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爱情诗及产生社会基础(精品).docx
《唐代爱情诗及产生社会基础(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代爱情诗及产生社会基础(精品).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唐代爱情诗及产生社会基础一唐朝是我国诗歌发展的百花齐放的时代,不只产生了很多为我们所熟悉的大诗人,而且一般的作者和作品的数量也是非常多的,而在汗牛充栋的唐诗杰作中,有关爱情题材的诗,也应运而生,并以其大胆、泼辣、情深、意浓的优美姿态赫然而立,给璨如繁星的唐代诗歌增添了异彩。本文仅从唐代爱情诗产生的社会基础及其成就方面作一番粗浅的探析。由于隋末全国性的农民大起义的影响,靠农民战争获得了政权的李渊父子在其开场时所执行的一些制度和政策,都不能不在一定程度上照顾到农民的生活和要求,这就给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繁荣带来了有利的条件。由于初唐的统治者大多亲身经历过隋末的农民大起义,目击了农民战争的强大威
2、力,更深地体会到“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深入道理。在经济上,他们解放奴婢,使农民和工匠获得自由,发展了生产力,小商品经济活跃兴盛,市民阶层壮大,门阀势力削弱,庶族地主地位上升。李唐王朝就在这种经济蒸蒸日上和社会构造重新组合中找到了一条励精图治的振兴之道,造就了我国历史上空前壮丽辉煌的朝代。在政治上,随着经济的繁荣发展,更是推行了一条极开通的政策,大力推行科举制度。由于着重打击门阀势力,解放庶族地主,使原来被强势力力垄断把持的科举的大门一视同仁地向普天下的知识分子敞开,崇尚德才蔚然成风,这就给当时的知识分子创造了建功立业的良好时机。当然,科举制上,考中的毕竟寥寥无几,但失意者,即便数量再大,其思想
3、心态不一定全都消极。实际上,他们或是身体力行去进取,或是本身隐退,不再介入科举,但大多数人是心有不甘,还是要时时怀恋功名。像飘逸洒脱的李白也不时地要申诉一下本人的济世利民的入世愿望;像恬淡自然的王维、孟浩然也抵御不了功名利禄的吸引,他们诗歌中流露出的仍然是整个唐代知识分子普遍具有的发奋的进取精神。无怪乎中晚唐诗人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至今对它的分析,还莫衷一是。评论家以为其是写爱情者有之,以为是写政治失意者有之,但不管它是写哪方面内容的,此诗都是一首佳作。假设讲此诗是写知识分子失意主题的话,那么首句“相见时难别亦难,不是把知识分子对功名事业积极进取那种焦急难耐,而又不是人人都能取
4、到手的那种心情入木三分地刻画出来了吗?这正是李唐一代知识分子普遍的心态。接着诗歌又在颔联中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更进一步将这种积极进取功名的一丝一念,只要到整个人生幻灭之时方才结束的心情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这种“与生俱来,与死俱去的孜孜以求的昂扬发奋的时代精神也正与那个时代知识分子追求美妙事物、追求爱情相一致的,这也就是李商隐笔下的(无题),如何解释,都能左右逢源的真理所在。这一首诗很好地讲明了正是唐王朝开放的经济、宽松的政治和随之带来的思想解放,知识分子才能自由地、大胆地去追求本人所要追求的东西,也才能放心地、无后顾之忧地用诗歌来表达本人的爱情观。追求功名、一展本人的才华是与
5、追求爱情,获取个人幸福严密相连的。格言“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此之谓也。正基于此,才讲它也是爱情诗篇产生的社会基础一个方面的。二处于封建昌盛时期的李唐王朝,由于结束了自汉末以来四百年的混乱割据和异族入侵的局面,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加上又在政治思想上实行宽松的政策,其封建传统思想与道德观念较之历代王朝都更为松弛,思想更为解放。此点反响最敏感的是妇女问题。那时的妇女能够讲不受什么限制,没有什么约束,她们能够不拘礼法地再适,从没有人用所谓的“贞洁观讲长道短。这种平等自由的观念,朝野皆然。(新唐书)记载唐太宗女儿襄城公主,下嫁肖锐,肖锐死后,再嫁姜简。而且“帝敕诸公主视为师式。中宗的小女儿安
6、泰公主改嫁,又是先私通后结婚,也视为情理中事。(新唐书诸帝公主)中记载的改嫁公主多至二十七、八人,而且有的是二度、三度再嫁。所以如此,除了礼法松弛的原因之外,这也正与民族大融合有关,李唐王朝原是关陇豪族,其祖先曾为鲜卑人统治的西魏、北周大贵族,他们不能不受鲜卑风俗的影响;而当时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大都不像汉家那样重伦理道德(在王室,父妻子继之事,是习为当然),礼法极其松弛。如众所周知的武则天,原是唐太宗的幼妾,又与太子李治钟情相爱,一个女子同时与两个男人有关系。太宗死后,继位的李治立武女为皇后,宠爱备加。其间并不讲究什么贞洁观与忠孝等礼法,其所追求的就是赤裸裸的爱情。武后写的(如意娘):看朱成
7、碧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看石榴裙。是一首思念君王,为情落泪,情文并茂的情诗。再如人们熟知的唐玄宗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的爱情纠葛。杨玉环本是玄宗第八子寿王李瑁之妻,玄宗一见钟情,硬逼儿子与玉环分离。分离之后,他们作了个巧妙的安排:先让玉环出家,当“太真,后“名正言顺地立“太真为妃。这实际是父夺子妻,应视为“乱伦,但在唐代视为平常自然之事。唐玄宗的七绝(题梅妃画真):忆昔娇妃在紫宸,铅华不御得天真。霜绡虽似当时态,争奈娇波不顾人。全诗是描绘梅妃的娇美情态的,她不施铅华,仍然天真自然,身姿轻柔似绢,美妙得与刚嫁时一样。而结句“争奈娇波不顾人意隐而不露,令人揣测,情真意切,感人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唐代 爱情诗 产生 社会 基础 精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