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比拟中西方老师专业(精品推荐).docx





《跨文化比拟中西方老师专业(精品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跨文化比拟中西方老师专业(精品推荐).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跨文化比拟中西方老师专业老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简称PLCs,也译作“专业学习社群是当前全球老师专业发展中的热门话题。固然这一概念还缺乏统一的界定,但其强调老师集体地围绕学生学习展开合作的核心特征,几乎遭到了各国教育研究者、政策制定者和实践者的认可。这一发迹于西方国家的学术术语,在全球化背景下强势浸透于其他文化圈中。尽管这一术语在不同的文化中有着类似的概念和特征,但在实践上却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与内涵。1如不同国家的专业学习共同体都强调老师之间的合作,但老师合作的实际形式与内容、合作经过中的人际关系与冲突等都不尽一样。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之一,是由于不同国家之间老师和教学文化存在差异。文化是理解中西方学习
2、共同体的实践差异的重要视角。它有两个层面:一是微观层面,即组织或学校的文化,指的是学校的价值观、实践方式与行为规范等;二是宏观层面,即国家或社会文化,如特定历史、制度造成的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2尽管学者们意识到,中西方的专业学习共同体在两个文化层面上都存在差异,但目前对这种文化差异的分析却显缺乏。本文以跨文化crossculture比拟为视角,分析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借助老师文化和老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相关研究,阐释两种文化中老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实践差异,以期帮助研究者和实践者更好地、合理地理解和运用这一舶来概念。一、跨文化比拟:霍夫斯泰德的国家文化观在跨文化比拟研究中,以荷兰社会心理学家吉尔特霍
3、夫斯坦德为代表下文统称“霍氏的研究最为著名,构成了这个领域的基本主题和构造。霍氏将文化定义为“一群人区别于另一群人的集体考虑方式。3从20世纪70年代开场,霍氏团队通过对IBM公司中来自72个国家的116000位成员的调查数据,比拟不同国家的人在工作中的价值、信念、规范等,总结并且区分了五种经典的国家文化维度。4这五个文化维度是:1权利距离,指组织中权利平等分布的程度,以及人们对待权威的态度。2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个体主义社会呈现出人与人之间相对松懈的关系;集体主义中的人们则与其所处的群体有强大而严密的联络。3阳刚气质与阴柔气质,阳刚气质的社会中,男人被以为是果断、坚韧,女性被以为是谦虚的、温
4、顺的;阴柔气质中男性和女性都被以为是谦虚、温顺的。4不确定躲避UncertaintyAvoidance,人们在面对模糊或未知情境时感到受威胁的程度。5长期与短期定向,反映出人们是关注过去与当下,还是关注长远。国家文化在这五方面展现出一定的稳定性,其构成与改变是长期的经过。表1抽取了3个英语系国家以及3个东亚国家和地区在六个维度上的相对指数及在93个国家和地区中的排名。从表1的数据中我们能够看出,东亚国家和地区与英语系国家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大陆和美国在三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中国表现出权利距离较大80、集体主义个人主义指数20、注重长期性87的国家文化特征;而美国则是权利距离小4
