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理论的比拟研究-精品文档 (2).docx
《心理学理论的比拟研究-精品文档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理论的比拟研究-精品文档 (2).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心理学理论的比拟研究摘要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理论与列昂节夫的活动理论同为现代社会文化心理学的主要思想来源。两人在学术上曾有过长期的合作,但是在方法论来源、研究对象和心理发展观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分歧。两种理论能够在中介范畴下整合成为新的文化历史活动理论。关键词文化历史理论;活动理论;比拟;整合进入21世纪,社会文化理论日益成为心理学领域中一种颇具影响力的研究取向。社会文化理论关注人类心理与其文化背景之间互相依存、互相建构的关系,强调将人类的心理与行为看作是特定文化背景的产物,突出人类心理的文化差异性,反对实证主义对心理作出的普适性假设。同时,社会文化理论主张人类心理的发展本质是个体通过不断地介入所
2、属文化社群的活动,把握该文化社群特有符号工具的经过。大多数研究者以为,社会文化理论存在着符号论与活动论两种不同的研究取向:前者以英美学者为代表,奉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理论Culture-HistoryTheory为圭臬,后者以欧洲大陆学者为代表,将列昂节夫的活动理论ActivityTheory作为主要的思想来源1。加强维果茨基和列昂节夫两种不同理论之间的对话,能够进一步厘清社会文化理论研究中符号论取向与活动论取向的关系,并有可能在超越文化历史理论和活动理论局限性的基础上,发展一种新的社会文化心理学理论。一、维果茨基与列昂节夫的学术关系一莫斯科时期的合作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早期,维果茨基与列
3、昂节夫共同创立了文化历史理论。这一时期,维果茨基主要负责基本理论原则和方法论的构思,列昂节夫则通过实证研究来检验它们的正确性。维果茨基在著作(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史)中,初次提出将马克思有关个人把握社会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决定其意识发展的理论运用于详细的心理学研究领域,确立了文化历史理论的核心原理:由于有具有文化意义的符号作为中介,人类的高级心理机能才不是人的自然属性的直接延伸,而成为个体把握社会经历的产物2。根据这条原理,维果茨基进一步提出了高级心理机能发展的两个重要假设:第一,高级心理机能的间接性假设中介假设;第二,内部智慧起源于外部活动,然后才转移到内部,成为人的内部心理构造的假设内化
4、假设。维果茨基的理论设想得到了列昂节夫的赞同和支持。列昂节夫通过对不同年龄段儿童直接记忆与间接记忆的研究,证实了在个体心理发展中存在着从直接记忆向间接记忆转化的现象,而这种发展的本质是个体由心理外工具辅助识记向心理工具辅助识记的过渡,最终实现完全通过心理工具的中介进行识记3。二哈尔科夫时期的分歧20世纪30年代,维果茨基科研事业的发展越来越遭到两股气力的影响。一方面,苏联国内的政治气候越来越不利于他进行相应的心理学研究。1931年,莫斯科国立心理学研究所展开了对反射学、反响学和文化历史理论的批判。维果茨基对精神分析、格式塔心理学以及认知发展的跨文化比拟研究的兴趣被呵斥为“反马克思主义和“唯心论
5、。1936年,苏联政府公布对儿童学的禁令。维果茨基作为儿童学的代表人物,他的思想和著作成为无人敢问津的禁区。另一方面,维果茨基学派内部在理论上的分歧也逐步显露出来。1932年,列昂节夫离开莫斯科前往乌克兰首府哈尔科夫,建立新的心理学研究中心,并由此走向了一条与维果茨基不同的学术道路。根据列昂节夫本人的讲法,哈尔科夫时期是对“过去工作的重新评估和独立地解决心理学基本问题的开场在这一时期,开展了一系列与新的活动理论相关的实验研究4。列昂节夫放弃了符号作为心理发展中介的观点,转而强调儿童意识的发展史是由儿童和他的社会生活环境之间的现实关系决定的,研究重点则集中于外部活动是怎样转变为内部的心理功能上5
