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与小城镇的决定因素.docx
《城市与小城镇的决定因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与小城镇的决定因素.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城市与小城镇的决定因素(统计科学与实践杂志)2014年第六期一、实证分析1.指标选取。城市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变迁经过,众多因素对这一经过产生影响。陈洋等2007以为城市化进程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并且两者的关系日益密切。而经济的开放、外商直接投资等,同样也促使了人口的集聚和经济体制的1改革,带动了农村城市化经过。现有文献中关于城市化影响因素研究较成熟,归纳起来这些因素主要有:经济发展水平、人口总量、产业构造、交通状况、经济对外开放度以及政府政策和公共产品供应等。2.模型构建。根据影响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因素及选取的量化指标,构建江苏省城市化计量模型。模型分析的时间跨度为1978年至2012年,数据
2、来源为各年份的(江苏统计年鉴)。其中,Z取rat_cit和rat_tow,即城市人口比率和城镇人口i比率;c为各变量的系数;gdp为地区生产总值;peop是地区i总人口数变量;ter_stru反映产业构造变量,包含第三产业的产值构造ter_pro和就业构造ter_emp;open是经济的开发程度的衡量,包含贸易总额变量trad和使用外商投资总额fdi变量;comm反映的是区域内交通状况变量,以公路通车里程指标测度;gov是政府能动性变量,包含城市公共产品供应和户籍制度两方面。城市公共产品供应状况由城市公交车辆数量bus变量、城市公交营运线路长度busline变量、城市实有道路长citroad变
3、量共同衡量。江苏在1998年和2002年颁发(江苏省县下面地区户籍管理规定)和(关于进一步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因而使用虚拟变量d1和d2捕捉户籍制度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为降低和消除变量的异方差性,对除城市人口比率、城镇人口比率以及产业构造和虚拟变量的其他宏观变量取自然对数。在回归前为防止伪回归,需检验变量的平稳性。表1是对各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的结果,显示各变量均在5%的置信水平上一阶单整,表明可建立线性回归方程。表2是计量方程的回归结果。以城市人口比率rat_cit为被解释变量,a1模型中包含所有解释变量,a2为剔除不显著或显著性不高变量后的模型。同理,以城镇人口比率rat_tow为
4、解释变量,b1中包含所有解释变量,b2为剔除不显著或显著性不高变量后的模型。二、主要结论及解释1.模型结果表明,江苏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进出口贸易、地区交通状况以及城市基础设施等对城市人口比率起着促进作用,而总人口数量抑制城市化进程。该结论与陈洋等1,22007、Krugman1991等研究结论较为一致。第三产业发展、进出口贸易增长能带来就业的增加、收入水平的提高,同时也给生产经营和生活提供更多产品和服务,使得城市的吸引力变强,加大城市对农村人口转移的拉力效应,城市化水平提高。交通网络发达,能减小劳动力、原材料、中间投入产品的流动难度,降低运输和通勤成本,加快了要素和产品向城市集中。另外,城市道
5、路、城市交通状况的改善,使得本来城郊边远地区成为可寓居、可生产经营的地区,城市生活、经济活动的范围拓展,提高了城市可承载的人口数量。控制其他变量,总人口与城市化水平负相关,但影响不显著。人口总量越多,需转移的农村人口越多,实现高阶段的城市化需要的时间越长,城市人口比率提高越缓慢。2.国民生产总值及FDI对城市化水平的反作用效应。一般研究表明随着人均GDP水平的增长,城市化率趋于上升3HollisCheneryandMoisesSyrquin,1975。本文在引入产业构造、交通以及城市基础建设等变量后,江苏的国民经济规模与城市化率呈现负相关,其原因在于江苏的产业选择和收入分配格局。第二产业尤其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城市 小城镇 决定 因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