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法新发展 (2).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法新发展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法新发展 (2).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法新发展一、全球化背景下世界经济的三大特点(一)迅速回升的全球贸易,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在WTO正式成立后的十年内,假如根据货物出口总额进行统计,那么国际货物贸易总额从1995年的51610亿美元增长到了2004年的91240亿美元,总计增幅近77%,年平均增长率达6154%。其中只要1998年和2001年各比上一年略有下降,但是下降幅度不大,分别只要115%和319%。其余年份均有3%以上的增长幅度,其中上涨10%以上的年度有4个。在原油商品价格持续高涨和电子产品出口复苏的带动下,2003年和2004年的增幅更是创了历史新高,其中2003年比2002年增加了15
2、19%,2004年比2003年增长21%。即便扣除了物价和汇率因素,2004年世界贸易量的增长也到达了9%。自2000年至2004年,世界GDP从32万亿美元的水平增长到40万亿美元的水平,总计增幅为25%左右,年平均增长率低于国际货物贸易的年增长率。(二)外国直接投资复苏和持续高涨,为世界经济的增长注入了持久活力根据实际吸引外国投资金额来计算,1998年世界跨国直接投资额为690911亿美元,1999年猛增到1086715亿美元,比1998年增长近5713%,2000年在此基础上又增加2717%,到达了1387915亿的规模。由于受“911事件等影响,2001年至2003年世界各国对外投资总
3、额连续三年呈下降趋势,2004年开场,世界跨国直接投资又出现恢复性增长,比上一年上升了9%左右。不过近年来,跨国直接投资开场呈现出两大变化,其中第一大变化是包括印度、巴西、墨西哥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开场成为资本输出国;第二大变化则是第三产业成为跨国直接投资新的领域。上述两大变化业已对传统的国际经济法提出新的课题。(三)随着自由贸易区的蓬勃发展,世界经济的区域一体化和国家集团化进程呈现加速态势在过去的十年间,跨地区的经济贸易发展迅猛,双边和多边的区域贸易安排和协定数量激增,并且重叠交织,这已经成为国际经贸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截至2004年底,向GATTPWTO申报的区域贸易协定已接近300个,其中仍
4、然有效的200个左右。不仅如此,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势头在广度和深度上均有所拓展,例如2004年5月1日,欧盟成员国从15个增加到25个,占世界贸易总值的20%;在(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所覆盖的加拿大、美国和墨西哥三国,区内贸易数额也很可观。此外,美洲国家首脑会议在美国主导下,于1994年约定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估计今年可完成会谈,届时将正式建成这一包括34个国家、8亿人口的自由贸易区。根据统计,目前世界贸易的三分之二是在这些自由贸易区内发生的。到2007年底,全球贸易体系将被300多个双边和区域自由贸易协定所分割,出现愈加扑朔迷离的局面。另外,伴随着全球贸易规模的扩大,发展不平衡问题
5、难以避免,贸易摩擦日益增加。二、国际经济法发展的新动向(一)包括国际商法在内的国际经济法的统一趋势明显加强国际经济法统一趋势的表现之一,就是处理各种国际经贸关系的国际公约不仅数量日益增加、作用日益加强,而且各国规制市场方面的经济立法出现趋同现象,在这方面,以WTO为代表的各类经贸国际公约和国际协定,是效果最为显著的实体法统一化的突出范例;表现之二,就是作为相关国际经济法(十分是国际商法)主要法律渊源的现存条约或公约的参加国的数目大幅增加。各国商事立法和其它经济立法之所以会出现统一,主要原因是:其一,以WTO为代表的各类经贸国际公约和国际协定,在促进各国和各地区的实体法的统一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6、效果最为显著;其二,正在日益走向经贸一体化的自由贸易区的构成和发展,又把自由贸易区区内各国大量的经济法和商法进一步推向统一;其三,在国际公约、WTO协定和NAFTA的约束下,各国的商法和经济法出现趋同的迹象。此外,越来越多的国内商事立法和其它经济立法正在向国际经贸惯例靠拢,也导致了各国法律的统一化运动日益向纵深方向发展。(二)国际经济立法与其它各领域立法的关系日益密切,出现了联合和互动趋势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强,使得各个领域的国际经济法律制度逐步获得了功能上的整合,与此同时,国际经济法律制度与环境、外交、卫生、社会等领域法律制度的联合日趋严密。国内有学者将这一趋势称为“国际经济立法的一体化。鉴
7、于对这一讲法仍有争议,笔者暂时将上述趋势称为“国际经济法的互动和联合趋势。根据美国学者达维德W利伯隆的划分,国际经济立法联合主要分为两种基本形态:一是“规范性挂钩;二是“策略性挂钩。所谓的“规范性挂钩,指的是基于其各自调整对象和法律原则本身的关联性或适用结果的牵连性导致的不同领域的国际法律的相互挂钩。例如,反倾销、补贴和反补贴、保障措施、原产地规则、进出口许可证、技术壁垒、检验和检疫措施、纺织品贸易、海关估价等协定本身所调整的对象各不一样,但是由于他们都是国际货物贸易的法律规则,所以被纳入WTO多边贸易的第一层面的法律规则。以国际贸易自由化为主要宗旨的世界贸易组织正是基于这一点,运用诸如最惠国
8、待遇、国民待遇、透明度、互惠等共同的法律原则将其连接成国际贸易法的一个整体。又如,投资领域的国际法律制度发展比拟慢,而且投资与贸易本来是两种不同的行为,但是为了贸易自由化原则的充分贯彻,WTO将其连接起来,制定了(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定),这就是将投资法与贸易法挂钩的生动实例之一。所谓“策略性挂钩,是指一些国家或国家集团,出于会谈策略的考虑,交换投票权而构成的各领域的国际经济法挂钩。例如,一些国家在A领域具有优势,希望在某一领域签订一份对其有利的国际协定;但是另一些国家在B领域具有优势,希望在该领域签订一份对其有利的国际协定;假如单独在AB领域会谈,可能永远不会有会谈结果,由于但凡前者同意的
9、后者就反对。在此种情形下,假如将AB两个领域合在一起进行一揽子的会谈,双方妥协的可能性较大,于是AB两个领域的协定或条款,就顺理成章地出如今同一国际组织制定的协定体系中,甚至被写进同一个协定之中,而且此种情形并不少见。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旨在维护发达国家利益的WTO(知识产权保护协定)与反映发展中国家利益的(纺织品协定)二者共存于WTO体制之内。(三)国际经济法与国内经济法的融合日趋加深,国际法与国内法的界线越来越模糊众所周知,作为国际经济法主要渊源的国际条约,其制定一般是由几个主要的国家或国家集团在会谈的基础上产生的。因而,某一国家(地区)或集团的会谈实力越强,会谈技巧越高,其国内法律或域内法律
10、对国际法的影响就越大,同时在另一方面,国际法一旦成型,它又会对成员的国内法或域内法产生反作用。例如,无论是GATT的(反倾销守则)还是WTO(1994年反倾销协定),都是以欧美的反倾销法(十分是欧共体的反倾销基本条例)为蓝本而制定的,都吸收了美国和欧盟大量的国内立法经历。最为明显的例子之一,就是WTO反倾销协定直接借鉴了欧盟推算价值计算中期间费用(SGA)和利润率的计算规则,使正常价值的计算更为具体和合理。再比方,WTO(1994年反倾销协定)就是在借鉴了美国贸易法中关于损害威胁确定因素规则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和完善了反倾销调查中的关于产业损害调查规则。但是反过来,在1995年,美国和欧盟又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法新发展 2 经济 全球化 国际 经济法 新发展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