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国有银行风险控制体系-精品文档 (2).docx
《改善国有银行风险控制体系-精品文档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改善国有银行风险控制体系-精品文档 (2).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改善国有银行风险控制体系内容摘要:随着银行业的全面对外资开放,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竞争日趋剧烈,面临的金融风险也将与日俱增。怎样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机制,充分发挥其职能,进而维持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成为一个现实而又迫切的问题。本文从分析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当前存在的金融风险入手,结合目前国有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现状,进一步完善国有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体系。关键词:商业银行金融风险风险控制内控机制商业银行风险是在经营活动中,由于受事前无法意料的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或使将来的实际情况变化与预期不相符,致使其实际获得的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背离,进而导致商业银行蒙受经济损失或不获利,丧失了获取额外收益时机的可能
2、性。中国参加wto以后,我国金融开放程度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一方面,我国金融业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经过中获得了史无前例的发展,不断创新出新的金融工具。然而,在这个相对开放的金融环境下,国有商业银行的金融风险也是与日俱增。一套完善的商业银行风险防备体系尚未建立使得商业银行经营的不确定性加大。很多导致金融风险的潜在因素突出。另一方面,面对国际金融业的剧烈竞争,国有商业银行要想提升本人的竞争力,与国际化接轨,就必须进行制度的创新,在经营中加强风险管理。因而,要正确认识我国商业银行当前面临的金融风险,防备和控制新的金融风险产生,及早化解已经构成的金融风险,银行风险控制正逐步上升为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组
3、成部分,建立和完善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系统势在必行。国有商业银行存在的金融风险随着世界金融自由化与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快,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呈上升趋势。从我国商业银行目前的经营与发展来看,存在的金融风险主要表如今下面几方面。(一)信誉风险即获得银行信誉支持的债务人由于种种原因不能或不愿意遵照合同规定按时归还债务而使银行遭受损失,造成逾期、呆滞、呆账等贷款风险。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客户十分是一些中小企业信誉不良,存在着大量的逃废银行债务的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质量普遍较差,不良资产比率始终处于一个较高水平。据统计,截止到2003年6月末,我国金融机构按五级分类法计算的不良贷款
4、合计为2.54万亿元(约合3100亿美元),不良贷款率为19.6%。在全部不良贷款中,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为20070亿元,占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的80%,不良贷款率为22.2%。大量不良资产的产生和存在使得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资本加大成为了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的最大金融风险。资本金的质量与数量是国有商业银行信誉的最有力的保证。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大量不良信贷资产的存在严重降低了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金质量。使本来就自有资本缺乏的状况更是雪上加霜,这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商业银行改革和发展的最大障碍。(二)资本风险即商业银行的资本金不能抵补各项损失和支付到期负债的可能性。资本数量的多少直接反映了商业银行信誉
5、好坏高低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商业银行经济实力的一项主要标志。2003年初银监会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表明在今后几年中,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但是,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均低于“巴塞尔协议规定的8%的国际最低标准,而目前银行的资产增长速度远高于其资本增长速度,资本充足率还将进一步下降。由表1能够看出,从1996年到2000年,大多数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都不到8%。另外,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补充渠道特别缺乏,假如达不到这个国际性的要求,这将必然加大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必然影响到与外资银行的竞争能力。(三)市场风险在国际金融机构混业经营的大环境下,我国金融机构仍实行
6、分业经营。由于当代金融混业经营业务日趋综合化,国有独资商业银行通过等方式进行保险、证券等业务的穿插。中国人民银行2001年6月21日出台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就传达了允许商业银行向证券业扩展的信息。2003年的(银行业监督管理法)草案和修改(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两个决定草案也为商业银行选择新的混业经营形式预留了空间。这些信息告诉我们国有商业银行已经进入金融的多个领域。由于它们既是金融市场活动的主体又是介入者,国有商业银行就不可避免的面临着金融市场里存在的风险。缺乏来自外部的监管部门有效监管和规范经营控制风险的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商业银行将面临着潜在的风险。另外,投资市场(包
7、括证券,期货市场)运营不成熟以及相关的立法的滞后造成金融市场秩序混乱。投资市场的介入者主体企业缺乏有效的信誉评级体制,进而危机到银行信贷资金的安全。这些都大大增加了国有商业银行的市场风险。(四)内部管理风险内部管理风险即银行内部的制度建设及落实情况不力而构成的风险。产权不明晰造成的国有金融资产的所有者缺位使得国有银行在经营管理上缺乏有效的风险控制机制,进而加大了银行的内部管理风险。有效的公司治理构造是银行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机构的基础。但是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总分行制的经营管理体制降低了资产质量的责任,给总行的统一管理、调度、核算带来了层层阻隔,产生了很多方面的经营风险。尤其是由于银行“内部人利益
8、等原因造成的金融欺诈和盗窃案件,使银行资金遭受损失的风险进一步加大。国有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的现状随着商业银行风险的增加,国有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和控制上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在风险管理上,加强了资产负债管理,普遍成立了资产负债管理机构,建立了资产负债管理控制和监测制度,定期考核资产负债的各项指标的执行情况并适时的加以调整,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贷款风险管理机制。在内部控制机制上,初步建立了银行内部监督制度。在各行都普遍设立了稽核部门,对信贷资产质量和银行内部的经营管理施行了监督,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以(公司法)为根据,派驻了监事会,新型商业银行也随着股份公司化的改造建立了比拟规范的监督机构体系。并且加强了总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改善国有银行风险控制体系-精品文档 2 改善 国有银行 风险 控制 体系 精品 文档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