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协同创新团队知识转移模型.docx
《产学研协同创新团队知识转移模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学研协同创新团队知识转移模型.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产学研协同创新团队知识转移模型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团队内部知识转移效率对于提高国家科技创新能力,最终促进产业发展、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功能的整体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依托耗散构造理论,分析了产学研协同创新团队知识转移的耗散构造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产学研协同创新团队知识转移模型,最后推导出产学研协同创新团队知识转移的熵变模型并加以分析,以此阐释产学研协同创新团队知识转移的机理。关键词:知识转移;产学研协同;协同创新团队;耗散构造理论;转移模型;转移机理知识经济时代,技术创新上升为科技创新,科技创新的重点是利用科学发现的成果进行新技术研发。因而,对科学新发现进行技术研发就需要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协同创新
2、。协同创新是以知识增值为核心,以企业、高校、科研机构、政府、教育部门为创新主体的价值创造经过【1】。协同创新的关键是科学知识和技术知识的有机结合,其本质就是知识的转移活动。众所周知,科学知识主要来源于高校包含科研机构,而技术知识主要来源于企业。产学研协同创新团队聚集了来自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大量科研人员和技术人员,为了实现科技创新,他们既作为知识源也作为知识受体不断进行知识转移活动,并将接收的知识加以有效吸收与充分利用,实现科技创新。知识转移的概念第一次被Duncan提出【2】,在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研究热潮,近年来团队知识转移渐渐成为知识管理领域关注的热门,但对于协同创新团队知识转移的研究还
3、相当匮乏。本文根据系统论的观念,采用耗散构造理论来研究产学研协同创新团队知识转移模型和机理,丰富了知识转移问题的研究视角,研究成果有助于提高知识转移效率,最终提高团队科技创新能力。2产学研协同创新团队知识转移的耗散性分析2.1耗散构造理论1969年,比利时物理化学家和理论物理学家普利高津(I.Prigogine)初次在理论物理与生物学国际会议上发表了名为(构造、耗散和生命)的论文,正式提出了耗散构造理论,正是这项成果使他获得了1977年的诺贝尔化学奖。该理论指出“: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复杂系统,各元素的作用具有非线性的特点,正是这种非线性的相关机制,导致了大量离子的协同作用,突变而产生有序构造【3
4、】。耗散构造是在远离平衡区的非线性系统中所产生的一种稳定化的自组织构造,其本质特性包括:系统是开放的、远离平衡态的、存在非线性互相作用以及涨落现象【4】。这些条件对系统产生作用,使系统从无序到有序,从混沌到协同,最终演变为耗散构造。普利高津指出,耗散构造中的熵ds是指无序度,正熵表示“无序,负熵表示“有序;系统的熵由两部分组成,即系统内不可逆造成的熵增dis(dis0)以及系统与外界交换能量、物质引起的熵流des,整个系统的总熵ds=disdes【5】。只要当des0,且desdis时,ds0,系统才会进入有序状态,所以系统需要经常从外部环境吸收大量的负熵流以保证其有序。耗散构造理论的建立丰富
5、了科学和哲学思想,为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很多领域都得到广泛的应用。2.2产学研协同创新团队知识转移系统系统是互相作用和互相依靠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体【6】。产学研协同创新团队知识转移也是一个系统,它是由知识源、知识受体、知识、转移渠道构成的,各部分之间互相联络、互相作用,通过科学知识和技术知识的充分分享和有效吸收与利用实现知识的高效转移,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最终促进产业发展、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功能的整体提升。其内涵包括三个方面:产学研协同创新团队知识转移系统是由若干部分组成的,包括知识源、知识受体、知识、转移渠道四部分,同时该系统还主要包括两个子
