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好版)12个必知的心理学实验_.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好版)12个必知的心理学实验_.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完好版)12个必知的心理学实验_(完好版)12个必知的心理学实验(完好版)12个必知的心理学实验1.三山实验-皮亚杰实验内容:实验材料是一个包括三坐高低、大小和颜色不同的假山模型,实验首先要求儿童从模型的四个角度观察这三座山,然后要求儿童面对模型而坐,并且放一个玩具娃娃在山的另一边,要求儿童从四张图片中指出哪一张是玩具娃娃看到的山。结果发现幼童无法完成这个任务。他们只能从本人的角度来描绘“三山的形状。实验结论:证实儿童的“自己中心的特点。2、条件反射实验-巴普洛夫实验内容:巴甫洛夫在研究狗的进食行为时发现,狗吃到食物时,会分泌唾液,这是自然的生理反响,不需要学习,这种反响叫无条件反射,引起
2、这种反响的刺激是食物,称为无条件刺激。假如在狗每次进食时发出铃声,一段时间后,狗只要听到铃声也会分泌唾液。实验结论:巴甫洛夫以为这是作为中性刺激的铃声由于与无条件刺激联合而成了条件刺激,由此引起的唾液分泌就是条件反射,后人称之为“经典性条件作用。3、迷笼实验-桑代克实验内容:桑代克将饥饿的猫禁闭于迷笼之内,饿猫能够用抓绳或按钮等三种不同的动作逃出笼外获得食物。饥饿的猫第一次被关进迷笼时,开场盲目地乱撞乱叫,东抓西咬,经过一段时间后,它可能做对了打开迷笼门的动作,逃出笼外。桑代克重新将猫再关入笼内,并记录每次从实验开场到猫做出打开笼门的正确动作所用的时间。经过上(完好版)12个必知的心理学实验(
3、完好版)12个必知的心理学实验述屡次重复实验,桑代克得出猫的学习曲线。该曲线表明猫逃脱迷笼潜伏期与实验次数的关系。试验结论:桑代克以为猫是在进行“尝试错误的学习,经太多次的尝试错误,饿猫学会了打开笼门的动作。因而,有人将桑代克的这种观点称为学习的“尝试错误讲,或简称为“试误讲。4、白鼠实验-斯金纳实验内容:箱内放进一只白鼠或鸽子,并设一杠杆或键,箱子的构造尽可能排除一切外部刺激。动物在箱内可自由活动,当它压杠杆或啄键时,就会有一团食物掉进箱子下方的盘中,动物就能吃到食物。箱外有一装置记录动物的动作。实验结论:动物的学习行为是随着一个起强化作用的刺激而发生的。并由此提出“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5、
4、双生子爬梯试验-格赛尔实验内容:让一对同卵双胞胎练习爬楼梯。其中一个为实验对象(代号为T)在他出生后的第48周开场练习,天天练习10分钟。另外一个(代号为C)在他出生后的第53周开场接受同样的训练。两个孩子都练习到他们满54周的时候,T练了7周,C只练了2周。实验结论:支持了个体身心发展动因中的内发论的观点,并且以为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6、视崖实验-沃克和吉布森实验内容:一张1.2米高的桌子,顶部是一块透明的厚玻璃。桌子的一半浅滩是用红白图案组成的结实桌面。另一半是同样的图案,(完好版)12个必知的心理学实验(完好版)12个必知的心理学实验但它在桌面下面的地板上深渊。在
5、浅滩边上,图案垂直降到地面,固然从上面看是直落到地上的,但实际上有玻璃贯穿整个桌面。在浅滩和深渊的中间是一块0.3米宽的中间板。这项研究的被试是36名年龄在614个月之间的婴儿。这些婴儿的母亲也参加了实验。每个婴儿都被放在视崖的中间板上,先让母亲在深的一侧呼唤本人孩子,然后再在浅的一侧呼唤本人的孩子。实验结论:婴儿很早就有了深度视觉的能力。并且婴儿的深度视觉能力随着年龄递增不断发展。7、顿悟学习实验-苛勒实验内容:将黑猩猩放在铁槛内,黑猩猩的旁边放置一短棍,在槛外放一长棍和香蕉。黑猩猩开场试图抓取香蕉,结果失败。随后,用短棍去拨,又失败。急得摔棍撞槛。在这个经过中,经过几次观察,突然拾起短捧,
