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社区传播调查-精品文档 (2).docx
《彝族社区传播调查-精品文档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彝族社区传播调查-精品文档 (2).docx(3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彝族社区传播调查 摘要本文选择高山彝族的保持了较为完好的彝族社区原生态传播形式的两个典型村落,从人际传播、群体传播和群众传播这三个方面,通过对草坝子和马鹿寨两个社区传播状况及其变迁的考察,证实本文的假设:传播对当地社会文化的变迁有相对大的影响力,不同的传播状况导致社区不同的生活方式、村民心态,乃至社区在社会转型经过中不同的境遇。关键词彝族社区;传播;变迁;调查Abstract:thethesischosetwotypicalYicommunitiesinthetraditionalecologycommunicationmodelandmadeainvestigationtothecommun
2、icationsituationandtheirtransformationfromthreeaspects:interpersonalcommunication,groupcommunicationandmasscommunication.Theresulthasprovedthatcommunicationhasgreatinfluencetothetransformationoflocalsocialcultureanddifferentcommunicationsituationcouldcausedifferentlifestyle,residentsattitudeandevend
3、ifferentsituationintheprocessofsocialtransformationofthecommunity.Keywords:YiCommunity,Communication,Transformation,Investigation缘起:2003年暑假再次到草坝子和马鹿寨走亲戚,火把节已经不再是以往热闹的样子,冷清的节日和当地人与过去不同的心态让我想探究这里发生的变化。2003年暑假,2003年11月2004年1月,我展开了对这两个村寨的调查。调查目的:通过对草坝子和马鹿寨两地社区传播状况的考察,来证实我的假设:传播对当地社会文化的变迁有相对大的影响力。不同的传播状况
4、导致社区不同的生活方式、村民心态,乃至社区在社会转型经过中不同的境遇。调查背景:两个村子所在的团结镇汉彝杂居镇,位于大型水利工程二滩水电站东北岸。在修建水库的十多年里,两个村子都有不少人到二滩工地打工,他们在这里朝九晚五地上下班,看到电视,打电话,天天听工程指挥部的广播,在宽阔的公路上躲避各种车辆。这几乎是当地村民第一次遭到当代化的冲击,这次冲击不仅猛烈而且持续了很长的时间。1996年攀枝花市某公司扶贫工程为草坝子带来了电,这是草坝子第二次遭到当代化的冲击。在2003年夏天,马鹿寨盛传政府要求村民“生态移民,这是马鹿寨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变革。取样原则:选取这两个村子自然村进行调查的原因:第一,