6、。1940年,列昂节夫撰写了(活动的分析)(心理生活的基本经过)两篇手稿,初步阐述了活动理论的基本观点。(活动的分析)从意识的发生学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出发,对人类活动的发生史做出心理学的分析;(心理生活的基本经过)则讨论了活动、动作和操作及其与心理机能之间的互相关系。对这两篇手稿的内容进行细致阅读,我们就会发现列昂节夫晚年在(活动意识个性)中阐述的理论思想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已经成型了6。那么,列昂节夫为何放弃了文化历史理论而转向活动理论呢?列昂节夫在前往哈尔科夫的前夕曾写给维果茨基一封信,在信中他具体阐述了与维果茨基之间的分歧:“你维果茨基本人想想,如今我们在思想意识上作为一个严密联络的
7、小组正在经受着宏大的危机主要的是不能理解文化心理学及其道路和前景这里必须明确提出原则性的问题劳动的地位,然后是发展的中介问题。最主要的是个性作为心理发展的主体即心理发展的积极性问题,个性心理的文化问题和由此产生的研究方向问题。7活动理论的重要成员加里培林以为,列昂节夫“很早就认识到了维果茨基理论中的矛盾这种矛盾体如今儿童思维活动的自发形式与社会给予儿童的思维活动形式之间的对立,儿童在生活中自发构成的日常概念与通过学习获得的科学概念之间的对立8。雅罗舍夫斯基以为,遭到鲁宾斯坦著作(卡尔马克思著作中的心理学问题)中“活动与意识统一原则的影响,加之对心理发展的一般生物学问题的研究,列昂节夫重新审视了
8、有关符号和交往在儿童意识发展中作用的观点,“不是刺激手段的变化,而是儿童与实在的对象的实际活动成为以决定论观点分析个体发育中心理发展的根据9。三“维列鲁学派神话的诞生尽管维果茨基与列昂节夫在理论观点上存在诸多的分歧,但是主流心理学界还是将维果茨基视作活动理论的创始人,列昂节夫的活动理论仅仅被看作是对文化历史理论的进一步发展。那么,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首先,20世纪50年代苏联国内政治形势出现转机。苏联社会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进行了批判,维果茨基思想也在政治上获得了解禁。同一时期,维果茨基的同事和学生也逐步成为苏联心理学界的中坚气力,主导着苏联心理科学进一步的发展。在这种形势下,列昂节夫获
9、得了官方认可的对维果茨基理论的解释权。借此时机,他竭力宣传本人是维果茨基道路的追随者和继承人,将本人的活动理论描绘成是对文化历史理论的批判性继承和发展10。其次,英美心理学界对二人思想关系的误解。西方心理学长期存在的理论危机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开场激化。由于无法从内部得到解决,西方学者转而求助于维果茨基的理论。维果茨基的符号论观点获得了深受分析哲学熏陶的英美心理学家的欢迎,也正是在英美学术霸权的主导下,国际学界掀起了一场研究维果茨基的热潮。但是这场热潮也使得西方学者产生一种视角上的偏差:维果茨基被看成了文化历史学派的唯一代表,甚至是前苏联心理学的唯一代表!而与欧陆哲学思想更接近的活动理论,则
10、被英美学者有意无意地排除在外。即便有所涉及,列昂节夫也是作为维果茨基理论继承人的身份出如今英美学者的叙述中,两者之间的差异或被有意忽视,或被看作是列昂节夫对维果茨基理论的错误偏离。实际上,维果茨基被以为是活动理论的创始人的前提是,维果茨基的思想确实与活动理论存在着某种必然的联络。这种联络主要体如今,活动理论的很多核心思想和基本原则,如活动原则、中介原则、内化原则等,大部分都是由维果茨基首先提出来并被活动理论所继承了的。但是,两种理论在详细观点上的一样,无法掩盖双方在核心原理上的分歧:符号论取向与活动论取向的对立。二、维果茨基和列昂节夫心理学理论的比拟一方法论上的差异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理论与列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心理学理论的比拟研究-精品文档 2 心理学 理论 比拟 研究 精品 文档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