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比拟文学的“世界〞转向.docx





《浅谈现代比拟文学的“世界〞转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现代比拟文学的“世界〞转向.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浅谈现代比拟文学的“世界转向关于现代比拟文学的特征和热门话题,不同的学者已经表示了不同的看法。我的看法是,在当今这个全球化的时代,国际比拟文学界近年来出现了一个新的转向,也即所谓的“世界转向worldturn。这一“转向的特征在于从以往的一对一的比拟研究逐步转向一种总体的、综合的、比拟研究,实际上体现了总体文学的特征。详细讲来,就是将过去的那种专注一国文学对另一国或另几国文学的影响以及一国文学与另一国或另几国文学的平行比拟转向多国文学的综合比拟研究,并且愈加注重理论思潮的比拟和综合研究。即便那些以专注国别文学研究的学者也开场自觉地将其纳入广阔的世界文学的大语境下加以阐述,通过这种综合的和总体的
2、比拟研究彰显本民族/国别文学的价值和特征。因而,我称这种转向为“世界转向。人们也许会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世界转向呢?我想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当今时代的特征:全球化的时代所使然。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使我们每一个人都与这个世界相“链接:我们的生活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东西就是网络,不管是用电脑将我们与这个世界“联通还是直接用智能手机把我们与这个世界相链接,都离不开网络的作用。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则在于,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兴起的一些前沿理论和热门话题也大都与“全球或“世界这个关键词相关,并直接影响了将来比拟文学的“世界性走向。在这篇短文中,我谨描绘一下三种形式的“世界转向。首先是世界主义的转向。这个转向经历
3、了从注重民族/国别的(national)的比拟研究逐步过渡到超越民族/国别的(transnational)的比拟研究,并涉及世界主义的(cosmopolitan)文化和伦理思想的研究。尽管世界主义并非一个全新的理论话题,但是近二十年来,由于全球化时代的来临,沉寂已久的世界主义这个老话题也再度浮出历史的地表,逐步成为国际人文社会科学诸学科领域的又一个前沿理论课题:它经常出如今哲学和社会学家的著作中,并且也得到专门从事文学和文化研究的学者们的格外关注,频繁地被他们所引证和讨论。诚然,这些研究和批评性著述大多从政治哲学和文化的角度来讨论世界主义,但也不同程度地涉及了文学和文化问题。作为比拟文学学者,
4、我们自然对各种前沿理论话题尤为敏感,并能自觉地从本人所研究的学科领域对之提出一些具有建构性的洞见。因而,在当前的世界主义研究领域,比拟文学学者所起到的作用是特别重要的。当然,世界主义首先是一个政治哲学概念,其道德伦理色彩特别鲜明。这也正是它在当今这个全球化的时代为什么与文学和文化关系特别密切的一个原因。正如我们所知道的,在20世纪初,尤其是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很多原先的殖民地国家先后获得了独立,因此民族主义情绪的高涨也浸透到了这一时期问世的所有文学作品中。但是在当今时代,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文化沟通日益频繁,跨国移民和跨国写作已经成为我们这个全球化时代的一个显著的特征,这不能不影响到文学创作和
5、比拟文学的研究。因而当今时代出现一些具有世界主义倾向的作品就缺乏为奇了。世界主义的基本意思是,所有人类的成员,不管其种族及从属关系怎样,都属于一个大的社群,因而,世界主义特别接近当今人们对全球化话语的建构,根据这一设想,所有的人都共享一些超越了特定的民族或国家的基本伦理道德和权利。在当前的大背景下,这样一种社群应该得到培育以便它能代表一种为全人类都认可的普适的伦理价值。由此,世界主义在当今这个全球化的时代的再度兴起在某种程度上也为世界文学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于是我们就自然而然地过渡到第二个“世界转向,也即我们如今所熟悉并热烈讨论的世界文学的转向。尽管一个新的“世界文学热自本世纪初就已经再度兴
6、起,但是人们对于世界文学在这里的真实含义究竟是什么仍然不断地讨论甚至争论。当然,也不乏对这个概念持全然否认态度的学者。但无论怎样,就其所引起学界广泛讨论甚至争论而言,这个话题无疑是具有理论和学术意义和价值的。我们都知道,“世界文学(Weltliteratur)这一术语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术语和概念,而是德国作家和思想家歌德在1827年和青年学子艾克曼谈话时创造出来的一个充满了“乌托邦幻想色彩的概念,固然在那以前,德国哲学家赫尔德和诗人魏兰也都在不同的场合使用过“世界文学或“世界的文学这类术语,但他们也只是淡淡地提及这一现象,并未结合详细的文学创作进行深化的讨论,更没有像歌德那样全面系统地对之进行理
7、论上的阐述。世界文学概念的提出无疑与包括中国在内的东方文学有着直接的关系。当年年逾古稀的歌德在读了一些包括中国文学在内的非西方文学作品后总结道,“诗是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这一点在各个地方的所有时代的成百上千的人那里都有所体现民族文学如今算不了什么,世界文学的时代已快来临。如今每一个人都应该发挥本人的作用,使它早日来临。但是具有反讽意味的恰恰是,尽管歌德之所以提出“世界文学的概念,在很大程度上得助于他对包括中国文学在内的非西方文学的阅读,但今天的中国读者们却早已忘记了歌德读过并在谈话中提及的(好逑传)(老生儿)(花笺记)和(玉娇梨)这样一些在中国文学史上并不占重要地位的作品,而恰恰正是这些作品启
8、发了年逾古稀的歌德,使这位有着博大的世界主义襟怀的欧洲作家和思想家提出了具有普遍意义的“世界文学概念。而世界文学这个话题在当今再度得到关注和批评性讨论,又反过来促使中国的文学研究者重新审视那些在文学史上并不占重要地位但却在国外有着较大影响的作家作品及其在当下的意义。这一点确实是歌德所始料不及的。实际上,在歌德之前,世界上不同的民族/国别文学就已经通过翻译开场了沟通和沟通。在启蒙时期的欧洲,甚至出现过一种世界文学的发展方向。但是在当时,呼唤世界文学的出如今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只是停留于一种乌托邦式的幻想和揣测阶段。后来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考察了资本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扩张和发展,并从经济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浅谈 现代 比拟 文学 世界 转向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