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生态学总温习_.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污染生态学总温习_.docx(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污染生态学总温习_污染生态学总温习污染生态学总温习第一章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迁移规律一、基本概念1污染物2安全浓度3最高允许浓度4致死浓度5效应浓度6相加作用7协调作用8拮抗作用9独立作用二、填空题或选择题1按污染物的;,污染物可分为自然;和人为;。2按污染物影响的环境要素,可分为大气、水体和土壤污染物。3按污染物的形态,可分为气体、液体和固体污染物。4按污染物的性质,可分为化学、物理和生物污染物。5按污染物在环境中物理、化学性状的变化,可分为一次和二次污染物。6植物粘附近污染物的数量,主要决定于植物外表积的大小和粗糙程度等。7水溶态的污染物到达根外表,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条是质体流途径;另一条是
2、扩散途径。8植物吸收土壤中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决定于土壤特性、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植物特性。9植物细胞壁是污染物进入植物细胞的第一道屏障,在细胞壁中的果胶质成分为结合污染物提供了大量的交换位点。10植物吸收环境中的污染物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细胞壁等质外空间的吸收;一种是污染物透过细胞质膜进入细胞的生物经过。11金属离子跨膜运输有两种方式,一是顺电化学梯度的被动运输,一是逆电化学梯度的主动运输。12从根外表吸收的污染物能横穿根的中柱,被送入导管,一般以为穿过根外表的无机离子到达内皮层可能有两种通路,一是非共质体通道;二是共质体通道。13根是植物吸收重金属的主要器官,大量的重金属分布在根部;流动性大的
3、元素可向上运输到茎、叶、果实中。14重金属的物理形态不同,植物对其吸收、迁移的方式也不同。15污染物通过动物细胞膜的方式有两类,即被动运输和特殊运转。16被动运输包括简单扩散和滤过作用。17特殊转运分为载体转运、主动运输、吞噬、胞饮作用。18动物对污染物的吸收一般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等途径。19污染物经皮肤吸收一般有两个阶段,一是污染物以扩散的方式通过表皮;二是污染物以扩散方式通过真皮。20无机离子态汞在肾内积累得最多,其次是肝、脾、甲状腺。21污染物连接到微生物细胞壁上有三种作用机制,离子交换反响、沉淀作用、络合作用。22大多数微生物都具有结合污染物的细胞壁,细胞壁固定污染物的性质和能
4、力与细胞壁的化学成分和构造有关。污染生态学总温习污染生态学总温习23影响微生物吸收污染物的因素主要有:培养液的PH、培养时间、污染物的浓度、培养温度等。24影响植物吸收、迁移污染物的因素很多,主要决定于植物种的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污染物的种类、形态、和外界环境等特点。25土壤中绝大多数重金属都是以难溶态存在,它的可溶性受PH控制。26在不同氧化复原电位条件下,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结合形态可相互转化。27相加作用可表示为M=M1+M228协同作用可表示为MM1+M229拮抗作用可表示为MM1+M230独立作用可表示为M=M1+M21-M131土壤对农药的吸收作用,有物理和物理化学吸附两类。三、计
