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下的银行主动负债管理策略-精品文档.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利率市场化下的银行主动负债管理策略-精品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利率市场化下的银行主动负债管理策略-精品文档.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利率市场化下的银行主动负债管理策略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收官,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和利率管理形式的改变,将对商业银行的传统资产负债管理形式提出新的要求。商业银行迫切需要由以往以存款为主的被动负债形式转向主动负债形式,加强对基础利率的研究及跟踪,根据风险偏好,强化主动负债意识,充分利用完善的金融市场功能,探索多元化负债来源,控制负债成本,降低流动性及利率风险。关键词:主动负债;金融市场;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我国央行于2015年10月23日公布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而贷款利率下限已于2013年7月放开,这意味着我国近20年的利率市场化进程收官,利率调控会愈加倚重市
2、场化的货币政策工具和传导机制。利率市场化的环境对银行的经营和管理形式会带来较大影响,对于负债来讲,将会使国内银行逐步从以存款为主的被动负债形式转向被动负债与主动负债相结合最终转向主动负债形式。一、利率市场化环境下的几个显著特点理论上讲,利率市场化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由市场供求来决定。它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一)利率市场化伴随着利率管理方式的重大转变。纵观全球各国在利率市场化经过中,中央银行都在同步进行货币政策中间目的和操作目的的转换,在改革完成后,央行对利率的调控从直接转为间接,即不再通过行政性手段来实现,而是运用本人拥有的金融资源,以市场介入者的身份,通
3、过市场交易来改变金融市场的供求状况,并通过影响基准利率来调控整个市场利率水平。如美国当前在货币政策操作中,公开市场委员会通过比拟一般平衡利率水平与实际利率水平来决定能否需要加息或降息,以使经济到达潜在的产出水平。据此调整联邦基金利率以到达联储目的利率,进而通过市场传导至包括国债利率、商业票据利率、衍生品利率在内的批发利率及大额存单、最优惠贷款利率在内的零售利率。此外,日本的无担保隔夜拆息利率、印度的回购与逆回购利率,均在本国利率体系中发挥了基础性重要作用,通过这些基准利率的变化,影响各种金融产品合理有序定价。在中国,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越来越深化,中央银行运用的货币政策工具越来越丰富,其重要
4、的目的就是扶持市场利率发现功能,同时央行在整个利率定价经过中能够利用市场化工具对整个利率曲线进行有效引导。目前央行货币政策利率的调控将传导至两个市场的利率:一是货币与债券市场,即同业拆借利率(Shibor)、质押回购利率(交易所及银行间)、债券收益率等;二是信贷市场:贷款基础利率等。利率传导机制将从央行政策利率到各类市场基准利率,从货币市场到债券市场再到信贷市场,进而向其他市场最终至实体经济。(二)利率市场化将带来金融市场的稳步发展和效率的提高。利率是金融市场业务的定价,利率市场化进展能否顺利与金融市场的完善程度密切相关的,二者是相辅相成的。由于完善的金融市场可有效地分散利率市场化经过中释放出
5、来的风险,而金融交易工具的多样化可健全价格发现机制,金融市场介入主体类型越多,不同主体的风险偏好越丰富,利率定价的风险计量就越充分。从国际上利率市场化实践中不难看出,利率市场化大都发生在金融监管环境较为宽松、金融市场创新较为活跃的时期。从我国金融市场改革进程看,1994年改革了外汇管理体制,在全国范围内构成了统一的银行间外汇市场。亚洲金融危机后直到2005年7月21汇改前,银行只能在央行指定的汇率下调节外汇余缺,银行间外汇市场发展相对缓慢。2005年以来,相继引入了人民币外汇远期交易、人民币外汇掉期交易、人民币外汇货币掉期交易和人民币外汇期权交易。2014年银行间外汇市场衍生品交易量初次超过即
6、期交易量,到达4.7万亿美元。目前银行间外汇市场支持人民币对13个外币的即期交易,人民币对11个外币的远期和掉期交易,人民币对5个外币的货币掉期和期权交易。在逐步完善的金融市场环境中,商业银行可主动负债管理中通过充分利用衍生工具有效对冲汇率风险及利率风险,同时降低筹资成本。(三)利率市场化短期内将影响银行的风险偏好进而影响银行的经营形式。利率市场化初期银行的存款成本上升,利差缩窄。为减少对利润的冲击,银行一方面倾向于以量补价,不断扩大贷款在生息资产中的比重,但巴塞尔协议施行后资本监管的约束使银行的风险资产不可能再无限制增长;另一方面,短期内,银行愈加偏好高收益,同时也是高风险的客户及业务,进而
7、使资产质量风险加大。日本在实行利率市场化后,银行为弥补存款成本上升带来的损失,将大量贷款投放于高风险的房地产业和非银行金融机构,房地产泡沫破裂后,银行呆账大量增加,银行资产大幅缩水。从长期来看,利率市场化后银行逐步调整本身经营形式,通过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减少对存贷利差的依靠,提高了本身的综合竞争能力。利率市场化初期,美国银行业的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只要9.5%,利率市场化完成初期,中间业务占比提升至13.5%,目前美国银行业的中间业务占比已高达30%。放开利率管制后,银行的风险定价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都将面临宏大挑战,很多国家在利率市场化初期都出现了因中小银行风险管理薄弱而引发的一定规模的银行危机。因
8、而,怎样在适应利率市场化环境下调整本身经营形式的同时,加强各类风险的控制成为商业银行面临的重要课题。二、利率市场化对银行负债管理的影响1.存款成本增加。在利率完全市场化的背景下,对银行存款的成本及稳定性的冲击是首当其冲的。尤其是利率市场化改革初期,银行还未构成主动负债的经营形式,对存款市场的争夺必将会抬高存款的成本。但与此同时,随着存款市场竞争的剧烈及金融市场的开放与产品的完善,商业银行开场由被动负债转向主动负债,存款在总负债中的占比将呈下降趋势。2.银行负债构造改变,由被动负债向主动负债转变。利率市场化将促使金融产品与工具不断创新,直接融资工具和市场出现较快发展,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社会融资构造
9、出现明显示变化。日本利率市场化完成后,企业通过证券市场筹集资金占全部外源性资金的比例迅速上升,从19701974年的18.4%上升到19801984年的36.6%。从19811994年国际信贷和资本市场的趋势能够看出,商业票据与欧洲中期票据从无到有,且发展迅速,到1994年已分别为364亿、1570亿美元;国际债券发行从440亿美元增长至4221亿美元,增幅为859%。3.筹资成本将成为决定NIM及风险偏好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目前国内银行的负债构造还是以存款为主,在利率市场化改革完成之后,随着存款市场的竞争短期内将压缩银行的NIM空间,银行一方面力图保持原来的NIM水平,则会提高整个银行的风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利率 市场化 银行 主动 负债 管理 策略 精品 文档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