的选择和判定预后。常规的ALND是评价腋窝淋逢迎状态的最准确的方法,但有10%25%的患者会并发淋巴水肿、感觉神经受损、肩关节功能障碍等症状。而目前仅有不到半数的乳腺癌患者在确诊时伴有腋窝淋逢迎转移1,阴性者或能够避免ALND进而减少手术发病率、长期并发症及手术花费,改善患者的术后生存质量。Cabanas2于1977年研
2、究阴茎癌的淋逢迎转移规律时首先使用了前哨淋逢迎sentinellymphnode,SLN这一概念,SLN是指原发癌灶区域淋巴引流的第一个或第一组淋逢迎。前哨淋逢迎活检术sentinellymphnodebiopsy,SLNB能够有效的评估腋窝淋逢迎转移情况,其中SLN阴性者可不行ALND3-4,进而避免了ALND所带来的并发症风险。近年来,无论是中国抗癌协会的(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还是美国NCCN指南都推荐临床无淋逢迎转移者首先行SLNB。然而SLN的示踪方法却有多种,每种方案的检出效能并不完全一样,根据示踪剂和检出设备的不同能够分为下面几种。1染料法染料法中常用的示踪剂包括异硫蓝isosul
3、fanblue,IB、专利蓝(patentblue,PB)、亚甲蓝(methyleneblue,MB)、靛胭脂indigocarmine和纳米炭等。术前1030min内注射数毫升染料,适度推拿乳房促使染料进入淋巴回流。常用注射部位包括原发肿瘤周围、肿瘤上方皮内或皮下、乳晕周围,不同部位对SLNB的检出率并无显著性差异,此类方法简单方便,无需特殊检查设备,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染料法的成功率与医生操作的熟练程度密切相关。1.1异硫蓝是2,5-二磺酸三苯甲烷的单钠盐,与组织蛋白结合能力弱,注射到皮下或乳腺组织后弥散度低,可快速进入淋巴管并聚集至淋逢迎,具有简单、直观、快速等特点,是第一个被美国FDA批
4、准用于SLNB的染料,也是目前国外最常用的活性染料示踪剂。但是IB排泄速率快,约510min进入淋巴管引流至SLN后并不停留,而是继续沿淋巴管染色至下一淋逢迎。这就要求医生熟练把握IB引流至SLN的时间,以便愈加准确地检测SLN。同时,IB价格相对昂贵,有一定的毒副反响。ACOSOGAmericanCollegeofSurgeonsOncologyGroup的前瞻性RCT研究显示约有0.1%的早期乳腺癌患者使用IB示踪SLN会产生严重的过敏反响。Kantaraksa等61.2专利蓝是一种具有高度弥散性的生物活性染料,其特性与IB相仿,注射后很快被淋巴管吸收,并聚集于淋逢迎,术中可在直视下看见蓝
5、染的淋巴管和淋逢迎,在国外的使用频率仅次于IB。但由于PB颗粒直径小,与IB一样,在淋巴链中播散速度较快,时间难以控制,而且术前无法确定前哨淋逢迎的准确位置,操作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一般以为PB的检出率大于90%,准确率90%96%。1.3亚甲蓝由于IB和PB未得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批准,国内一般选择MB作为SLNB的染料示踪剂。与前两者不同,MB与组织蛋白结合能力强,淋巴管摄取较少,淋逢迎显像模糊,且染料颗粒直径更小,理论上时限性更强。但MB具有脂溶性和嗜酸性,可与细胞内的核酸类物质结合,构成愈加稳定的构造,停留在SLN内的时间延长。同时MB价格低廉,毒副反响小。目前以为MB的检
6、出率和准确率不高于IB和PB。Coskun等单用亚甲蓝进行示踪的检出率为83%,假阴性率为15.7%。1.4靛胭脂又名靛蓝二磺酸钠,是一种水溶性的蓝色染料。目前在临床上已应用于诊断胃肠疾病如早期胃肠癌、肠息肉等和进行肾脏功能的检测。靛胭脂在乳腺癌SLNB中的应用目前较少,仅在日本的几项研究中有报道,尚未得到广泛的应用,其SLN示踪的检出率和假阴性率与IB、吲哚菁绿ICG相近,但是穿透淋巴管的能力弱于IB,具有简单方便、无毒、易获得等优点。1.5纳米炭作为第三代特异性淋巴示踪剂,具有高度的淋巴系统趋向性。其在混悬注射液中的团粒粒径约为150nm,可迅速进入毛细淋巴管500nm而难以进入毛细血管5
