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docx
《BIM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BIM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BIM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建筑技术杂志)2014年第二期1BIM技术深化设计施行案例深化设计施行方案是本项目开展多项BIM技术深化设计应用的经过中,通过不断探索和大量研究总结而成。1.1管综深化设计在北京绿地中心工程中,627地块的建筑物属于超高层建筑,地下部分集中了大量的机电管线,各专业管综扑朔迷离、变更频繁,加之部分楼层为双层机械停车位、空间狭窄,同时还要知足国家奖项质量要求,给综合管线排布带来宏大困难。为弥补传统二维深化缺乏,利用BIM技术进行管综深化设计,详细施行流程如图1所示。1.1.1基础建模根据CAD图纸,由具备施工现场经历的BIM工程师进行三维建模。在建模经过中,及时发现图
2、纸问题并与设计进行沟通解决。相对于传统的二维图纸审图,在三维模型中更易直观地发现设计问题。结合不同阶段需求,制订符合工程特点的施行标准,对模型精度、模型标准等进行规定。1.1.2碰撞检测模型建立后,进行各专业间模型碰撞检测,寻找建模失误或图纸设计问题,并生成碰撞报告。根据项目部需求对碰撞报告进行定制改版,让现场管理人员可一目了然、准确定位,并快速制订出问题的解决方案。1.1.3碰撞情况汇报及调整原则制订在完成整体模型的碰撞检测工作后,召集建设方、设计方、总包方和专业分包相关负责人召开会议,结合碰撞报告和三维模型对综合管线的碰撞情况进行汇报。由各方协商确定出基本的管综调整原则,包括各楼层区域的净
3、空要求、管线避让原则及质量奖项安装标准等,以指导下一步的管综调整工作。1.1.4管综调整由专业BIM工程师根据管综调整原则进行管综调整,对碰撞点进行综合管线优化,并充分保证管线安装空间调整顺序按从上到下、从大管到小管的顺序进行,以减小后期调整避让难度。1.1.5模型确认在模型综合管线调整完成后,再次召集建设方、设计方、总包方和专业分包相关负责人召开模型确认会议,在会议中就调整后的模型能否到达设计参数、建设方预期、施工标准等进行确认,若存在问题继续进行调整,直至模型可知足各方需求。1.1.6二维出图模型确认完成后,根据模型出具各专业二维图纸,并在图纸中标注管线标高、平面位置、翻弯节点位置等,确保
4、图纸可指导现场专业施工。并在核心筒出入口、机房竖井、车库上方、机房出入口和走廊过道等复杂节点处根据需要出剖面图,结合平面图综合展示各类管综空间位置,确保施工可顺利进行。所有图纸均须经设计方签字确认,确保图纸信息无误。1.1.7施工监督各分包施工单位根据各专业二维深化图纸进行洞口预留及管线施工,总包方根据三维模型对照现场影像资料进行各专业施工安装工作监督,一旦各分包单位施工现场与模型出现不一致情况,总包单位及时调整,确保现场施工按管综调整结果进行,有效实现各专业间施工管理协同,控制施工整体质量。1.1.8施行效果通过BIM技术进行管线综合二维深化,提早预见了管线施工中可能碰到的各种碰撞与工序穿插
5、风险,并在模型中进行调整,预先解决了该问题。在625地块中经实际验证,有效指导了现场实际施工。与传统的二维深化相比,一层管综的深化工作效率提高了至少50%,且深化图纸更为详尽、准确,基于三维模型展示,各方对于复杂节点的把控更为得心应手,该深化方法得到了建设方、设计方、总包方的一致认可和大力推广,该深化与交底形式遭到了各分包单位的欢迎图2,3。在利用BIM技术进行管线综合深化经过中,为制订出合理的模型调整原则,与甲方、设计方、分包方等进行了屡次沟通。在前期单独沟通时,由于设计方更多考虑的是设计规范和功能需求,建设方更多考虑的是净空标高,而分包方更多关注的是方便现场的安装施工,在给出模型调整建议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BIM 技术 建筑工程 中的 应用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