5、0、个人主义91、强调短期性26的社会。中美在不确定性躲避、阳刚气质/阴柔气质两个维度差异较小。需要强调的是,不同的维度能够帮助我们理解文化中的现象,但文化是一个整体的现象,在分析中会存在不同文化维度的穿插。二、中西方专业学习共同体的文化差异专业学习共同体的研究起源于美国、英国20世纪90年代的研究,其理论基础是彼特圣吉PeterSenge的学习型组织和艾提恩温格提出的实践共同体。这些概念被借鉴到教育领域,继而发展了老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研究。霍德S.Hord提出的五个核心要素遭到广泛的认可:共同的价值观和愿景、分享和支持性的领导、集体创造、分享个人实践、支持性条件。5学者对上海中小学老师的调查
6、发现,上海中小学老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特征与霍德S.Hord所提出的框架类似。6尽管学界对专业学习共同体的概念还缺乏一致性,但下面三个特征被以为是其核心要素:1两人或以上的成员有着共同的目的,这种目的聚焦于学生学习或老师成长;2围绕共同的目的展开的集体沟通,如合作、实践共享、共同探究;3支持性领导。本文从这三个最核心的要素特征入手,分析中西方学习共同体在实践中的文化差异。一共同体目的与愿景的文化差异美英学者所提出的专业学习共同体,其首要特征就在于有着共同的或分享的目的,或相对长远的愿景,倡导不同的学科、年级组在目的、愿景上的分享与沟通。这些概念的提出,旨在改变美国教学文化中“一个老师一个班级,一
7、个老师一种价值观,一个老师一种进度的孤立教学现象,这一观点由美国学者丹洛蒂D.Lortie于20世纪70年代对美国老师文化的研究提出,是老师文化的经典之作,也激发了诸如安迪哈格里夫斯、约翰古德莱德、朱迪斯李特尔等学者对老师文化的关注。洛蒂指出美国老师的教学呈现三大特征:1个人主义,老师只关注本人的教室,将本人的教学与其他教室孤立开来;2即时主义,关注教学的短期结果;3保守主义,关注小范围如教室的变革,而不关注大范围的变革。7教学孤立现象反映出霍氏文化维度中美国文化所表现的个人主义、短期定向的特点。个人主义文化中,强调“我和“我的权利,其别人被视为“别人,个人的自我实现是最终目的,个体利益高于集
8、体利益。在美国教学文化中,教学完全取决于老师本人对有效性的界定,老师都根据本人的能力和兴趣而设定目的,规划内容。老师强调专业自主权,有权利拒绝可能威胁到他们教学的一些改变情境。个人主义还表现为老师的孤立isolation,老师主观或客观地孤立于本人的教室之中,绝缘于同僚的反应,不习惯介入集体性的活动,他们有权利这样做,“别人不能随意侵犯“我的教室。即时主义则表如今,老师把工作划分为几个单元,关注教学应该“即时见效,短期的学习成果使他们感到满意。8在意识到教学文化的这些特点之后,美国学校逐步强调老师在教学内容、教学进度上需要有共鸣,近年来美国各州逐步建立了学科标准;分享shared则强调老师通过
9、沟通、共享,建立共同体内广为接受和认可的教学目的和步调。我国集体主义文化与长期定向文化使得老师文化呈现出与西方截然不同的特点。西方学者在考察中国学校时也指出,中国老师文化中,教学是一种共同的、集体的责任,这与西方教学文化截然不同。9在集体主义文化的影响下,学校教育在我国历来被以为是一项集体性的任务,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是学校所有老师的责任,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中国老师相信,教育教学本质上是集体性的,由于学生的学习成绩是不同学科老师共同努力的结果,如一位老师指出,“教育毕竟是集体的努力而不是个人的。尽管你能够教语文,但你能教其他所有学科吗?因而我们强调大家共同的努力。10学者对上海中小学教研
10、组的研究指出,老师的集体责任感也源于中国的“问责,即考试文化的影响,如一些教师指出,“固然,我们不允许成绩太差的孩子落伍,这样会影响我们整体的成绩。因而,我们会和教师进行互帮互助,尽量让学生的学习有所进步。11另一方面,在长期定向文化中,人们往往以为要把目光放得长远,为了得到长远的回报而不断努力,坚韧的品质遭到推崇,节制与隐忍是重要的。我国素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讲,育人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教育是一个长期的经过。考试文化使得每一所学校存在一个相对短期的发展目的的同时如每年的期中期末测试,也有着相对长期的目的如中考、高考,而且所有短期目的最终都指向中、高考这些长期目的,因此长期目的在教育中发挥着