5、两个村子的海拔都在2600米左右,是攀枝花市高山彝族的典型村落,出产,村民传统生活和生产方式一致,保持了较为完好的彝族社区原生态传播形式,具有可比性;第二,两个村子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出现了差异,其中最为明显的是,草坝子通了电,当地一位老板修了一条毛坯路接近本来是要修到草坝子的,但是后来老板因故停工草坝子;第三,笔者在这两地有很多亲戚,曾屡次到过当地,比拟了解当地情况。调查的方法:当地人口少,每一个村落只要十几户人家,因而,采取了入户访谈的方法。此外还在团结镇小学六年级和另一个汉族聚居地攀莲镇青皮村中心小学六年级做了问卷调查以配合访谈。样本概述:两个村子所在的团结镇是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县
6、28个乡镇当中的一个汉彝杂居镇,该镇2000年和2001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在米易县分别位列23和22位。2000年该镇农民人均纯收入为800元,在全县名列倒数第一,200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663元,全县名列17在笔者对该镇书记的采访中得知这个数据与实际情况有一定出入。草坝子是团结镇三村五社,位于二滩水库东北岸海拔2600米以上没有人知道这座山叫什么,有人讲是“阿布朗当山的高山上,植被丰富,村子下面是村民们开的山地,村子后面是森林。天气好的时候,能够俯瞰二滩水库如镜的水面,有云雾时可看到水库上厚厚的云海。如今这里有13户人家,三代户4户,其余为一代户或两代户。59人,男性35人,女24人。笔者
7、调查到每户年收入在200010000元之间,平均水平是4000元。1997年团结镇一个体老板修毛坯路到距草坝子约6公里处的垭口。没有经过正规的勘测,路况非常差,加上每年雨季时常引发泥石流,一般来讲一年当中通车的时间不到2个月,而且也少有司机敢开车上山。1998年10月15日上午10点草坝子通电,为攀钢集团公司扶贫工程总投资55万元的草坝村输电线路工程划上句号。马鹿寨是团结镇二村二社的一部分,海拔2760米1。如今有19户人家,三代户11户,四代户1户。共83人,男性38人,女性45人。每户收入情况在400010000元之间,平均水平是6000元。马鹿寨的海拔略高于草坝子,村子周围有大片高山草甸
8、。两地主要出产:家畜及禽类:牛,羊,猪,马,鸡。农作物:土豆,荞麦,圆根萝卜,燕麦,抗寒蔬菜,玉米村民一般是到海拔较低的山里开荒或租种玉米,固然在政府的支持下这里早在1989年秋就试种地膜玉米成功,但村民觉得成本高且费事,因而仍没用地膜种玉米。本文从人际传播、群体传播和群众传播这三个方面来考察当地的传播状况,并考察每一种传播方式和当地生活方式,村民心态的关系,以及这种传播状况与该社区在转型当中境遇间关系。一、彝族社区最主要的传播方式人际传播1、人际传播和交往圈子的构成小村落里,面对面的人际传播是最主要的传播方式。不管是在草坝子还是在马鹿寨,人际传播都是占主导地位的传播方式。村民们在路上碰到了都
9、要讲点什么,否则是不礼貌的。聊的内容不外乎就是庄稼和家畜的状况、东家长西家短的事情。为了考察显得集中,我选择考察人际传播和村社干部“海选的关系。考察海选中构成的“小圈子尽管特殊,但能够象“放大镜一样彰显村民日常的人际传播状况。由于村社干部“海选是关系家族和个人利益的大事。解放前彝族社区是由土司或头人来划分的,社区内部的划分又是根据社会地位的等级来分的。贵族、平民和奴隶之间等级森严。人际传播也随等级而出现不同的方式,同等级之间的传播不管是深度还是广度都比不同等级之间的传播程度高。解放后,彝族社区的划分在家支、村落和行政区划的基础上进行。一个村落往往因亲戚关系而划分成密切交往的“小圈子。近几年来,