6、系统,即知识共享子系统和知识吸收子系统。产学研协同创新团队知识转移系统有一定的构造,知识源、知识受体、知识、转移渠道之间是互相联络、互相作用的有机整体;知识源是知识转移的发出方,知识受体是知识转移的接收方,转移渠道发挥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即:知识源将转移的知识通过转移渠道转移给知识受体。产学研协同创新团队知识转移系统有特定的功能,通过科学知识和技术知识的有效转移,既能够提高学研方的科研能力、教学水平、社会声誉、整体实力,可以以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组织长期稳定健康发展,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发展,提高国家整体自主创新能力。2.3产学研协同创新团队知识转移系统耗散构造特征
7、2.3.1开放系统开放系统是指系统与外界既有能量交换也有物质交换,实际上是负熵的经过。负熵的增加能够促进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更好的产生协同作用,使系统向有序的方向发展。产学研协同创新团队知识转移作为人类社会系统,它需要外界环境不断地提供各种资源、要素。高校、科研机构、企业、政府部门、信息中介机构、金融机构等部门机构为产学研协同创新团队知识转移提供物质、资金、知识、信息等,实现外界环境对产学研协同创新团队知识转移的各种输入。产学研协同创新团队知识转移也不断对外界进行知识、信息的输出。为了提高协同创新能力,知识不断地从知识源流向知识受体,即知识不断发生转移和传播;同时,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成果也不断突
8、破边界流向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和社会,带动产学研各组织、区域经济乃至国家经济的发展。在产学研协同创新团队知识转移经过中,团队成员之间经常进行大量的互动和信息反应,知识源会根据反应信息随时调整知识转移的内容、数量、方法等,提高知识转移的效果和效率。可见,产学研协同创新团队知识转移是一个具有输入输出且内部含有多重反应环和控制变量的复杂开放系统,通过知识转移保持系统的开放性。2.3.2远离平衡态的系统远离平衡态的系统开放度很大且处于极不稳定的状态,系统内部要素的流动和变化非常频繁和剧烈,系统有可能进化、发展成为耗散构造。在产学研协同创新团队知识转移经过中,介入知识转移的个体来自不同的高校、科研机构和
9、企业,不仅这些个体之间的知识要素存在很强的异质性,而且个体之间的要素禀赋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这使得依附在个体上的知识要素的流动、变化特别剧烈和频繁,最终导致产学研协同创新团队知识转移变化莫测,极易演化出新的知识体系,构成耗散构造。另外,产学研协同创新团队知识转移系统就是通过知识转移提高系统的协同创新能力,因而十分重视创新,鼓励来自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科研和技术人员充分进行知识分享,摆脱了人们思想上存在的各种“稳态症和保守意识。系统通过不断地从外界获取知识、物质、资金、技术、信息等来促进本身的优化和发展,不断向更高层次演化,最终产学研协同创新团队知识转移系统远离平衡态。最后,由于知识转移本质上
10、不可逆、知识空间分布不平衡、知识是动态的且不断变化、一切知识系统都和外界环境有着密切联络,导致产学研协同创新团队知识转移的经过必然伴随着熵增,系统很难保持绝对平衡的状态。2.3.3非线性互相作用非线性互相作用是导致系统产生耗散构造的内部动力学机制,它是多种作用互相制约、耦合构成的全新的整体效应,会引起系统“新质的产生。知识转移是一项复杂的大脑思维活动,介入知识转移的成员在文化融合、资源匹配、人员沟通等方面都存在着复杂的非线性关系。知识主体之间的关系是既竞争又合作的非线性关系,竞争主要是知识主体之间为实现本身经济利益最大化和既定的战略目的而不断进行角逐;合作则强调各主体通过知识转移,重构、整合和
11、优化内外部知识资源,实行有效的知识转移并促进知识创新,提高竞争优势。产学研协同创新团队知识转移不是单向传输的线性经过,而是众多阶段交织在一起综合发生作用的复杂经过,是一种具有反应回路的非线性经过。正是由于产学研协同创新团队知识转移系统内的非线性互相作用,即系统内各要素之间、子系统之间的竞争和协同,导致了系统的整体行为,使系统能够演变为耗散构造【7】。2.3.4涨落现象涨落指系统遭到随机扰动时发生的对现有状态的一种偏离,通过对系统整体的对称性造成长时间的毁坏促进系统构造有序演化,其代表系统随机探索新构造的一种趋势【8】。产学研协同创新团队知识转移系统要从无序状态涨落到另一个有序状态,必然由系统内
12、要素的非线性互相作用来完成。系统内部的一个微观随机知识需求扰动就会通过相关作用放大、发展成一个整体宏观的宏大涨落,使系统进入不平衡状态【9】。产学研协同创新团队知识转移系统的非平衡特征,使得系统在外界环境的驱动下有规则的波动和随机扰动相叠加,使系统出现新的涨落,输入不同量级的负熵流。产学研协同创新团队知识转移系统内外部都有随机的干扰出现,如:利好政策的出台,信息、技术、知识、资金的聚集,新知识及创新产品的出现,合作关系的融洽等等。在产学研协同创新团队知识转移系统中,知识转移受内外环境的影响出现无数个小涨落,当这些小涨落的影响程度到达临界点时,产学研协同创新团队知识转移系统就会产生巨涨落,向更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产学研 协同 创新 团队 知识 转移 模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