6、用短棒再连结长棒,获得了香蕉。可见,黑猩猩是在观望的时候,把握了两根棍棒与香蕉之间的内在关系。实验结论:苛勒通过对黑猩猩进行的很多实验,提出了顿悟理论。他以为问题的解决不是由于尝试错误,而是由于顿悟。8、小鸡啄米实验-苛勒实验内容:让小鸡在深、浅不同的两种灰色的纸下面寻找食物。通过条件反射学习,小鸡学会了只要从深灰色纸下才能获得食物奖赏。然后,变换实验情境,保留原来的深灰色纸,用黑色纸取代浅灰色纸。问题是:假如小鸡仍然到深灰色纸下面寻找食物,那就证实迁移是由于一样要素的作用;假如小鸡是到两张纸中颜色更深的那张(即黑色纸)下面寻找食物,那就证实迁移是对关系作出的反响。(完好版)12个必知的心理学
7、实验(完好版)12个必知的心理学实验试验结论:证实了关系转换的学习迁移理论9、水中打靶实验-贾德实验内容:把十一二岁的小学高年级学生分成A,B两组练习水中打靶。对A组被试先教以光在水中的折射原理而后进行练习,B组则只进行练习、尝试,而不教原理。当他们到达一样的训练成绩以后,增加水中目的增加水中续打靶时,学过原理的一组的练习成绩明显优于未学过原理的一组。实验结论:迁移的关键在于被试对情境中各种关系或完形的顿悟,假如两个问题具有一样的深层构造关系,那么对其中一个问题的训练将对另一个问题产生迁移。10、罗森塔尔实验-罗森塔尔实验内容: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L.雅各布森来到一所小学,讲要进行7项实验。
8、他们从一至六年级各选了3个班,对这18个班的学生进行了“将来发展趋势测验。之后,罗森塔尔以赞许的口气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教师,并叮嘱他们务必要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其实,罗森塔尔撒了一个“权威性谎话,由于名单上的学生是随意挑选出来的。8个月后,罗森塔尔和助手们对那18个班级的学生进行复试,结果奇迹出现了:但凡上了名单的学生,个个成绩有了较大的进步,且性格活泼开朗,自自信心强,求知欲旺盛,更乐于和别人打交道。实验结论:发现了“皮格马利翁效应11、波波玩偶实验-班杜拉(完好版)12个必知的心理学实验(完好版)12个必知的心理学实验实验内容:班杜拉把儿童带到一间屋子里完
9、成一个艺术项目,在同一个屋子的另一头,一个大人正在悄悄地与一些玩具玩,在它们的旁边有一个大木棰和一个假人。儿童被分为实验组和控制组:实验组的儿童看到大人叫喊着用大木棰击打假人,控制组的儿童看到的是大人只是悄悄地本人玩玩具。在孩子们看了约特别钟之后,把他们带到另一间放着各种各样孩子们喜欢的玩具的屋子,告诉他们讲这些玩具是留给其别人玩的,以此激起他们的挫折感。之后把孩子们带到第三间屋子,屋子里有一些玩具。结果正如人们所意料的:实验组的儿童比控制组的儿童表现出了更多的侵犯行为。实验结论:儿童侵犯行为的获得并不一定要以其亲身获得奖励或惩罚为前提,儿童能够通过观察别人从事此类行为之后遭到奖励或惩罚而学会这类行为。12、两难故事测验-科尔伯格实验内容:科尔伯格两难故事测验采用9个道德价值上互有冲突的两难故事,让被试者在两难推论中作出是非、善恶的判定并讲明理由,科尔伯格对被试的陈述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分出30个不同的道德观念维度,如是非观念、权利义务观念、责任观念、赏罚观念、道德动机与行为后果等等。实验结论:提出了他的关于儿童道德判定发展分为3个水平6个阶段的理论。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