10、村社干部的海选为“小圈子带来了新的划分标准,村里同一个家族的亲戚往往由于支持不同的人而出现分裂,并从此不再往来,亲兄弟反目成仇的事情也不少见。每三年举行的一次海选足足能让村民们聊上三年。女人们固然不大和男人们聊,但也会以倾听的方式高度介入,她们也参加选举。1草坝子对人际关系的偏倚经过了2次海选1999年第一次,每三年一次,草坝子已经根据选举意见一致与否分成了两个“小圈子。在2003年彝族年时,这种“小圈子展现无遗。过年第一天最重要的事是杀过年猪。过去的情况是,每户人出一个有劳力和杀猪技术的人,组成一个全村的“杀猪队,从村子最上面那户人家杀下来,整个经过不需要十分的通知,由于年年如此,差不多早上
11、8点大家就呼呼啦啦地聚到村头。“杀猪队每到一户先要接受主人家的酒和烟,于是经常出现才杀到村子中间,杀猪队就大醉酩酊而无法杀猪的笑话。但如今,大家也是非常有默契地分出了两个“杀猪队:一个由中选社长及其几户主要支持者组成的“当政圈子,另一个是由反对派组成的“在野圈子。“当政圈子讲是由于不爱饮酒才没有和大家统一行动。在农忙帮工时,这种分裂也会不同程度地显现。选举前,大家会在家族内或者有亲密关系的家庭之间讨论选谁的问题,一旦出现分歧,原有的圈子就发生变化。人们通过各种场合的沟通串门、放牧、劳作、路遇等来找到本人的新盟友,寻找盟友的标准在于能否支持同一个候选人。在关于候选人选择标准的访谈中,人们闪烁其辞
12、,这个话题过于敏感。我的报道人杨,曾是草坝子所属的草坝村村长,从1993年到2001年,三年前辞职。他告诉我,草坝子村民选择候选人的标准高度集中在候选人能否和本人有好的人际关系。老年人2占全村18岁以上人口的19.5对选谁没有过多的意见,但比拟而言他们喜欢有亲和力的候选人,喜欢不嫌弃他们,并乐于和他们饮酒、聊天的人。而年青人和部分中年人倾向于支持朋友,够朋友就支持他。大部分中年人支持家族里的候选人,以保护家族利益。另外,还有非常少的人,主要是受过教育初中或小学的中年人,比拟关注候选人的工作能力,包括能否能为村务建设做奉献,能否承诺建设交通、电网,引入新的农作物品种等。我强烈感遭到,草坝子村民在
13、选举的问题上,有非常复杂的关系,村子、家族、家庭、个人的利益往往纠缠着村民间各种名目的芥蒂。亲戚也许由于一件家事不和,进而投了朋友的票,或者攀附有势力的人而放弃家族和朋友单纯的决定性因素很难找到,有时甚至很不起眼的原因一句无心的话,或者单方面觉得亲戚对本人不够好就导致家族等重要的因素告吹。可见,这里看似非理性的选举行为,却充满了村民们本人的逻辑和理性。所以尽管复杂,但能够讲基本的人际关系友好,朋友,亲戚等是草坝子村民建构人际传播和选举“圈子的重要根据。草坝子最新的社区划分,“当政圈子和“在野圈子打破了家族的圈子,“当政圈子只要两户人家是有亲戚关系的。而“在野圈子中有“当政圈子中每一户的亲戚,3
14、用马鹿寨村民的话来讲就是“草坝子的人不耿直。2马鹿寨对候选人能力和空间的偏倚马鹿寨根据地势,以水池、小山坡、菜园地等为界分成上、中、下三个部分,上马鹿寨和中、下马鹿寨之间隔了一座小山坡,和中马鹿寨的距离大约30分钟步行路程,中下马鹿寨中间隔了一个菜园和水池,路程不过35分钟。由于该社人过多,没有进行逐一的采访,而是分别选择了上、中、下部分人户。采访发现候选人的能力和空间对选举圈子的构成有很大的关系。两次“海选的社长都是位于下马鹿寨的安姓年轻人农专进修生。在选举中,下马鹿寨的5户人家的意见完全一致,推举属于他们圈子的安姓青年。中马鹿寨有9户,除了一户和安姓青年家有纠纷而投反对的外,其他都选择了安
