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地地质构造特征及盆地演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盆地地质构造特征及盆地演化.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盆地地质构造特征及盆地演化摘要:本文根据盆地区域地层分布特征,以及地质构造特征,分析盆地构成时代,研究盆地构造演化历史,总结以为雷鸣盆地的构成受构造、古地理作用控制,发育不同时期的沉积建造,变质建造和构造相,具有多旋回的地质演化发展特征。关键字:雷鸣盆地:构造特征:鹿母湾组:报万组:演化雷鸣盆地是典型的白垩纪“红层盆地,其紧邻海口,并发育金矿、稀土矿等稀缺资源,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笔者长期在该盆地从事矿产地质工作。囿于沉积找矿限制,现重新梳理雷鸣盆地的地质构造特征,在总结前人和工作实践的基础上,对盆地的地质构造特征、盆地构成演化历史、盆地基底构造、盆地成矿的物质来源等进行系统分析,并希望在以后的
2、矿山找矿经过中有所突破。1雷鸣盆地地层分布1古生界。志留系陀烈组(S1t):较集中出露在盆地西部、南部外围地区,零散出露盆地东部外围地区,大致可分为三段,出露地层以中段为主。岩性有绢云板岩、碳质绢云板岩、变质粉砂岩、变质绢云母粉砂岩、绢云母千枚岩、石英绢云母千枚岩、碳质绢云母石英千枚岩,上述岩石互层或互为夹层。石炭系青天峡组(C2q):出露在盆地西部外围,岩性上部黑云角岩、阳起石透辉石角岩、含绢云石英角岩与微晶大理岩、透辉石大理岩互层;下部绢云板岩、含铁质绢云板岩、黑云绢云碳质板岩。二叠系峨查组下段P1e1:大面积出露在盆地西部外围,岩性主要为变质粉砂岩、绢云石英千枚岩,下部夹碳质板岩、碳质硅
3、质板岩,中上部夹变质绢云粉砂岩、石英绢云母千枚岩。上部局部夹变质超基性火山岩。2中生界。白垩系鹿母湾组(K1l):大面积分布于盆地内,为浅紫红色、浅灰白色复成分砾岩、岩屑长石粗细砂岩、凝灰质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沉凝灰岩,上述岩性互层或夹凝灰岩、凝灰质泥岩、含砾泥岩、泥质砂岩。与下伏峨查组(P1e)角度不整合接触,与上覆报万组(K2b)整合接触。白垩系报万组(K2b):主要分布于盆地内的北西部、东部,主要为浅紫红色、浅灰白色复成分砾岩、岩屑长石粗细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上述岩性互层或互为夹层。与下伏鹿母湾组(K1l)整合接触,与下伏峨查组(P1e)角度不整合接触。3新生界
4、。古近系长昌组E2t:小面积分布在盆地的东部外围,岩性上部为页岩、碳质页岩、油页岩与砂岩、粉砂岩不等厚互层,夹褐煤层,含植物及孢粉化石。新近系石马村组N1m:小面积分布在盆地东部外围,岩性下部玻基橄辉岩夹砂砾岩及粘土岩。新近系石门沟组N2:小面积分布在盆地东部外围,岩性下部为火山碎屑岩夹橄榄玄武岩,上部为辉斑橄榄玄武岩、粗玄岩。更新世多文组下段Qp2d1:大面积分布在盆地内中部和南部外围地区,岩性为橄榄辉石玄武岩、粗玄岩(辉石玄武岩)、辉石橄榄玄武岩。更新世多文组上段Qp2d2:大面积分布在盆地南部外围,东部外围亦有少量分布,岩性为辉石橄榄玄武岩、橄榄辉石玄武岩、橄榄玄武岩。更新世北海组Qp2
5、b:大面积分布在盆地北部外围,岩性上段桔黄、棕红、褐红色亚砂土、砂、砂砾、砂质砾石层,下部砂砾层往往含玻璃陨石或铁质结核。2雷鸣盆地的地质构造特征2.1控制盆地构成的构造断裂带1王五文教构造带F1。该构造带是划分雷琼拗陷与五指山褶皱带的区域性构造带,构造形迹在文昌铜鼓岭北面出露明显,其余地区地表未见出露,呈隐伏状产出,走向EW。该构造带在海西前期构成,具压扭性活动特性,导致幔源玄武岩浆的侵入,印支期继续活动,燕山期表现压性活动,导致重熔岩浆侵入,并控制中生代盆地的构成和沉积。2保亭-长昌断裂带F2,该断裂从琼山三江起经长昌、翰林、保亭延伸至罗鹏岩体,从该断裂带内部长轴也呈NE向的燕山期岩体,以
