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老师专业化发展探索-精品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教育老师专业化发展探索-精品文档.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基础教育老师专业化发展探索老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是教学的主要气力。基础教育阶段,老师对少年儿童个性品质的构成、习惯的养成、基础知识的把握、基本技能与基本能力的培养以及健康成长都具有重要意义。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师资主要由师范院校定向培养,大部分老师走出大学校门直接进入小学校门,普遍缺乏教学经历,不能很好地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因而,考虑符合中华特点的基础教育老师专业化发展策略,打造一支素质过硬的基础教育师资队伍,是一项特别紧迫的任务。一、基础教育老师专业化发展的理论根据 (一)老师专业化理论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提出(关于老师地位的建议书)指出,应该把老师工作视为专
2、门的职业,这种职业要请教师经过严格地、持续地学习,获得并保持专门的知识和十分的技术。所以,老师专业化的经过就是老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经过。基础教育老师专业化经过,就是通过对基础教育老师专业意识的养成和专业素养的培养,来促进其职业地位提升与教学能力发展的经过。 (二)终身学习理论当今社会,科技日新月异,知识的更新愈加迅猛。教育不能仅仅视为吸收固定内容的经过,而应被看做一种人的进步经过。在这一经过中,人要不断通过经历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不断充实完善本人,实现持续不断的发展。这就意味着老师的职责不仅仅是教授知识,而是要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老师的终身学习和与时俱进,
3、就成为一种必然。 (三)需要层次理论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指出,人的需求从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需求,需求产生动机,影响行为。因而,学校应尽量知足老师不同层次的需求,根据不通层次老师的需求制定培训计划,促进老师的专业发展和个人的不断成长。二、目前基础教育老师专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老师专业化发展政策不够系统完善1994年,(老师法)对基础教育老师的任职资格和政府部门在老师培养、培训中的职责进行了讲明。2006年,(义务教育法)中也指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老师培养工作,采取措施发展老师教
4、育。但总体来讲,相关政策还不够系统完善,没有针对基础教育老师专业化发展的专门政策,关于老师资格准入、职称评定、老师培训等方面的政策还需加快建立和完善。 (二)师资培养形式单一在我国,基础教育老师主要由师范院校培养,学科构造单一,大多是针对小学教育需求的文理学科,培养经过的学术化倾向特别明显。这种定向培养的单一形式导致了师范院校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形式大致一样,办学思路狭窄,培养的老师缺少实际教学经历,教学能力有所欠缺,专业化发展后劲缺乏。 (三)大学在老师专业化发展中的作用不明显在我国,大学与基础教育合作的时机比拟少,老师教育一体化进程缓慢。高等学校的理论工作者缺少基础教育工作经历,构建的理论
5、知识很难知足老师专业成长和发展的需要。另外,基础教育老师以学历达标为目的,忽视在教学实践中提高业务能力和教学反思能力,教育理论知识匮乏,可持续发展的后劲缺乏。 (四)老师专业化发展不成体系当前,我国对基础教育老师的入职教育重视不够,大多处于自流状态,老师的职前培养、入职教育和职后培训是相互割据的。入职教育的培训内容流于形式,加上新任老师还要兼做班主任等工作,负担的工作量比拟大,这种局面严重制约了老师的专业化发展和师资培训质量。入职教育对新任老师具有特殊作用,是联络职前培养和在职教育的纽带。 (五)在职培训缺少针对性基础教育老师对所培训内容没有过多自主选择权,老师需要什么内容的培训很少有人关注,
6、甚至老师本人也冷淡了对本身专业发展的自觉性。培训的内容与实际工作脱节,新课程改革、专业教学法、课程开发、当代教育技术等方面的培训还比拟欠缺,导致培训效果不理想,存在重形式、轻实效的倾向。三、基础教育老师专业化发展策略 (一)完善基础教育老师专业化发展相关制度建设政府要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力度。通过国家对基础教育的支持和干涉,宏观调节及政策导向,将基础教育老师的任职资格、培养培训纳入法制化的轨道,对政府、高校应承当的责任给予明确规定。学校应结合本校实际,研究合适本校情况的、系统的老师专业化发展政策。社会与学校共同努力,为基础教育老师专业化发展创造良好的大环境。 (二)建立基础
