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发言-精品文档.docx





《委员发言-精品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委员发言-精品文档.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委员发言新农村建设面源污染问题的研究与对策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广大农村干部群众特别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民革六安市委员会将新农村建设面源污染问题的研究与对策列为今年重点调研课题,并于10月下旬开展了专题调研。先后实地观察了我市江淮分水岭、淮河流域、巢湖流域的三个村,召开了由有关部门、乡村和村民代表参加的座谈会。这三个村均为我市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其情况基本反映了六安市新农村建设的相貌。在此基础上,也对我市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面源污染问题进行了研究与讨论:一、我市新农村建设污染物排放及农村面源污染的现状2006年我市工业和城镇生活主要污染指标COD排放量为32
2、000吨,农村面源污染COD排放量为17800吨,两者比为18:1,农村面源污染产生的水污染物排放量不可忽视。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环保工作,通过完善政策,加大投入,强化保障等一系列措施,使我市农村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但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处理、农业生产及畜禽养殖废弃物排放量增大,广大农村地区环境状况日益恶化,农村环境质量明显下降,威胁着广大农民群众的生存环境与身体健康,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主要表现为下面几个方面:一是农业投入品使用不合理,农业面源污染有增无减。农业化肥、农药、农用薄膜使用逐年增大,有机肥施用量不到总
3、施肥量的10,而且肥料利用率低;农药年使用量较高,其中高剧毒农药用量占15左右;农用薄膜乱放现象较为普遍,其回收率在40下面。二是伴随着养殖业的快速发展,畜禽粪便污染问题尚未解决。我市年畜禽粪便产生量约1106万吨,通过沼气池处理的不到20万吨,通过简易堆沤处理的不到10万吨,70以上未经处理直接向外排放。三是作物秸秆资源浪费现象较为普遍。我市秸秆年产生量53万吨左右,近几年来,固然推广应用了秸秆粉碎直接还田、秸秆氨化过腹还田等技术措施,但综合利用率不高,我市仍有近30左右的秸秆没有得到资源化利用。四是农村生活垃圾乱堆乱放和生活污水随意排放,导致部分农村环境卫生状况较差。我市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
4、为826万吨,这些生活垃圾和污水绝大部分未经任何处理,随意丢弃或排放,有的固然采取了掩埋措施,但二次污染隐患未从根本上排除。农民对生活污水给地下水源和农村生活环境造成的污染缺乏足够的认识,生活污水随意排放现象较为普遍,污水处理工作严重滞后。农村原有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处理方法如一家一户的沼气池、堆肥等在新居民点中也无法使用。上述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市农业生产环境和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和提高,不仅给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健康文明生活产生不利影响,更是实现新农村建设目的的宏大障碍。二、我市农村面源污染生产的原因分析1、思想认识上存在偏差。从领导层面看,由于生态效益无偿使用和现有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原因,有些乡镇
5、领导尚未真正确立“环保优先、“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改善生态也是政绩的理念,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危机感和责任感尚未到达应用的程度。一是存有畏难情绪。农村环保工作牵涉千家万户,面广量大,因此觉得无从着手,没有抓手,难以落实,难以见效,出现“等一等、让一让、放一放的现象。二是舍不得投入。以为投入农村环保,是把钱扔在地下、水里,见效慢、不划算,不像工业项目那样,能够看得见、摸得着、有产出。长此以往造成了农村地区的环保设施落后于城区、投入总量缺乏的状况。三是统筹力度不大。当发展经济与治理环境发生矛盾时,往往重经济、轻环保,重眼前、轻长远,重局部、轻全局。从农民这一层面来看,由于农村环保宣传教
6、育的广度、深度不够,广大农民的日常生产、生活行为还缺乏必要的环境知识作指导,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的积弊根深蒂固。一是缺乏主体意识。一些农民对本身寓居的小环境甚为关心,而对农村大环境却时常漠视,出现所谓“室内当代化,室外脏乱差的现象。二是缺乏介入意识。一些农民自觉介入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的热情不高,习惯于对政府提要求而不讲本人的责任和义务,甚至一边损害环境,一边要求治理。2、规划的制订和实际执行存在的缺陷。在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的经过中,一些地方难以更多地顾及工业区和居民区的功能分开和合理规划,因此出现了企业包围民居的“厂夹居和民居包围企业的“居夹厂现象;一些集镇、村庄建设沿公路发展呈带状分布,给垃圾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委员 发言 精品 文档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