5、算题Zn2+、Mn2+的扩散系数分别是310-10和310-8,在300天中这两种离子的扩散距离各是多少?A2.16mm;21.6mmB2.16cm;21.6cmC1.44mm;14.4mmD1.44cm;14.4cm四、判定题1、污染物在环境中具有易变性。2、植物能够黏附和吸收气态污染物,黏附污染物的数量主要决定于植物的光滑程度。3、到达根外表的污染物一定被植物吸收。4、叶片吸收的重金属不能向下移动。5、土壤中重金属的溶解性受PH控制。6、协同作用的公式可表示为:M=M1+M2第二章生物富集一、基本概念1生物富集2生物浓缩3生物积累4生物放大二、填空题或选择题1生物从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以知足
6、其生长发育的同时,还会主动和被动地从环境中吸收很多生长发育所非必需的物质。2生物富集常用富集系数或浓缩系数来表示。3生物积累是指同一生物个体在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生物富集系数不断增加的现象;生物放大是指在同一食物链上,生物富集系数从低位营养级到高位营养级逐级增大的现象。4影响生物富集的因素很多,生物种的特性、污染物的性质、浓度、作用时间以及环境特点是主要的、决定性因素。5生物富集主要决定于生物本身的特性,十分是生物体内存在的、能与污染物相结合的活性强弱和数量多少。生物体内但凡能和污染物构成稳定结合物的物质,都能增加生物富集量。6金属元素在各类生物体内的半衰期长短不同,能直接影响生物富集量。7超量
7、吸收和积累重金属植物已发现有360种,其中大多数是十字花科植物,以超量积累Ni植物最多,约有150种。污染生态学总温习污染生态学总温习8污染物的性质主要包括污染物的价态、形态、构造形式、相对分子质量、溶解度、物理性质、化学稳定性、生物稳定性、在溶液中的扩散能力和在生物体内的迁移能力等。9生物富集与生物对污染物的解毒能力有关,解毒能力约强,则富集能力约弱;解毒能力与污染物的化学构造有关。10气态污染物主要通过气孔进入植物体内,但凡能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均能影响气态污染物在植物体内的积累。三、计算题根据下面给出的食物链,计算出1海水到海鱼的富集系数;2水生植物到水鸟的富集系数。海水0.000001m
8、g/kg水生植物0.01mg/kgDDT浮游生物0.05mg/kgDDT海鱼0.5mg/kgDDT水鸟7.5mg/kgDDT四、判定题1、金属元素在生物体内的半衰期不同,能直接影响生物富集量。2、污染物和生物体内的某些成分螯合,不再参加代谢活动,能够在生物体内富集。3、化学稳定性和高脂溶性是生物富集的重要条件。第三章污染物毒害作用及机制一、基本概念1生物活性点位二、填空题或选择题1重金属影响植物对某些元素的吸收,可能还与元素之间的拮抗有关。锌、镍、钴等元素弹指阻碍植物对磷的吸收;铝能使土壤中磷构成不溶性物质,影响植物对磷的吸收;砷能影响植物对钾的吸收。2污染物能影响细胞膜的透性,进而影响植物对
9、营养物质的吸收。3O3能明显减少植物对矿物质包括重金属元素的吸收。4细胞膜透性是评定植物对污染物反响的方法之一。5污染物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是植物受害的重要原因。6动物行为是长期适应环境的结果,任何改变动物的行为都有可能严重影响动物的生存。7在生物大分子的活性点位有:羧肽酶、碱性磷酸酶、碳酸酐酶、细胞色素C、血红蛋白、铁氧还蛋白。8不同浓度的同一金属离子结合在生物大分子的不同点位上,会对生物产生不同的效应。9生物受害程度,决定于毒物的性质、生物和外界条件的特点。10毒物的价态能影响化学物质的毒性。11根据金属毒性效应,金属能够分为三类不同形态,即构成无机和有机配位体络合物;构成有机金属化合物
10、;介入氧化复原反响。12大气湿度能直接影响植物的受害程度,即大气相对湿度与植物受害程度成正比,与植物的抗性成反比。三、判定题1、污染物影响植物根系对土壤中营养元素的吸收,在于污染物影响酶的活性。2、污染物不能影响植物体内的成分。污染生态学总温习污染生态学总温习3、种子中积累微量的镉对必需氨基酸含量的无影响。4、植物被镉污染后叶片可溶性糖含量下降。5、Pb和Cd污染物都能使鱼脊椎弯曲。6、动物行为是长期适应环境的结果,任何改变动物的行为都会严重影响动物的生存。7、生物活性位点是生物大分子中具有生物活性的基团和物质。8、对金属来讲,离子态要比络合态毒性小。9、重金属价态不同,毒性也不同。As3+小