7、0nm,确保仅示踪淋逢迎的同时又能够减少背景黑染。纳米炭淋巴显像明晰,染色滞留时间长,相较前几种蓝色染料具有明显优势,假如注射时间过久,通常第二级淋逢迎也会显示,难以区别哪一个是SLN,通常建议活检距离注射时间不宜超过20min,另外,注射部位的纳米炭的排出缓慢,对于选择保乳方式的患者需要考虑局部皮肤的颜色不受污染。文献报道纳米炭的淋巴检出率为94.4%97.4%,假阴性率为4.0%13.3%。纳米炭为多孔蜂窝状构造,具有较大的外表积和较强的吸附能力,可吸附常用的化疗药进行淋巴化疗,明显提高有淋巴转移的带瘤动物的存活率。有关载药纳米炭对示踪SLN效率的影响目前尚不明确。2核素法目前应用于乳腺癌
8、SLNB的放射性核素示踪剂主要是99mTc。核素一般于术前1d至数小时内注射,可迅速通过淋巴管进入淋逢迎进行放射性显影。核素注射部位同染料法一样,不同注射部位的SLN的检出率、假阴性率与ALND的活检结果无明显差异。核素示踪检测包括术前淋巴闪烁扫描定位和术中射线探测仪热门扫描,若计数探测仪显示某一热门计数值高出其他部位10倍以上甚至数十倍,该热门即为SLN位置,两者同时使用可提高SLN的检出率。Zengel等报道核素法的SLN检出率优于染料法,SLN检出率可达99.4%。核素法的特点为体外显像定位,显影时间长,可显像记录,但需要特殊的试剂、设备和核医学医生配合,价格昂贵,具有放射性损伤,进而限
9、制了其在临床上的推广,目前国内核素方法还处于临床研究中。2.199mTc胶体99mTc胶体包括99mTc-硫胶体,99mTc-硫化锑胶体和99mTc-白蛋白胶体等,为非特异性显像剂。与染料法示踪剂不同,99mTc是通过淋逢迎的主动摄取进入、聚集至SLN,要求淋逢迎具有一定的功能。此类示踪剂颗粒大小不均,示踪剂注射时间对提高核素示踪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注射时间过早,核素衰减,放射活性降低致检测不到或已引流至下一级淋逢迎,造成假阴性;注射时间过晚,SLN内核素聚集缺乏,放射信号低也不易检测到。理想的放射性胶体颗粒应为10200nm,既能稳定保存,又能在淋巴管中迁移。2.2特异性核素示踪剂特异性核素示
10、踪剂是指99mTc与单克隆抗体连接后可特异性结合目的分子,以提高淋逢迎的放射性显影强度,临床常用的是99mTc-美罗华。美罗华是针对B淋巴细胞膜上的CD20分子的单克隆抗体。淋逢迎内含有丰富的CD20分子结合位点,SLN的结合位点饱和后,才会结合下游的第二、三站淋逢迎;其结合严密,使SLN显影时间延长至24h;示踪剂颗粒直径均一,使注射时间更为可控。99mTc-美罗华在乳腺癌患者中SLN的检出率可达95%,应用前景广阔。3淋巴造影示踪3.1超声造影前哨淋逢迎示踪超声造影常用六氟化硫微泡比照剂配成微泡悬浮液,在肿瘤周围或乳晕区皮下注射,同时将探头转至造影形式,实时连续观察造影剂进入淋巴管后首先加
11、强的淋逢迎即为SLN,若淋逢迎加强不够明晰,可转换至爆破形式释放微泡内造影剂,补充观察。超声造影不仅能够体表定位,同时能够显示淋逢迎形态学改变,进而反映淋逢迎的转移状况,指导临床。超声造影示踪法可体表准确定位SLN,实时连续检测,对淋逢迎转移可能进行评价,缺点是需要特殊设备和超声科医生配合,单独检出率不高,另外超声仪器的分辨率和超声医生经历的差异,使得文献报告差异很大,国内外文献报道检出率均小于90%12,国内将其与亚甲蓝染色一同使用可将SLN检出率提高至90%以上。3.2CT淋巴造影示踪CT淋巴造影相较传统示踪方法如染料法、核素法,具有原发肿瘤至SLN的淋巴引流途径的可视化的优点,并且可结合
12、CT影像显示SLN的解剖。常用CT淋巴造影剂包括油性和水溶性碘剂,二者各有优缺点,油性碘剂如乙碘油,不易外渗,有显影时间窗优势,但扩散慢;水溶性碘剂如碘帕醇,低分子量,易吸收,加强迅速,但淋巴引流快,显影时间短。目前有关CT淋巴造影示踪技术的检出率尚无统一讲法,有文献报道检出率可达96%,有的报道检出率远低于染料法、核素法。3.3MRI淋巴造影示踪目前常用的是MRI间接淋巴造影,将比照剂由瘤周皮内或皮下注入,进入淋巴管引流至淋逢迎,影像学显影观察。MRI在乳腺癌的诊断、术后复发监测和高危人群筛查中具有重要意义,MRI有极高的软组织分辨率,其中DWI对淋逢迎病变检出率较高。常用比照剂包括钆制剂,