7、教育老师多元师资培养形式加大对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形式的探索,改变传统封闭单一的师资培养形式,构建高校、小学多方介入的多元开放的师资培养形式,互相利用优势资源共同培养老师。高等学校应为基础教育老师提供更多进修培训时机,在提高学历的同时,促进他们教育专业理论水平的提高。师范院校应重视学生的教育实践环节,安排学生进入小学实习,小学应安排专门的指导老师,为学生开设教学法之类的课程,提供案例分析、观摩教学等,帮助学生尽快熟悉学校教育教学情况。 (三)提高在职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1立足校本培训把学校作为培训的主要基地,将老师培训内容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严密结合,立足老师工作岗位,充分利用本校资源,通过开展老
8、师之间的观摩和沟通、专题讲座、教研活动、老师帮对等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及时解决老师教育教学、专业成长经过中出现的问题,提高培训工作的针对性,为老师搭建终身学习和自我提升的平台,实现老师自我发展与学校发展的统一。2丰富培训内容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多角度、多渠道、灵敏多样地进行培训。既要进行学科和专业知识的培训,又要注重教育管理、教育科研、教育评价以及新的教育技术的培训,更要注重将知识培训与技能培训相结合,持续提高专业老师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同时为老师提供关于职业道德、心理健康、生涯规划、人文素养等丰富内心,提高自我的培训活动,帮助老师消除职业倦怠感,加强对老师工作的热爱。3开展行动研究行动研
9、究正是基于基础教育老师在实际教育教学经过中碰到的实际问题,通过老师的自我探究与反思,寻求解决方案的方法。行动研究能够唤醒老师专业发展的自觉意识,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强化研究结果对教育教学实践的指导,提高老师专业发展的能力。4开展老师传帮带开展老师之间的传帮带活动,选拔一批师德高尚、业务素质过硬的名师或骨干老师,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老师之间开展结对活动,通过听课、共同介入教学、教研活动、指导学生等方式,加强优秀老师的责任意识和积极性,促进老师之间的互相学习和沟通,促使被帮带老师知识和能力构造的改善,进而构成一支素质优良的老师队伍。5鼓励老师进行科研鼓励老师积极介入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老师上课
10、结束后要积极开展教学反思,及时总结经历和缺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基础教育的热门问题、课堂教学反思、教学感悟、教学经历等都能够成为基础教育老师开展科研的素材,将这些经历、体会结合教育教学理论构成科研成果,提高了教学的科学性,还能进一步指导教学。 (四)构建基础教育老师专业化发展体系构建一体化的老师专业化发展体系,就是要将基础教育老师的成长和发展视为一个连续的经过,并在这个连续的经过中不断为老师提供持续的培养、培训与提高,使老师一生都能遭到连贯的、一致的教育。职前培养除了教授专业知识,还应重视教育实习。入职培训应侧重于老师职业道德、小学教育教学特点、教学方式和方法等的培训。职后培训应侧重于老师的专
11、业发展,提高老师的专业素质和实践教学水平。构建一体化的老师专业化发展体系要请教师能够结合本人的素质特点与教育教学实际,制定合适本人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确定每个阶段职业发展的目的,并通过持续不断的学习努力实现。 (五)引导高校介入老师专业化发展全经过通过完善相关制度建设,引导高校介入到基础教育老师专业化发展全经过,将高校变成基础教育老师专业化成长的依托。在基础教育师资培养阶段,引导高校介入到学生的培养经过中,为学生提供各类实践时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在在职教育阶段,高校和基础教育学校联合建立旨在促进老师专业发展的合作共同体。高校研究者以基础教育的实际问题为研究课题,基础教育学校引进高校专家作为指导,全面提升老师素质和学校教育质量。高校学生在基础教育学校获得实践时机,高等学校为基础教育学校老师提供在职进修培训时机。双方相互利用优势资源,共同促进老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六)建立基础教育师资培训基地依托政府、高校建立基础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开发师资培养培训方案、课程和教材,坚持高端带动、示范引导,真正起到辐射、带动作用。通过师资培训基地的培训引导各地在基础教育开展师资培训中加以运用,示范带动全国各地重视基础教育师资培训,优化队伍构造。开发基础教育国际师资培训项目,通过合作开展项目,帮助老师开阔视野,了解国外基础教育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引发老师的反思,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