11、重要的角色。二老师集体学习的文化差异集体的老师学习是专业学习共同体的核心特征。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老师的集体学习有着不同的形式和内涵,老师的合作也有不同的表现和特点。1.老师合作的形式与发展的差异自20世纪90年代开场,强调合作的学习共同体开场遭到极大关注。美英澳等国家在老师专业标准上一致地强调老师之间的沟通与合作,老师合作能力成为当前全球各国老师专业发展的核心领域之一。12尽管英美国家在推动老师之间的合作实践上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现状仍然令人不满。而在集体文化的影响下,我国中小学老师合作活动形式多样,老师对合作的态度较为积极,制度化的教研活动普遍得到老师的认可。老师合作对教学改善、学生成绩
12、提升的显著积极作用,引起了实践者们的极大兴趣。哈格里夫斯指出,90年代中期,美国一些地区的校长非常认可合作的作用,用多种方式去改造学校的合作,让老师在一起合作就教学问题展开讨论和合作。在教育政策与研究的强势影响下,当前美国老师工作正在发生一些文化转变:1老师工作从孤立isolation到合作;2每个老师澄清学生需要学习什么到老师构成合作小组,建立关于学生学习的分享的知识和理解;3每个老师决定课程进度到以合作的形式使教学进度大致一样;4从私人化的教学实践,到公开共享实践;5老师的话语从“我的孩子们,那些是你的孩子到“我们的孩子。哈蒙德等人的美国老师专业发展报告对全美学校和老师调查1999年度与2
13、003年度的数据分析及比照显示,在2003年,92%的美国老师都介入了不同形式的专业发展项目活动,有70%以上的老师反映他们在学校与老师在教学上有一定的合作。在1999年,同僚观课和校内指导只要42.1%,到2003年,这一比例到达63.0%。但是,整体上只要17%的老师反映老师之间的合作是深化的,只要14%的老师以为他们有意识地主动投入到合作中。同时,一些学校的老师合作遭遇了“硬造集体性,不仅没有产生合作应有的效果,反而让老师产生反感,甚至更不愿意介入合作。利特尔指出,合作只是看起来很美,但在美国文化中,教学私人化、个人化的文化非常坚挺persist。对美国老师而言,与其他老师的合作需要消耗
14、更多的时间,在美国老师教学时间已经相对较长的情况下,甚至是会被以为侵占了老师个人的私有时间。洛蒂的著作于2002年再版,他在序言中指出,即便过了27年,美国老师的个人主义、保守主义和即时主义的特征并未有过多的改变。而我国中小学则呈现另一幅图景。以我国教研组为例,中国教研体系已有愈50年的历史,以集体的方式进行备课、研究成为我国老师专业学习和成长的历史和制度基础。在制度化的教研体系中,新老师进入一所新的学校,接受师傅的指导,参加集体备课,进行同辈的听课和评课,参加不同水平的公开课,所有这些集体学习方式和行为,已经成为一个中国老师习惯的日常工作。我国学校当前已构成了多样的集体学习活动,如集体备课、
15、听评课、公开课、评改试卷、师徒带教、课题研究等多样的集体学习活动,所有这些活动都围绕学生学习或老师专业成长而展开。此外,老师较为普遍认可合作对老师专业成长的作用。国外学者萨金特和汉纳姆的研究指出,即便在资源相对有限的甘肃省,中小学老师也频繁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研究活动,这些活动中的老师合作颇具效率,能够积极改善老师的教学实践,得到老师的认可。他们调查了甘肃省646名老师发现,90%的老师每学期有一到两次的同僚观课活动,并且84%的老师以为,教研活动是非常有价值的。2.合作中的冲突与和谐在政策或研究的影响之下,合作成为中西方老师工作的一部分,但这种合作的表象下,也存在文化差异。在强调个人的西方社
16、会,矛盾与冲突是美国老师在合作中难以回避的问题;而中国集体文化遵循以“和为贵和“面子文化,老师的合作体现出“和谐的特点。在西方个人主义文化中,个人在团体中,语言上表达“我的观点,其别人被视为拥有不同权利的个人;表达“不同的想法是健康的,是坦诚的表现,直言不讳是一种美德;冲突意味着观点的碰撞,是有趣的;假如个人表现不好,所带来的是个人的罪恶感。因而在这种文化中,冲突被视为老师合作中的正常现象。布雷泽J.Blas以为,在美国文化中,合作文化的生长必然带来冲突,由于这一理念要求组织成员在价值观与实践上的本质改变,是现有的私人性教学的挑战,对教学独立性的挑战。21阿钦斯坦B.Archinstein对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化 比拟 中西方 老师 专业 精品 推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