15、姓青年。而上马鹿寨投反对票的只要李姓人家。可见,大家的意见还是基本一致的。大家以为安姓青年“知识高村民原话,又年轻,且承诺要为大家谋福利。安姓并不是这里的大姓,当地的大姓杨姓是安姓青年的忠实支持者。可见在草坝子重要的人际关系,包括家族关系等在马鹿寨的选举中并没有一样的地位,而候选人的能力是他们最为关注的。马鹿寨特殊的空间地理布局也对该社的海选和人际传播的关系有很大的影响。在两次海选中,投反对票的人都是上、中马鹿寨的李姓和肖姓。安姓青年于2002年辞职,社长位置由上马鹿寨李姓中年人担任。在这次替补社长的选择上,上马鹿寨5户人家选择了属于上马鹿寨的李姓人,中马鹿寨的9户当中出现了分裂,杨姓支持本人
16、家族的人。而其他的人户和下马鹿寨的人户一样处于摇摆之中,不知道究竟选择谁。最后,李姓人中选,这种结果加深了上马鹿寨和中、下马鹿寨的分裂。中、下马鹿寨的人有一种边缘化的感觉。杨姓一位老人讲,他会不顾一切和李姓社长争夺属于本人的利益,他相信社长无法对他造成任何伤害。在笔者到访期间,由于住在前任社长安姓青年家中,因而,在采访上马鹿寨和一些当年投反对票人家时能感遭到他们对我的敌意,由于他们把我以为是和安姓青年一个圈子的人。而下马鹿寨的人家到安家串门的频率很高,几乎天天都有。安家杀羊招待我时也请了他们。可见,在马鹿寨,“选谁当社长在村民中其实没有过多的分歧,“能力“社长这个抽象的公式得到普遍的认同。固然
17、人际关系也成为部分村民选举的决定性因素,但比例较少。在第二次补选当中,这个公式同样得到实践,由于没有公认的“能力拥有者,所以出现较大的意见分歧,一个并没有得到大多数人认同的人在特殊时期海选社长辞职当上了社长。草坝子村民讲马鹿寨人做买卖时“连角角分分都要争,小气。这同时也是坚持原则的表现。为什么两地出现不同的选举标准?这个问题在考察了两地的整个传播状况后才能解决,因而放在结论部分回答。2、人际传播情景中的媒介人际传播有很强的场景性,面对面沟通的双方会调动所有感观和符号来进行传播。因而,无法将人际传播涉及到的媒介逐一考察,这里就把人际传播的媒介都放在典型详细的生活场景中来考察,用民族志的方法来考察
18、人际传播的媒介。1场景:火塘、酒和电火塘是彝族家庭的一员,人们不知道离开了火塘生活会如何。很多迁往山下生活的彝人买的是汉人的房子,没有火塘,每当安歇下来,他们竟然不知道能够到哪里坐,而老人们根本不习惯没有火烤的日子,不少老人宁愿单独住回高山的家。火塘位于堂屋的左上角,一般来讲有三根条石立成三角形,也叫“三锅庄。主客分别坐在左和右两边。火塘是彝族人生活当中非常重要的沟通场所。而酒是彝族人最喜欢的非生活必需商品,其实,对很多彝族男人来讲饭能够不吃,但酒却不能一顿不喝。客人来了不请饮酒是非常不礼貌的,喝了酒话自然就多了。因而,酒又是彝族人交往的重要媒介。火塘和酒就成为彝族社区当中典型的人际传播场景和
19、媒介。草坝子:电提高人际传播情景明晰度延伸沟通的时间减弱沟通的深度草坝子通电后为了和马鹿寨进行更好的比照选择了没有电视的人家进行考察,火塘和酒的场景变了。12月彝族年当地过的是12月9日11日,黄昏在19点就结束了,家家户户的电灯先先后后亮起来。固然为了省电,灯光昏暗,但杨家杨家的男主人是我的报道人,在草坝子时我几乎都和他在一起整个堂屋仍然显得非常明晰。墙面经过烟火长期的熏烤,呈现出高深矮浅的油黑颜色,土质的地面在由上而下的灯光下显得比以前平整,门外,屋里射出的灯光不到2米就被黑夜吞没。火塘周围的人在灯光和火光的映照下非常明晰。家庭主妇不时进进出出打点家务,猪食用猪草机砍只需要花十来分钟,而喂
20、过年猪的玉米面用饲料机打半小时就足够一周用了。但煮15头猪的猪食仍然是件耗时费力的事情,从晚上7点半开场煮,大约要到9点半才能熄柴火,要不时去看看火。他们的儿子拿出作业,一会儿做,一会儿若有所思,一会儿参加我们的谈话。杨家夫妻,他们的儿子,客人杨妻的兄嫂还有我,都围坐在火塘边,从19点到22点半大家休息,杨不太爱饮酒,但是家里仍泡了一大瓶药酒,男人们饮酒。大家的话题一直围绕家庭和家族,包括:谁家的过年猪最肥,过几天能否应该做萝卜酸菜,女主人放丢的羊如今在哪里,明天谁放羊,儿子的语文成绩差,明天要到候家女主人的父兄家看电视20点到21点半浙江卫视播放的电视剧(独行侍卫),拜年。马鹿寨:“火塘酒的