11、于As5+。10、大气湿度能直接影响植物的受害程度,即大气相对湿度与植物受害程度成反比。11、凡两种元素能够发生氧化复原反响的,它们之间有可能存在生物拮抗作用。12、类似原子构造的元素有机络合中相互取代而发生拮抗作用。第四章生物对环境污染物的抗性一、基本概念1耐性2抗性3避性4根际5屏蔽作用6隔离作用7解毒作用二、填空题或选择题1生物对污染物的抗性机制是外部排挤和内部忍受的综合结果。2生物处于污染胁迫条件下,一方面通过形态学机制、生理生化机制、生态学机制等将污染物阻挡于体外;另一方面通过结合固定、代谢解毒、分室作用等经过将污染物在体内富集、解毒,这两方面的综合结果构成抗性。3一般以为,生物的抗
12、性机制涉及到形态、解剖、细胞和分子几个层次。4生物获得抗性的途径可概括为:拒绝吸收、结合钝化、代谢转化、排出体外、改变代谢途径等经过。5对于生物本身来讲,抗性是它们在逆境中得以生存和延续的保证,是污染环境中生物多样性得以保持的基础。6叶片角质层、表皮层、木栓层、叶表附属物是植物的防御机构,可减少毒气进入叶内。厚的角质层和木栓层都可提高植物对气态污染物的抗性。7根是植物体分布在地下的主要吸收器官,土壤中的污染物主要通过根进入体内。8根际PH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调节着植物对土壤污染物的吸收。9细胞质和液泡中具有很多能够与污染物结合的结合座,当部分污染物突破细胞壁和细胞膜进入细胞质后,就能够和细胞质中
13、的蛋白质、氨基酸的羧基、氨基、巯基、酚基等官能团结合,构成稳定的螯合物,进而起到钝化作用。10植物对同一种农药的分解转化作用涉及到很多代谢作用,是很多反响的综合结果,其中既有氧化作用、复原作用,也有羟基化、脱烷基作用。11植物的抗性指标有:形态解剖指标、生理生化指标、生态学指标。12动物对污染物的结合反响主要有:葡萄糖醛酸、硫酸、乙酰化、甲基化、甘氨酰基和谷胱甘肽的构成。13毒物在动物体内的生物转化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包括氧化、复原和水解反响;另一类是加成反响。污染生态学总温习污染生态学总温习14污染物及其代谢产物从动物体内排出的主要途径是经过肾随尿排出;其次是经过肝、胆通过消化管随粪便排出,第
14、三是经过皮肤随汗液排出。挥发性的污染物及其代谢物还能够通过呼吸道随呼出气体排出。15微生物的生理学避性主要通过沉淀作用、胞外络合作用和细胞壁结合作用。16微生物对金属离子的转化作用,主要包括甲基化作用、复原作用和氧化作用。17微生物对农药的分解转化作用包括:脱卤作用、脱烃作用、酰胺和酯的水解、氧化作用、复原作用、环裂解作用、缩合作用、共轭构成等方式。18根据洗涤剂在水中的电离特点,分为阴离子型、阳离子型、非离子型和两性电解质型。19在重金属胁迫环境中,生物体内普遍存在金属硫蛋白、类金属硫蛋白、重金属螯合多肽。20净化生物的挑选方法包括实地调查污染环境和人工染毒比照实验等方法。三、判定题1、不同
15、价态的重金属的生理生态毒性不同,而金属价态的变化与土壤氧化复原状态有关。2、农药的氧化作用在植物体内非常普遍,经常是导致农药毒性降低的主要反响。3、藻类和高等植物具有分解洗涤剂、塑料等有机污染物的作用。4、SOD是超氧化物歧化酶。5、谷胱甘肽具有对脂质过氧化作用的抑制及对自由基的去除作用。6、在动物体内未分解转化的气态及挥发性液态污染物能够通过呼吸道排出。7、微生物对汞的抗性解毒现象比拟普遍,具有广谱抗性。8、在重金属胁迫环境中,生物体内普遍存在金属硫蛋白、类金属硫蛋白、重金属螯合多肽。9、微生物能够将进入体内的污染物排出体外。10、抗性强的生物一定具有强的净化作用。第五章生物对长期污染的生态
