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的比照-精品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的比照-精品文档.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的比照摘要:马克思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对资产阶级进行国际贸易的动因进行阐述,探索国际贸易深层次的原因。而西方经济学国际贸易主要是以资产阶级的利益为中心来推动国际贸易发展,进而获得更大利润。本文主要通过对两者的内容进行概述,对两者的国际贸易理论部分进行比拟研究。从中攫取出两者有益的部分进行分析,进而能够更好地为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做奉献,丰富我国的国际贸易理论实践。关键词:国际贸易理论;国际分工;世界市场;中国市场经济一、引言马克思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是在西方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上进行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国际贸易理论通过研究国际贸易、世界市场和国际分工三者的关系,对国
2、际贸易现象的产生提出了深层次的原因,说明了资本主义国际贸易的动力、利益的来源等。而西方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主要是更好地为资产阶级的利益而服务,为了追寻超额利润而推动国际贸易,为了更好地促进贸易发展而提供理论指导。两者在研究方法上、侧重点、内容和对象上各有不同。通过对两者的比拟研究,能够更好地为我国介入国际贸易进程提供良好的借鉴,进而促进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的提高。二、政治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马克思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是在西方经济学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之后提出来的,应该讲,马克思国际贸易理论是对西方经济学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借鉴与批判。马克思国际贸易理论较为笼统地围绕着国际贸易、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这
3、三者展开。在西方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上,来科学地揭示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规律。因而,马克思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主要是由国际分工理论、国际价值理论和世界市场理论组成,在国际贸易发展的背后,来统一地揭示这一现象的产生。能够讲,马克思国际贸易理论是源于它对资产阶级国际贸易实践的探究,不是简简单单地解释外表现象。通过对现象的观察,得出一个总体的规律。马克思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以为,国际贸易的出现,是由于资产阶级追求超额利润而产生的。对马克思国际贸易进行研究,能更好地帮助我们介入国际贸易的进程。国际贸易的发展主要围绕着国际分工,通过国际分工,能够使介入国际贸易的各国提高工作效率,进而获得利润。这也是西方传统
4、国际贸易理论的中心思想。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的基础,国际分工的发展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马克思以为,科技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各国的国际分工,再加上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的不断进步,这使得国际贸易迅速发展。要真正地了解国际贸易,就要更好地了解国际分工。国际分工的出现,促进了各国的生产效率,使得各国的劳动力资源得到了合理的配置。国际分工超越了社会分工的界线,假如没有了国际分工,就不会有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出现。一直到今天,国际分工在国际贸易中也起到宏大的作用。通过国际分工,使一种商品能够在各国利用各国的优势,比方技术、劳动力、土地、资源等,进而使成本较低,获取更大的利益。固然国际分工一定程度上推动
5、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但是从历史的角度看,有些落后的国家介入国际分工是被迫的,资产阶级为了获得利润,通过战争等方式攫取落后国家的资源和劳动力,迫使落后国家介入国际分工。而这一现象,也是不合理的国际分工,这一点,西方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却忽视了社会和历史原因,只停留在经济手段上。除了国际分工,国际贸易的发展还与国际价值与国内价值有关。国际价值与国内价值的差异也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又一重要原因。马克思以为,价值是商品交换的根据,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的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这一原理,能够体如今国内市场,可以以体如今国际市场。在国际市场上交换的商品,其价值,就是要通过国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体现。国际价值与国内