13、欧乃影和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目前MRI淋巴造影仍处于试验阶段,有文献报道其与超声造影的检出效果类似,检出率为77.1%,仍需进一步研究。4荧光染料法蓝色染料和核素两种示踪剂各有优缺点,蓝色染料的共同缺点为染料颗粒直径小,时限性强,对医生的操作水平要求高,少数患者会出现过敏反响,优点为简单方便、价格低廉。核素法可体外显像定位,显像时间长,但需要特殊试剂和设备,有放射污染,不利于在基层医院开展。因而荧光染色法应运而生,其操作简单,实时监测,敏感性高,成像价格低。目前已报道的荧光染料包括荧光素钠、5-氨基酮戊酸(5-ALA)、吲哚菁绿ICG和MB等。但目前多数处在试验阶段,尚未作为荧光示踪剂应用
14、于乳腺癌的SLNB中。4.1荧光素钠荧光素钠是一种化合物染料,性质安全、稳定,可被紫外线或蓝色光激发呈现绿色,临床上常用于角膜溃疡、眼底血管造影等。国外已有文献报道荧光素应用于临床实时荧光显像示踪肺癌、结直肠癌等的SLN,并与染料法的检出率及假阴性率无统计学差异。目前尚未应用于乳腺癌。4.25-氨基酮戊酸5-ALA本身不具有荧光基团,在体内可经一系列酶促反响生成光敏性很强的内源性原卟啉,可被蓝色光激发。Frei等研究发现乳腺癌患者术前口服5-ALA后其在原发癌灶、SLN和转移阳性的SLN中荧光密度明显增高,SLN阳性者的荧光密度远高于SLN阴性者,且具有统计学意义。5-ALA有望成为新一代乳腺
15、癌SLN示踪剂。4.3吲哚菁绿ICG是一种近红外荧光染料,激发光波长在840nm时发出的荧光最强,组织吸收少,穿透力较强,比照明晰,肉眼难辨的深部组织亦明晰可见。ICG最早作为染料用于乳腺癌SLNB,检出率仅为73.8%。之后国外多项研究18-19将ICG作为荧光染料用于示踪SLNB,检出率明显升高可达99.6%100%。Sugie等研究显示ICG荧光法较蓝色染料法在乳腺癌SLNB中具有更高的检出率。目前有关ICG在乳腺癌SLND中应用的相关文献主要集中在国外,国内报道很少,值得推广。4.4亚甲蓝MB作为染料法的一种是临床上常用的SLNB示踪剂,同时又是一种近红外荧光染料,具有自发荧光的性质,
16、激发波长约800nm。与ICG一样,MB可穿透一定厚度的皮肤和皮下组织,不受生物体自发荧光的影响,体外需要荧光探测仪及荧光成像系统进行观察。MB注射至体内可被激发出较强的荧光,易被检测并可较长时间稳定,目前动物实验效果良好。我们于2014年1月成功开展了国内首例MB荧光示踪SLN,我们使用0.1ml亚甲蓝通过荧光显像技术,找到4个淋逢迎,其中一个发生转移。5联合法5.1染料法和核素法的联合使用相较于单独应用染料法、核素法,二者联合具有更高的SLN检出率和较低的假阴性率,联合使用相互补充,能够使SLND的成功率提高1.3%,假阴性率降低2.5%。核素法术前淋巴显像可确定SLN的位置,减少操作的盲
17、目性,术中射线探测使淋逢迎显像明晰,能够发现无蓝染而有“热门的淋逢迎以及染料法无法发现的非腋窝SLN。同时在周围组织的本底放射性与SLN放射性接近时,淋巴蓝可提供视觉帮助,提高SLN的检出率。放射性核素125I标记的MB目前已处于I/II期临床试验研究,检出率为91.6%。有文献显示染料法SLN的检出率为89.84%,同位素法92.67%,联合法为94.63%。5.2染料法和荧光法的联合使用ICG和MB既是蓝色染料又具有自发荧光,示踪SLN可体外荧光定位,术中染料又有视觉补充,联合使用理论上可提高SLN的检出率,目前尚未在临床上推广。文献报道联合ICG荧光示踪和蓝色染料法的检出率可达100%,单独蓝色染料法的检出率为95.7%。6瞻望自1993年Krag初次报道了乳腺癌SLNB及其临床意义,SLNB已逐步取代ALND成为判定ALN转移状态的首选术式,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目前已经应用于临床的SLN示踪剂各有优缺点,尚不能知足所有的临床需求。正在进行的各种新型示踪剂的研究为示踪SLN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临床医生选择何种示踪剂和方法与接受的培训和经历有关,而不仅仅由于示踪剂本身,合理的培训、用熟悉的方法、严格的质控、积累经历,对于提高SLN的检出都有积极意义。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