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居环境景观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寓居环境景观设计.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寓居环境景观设计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的城市化步伐加快,已经进入人口向城市集中的快速发展时期。由此,在人居环境的建设和管理中,碰到了史无前例的危机和挑战。与此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寓居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简单的“生存性寓居转向“高质量寓居,人们希望接近、回归自然,在购房上的表现是从以前只注重实用、价格等因素,发展到对寓居区的园林景观、环境绿化的自然生态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寓居区环境景观构成元素及设计概念环境景观设计是一门边缘性、综合性较强的新兴学科。寓居区环境景观设计是指住宅建筑外环境景观设计,其构成元素有物质元素和精神元素。寓居区的环境景观,直接影响着居民的生活质量。而景
2、观设计师的目的,就是将寓居区的景观环境与住宅建筑有机融合,为居民创造经济上合理,生活和心理功能上方便舒适、安全卫生和优美的寓居环境。1.精神元素寓居区环境景观构成中的精神元素,指精神范畴的内容,是人们心理上的需求,是环境景观在人们心中的感受、在心理上产生的共鸣。精神元素带有地域性、历史性和社会性。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年代,不同的职业、地位、文化观念的居民,对寓居区景观环境的要求都各不一样。精神元素的内容包括寓居区景观环境的主题、立意、寓居区环境的历史积淀、人文精神,这些都是通过物质元从来体现的。2.物质元素居,神,这些都是通过淀、人文精神,这些都是通过物质元从来体现的寓居区环境景观构成中的物质元
3、素,是人们看得见、摸得着的,是实实在在存在于生活空间中的。通过对人们视觉、触觉、嗅觉等感官刺激而感悟、体味到的。其中包括自然元素和人工元素。正如吴良镛教授在(广义建筑学)中指出:“人类的寓居包括必不可少的两个组成部分:一是其人工的构成部分。二是其自然的构成部分,两者综合起来,便构成了寓居环境。自然元素。自然元素是指寓居区基地内原有的自然环境、地形地貌,包括原有建筑物、构筑物、大树、古树、山坡地形,河湖水体,原有道路及地下管线等。在设计中,要强调对这些自然环境资源的尊重,并加以充分利用。人工元素。在保护和利用自然元素的基础上,根据寓居区基地的详细条件,通过人工的手法,创造出的令人舒适又赏心悦目的
4、环境景观。寓居区的环境景观分为软质景观和硬质景观。软质景观:指花草树木等自然植物所构成的植物景观。在寓居区景观环境中,软质景观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一方面,从占地面积来看,通常占整个绿地面积的70%以上;另一方面,它们不仅具有一定的观赏性,而且有助于人们身体健康的生态功能。绿色植物能够净化空气,吸收空气中的有毒气体,并呼出氧气;能够隔离和减少噪音;能够调节气温,改善寓居区环境的小气候等。由此看来,寓居区软质景观的质量,直接影响寓居区景观环境的生态性、舒适性、观赏性及市民对寓居区环境的认同感,在寓居区环境景观设计中应十分重视。硬质景观:指寓居区内除植物景观以外的环境景观元素。所谓硬质,含有土建的意
5、思,通过土建建设完成的景观。包括道路景观、休闲活动场所、景观建筑亭、廊等、景观小品花坛、雕塑、标志等、水景、假山石景、景观照明等。寓居区环境景观设计包括上述软质景观和硬质景观的组织、设计,是运用一定的设计手法,将环境景观的构成元素按一定的规律、形式及设计理念组合成一个综合的环境景观系统,最终目的是使整个寓居区环境景观系统具有生态、功能和观赏的效应,并与城市大环境相协调。二、寓居区环境景观设计的原则1.景观的自然生态原则。寓居区的环境景观设计,要在尊重、保护自然生态资源的前提下,根据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充分利用基地的原生态山水地形、树木花草、动物、土壤及大自然中的阳光、空气、气候因素等,合理布
6、局、精心设计,创造出接近自然的寓居区绿色景观环境。2.“以人为本的原则。寓居区的环境景观建设,是为城市居民创造一个舒适、健康、生态的寓居地。作为寓居区的主体,人对寓居区环境有着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的要求。详细有生理的、安全的、交往的、休闲的和审美的要求。环境景观设计首先要了解住户的各种需求,在此基础上进行设计。在设计经过中,要注重对人的尊重和理解,强调对人的关心。体如今活动场地的分布、交往空间的设置、户外家具及景观小品的尺度等方面,使他们在交往、休闲、活动、赏景时愈加舒适、便捷,创造一个愈加健康生态、更具亲和力的寓居区环境。3.地域性原则。寓居区的环境景观设计,要突出其地域性特征,充分表现基地所