6、价值的不同,使得资产阶级国家通过开展国际贸易来获得差额。资产阶级通过国际分工产生的成本较小的商品,由于国际价值与国内价值的不同,将商品放在国际市场上售卖,所获得的利润,要远远大于国内获得的利润。在国际经济关系中,或者是由于商品的独特性,使其拥有国获得商品的垄断权,竞争规律遭到限制,垄断价格取决于国际市场的需求量,这使得拥有国大大受益。因而,国际价值也是推动国际贸易发展的因素之一。国际经济的发展,需要一个宏大的舞台。而这个舞台,就是世界市场。西方的资本主义,以殖民扩张的形式,将东西方国家联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西方的经济能够不仅在国内发展,还能够在世界范围内更大程度地获益。因而,能够讲,世界市场
7、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和关键,世界市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养分。只扩大市场,这对资本家的生产和销售都是不可或缺的。世界市场的联合,能够将国内分工扩大到国际分工,能够提高商品的国际价值。而在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中,需要提到的理论家是卢森堡,她首创了世界体系论,以为资本主义是一种世界体系。她在世界体系方法论的指导下,提出了内部市场和外部市场。这一理论抛弃了传统的国际政治领域,而是把市场延伸到不同性质的经济成分间的交换。资本主义间的交换,只属于内部市场的交换。而资本主义和被其剥削的非资本主义经济体之间的经济交换,就属于外部市场的交换,这属于不同经济成分之间的资本输出,这对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作了更深
8、化地展开和论证。因而,从卢森堡的理论中我们能够得出,资本主义是不能单独存在的经济成分,资本主义假如没有同非资本主义交换,就不能生存。可以以讲,国际贸易,是资本主义得以发展的首要条件。通过这一系列的研究,能够讲,国际贸易在社会生产下的作用,既是有利的,也是有弊的。从经济的角度来看,通过国际贸易,能够实现各国的劳动力、资源、技术等要素的国际交换和合理配置,进而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促进了一国的国民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福利的扩大,促进产业构造和社会构造的调整。但是,从社会的角度来讲,国际贸易的产生,并不是一个自愿和不流血的经过,资本主义国家为了获得超额利润,扩大世界市场,必然要迫使落后国家介入国际
9、分工。另一方面,假如生产的无限扩大和需求的有限减少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产生矛盾,这必然会产生经济危机,这在历史上也已经证实了。三、西方经济学中国际贸易理论西方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从重商主义开场,经过各个时代经济学家的补充,直到如今,已经大概构成了一个完好的体系。西方国际贸易理论主要能够提及的是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和新国际贸易理论。西方经济学在国际贸易中,固然提及的是自由贸易,但是在这些理论中,我们能够明显的发现,都是由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联合在一起的。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和新国际贸易理论固然有一定的保护主义,但主要着重的是自由贸易。而比拟着重保护主义的有汉密尔顿的保护关税论、李斯特的幼稚工业保护论和凯恩
10、斯的对外贸易乘数理论等等。西方经济学从早期的重商主义开场,这是资本主义早期的国际贸易理论,呈现出国际贸易理论的萌芽,但不可避免地在实践中暴露出很多问题,接着亚当斯密提出的绝对优势和大卫李嘉图提出的比拟优势对此进行完善,要素禀赋理论是在比拟优势的基础上完成的,是当代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开端。随着时代的进步,传统国际贸易理论越来越无法知足新的国际贸易的需要,在此基础上,又产生了新国际贸易理论,主要有规模报酬递增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等,这些理论能够解释现代国际贸易发展产生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但相对的每个理论都有其弊病,而需要应对新问题,需要多者统一起来讨论。随着科技的发展,各国的距离已经
11、无法阻挡国际贸易的发展,一些发展中国家也渐渐地融入国际贸易的潮流,而面对这一情况,西方经济学也相对应地提出了保护贸易理论,如普雷维什的中心外围论。进而更好地为发展中国家介入国际贸易的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西方经济学的国际贸易理论,从重商主义开场,都是围绕着资产阶级的利益这一中心来考虑和研究的。怎样在国际贸易这一浪潮中获取更大的利润,通过世界市场和国际分工来更方便地为资产阶级提高效率,这是西方经济学永久不变的主题。从早期的重商主义贸易学讲开场,其主张以为一国积累财富的手段,就是要增加贵金属货币财富,而为了获取货币,需要发展对外贸易,促进本国商品输出,实现本国贸易顺差。早期的西方国际贸易理论已经有了