21、传播情景具有的低明晰度成就深度沟通由于海拔高些,太阳落下的地方是平整的高山草甸,比草坝子马鹿寨的天黑略晚些,大约19点半月亮和星星出现,彝族年过后,天气变得更冷、更干,下马鹿寨安家火塘的火在冬天几乎是终日不灭。18点半吃过晚饭,女主人拾掇停当,大家安家夫妇,婆婆,曾任社长的小儿子,耳朵失聪的小孙子,客人安妻的弟妹二人,也就是草坝子杨妻的兄嫂和我围坐在火塘边。由于没有电,猪食都是安妻和婆婆在凌晨5、6点,天刚有点亮色就起来做了,高山天亮比拟早,大约7点天就全亮了。安家买了马鹿寨唯逐一台柴油机带动的饲料机,几乎全村的人都来打饲料,每一斗收1毛钱的成本费用。彝族民居堂屋比拟宽,一般是宽5尺,长大约是
22、宽的23倍,因而,必须在堂屋的中心偏左的地方立一根木柱。木柱的左上大约一米的地方就是火塘,柴火忽闪忽闪地映照着每一张脸,由于亮度缺乏,就燃上肥肥的松枝松树里的松脂易燃放在石条上,不时发出啪啪的炸裂声。除了火塘边,其他地方只是隐隐约约,看不出墙壁的颜色,地上的起伏尤其明显。火塘边的人也只能看到映着火光的一面。夜晚,非常平静,就连男人们咂酒的声音也十分明晰。大家看着跳动的火苗,除了聊天没有其他的事情能够分心。大家聊天,从19点到21点,感觉已经到来深深的夜,瞌睡虫越来越多,几乎充满了整个房间。话题从美国到马鹿寨,从解放前到将来将要迁往的地方,从家事到团结镇的去向有消息讲米易县要把28个乡镇整合为1
23、6个,而团结镇能够被并入旁边的得石镇,从通电到公路,从手机到在外打工的成功者不知到底聊了多少个话题。婆婆和安妻只是静静地听着,孩子早在爷爷的怀里睡着了。大家讲话已经像是梦游一样,眼睛由于烟熏也由于睡意半睁半闭,讲话的声音在昏黄的火光中显得很明晰,包括嗓子的一点点颤音都被放大了。大家就在这样一种略带迷惑的昏暗的浑浊的气氛中不停地讲话,直到婆婆和安妻一个接一个的哈欠提醒大家是休息的时候了。很多时候,他们20点左右就去睡了。堂屋的火塘和酒固然同样是人际传播情景的中心。但在草坝子,电灯带来室内的高明晰度在一定程度上给在座的人更多的信息,尤其是眼睛摄入的关于房间各个细节,讲话人表情、动作的信息,谈话本身
24、被冲淡,沟通的深度遭到“噪音其他信息的限制。3、人际传播的效果要评价当地人际传播的效果是一件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事情,由于当地大部分信息的流通都是通过人际传播来完成的。作为最为古典的传播方式,口传在这个还处于前当代的社区来讲,是最为自然和实际的传播方式。我惊异于当地人对信息的挑选,流通速度和流通道路。在我上下山的路上,都会碰到一些山上的村民,和他们聊上几句是一种礼仪。正是这种礼仪,使得穿梭在各个社区的村民成为各种信息最好的媒介。由于每个人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差异,很多信息在流传的经过中变得面目全非,因而,效果测量变得异常困难。后来,我只好到学校进行问卷调查,试图做一些弥补。这里根据信息的类型来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彝族社区传播调查-精品文档 2 彝族 社区 传播 调查 精品 文档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