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银行不良贷款防备问题分析-精品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有银行不良贷款防备问题分析-精品文档.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国有银行不良贷款防备问题分析摘要:随着我国金融市场体系的不断开放与日益完善,我国国有银行正面临着史无前例的挑战,然而,由于银行本身经营及历史遗留问题使得银行的不良贷款居高不下,成了阻碍银行发展的一大障碍,也成了我国国有银行经营与发展的沉重负担。而银行作为金融业的支柱性产业和国家发展的重要经济基础,大量积累的不良贷款不仅影响银行功能的正常发挥,而且会给整个金融体系带来危机,最终放大作用于整个国民经济。因而银行不良贷款不仅关系着银行的生存与发展,更关系着国家经济的安全与稳定,只要将银行不良贷款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才能够促进银行的发展,提高银行在国内国际上的综合竞争能力,进而为加强我国经济实力提供物质
2、基础,并且在一定意义上对防备金融危机的产生也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因而,防备我国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的问题还是亟待研究与解决的问题。关键词:国有银行;不良贷款;金融风险金融业作为21世纪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行业,它以经营金融商品并同时提供相关金融服务的方式运营。在金融业的三大支柱型行业:银行、证券、保险业中,银行是重中之重,银行经营状况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一个地区、民族、国家,乃至全球经济情况的好坏,它是经济运转的纽带。尽管我国国有银行在发展的道路中不断的进行改革创新,但不管其改革程度怎样,不良贷款还是决定国有银行经营风险以及衡量国有银行赢利能力与竞争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甚至有可能引发金融危机。随着地区
3、经济的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深,对我国国有银行不良贷款防备问题的研究迫在眉睫。1.我国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供应侧构造性改革的攻坚之年,经过一系列改革措施,经济出现企稳迹象。在进行改革的经过中,银行作为支持经济实体的主要机构,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人们对银行乃至整个金融业也有着较高的要求,那就是金融愈加美妙。现通过不同的角度分析我国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1.1我国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的构造分析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我国由于人口红利优势的逐步消失,“中国制造也面临着空前的危机。近年来为了制造业
4、的健康绿色发展,国家先后了(中国制造2025)、(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以及(开展工业强基2016专项行动的通知)等重要文件,与此同时银行对制造业的投资方向与投资力度也发生着变化。在国家大力发展制造业的方针政策以及制造业复杂的转型发展背景下,银行业加大了对先进制造业、高端装备等产业的投资力度,从表中数据能够看出多数银行对于制造业的贷款占比在10%以上,并且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同时也提高了产生银行不良贷款的风险。1.2我国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的规模分析不良贷款率是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占总贷款余额的比重,它是评价金融机构信贷资产安全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不良贷款率的高低反映了金融机构收回
5、贷款的风险程度,近年来我国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增长幅度尽管逐步放缓,但化解不良贷款仍然是银行需要面临和解决的重要问题。从银行不良贷款率来看,由于近年来经济增速的放缓,银行也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和挑战,2016年9月大部分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均呈上升趋势。尽管近年来银行不断优化其贷款构造,但不良贷款仍然保持着昂扬的上升势头。1.3我国国有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分析资本充足率,又叫资本适宜度,是指商业银行持有的资本与商业银行风险加权资产之间的比率,是一种用来权衡银行在资产负债风险一定的情况下所持有的资本金能否得当的指标。资本充足率对银行的监督与管理、发展与进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2010年9月在瑞士召开巴塞
6、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会议,达成了(巴塞尔协议III)方案,规定将商业银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上调至6%,同时计提2.5%的防护缓冲资本和不高于2.5%的反周期准备资本。而我国国有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现状如下表所示。数据飞笛资讯、轻金融从数据上看,银行仍然面临着相对较高的压力。根据银监会2012年12月7日的关于施行(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过渡期安排相关事项的通知要求,到2018年底,系统性重要银行核心资本充足率及资本充足率需要分别到达9.5%和11.5%,非系统性重要银行分别到达8.5%和10.5%。但从表格信息分析,我国仍存在较严重的不良贷款现象。通过上述一系列表述与图表比照,我国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
7、状况仍然不容乐观,需要我们进一步讨论和研究,进而提高我国银行的竞争力以及促进国民经济健康稳步发展。2.我国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及防备对策2.1我国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各国因国情不同产生不良贷款的原因也有所差异,现结合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分析我国国有银行不良贷款产生的原因,成因的分析对防备不良贷款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1.1外部环境原因首先,我国在建国初期实行计划经济,由于此特殊经济体制的原因,当时的银行仅仅属于政府部门的一部分,受国家的绝对控制,银行只是在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起到资金的支付和结算功能而无关乎盈利与否,因而,银行不良贷款产生的风险也变得很大;其次,我国施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