12、贸易顺差的意识,扩大一国的出口,能够增加一国的财富,这为以后的国际贸易实践提供了很好的思路。然而早期的重商主义存在着较大的局限,资本主义只是把目光局限于货币上,而没有注意到国际分工和贸易的发展能够带来多大的财富。基于这一思想,绝对优势理论和比拟优势理论就把国际贸易注重在国际分工上,各国介入国际分工,能够通过各自的优势,而提高经济效益,进而实现双赢。之后,互相需求论在比拟优势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新的贸易分析形式,它提出了国际贸易是建立在两国的需求强度上,需求强度假如发生变化,则贸易条件也会随着发生变化。综合以上的理论,在世纪年代,瑞典科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了要素禀赋理论,以为不同国家商品的相对价
13、格的差异决定了比拟优势和贸易形式。这一理论,也为日后的新贸易理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二战之后,新形势下,国际贸易出现了新的特点,怎样来解释这些变化,新国际贸易理论试图用多方面多理论来研究,比方规模报酬递增理论,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单位成本的递减而获得成本优势,以规模报酬递增为基础的贸易分工能够使一国扩大产业规模而获利,进而更好地介入国际贸易。与规模递增进而成本递减不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通过技术的创新和扩散,来解释新形势下的国际贸易。新技术的创新,能够使一国在介入国际贸易中率先获利,但是随着模拟时滞的克制,新技术传播到各国,一些落后国家也拥有了该项技术。这一理论也符合现代国际贸易的新形势。这些理论
14、都为国际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指导意义,但是都具有片面性,无法解释全部的新特点。因而,新国际贸易理论只能解释外表现象,却不能挖掘国际贸易新形势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介入国际贸易的进程中,总有率先崛起的大国,也有落后的国家。怎样让这些稍显落后的国家,如新兴资本主义国家美国、德国在国际贸易中获得利润,西方国际贸易理论还相对应地提出了保护贸易理论,其主要的论点有汉密尔顿的保护关税论,李斯特的幼稚工业保护论,凯恩斯的对外乘数理论,这些贸易理论为一个稍显落后的国家怎样在国际贸易中获利提供了理论支持,但是各个主张仍有其局限性,例如在幼稚工业保护论中,在详细操作上对保护对象的选择并没有做深层次的分析。假如保护手段选错
15、,也难以到达料想的效果。而对于发展中国家介入国际经济进程,中心外围论提供了新的方向,发展中国家应该摆脱发达国家控制的体系,但其发展并不理想,中心外围论抛弃了市场机制,想要争取新的国际经济秩序,但是对于如今的经济状况来讲,是很难做到的。西方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固然组成的理论庞大,但是各个理论都有其优势和缺乏,各有其侧重点,不能一概而论。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主要是对国际贸易理论的主体和分工上进行综合的研究,新国际贸易理论又是在新的形势下产生的新问题和新特点的不同解释,每一个理论固然不同,但都有相关的关系。一个现象,可能是由多个理论来解释的。西方国际贸易理论并没有对背后的经济现象作深层次的研究,只将研究的
16、重点集中在怎样通过国际贸易获得利润,这与马克思国际贸易理论研究的重点不同。但是,西方国际贸易理论又值得我们好好研究深思,它为各国介入国际贸易提供了理论指导,每个国家的国际贸易实践或多或少都借鉴了西方经济学,它对我们的影响重大。四、比拟与评价马克思国际贸易理论是在西方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之后诞生的。马克思国际贸易理论在深入地研究了西方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了其国际贸易理论。两者的相通之处都看到了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发展的主动力,国际分工发展较快时,国际贸易发展也较快,国际分工还影响着国际贸易的利益分配,在传统的国际分工中,资本主义国家和落后的国家的分
17、工是不平等的,资本主义国家剥削落后的国家。马克思国际贸易理论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在西方国际贸易理论中,并没有把社会差异和历史范畴这些因素考虑进去,而只是假设于介入国之间贸易位置的平等,通过这一方面来推导理论公式。能够讲,在国际分工上,两者都注意到了,可是侧重点却有所不同。除此之外,在国际价值上,马克思以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因而,商品在国际市场上是由国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在国际市场上能够获得的利润更大,因而商品就更青睐于放到国际市场上去卖,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这一思想,又与西方国际贸易理论中的要素禀赋理论类似。要素禀赋理论的一般平衡框架为不同国家相对价格的差异决定了比拟优势和贸易形式。两者相互类似却又不完全一样。马克思揭示的是国际贸易商品交易的一般规律,是为了了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而要素禀赋则是通过了解各国商品相对差异,来更好地为国际贸易服务,出口该国相对富有和便宜的要素密集型商品,进口该国相对稀缺而昂贵的要素密集型商品。能够这么来讲,马克思国际贸易理论和西方国际贸易理论都有其能够借鉴的地方。两者互相关联,西方国际贸易理论的提出为西方的国际贸易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持,并且在时代的进步中不断完善,而马克思通过研究这些西方的详细实践和相对应的技术,更概括地揭示了资本主义介入国际贸易的基本矛盾和一般规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