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的隐性革命及其农业的将来 (2).docx





《农业的隐性革命及其农业的将来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的隐性革命及其农业的将来 (2).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农业的隐性革命及其农业的将来摘要传统的农产品数量剧增被称为农业的显性革命,而农业隐性革命在产量上的变化是不明显不突出的,但正是这种没有带来数量剧增的消费构造变化却推动了农业的快速发展。近几年,我国居民的消费需求趋于多样化,消费水平逐步提高,进而触发了农业种植构造由单一的粮食蔬菜的种植向多种形式的种植形式的转变,农业生产构造的调整使农业产业发生了隐性的农业革命,中国的农业隐性革命是我国的消费构造和种植构造发生改变所引起的中国农业整体构造发展升级。同时,我国农业生产发展面临着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缓慢、当代科学技术落后以及当代经营主体发育缺乏的实际情况,针对农业发展经过中存在的问题,提
2、出应建立新型经营主体+当代技术+绿色农业形式,从调整农业的构造、生产规模,以及发展当代技术等方面寻求一条合适中国农业将来发展的道路。关键词隐性革命;农业构造;农业发展;农业转型;当代农业一、农业隐性革命产生的背景黄宗智、彭玉生在20072010年期间针对我国食品消费和农业构造进行了具体的统计和估计,中国的食品消费正从传统的811,即八成粮食、一成肉食、一成蔬菜形式快速转化,当前的比例可能约为523,蔬菜的比例快速上升,同时粮食的消费比例在下降。而中、低收入者的消费水平假如能够进一步提高的话,那么消费比例转化的终点可能是4331。这个转化的背后动力主要是由经济构造转型所带来的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3、首先是食物消费需求多样化,主要体现于对肉食和蔬菜水果的需求,其次是非农部门收入提高。市场上消费需求构造的变动导致农业生产构造的改变,表现为农业生产从传统的大规模的以粮食为主的种植转向以品种丰富的果蔬种植为主、从单一的种植业转化为种养加结合的多样式种植业。中国的隐性革命其实是由消费构造变化所推动的农业革命,传统的农业革命主要见于产量的变化,之所以讲“隐性革命是由于一般观察不到有突出的食品消费和农业构造的变化。1985年以来的30多年中,中国的种植业尤其是粮食种植面积,固然略有增长,但并不显著。与非农部门的快速发展相比,农业部门发展的速度相对滞后。但就在这一相对滞后的情况下,中国农业发生了一场革命
4、。这场革命与传统的农业革命不同,传统的农业革命主要表现为粮食产量的数量变化,动力;是农业本身发展。例如,英国的农业革命中的家畜放牧与使用、当代西方农业革命中的机械和化肥使用,以及二十世纪后半期发展中国家“绿色革命中的科学选种与化肥使用2。而中国隐性革命的动力则来自非农业本身的发展,即农业之外的因素所导致,由于大部分粮食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是停滞或变化不那么显著的,以及因消费需求转化所导致的农业构造转化以及其所附带的产值变化,而后导致农业本身的一系列变化,这与传统的农业产业革命很不一样,因而很容易被忽视。二、中国农业隐性革命的本质:农业构造的转型发展(一)消费构造和种植构造的转变促进了农业隐性革命
5、社会需求构造变化刺激了产业的构造调整,消费者的需求偏好决定产业构造调整进程,因而,消费需求构造变化决定了产业构造调整方向。需求偏好类似定律以为,假如两国(地区)的平均收入水平相近,则它们的需求构造也类似。近年来,我国整体消费需求逐步与中高收入经济体趋近,消费需求升级、生活质量提高成为产业构造调整的拉动力,进而带动农业产业的升级3。由于人们的饮食构造发生很大调整,进而改变了以种植水稻为主要粮食消费的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另外,收入水平的逐步提高带动了人民对高质量、高品质的食品的消费。19782005年,国内居民消费以粮食作物为主要消费品,在20112015年的五年时间里,粮食类的消费价格指数逐年减
6、少(见表1),人们热衷于对蔬菜水果以及高品质的大米的消费,对肉、蛋、奶基本消费需求变化不大,愈加关注食品的营养成分和品质,大部分消费者提高了有机蔬菜、肉类的消费,减少了油脂类食品的消费。饮食消费构造的改变是促进农业产业构造改革的直接动力。(二)工业部门发展促进农业产业构造的转型发展目前,中国已进入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过渡阶段,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客观条件4。在工业化快速发展的时代,我国农村走出了一条特色道路“农村工业化,即以村庄和城镇为基础的乡镇企业的广泛发展,它最初始于一种废品旧货工业和对城市货物的劳动密集型工业。工业化发展不仅促进了农业部门发展,而且推动了新型农村工业和服务
7、业的转型和升级5。工业化思路能够有效地破除传统农业的观念,将工业产业中的管理形式、组织方式等引入农业生产中,进而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益。如表3所示,工业部门吸收了一部分农业转移的劳动力,使得一部分农民从农业中解放出来,实现工农要素之间的流动。随着工业的增加值逐年增长,工业化发展有利于改造传统的农业生产经营形式,促进农业像工业产业一样集中化、规模化发展;有利于农业部门科学布局生产种植基地,改善农业生产构造的缺乏;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的继续深化发展,工业化创造的财富能够推动传统农业部门的产业发展,进一步转向更高效的农业服务业,农业部门进而得到快速发展。(三)土地流转促进农业构造的转型发展农业产业构造调整被
