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空间提升-精品文档.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空间提升-精品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空间提升-精品文档.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空间提升摘要:一直以来,城市轨道沿线是发挥城市集聚功能、展现城市环境品质的重要地区。本文对长春市老城区轨道交通3、4号线交通站点周边的空间特征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释,并结合国内外成功经历,提出了营造公共空间、改善交通衔接、搭建步行空间、强化标识系统与改造站点设施5个方面的空间解决策略,以期为其他工程提供借鉴。关键词: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空间;空间一体化1.概述近年来,长春市提出了打造“宜居宜业的东北亚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城市建设目的,然而目前长春市快速轨道交通3、4号线的现状与该城市目的还存在一定差距,极大地影响了乘客选择轨道交通出行的意愿。2.现状基本情况截至目前,长春市轨道交通3
2、号线线路全长34.3公里,站点共计33座。一期工程建设区间为长春站至卫光街站,二期工程为卫星广场至长影世纪城站。长春市轨道交通4号线线路全长16.3公里,站点共计16座。3.现状空间特征及问题3.1空间特征1敷设方式长春市快速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工程敷设方式以地面敷设为主,二期工程和4号线全线的敷设方式都是以高架为主。2空间形态第一种类型空间分布于3号线一期工程。因一期工程选线处于用地紧张的建成区,轨道线路及站点的落位以“嵌入的方式与城市建成区相结合,其空间呈现局促、紧张的特点。进一步细分可分成两种:一是部分快速轨道交通站点位于城市道路一侧,站前空间面向城市道路;二是部分交通站点位于城市用地反面
3、,到达站点的途径需通过建筑间巷道来解决。断面形式如图1、图2所示。第二种类型空间分布于3号线二期及4号线全线工程,因与城市道路充分结合,其空间相对宽阔,详细形式分成两种:一是站点的落位在城市道路一侧,该类型站点主要指3号线二期工程站点;二是站点的落位在道路中心线,该类型站点主要指4号线全线站点,如图3、图4所示。3站点形式长春市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工程站点建筑有着统一的样式与风格,均采用玻璃幕墙面围合及红色屋顶。进站与候车空间分离,其中站内建筑面积50m2至80m2,包括售票窗口、验票闸机等,站内设施仅能知足基本使用需求。候车空间由半遮蔽的候车亭半围合组成。3号线二期工程与4号线全线站点建筑均采
4、用一站一景的形式。进站与候车空间相结合,平均站内建筑面积3000m2,站内设施包括售票窗口、验票闸机、楼梯、扶手电梯、无障碍电梯等。3.2存在的问题1普遍问题长春市轨道交通站点与周边交通衔接相对滞后。对轨道交通3、4号线来讲,交通衔接设施的建设面临“落地难的尴尬局面,几乎没有一体化的换乘空间。其中,部分站点出入口与公交站点的距离长达200米,多数站点周边没有停车场及出租车停靠站。轨道交通站点周边步行系统严重缺失。3、4号线站点周边的步行系统连续性、可达性、安全性都较差。目前,长春市城市中心区道路建设太多注重车行道的拓宽等问题,导致车行道两侧步行空间狭小,严重影响了站点周边的步行系统,直接限制了
5、站点的行人流动。站点出入口环境脏、乱、差现象严重。站点周边空间有自发构成的流动商贩;站点出入口多置于胡同或城市辅路,周边存有大量杂物;老城区本身还存在建筑墙体立面、道路卫生不整洁的现象;部分站点周边人流量大,路边乱停车现象严重。这些问题势必造成站点周边环境的恶化。入口导引设计匮乏。站点附近虽设有导引指示牌,数量少、覆盖面小等问题仍然突出。这影响到轨道站点的可达性,快速轨道交通的运送潜力未能充分发挥。其中,老城区站点入口导引设计匮乏尤为严重。站点设施内部功能不完善、外观老化。轨道交通3、4号线站点设施的内部功能缺失,外观形式老化。部分站点没有自动扶梯、没有无障碍设施和封闭的候车空间;部分站点缺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轨道交通 站点 周边 空间 提升 精品 文档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