7、在地的自然景观特色和历史文化传统,使景观设计根植于地方土壤。4.经济性原则。寓居区的环境景观设计,要在保证各项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造价。既要考虑到环境景观建设的费用,还要兼顾到建成后的管理和运行的费用。三、寓居区环境景观设计的着手点1.考虑因地制宜地进行设计布局其一,考虑当地的气候、民风、民俗、生活习惯和周围环境特点,并了解该地的历史与现状,把握其发展趋势。这种因地制宜的自然环境与人联络,与历史环境相结合,贯彻生态原则、文化原则的设计布局,最易于为当地居民接受和认同。其二,考虑基地内的原有地形地貌的不同的形态,在对寓居区景观环境进行总体布局时,首先以贯彻“尊重自然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8、在尊重原有自然地形地貌条件,维护和保持基地原有的自然生态平衡的基础上进行布局设计。比方,包括山水地形的处理、水体的设计、活动场地的布置及与绿化场地的界线划分、景观建筑的布置与营建、景观小品和山石小景的点缀、室外家具的设置、景观照明的布局等。其三,考虑利用寓居区外部的自然景观资源。居民的寓居环境可分为两大类:寓居室外环境和寓居室内环境。在当代化城市中,衡量人们寓居生活水平的标志,就在于整个寓居环境的质量。在设计时,需运用各种造景手法,将寓居区周围有观赏价值的自然、人文景观资源纳入到寓居区的景观序列中,或为视觉交点,或遥相照应,创造出寓居区宜人的自然山水景观。2.考虑景观空间创造的多样性一个好的寓
9、居环境,应该让生活在其中的居民感到安全、方便、舒适。景观空间的设计应通过寓居区景观环境绿色活动空间的创造,知足不同社会群体、年龄层次及不同兴趣喜好的群体的需要,知足居民进行各项户外活动的需要。景观空间的设计,也应该动、静结合,开、闭相间。通过对地下、半地下车库的地形处理、架空层的利用等,营造多层次的立体绿色景观活动空间。利用高低错落、层次丰富的树木花草、花坛坐凳、山石小品,使寓居区户外活动空间掩映在一片绿树丛中,使户外活动空间在形式、内容、性质、景观等方面呈现出多样性,到达生态化、功能化、景观化、便捷化、多样化。3.考虑植物景观创造的生态性以植物造景为主,构成层次丰富,点、线、面相结合的绿色景
10、观系统。寓居区的环境绿化是寓居环境形象的外在表现,具有非常现实的物质和精神功能。不仅能起到遮阳、隔声、防风沙、杀菌防病、净化空气、改善小气候等众多功能,而且能美化环境、加强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意识。点,指寓居区中的公共绿地、组团绿地,是寓居区绿色景观系统中的景观节点,是寓居区居民进行户外活动的公共活动空间;线,指寓居区中的道路景观绿化、寓居区周围的防护性绿化带;面,指寓居区中面积最大,与居民日常生活最为贴近的宅旁绿地。增加植物多样性,构筑稳定的生态植物群落。增加植物多样性,包括植物景观层次上的多样性,植物品种的多样性和景观色彩上的多样性。在寓居区环境景观设计中,增加植物品种的多样性,构成自然植物
11、群落的生态布局。一是能增加绿量,提高植物群落的生态效益;二也是植物造景的需要,能够构成层次、色彩丰富、多样的植物景观。为构成稳定的生态植物群落,在植物的选择上,要注重适地适树,选择乡土树种。由乡土树种组成的植物群落,构造稳定,长势良好,还能体现出寓居区环境景观的地方特色。立体绿化,增加寓居区的绿量和生态效果。立体绿化,包括屋顶绿化、墙面绿化、阳台窗台绿化、棚架绿化等,是一种不占用地面的绿化形式,能够增加绿地面积,更进一步地将绿色景观与建筑有机结合,使绿色空间与建筑室内空间相互交融、浸透。立体绿化不仅能增加寓居区的绿量,软化建筑平直的线条,使建筑与绿地构成自然过渡,而且还能减少屋顶、墙面材料的热辐射,减少局部的热岛效应,改善寓居区的小气候,屋顶绿化就像在建筑顶面增加的隔热层,能降低顶层住户的室内温度,产生生态的环保节能效果。结语寓居区景观环境是城市大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市民生活中停留时间最长、接触最密切的场所。寓居区环境景观设计,要提高自然生态意识,应以植物造景为主,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提高寓居区的生态环境质量,使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同时,还要知足居民各种活动的需求,为居民创造多种户外活动的绿色空间,便于居民的活动、休闲、交往。更要突出地域性历史文化特征,使居民在寓居区环境内就能感遭到地方的人文精神,知足居民生理和心理上对寓居区环境的需求。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