8、视为农村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需要各种生产资料投入要素联动配套共同作用。农村土地流转是促进要素流动的重要途径46,农地流转的主要是土地的经营权。农村土地流转以确权为基础,以放活经营权流转为目的,进而提升土地要素的流动性。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有利于实现农业效益的最大化,为企业扩大经营规模提供政策保证,有助于改善农业的生产构造。另外,土地流转有效地减少了耕地撂荒现象,促进土地资源有效配置。通过土地流转,增加了农业投资时机。各种社会发展要素介入到农业经营中,为农业生产效益的提高和城乡统筹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社会资金对当代农业的投入不断增加。土地经营权流转为农业生产向高效农业、特色农业、规模农业的发展提供
9、土地保障。三、农业隐性革命发展经过中所面临的阻碍因素(一)农业基础设施落后难以有效支撑我国农业构造的转型农业基础设施是农业生产不可或缺的公共基础条件,同时也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先行资本、农业稳定发展的产业基础、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支撑7。在发展中国家,完善的基础设施能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农产品的生产成本。由于长期受城乡二元经济构造和户籍制度的影响,我国仍然呈现出城乡分离的二元公共产品供应格局8。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相差较远,我国农业基本建设投资占国民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比重偏低,平均维持在3%左右。截止到2016年,国家加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入,比重达11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中基础设施投资约
10、140005亿元,较上年增长190%,但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农业生产具有很强的内在风险性,农业基础设施具有减小农业生产风险的作用。当前我国的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现有农田水利设施对调节、改善农田水分状况和地区水利条件作用不明显,大型水利设施项目较少。基础设施建设主要集中在城市,对农村的建设较少,农业基础设施构造不合理、配套不完善、质量低的情况较为突出,标准化农田建立缓慢,农田的规整度不一,产量低、综合效益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于农村的经济发展,农村的教育和文化没有得到更多的发展,致使农业的后发力缺乏。(二)农业金融体系建设缓慢难以有效拉动农业构造转型国家没有制定一个长期的
11、合适农村农业金融发展的目的;农业金融机构管理分散,农业发展经过中农户信贷需求旺盛,但农业金融机构的农业发展资金欠缺,农业资本投入到农业范围的资金有限9。截至2016年年末,农村金融机构(农村信誉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人民币贷款余额1498万亿元,占总支出的9%,城乡金融机构发展不平衡。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存在体制建设不健全、资源配置不合理、农村金融的发展与农村经济发展不相适应、村网点覆盖率低等问题。政策性金融和合作金融农村信贷发放规模有限,主要针对农村企业组织集体。为了控制风险,金融机构的农村业务大多局限于有担保或质押品(一般金融机构界定农村自住房不能作为抵押品)的农民个体。而资产低的农
12、户,难以从正规金融机构贷款10。农村资金获取渠道少,农业资本投资率低,农业收益少。农业资金投入短期内没有效益,资金回笼速度慢,利润不高。农村金融发展速度慢,金融企业入驻农村数量少,不能知足农村经济主体的正常金融需求,农村的期货市场和保险市场的建设相对城市滞后,农业是高风险弱质产业,农业面临的自然灾祸较多,具有收益不确定性,农村经济前后期投入较多,农村资金的流动性较差,资金链容易断裂,同时农村的金融监督体系建立慢,对农业的保障体系建设不完善,投入农业的专项扶贫资金缺位。农业建设的二次运输和研发成本较高,难以实现农业的快速发展。(三)当代农业技术发展难以有效促进农业构造转型发展技术进步在促进经济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业的隐性革命及其农业的将来 2 农业 隐性 革命 及其 将来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