8、我国国有银行改变了其经营管理方式,但因多年来我国粗放式的经营形式使银行承当了大部分的改革成本,即大量的不良贷款;再次,我国自实行中华特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后,市场变为了“一双看不见的手在不断变化发展着,尽管银行进行了股份制改革,但却具有滞后性的特点,进而银行的贷款制度就显得不够完善,管理的详细职能和目的不够明确;最后银行的法律控制能力也相对较弱,等等,以上的外部环境对我国国有银行产生大量不良贷款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2.1.2银行贷款体制原因我国银行的内部控制与贷后管理制度存在缺陷。第一,由于内部控制制度的整体性不够,使其对各级管理人员的监督力度较弱,权威性相对缺乏,不能全面到达查缺防漏、控
9、制风险的效果;我国银行的贷后管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也没有很好的明确其责任所在,在发生问题之后各部门相互推卸其应承当的责任,导致在风险来临时缺乏相应的决断力和办事效率。第二,由于市场经济的经历缺乏,我国国有银行处置不良贷款的手段还比拟单一且成本较高,而处理的方式也无非以物抵债和采取法律手段两种最为常见的方式,但以物抵债会面临抵押物品有价值流失的风险,法律手段则面临成本高昂、执行困难的问题,最终的结果还是可能会增加不良贷款的数额。2.1.3企业贷款形式及社会信誉法律环境原来由于我国金融市场体系不完善导致我国企业过分依靠银行来获取资金,同时国有企业由于体制不健全、盲目扩张等因素,使其不能专注提高企业本
10、身的经营业务能力,进而降低了本人的竞争力。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是我国企业法人的治理构造存在缺陷:一是产权主体的单一化,国家人是其主体经营者,股东会与董事会之间的互相制约机制形同虚设;二是缺乏奖励制约制度,不能充分地调动企业职工对工作的积极性与约束性;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企业信誉体系不完善,企业的失信导致银行坏账不断增加,加大了不良贷款产生的风险。2.2我国国有银行不良贷款防备的途径解决我国国有银行不良贷款问题是银行及国家目前面临的最为重要的问题,不良贷款直接关系着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在一定意义上也是金融市场以及国家宏观经济的命运所在。所以防备不良贷款问题值得深思,而我国对于不良贷款的防备主要有下面三方
11、面的注意事项。2.2.1建立银行发展的有利的外部环境1完善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市场对银行发展的积极作用。在我国实行中华特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由于市场总是在不断地变化发展,所以银行在进行管理时也要不断调整其发展原则,使银行的发展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变化。主要通过利用市场在经济发展中起基础性作用的条件,毕竟银行的贷款制度发展滞后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所以银行在进行贷款管理时不要过度监管,应遵循市场的运行规律,同时与国家宏观调控相结合,在提升银行效益的同时降低不良贷款的风险。2完善国有银行贷款管理制度。银行要明确其管理的职能和目的,加强金融风险监管要有详细的实行方式,
12、进而使银行的管理活动合理合法,通过银行对贷款集中度的管理来降低贷款的风险,所以银行应合理分配贷款方向,使不良贷款产生的风险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此外,资本充足率也是其管理的一个方面,只要合理的资本充足率才会稳定信贷市场的秩序,最终到达有效管理不良贷款债权的目的。3国家制定相关法律并加强执行力度。国家制定法律法规的同时要提高相关司法机关的相对司法解释,提高其适用性并进一步完善司法解释的缺陷,为银行及其他机构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而银行也要以法律法规为基本原则,并定期对银行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员工的法律认识,切实有效的减少不良贷款的发生以维护其本身债权。2.2.2银行建立合理贷款机制1银行应建立内部
13、控制有效机制。第一,建立一个严谨有效的组织构造。这是银行生存发展的内在要求,它的建设有利于使业务经营和内部管理活动高效运行,同时还能够使银行各管理环节互相制约、互相协调,发现并改正错误,到达去除弊端的目的;第二,加强内部控制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各部门也因而能够有效专攻,不受别人的制约和控制,提高其业务能力水平;第三,强化员工的管理制度。建立优胜劣汰、赏罚分明的鼓励政策,鼓励员工不断提高本身的职业素质,提高办事效率。2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更新银行的管理技术。固然我国在这方面缺乏经历,但是能够借鉴外国成功的经历教训为我所用,如增加我国国有银行处置不良贷款的手段与方法、改善资产组织构造,建立早期风险预
14、警体系等保证银行的健康稳定发展,另外建立国有银行自主处置不良贷款的约束机制,实现资产的合理配置,稳固银行业的发展。2.2.3完善信誉法律体系在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期间,社会信誉问题显得极为重要,其中不良贷款就是其表现之一。政府应以金融信誉环境建设为核心,加强市场管理,降低信誉风险,促进经济市场健康运行。1健全信誉法律。通过明确制定相关的法律制度,规范银行、企业的贷款形式和使用范围,使各主体遭到严格的监督和制约,有效地防备不良贷款的恶性发展,为经济发展创立良好的信誉环境;建立赏罚制度以鼓励和制约银行、企业、个人的贷款行为,各部门通过提高本身的信誉程度,循环有效地运用资金,扩大和保持资金来源,为长远发
15、展奠定基础,同时为社会创造和谐、稳定、良好的信誉环境,对减少不良贷款问题的滋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发展我国经济的根本所在。2扩大信誉服务范围。2014年由国务院印发的(社会信誉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部署加快建设社会信誉体系,是我国首部国家级社会信誉体系建设专项规划,我们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信誉服务范围,为企业及经济的发展创造愈加良好的环境;在2015年6月由国家信息中心主办,国家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指导和社会信誉体系建设部际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支持成立的“信誉中国网站,其目前主要归集来自最高人民法院、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农业农村部、生态环境部、税务总局、安监总局、证监会等部门的信誉记录,服务范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国家应扩展“信誉中国的信息内容,使其为社会公众更好的服务。不良贷款对银行的生存与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尽管近几年来国家加大了对不良贷款的控制力度,降低了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但是我们仍然不能放松对其的管理,通过不断地分析我国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并及时更新应对政策,有效地促进经济在平稳中发展,加强银行的国际竞争力,进而提高我国经济的综合实力。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