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犯罪心理成因及预防措施 (2).docx
《大学生犯罪心理成因及预防措施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犯罪心理成因及预防措施 (2).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大学生犯罪心理成因及预防措施一、当前大学生犯罪状况及特点一大学生犯罪状况大学生犯罪就是,到达法定责任年龄,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在高效学习的大学生,基于本人的主观过错,对事件进行作为或者不作为,而导致违背法律规定,毁坏法律保护的社会关系,社会利益等的危害性行为。大学生群体是青少年群体的组成部分。在我国犯罪学研究中,对青少年的界定是14周岁至25周岁。“前五六十年代,我国青少年犯罪并不突出,仅占20%-30%,其中大学生犯罪在青少年犯罪中约占1%;“期间,青少年犯罪增加,占犯罪人数的6O%,大学生犯罪上升为2.5%;从70年代后期开场,青少年犯罪呈现逐年上升之势,近几年来占到了刑事犯罪的80%,大学
2、生犯罪占到了青少年犯罪的17%,占高校总人数的1.26%,更为严峻的是,大学生犯罪呈逐年增加趋势:2001年比1999年增加了54.5%,2002年较之2001年又增加了97.1%。据有关资料透露,目前国内青少年犯罪占整个犯罪人数的80%左右,且以年平均2%3%的速度上升,大学生犯罪在其中所占比重也越来越高,大学生犯罪率呈现上升的趋势。1尤其是1999年起高校继续扩大招生规模,高考录取率不断提高,大学生数量越来越多。到2007年底,全国研究生教育招生42万人,毕业生31万人。全国普通高等教育招生566万人,在校生1885万人,毕业448万人。随着大学生数量的增加,大学生犯罪人数也不断增加,大学
3、生犯罪日益严重化。二大学生犯罪特点1、数量增长的迅速性。这些能够从上面的现状中以及媒体的不断报道中得出结论,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了犯罪率的上升,而我国的大学生数量由于不断的扩招而增加,庞大的基数下,犯罪率照旧上升,则讲明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走向了犯罪道路。2、大学生犯罪主体的多样性。在前几年,犯罪大学生多出自民办大专院校,而如今来自重点大专院校甚至名牌院校的犯罪大学生较往年明显增加,学历已不再是影响大学生犯罪的主要因素,很多高学历的人正在跨入犯罪的行列。且女性大学生犯罪比率日益剧增,年龄日益趋现低龄化。通过相关的报道能够发如今犯罪的大学生中,既有来自经济落后地区的,也有来自发达地区,既有经济条件较
4、差的农村,也有来自经济条件比拟好的大中城市。政治相貌上,有普通群众、共青团员、共产党员;有平常表现差的,也有很多是学生中的高材生、三好学生、学生干部;此外,初犯、累犯的复杂化,呈现出全方位、多层次的状况。3、大学生犯罪类型的多样化。根据一定的标准,我们把犯罪分类为:暴力型违法犯罪、财产型违法犯罪、性犯罪、智能型违法犯罪、特殊类型的违法犯罪。大学生犯罪多以暴力型违法犯罪、财产型违法犯罪、性犯罪为主,但同时出现了一些新类型案件。大学生犯罪开场向多样化和智能化发展,犯罪手段比一般犯罪表现出高智能、高技术性以及高隐蔽、高危害性。比方大学生卢某就利用“黑客软件,盗取某公司上网账号和密码,不仅本人使用,而
5、且还向好友传播,给该公司造成经济损失达几万余元;还有某些博士硕士利用所学科学知识研制冰毒,从事交易活动等等。二、大学生犯罪心理特点及犯罪心理构成的原因一大学生犯罪心理的特点。任何行为都是在一定的心理支配下施行完成的,因而,讨论大学生犯罪就有必要分析大学生犯罪心理的特点。当前,大学生犯罪心理的特点主要有:1、强烈的自卑心理。自卑指自我评价偏低。自卑除了能够消磨一个人的雄心,还会使人自暴自弃、悲观绝望。因此产生消极、不自信、抑郁等失落情绪。当前,一些大学生自卑情绪严重,有的对本人身体素质或本人的社会条件、本身能力不满意而产生自卑。大学生的自卑心理睬导致其人格的缺陷,严重者会走上极端,抑或愤世嫉俗,
6、消极度日,进而走上犯罪道路。2、强烈的享乐欲望。某些大学生由于抵制不住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风气的影响,假设没有及时的得到教师和家长的引导和教育,极容易产生心理趋同的倾向。很多大学生都存在盲目攀比的心理和现象,对于家庭比拟富有的学生,自然有优势去高消费,但对于家庭贫困的学生而又有这种心理的人,一般情况下,家庭是不能知足其极富虚荣心的消费的。在这种“需要的影响下,便产生盗窃以及其他的犯罪动机。有很多女大学生为了这种极其低俗的享乐,从事和盗窃,并且这两种犯罪占到了女生犯罪的很大比率。3、长期构成的冷漠心理。冷漠是一种比拟消极的心理,主要变现为对人对事有一定的抵触情绪甚至有敌对情绪,这种人一般情况
7、下不会轻易的和别人沟通思想感情,感情一般也不会外泄,对一般的事无动于衷,缺乏同情心。构成这种心理的人通常受过极大的伤害,如欺骗、受人漠视甚至歧视等。大学生有这种心理主要表现为对国家、社会的命运漠不关心,对本人的命运采取回避的方式,这是对生活环境的自我逃避的退缩性反映。由于其回避人际交往,造成心理脆弱、自负等不良心理,对周围的人、事高度不满,已发生冲突和争论,甚至施行犯罪行为。4、嫉妒心理。嫉妒心理在一定程度上会激发一个人的潜力,但假如控制不好这个度,会造成心理的失衡,影响大学生正常的生活和学习,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健康发展与成才。社会环境的影响以及个人利益的冲突和矛盾是大学生产生失衡心理的客观原因
8、,同学间普遍存在盲目攀比心理,使其对社会及众多事物深恶痛绝,但又迫不得已。这种心理假如长期不能得到缓解、平衡,而为了其心理的平衡,大学生极有可能通过违法犯罪手段报复别人、社会以求暂时的心理平衡。心理失衡是导致大学生犯罪的重要因素之一。5、追求刺激。大学生空余时间相对较多,接触的事物也较多,尤其是遭到一些不良书籍、录像、网络的影响、刺激,一些大学生会迷失本人,一部分大学生为了追求刺激、知足心理需要,不惜违法犯罪,尤其是性犯罪。二犯罪心理构成的原因。1、经济根源。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同时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这种差距在大学生中也暴露无余,因而,同学之间的嫉妒心理以及盲目攀比心理日益
9、滋长,这就导致强烈的自卑、心理失衡。而且由于经济的原因,导致同学之间明显的分化现象,并产生歧视等一系列的现象,直接导致冲突的产生。此外当今的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当代化的进程中,社会正面临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的转型,于是引起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随之发生构造性的变迁,而且也打破了原来相对静止、相对封闭、有序的社会生活状态,走向了变动、开放和相对无序,这样无疑会产生很多新的社会矛盾在带给我们最快、最多的消息的同时。让我们开阔视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诸多的诱惑。一些图书文化、音像制品中都包含着有关毁坏和暴力以及某种淫秽的内容但像色情、暴力、荒唐、享乐主义以及极端个人主义文化及文化商业化作用下产生的文化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学生犯罪心理成因及预防措施 2 大学生 犯罪 心理 成因 预防措施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