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镇化发展探究〔3篇〕(精品).docx
《我国城镇化发展探究〔3篇〕(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城镇化发展探究〔3篇〕(精品).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我国城镇化发展探究3篇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人口城镇化率逐步提高,但是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怎样在保证城镇化进程速度的同时,提高城镇化的质量,是我们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这一切的前提条件是我们要认清目前我国城镇化进程水安然平静碰到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城镇化历程和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探究了城镇化对经济增长所做的奉献以及分析了国外发达国家的城镇化经历。关键词:城镇化;发展历程;问题一、引言党的十八大以来,高度重视城镇化的发展,目前城镇化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我国目前处于经济新常态下,怎样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政府的工作之重。中国政府希望通过新型城镇化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那么
2、,研究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历程以及出现的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必须透彻了解我国城镇化目前的发展水平以及碰到的瓶颈,才能为我国城镇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提供战略方针。本文进一步分析了发达国家英国和美国的城镇化发展历程以及值得借鉴的可取之处,进一步为我国接下来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指明了方向。二、城镇化发展历程在研究城镇化发展之前,首先确定代表城镇化发展水平的指标,常用的有土地城镇化指标和人口城镇化指标,人口城镇化指标更能反映城镇化发展水平。由于人口城镇化水平,不仅包括城镇户籍人口,还包括在城市的常住人口,能表现城镇化发展下的城市内部构造。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国内逐步恢复生产,随着社会生产经济的发展,城镇化水平缓
3、慢提高。但是1958年户籍管理办法的公布,延缓了城镇化进程的步伐。禁止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不仅对城市的发展不利,而且会导致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在和运动后,社会生产力遭到毁坏,城市就业问题摆在了政府的面前,所以政府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组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城市人口向农村的大量转移,对城镇化发展造成了极大的毁坏,1978年人口城镇化率为17.8%,而1958年人口城镇化率已有16.8%,20年时间人口城镇化能够讲是几乎没有任何发展,年平均增长率仅有0.05%。在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城镇化发展进入正轨,人口城镇化率逐步提高。2016年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已经高达57.35%,人口城镇化率年平均增长率
4、为222.19%。在改革开放以来,人口城镇化率增长趋势明显,期间1984和1995年是两个转折点。所以我们以1984年和1995年为两个时间结点,分三段分析我国的城镇化发展。第一阶段城镇化水平的发展得益于乡镇企业的发展。改革开放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开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农民的收入带来了极大的提高,为农民转向非农业生产奠定了基础。第二阶段政府的经济发展政策不再以农村为主要对象。加大对城市的建设力度,经济特区的建立,给沿海地区城市的发展带来了宏大的机遇,同时也为其他城市发展提供了示范效应。这一阶段的城镇化发展速度与前一阶段并没有太大差异。第三阶段的城镇化率提高速度明显快于前两个阶段。国家
5、政策大力倡导城镇化,诸如户籍制度改革等一系列的措施推动了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三、存在的问题(一)城镇化滞后于经济发展根据钱纳里提出的发展形式,我国的城镇化率低于常态城市化水平,但与常态城市化水平的差距在缩小。随着经济的增长,城镇化水平应该是逐步提高的。但以钱纳里的标准来衡量,城镇化水平是滞后的。(二)地区发展不平衡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发展差异较大,城镇化水平也存在差异。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城镇化率从高到低的排序依次是东部、中部、西部。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特区的建立吸引了大量的劳动者流入,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保障。而中部和西部是劳动力的流出区域,尤其是西部地区,不仅存在劳动力的大量流失,恶劣的地理环境也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我国 城镇 发展 探究 精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