16、效应与适应进化一、基本概念1遗传多样性2消极的生理适应性反响3抗性4抗性指数5大进化6微进化7合适度成分8表型可塑性9生理代价10进化代价11生态代价12表型摹写现象13关键种14优势种二、填空题或选择题1UNEP生物多样性公约普遍认同的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2目前。从物种类群来看,物种多样性的丧失主要局限在物种数量较少的哺乳动物和鸟类研究。3在污染引起物种多样性丧失的研究中,一般来讲,广域分布的物种生存的时机大于分布范围窄小的物种;草本植物保存的时机大于木本植物;对多种胁迫环境都具有较高抗逆水平的物种,生存的时机远大于一般的物种;生活史中对生境要求比拟严格的物
17、种一般难以抵抗污染环境。4环境污染往往导致生境的单一化,进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丧失也成必然。污染生态学总温习污染生态学总温习5生态系统对长期污染的响应有:生态系统多样性的丧失和生态系统复杂性的降低。6生物对污染的适应,包括一是对污染引起的自然环境的改变的适应,以及对污染引起的生理变化的适应;二是生物对污染物本身的适应。7生物对污染的适应性反响,往往在形态构造、生理生化功能和遗传特性上都有直接或间接的表现。8污染引起的生物生理性适应反响包括消极和积极两个方面。9生物对污染适应的代价主要有生态代价、生理代价和进化代价。三、判定题1、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包括遗传基因库的减少和新的遗传变异;的降低。2、植物
18、遗传多样性丧失的时机往往超过动物。3、广域分布的物种生存的时机大于分布范围小的物种。4、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具有一定的阶段性。5、自然环境因子在污染条件下的改变和生理上的变化是一个量变经过。6、在重金属长期污染的条件下,植物往往出现叶面积减少的趋势。7、污染在质量上和数量上引起植物体内的资源在组织和器官中的配置。8、可塑性和自稳态是植物对长期的、可预知的环境变化的一种适应性反响。第六章环境污染的生物监测一、基本概念1生物监测2生态监测3生物测试4指示生物二、填空题1环境污染监测的方法主要包括生物监测、化学监测和物理监测。2生物监测方法从生物学层次来分,主要包括生态监测、生物测试以及分子、生理、
19、生化指标和污染物在体内的行为等几个方面。3从生物的分类方法来分,主要包括动物监测、植物监测和微生物监测。4大气中主要的污染物主要包括光化学氧化剂、二氧化硫、氟化物和乙烯。5空气中的微生物种群主要是通过土壤尘埃、水滴、人和动物体表的枯燥脱落物、呼吸道的排泄物等方式被带入到空气中。6工业废水中所含的毒物数量大、种类多。其中主要有洗涤剂、染料、酚类物质、油类物质、重金属、放射性物质、和氮、磷等富营养化物质。7在用生物方法进行水体污染监测时,能够用鱼、原生动物、水生植物、和微生物作为监测生物。8水污染指示生物一般采用底栖动物中的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固着生活的甲壳动物、水生昆虫等。9目前用于大气、水体污
20、染监测的植物种类较丰富、而用于土壤监测的植物种类相对较少。10地衣和苔藓植物被大量用来指示和监测大气中重金属、粉尘和二氧化硫等污染。11利用生物的细胞遗传学指标监测环境污染的方法主要包括微核测定法、染色体畸变分析、姐妹染色体交换率和非预定DNA合成等。三、判定题1、指示生物一定是监测生物。污染生态学总温习污染生态学总温习2、长叶莴苣能够用来监测PAN。3、氟化氢对阔叶植物的伤害症状,一般叶片顶部出现有明显的有色边缘的坏死区。4、蜜蜂是大气污染最理想的监测动物。第七章水体污染及其生物防治一、基本概念1水体2水体污染3污水灌溉4富营养化5溶解氧6生化需氧量7化学需氧量8总有机碳9总需氧10氧化塘1
21、1土地处理系统12慢速灌溉13快速渗漏14地面径流二、填空题或选择题1污水灌溉可分为纯污水灌溉、清污灌溉和间歇污水灌溉。2污水灌溉的效益包括提供灌溉水源、提高土壤肥力和净化污水。3污水灌溉净化机制包括物理化学吸附和交换吸附作用;生物氧化作用、化学和光化学降解作用;植物的吸收和代谢作用。4一般有机质的BOD5约为BOD的70%左右。5光是决定水体中绿色植物分布、生长的主要条件,按光量的垂直分布,可把湖水分为富光带、光补偿面和深水带。6水体富营养化的指标包括物理指标、化学指标和生物学指标。7在富营养化的生物治理方法中,主要包括污泥法除氮、活性污泥法除磷、种植高等植物和建立良好的水生生态系统。8生物
22、脱氮主要由硝化和脱氮两个工序组成。9氧化塘的净化作用主要是通过氧化、复原和合成经过去除污水中的污染物。10污水土地处理系统分慢速灌溉、快速渗漏、坡面径流和湿地系统。11影响污水处理系统的因子主要有土壤性质、气候因子、植物。三、判定题1、污水灌溉能够改善土壤物理性质,提高土壤肥力。2、营养元素氮、磷是构成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条件。3、植物能够降低水体中的BOD和COD。四问答题第八章大气污染及生物防治一、基本概念1大气污染2酸雨3自然污染源4人为污染源5温室效应二、填空题或选择题1大气污染的;分自然和人为两种。2温室气体主要有二氧化碳、水蒸气、甲烷、氧化二氮、臭氧和氟氯烃类。3甲烷的增温效应是二氧
23、化碳的40倍;氧化二氮是二氧化碳的100倍;臭氧是二氧化碳的1000倍;氟氯烃类是二氧化碳的10000倍。4酸雨不仅决定于酸量,更主要是决定于对酸起中和作用的碱量。5酸性与碱性物质比值高的地区,降水酸度也高,反之,酸度就低。污染生态学总温习污染生态学总温习6我国酸性物质主要是硫酸根和硝酸根,两者的比值一般在510之间。7我国酸雨的酸度主要由硫酸根、钙离子和氨离子三种成分决定。8酸雨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主要是由于水体酸化,促使土壤中重金属溶入水体。9毁坏臭氧层的物质很多,主要有氟利昂、甲烷、一氧化二氮等。10臭氧减少将使紫外线加强。假如臭氧减少10%,紫外线将增加20%。三、判定题1、我国酸雨是
24、硫酸型的。2、株高增加已作为衡量植物对UV-B辐射敏感性的一个指标。3、DNA是UV-B辐射伤害的主要位点之一。四问答题第九章土壤污染及生物防治一、基本概念1土壤污染2土壤自净作用3土壤容量4环境背景值二、填空题或选择题1土壤污染的特点主要有隐蔽性和潜伏性;不可逆性和长期性;后果严重性。2土壤污染按其污染物质;可分为人为和自然污染类型。3根据污染物进入土壤的方式可将土壤污染分为水体污染型、大气污染型、生物污染型、工业固体废物污染型;农业生产污染型。4土壤中重金属及其他有毒元素的迁移转化中主要包括4个主要物理化学经过,即溶解-沉淀作用、离子交换-吸附作用、络合-离解作用;氧化复原作用。5土壤有机
25、残落物的降解主要是通过土壤有机质矿化、土壤有机物的氨化、硝化与反硝化等作用完成的。6各种不同的重金属对土壤呼吸的抑制程度如下:AgHgZnSnSbTiNiPbCuCoBi。7农药在土壤中的降解作用包括生物降解和非生物降解。8土壤污染监测方法主要有物理化学法、生物监测法。三、判定题1、土壤重金属污染是一个可逆经过。2、改变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使其固定下来,使土壤重金属污染得到治理。四问答题第十章环境质量评价中的污染生态问题一、基本概念1环境质量2环境质量评价3环境容量4濒危类5渐危类6稀有类7脱离危险类二、填空题1容量大小与污染物的毒性、理化性状、环境空间大小、环境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净化能力有关。2土壤污染现状评价普遍采用污染指数法。污染生态学总温习污染生态学总温习3在生物种群类别调查中,根据当地生物种群处于不同的危险程度,把生物类群分为,濒危类、渐危类、稀有类、脱离危险类和未确定类五种。三、判定题1、环境质量主要指大气、水和生物的质量。2、污染物的毒性越大,越稳定,环境容量就越小。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