6、及沿该断裂带活动分布有雷鸣盆地、阳江盆地等白垩纪断陷盆地,表明该断裂带介入控制了雷鸣盆地的构成和分布,也控制燕山期花岗岩体体侵入。3琼中南北构造带F3F10该构造带分布在澄迈石浮镇-屯昌县一带,由多条近SN走向的平行状断裂组成。构造带岩石比拟简单,以碎裂花岗岩、碎裂岩等一套脆性变形岩石常见。构造带在海西期构成,表现为强烈的褶皱隆起,同时褶皱轴部构成张性断裂带,导致海西期岩浆侵入,燕山期,该构造带活动性质转为压扭性,控制了早白垩世屯昌岩体的侵位以及雷鸣盆地的构成,喜马拉雅期,该构造带发生强烈活动,隆起带急剧上升,构造带再次发生张性活动,导致玄武岩浆喷溢构成南北向的玄武岩带。2.2其它成矿断裂1龙
7、波翰林断裂带F12。该断裂北西起自澄迈县龙波,往南东经南蛇岭至翰林一带,呈断续状展布。断裂带发育在古生界、白垩系和海西印支期、燕山期花岗岩中,北西段和中部翰林镇旁侧被第四系掩盖。断裂带岩性由糜棱岩化花岗岩、花岗质糜棱岩、碎粒岩、构造角砾岩、构造片岩、碎裂岩、碎斑岩、石英脉组成,分带不太明显,并伴随金、银和铅锌矿化。2白石岭-谷山岭逆冲断裂带F13。该断裂位于雷鸣盆地西部盆缘,峨查组掩状在报万组之上。断层物质主要是角砾岩、断层泥以及破碎岩带。展布长约5公里,宽数米不等,根据钻探揭露结果,断裂带呈张性,层间滑动断裂较发育,断裂宽几公分至几米不等,充填有角砾岩、断层泥等。该断裂为雷鸣盆地矿产的构成和
8、富积创造了有利的条件。3雷鸣盆地构成时代海西晚期,受琼中南北构造带影响,隆起区抬起,构成山前洼地,此为后期盆地的构成创造了有利的水动力学条件。中生代晚期之前,气候干旱,该区主要为剥蚀区,至中生代晚期,火山活动加强,气候转为潮湿,雷鸣盆地沉积活动开场。海南省核工业地质大队20092015、许丽丽2017开展沉积相分析研究,盆地古水动力方向由西向东,鹿母湾组(K1l)发育一套以早期冲积扇相、河流相,中晚期洪冲积平原相为主,局部湖湘的沉积建造,报万组(K2b)发育一套以早期滨湖相、辫状河流相为主,局部冲积扇相,后期洪冲积平原相的沉积建造。至报万组(K2b)沉积完成,盆地结束沉积并到达全盛时期。4雷鸣
9、盆地构造演化经过1海西-印支阶段。海西运动结束了海南岛海相沉积历史,进入中生代大陆边缘活动带发展的新阶段。广东区测队1989将海南岛海西运动划分为四幕,其中海西第四幕与雷鸣盆地关系密切,该运动的表现为大规模的酸性岩浆侵入,侵入时间224Ma251Ma,在雷鸣盆地西南部出露构成宏大的琼中岩体,汪啸风1991以为该岩体是海西第四次岩浆侵入和印支期三次岩浆侵入活动所构成的复式花岗岩体,海南省地调院2000称该复式花岗岩体为琼中超单元。琼中超单元由6个侵入单元组成,分别是下园单元、琼中单元、美合单元、黎母岭单元、南通岭单元、石母屋单元,侵入的最新地层为峨查组,出露并构成规模宏大的北东向岩基,后被下白垩
10、统鹿母湾组不整合覆盖。印支运动的主要表现为断裂活动,其重要意义在于它牵动了地壳深部,引起了地壳和地幔的物质调整,提供了热门和岩汁,并通过深大断裂上升至地壳表层。2燕山阶段。燕山运动作为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新生并继承了印支运动对深大断裂的沟通作用,进一步导致岩浆对地壳表层的侵入。汪啸风1991将海南岛燕山运动划分为三幕,其中第三幕活动最为强烈,活动时间大致于晚白垩纪之后,古近纪之前,在雷鸣盆地表现为昌头组不整合覆盖于鹿母湾组上,并伴随强烈的中酸性岩浆侵入,构成很多规模宏大的花岗岩体和岩带。典型可见雷鸣盆地西部报万组地层中煌斑岩脉、花岗闪长岩体,吴旭等2015在盆地富文金矿床开展工作也发现
11、鹿母湾组内花岗闪长岩株,且深部延伸范围宏大,西部盆缘的岩体很可能是该岩体的延伸。3喜马拉雅阶段。喜马拉雅运动是燕山运动的继续和发展,表现特征为断陷作用,加剧地壳的张裂运动,导致深部物质上涌,造成广泛的玄武岩浆发育。该运动在海南岛北部的影响极为明显,大致划分为四幕,其中第四幕发生了基性、超基性的岩浆喷溢活动,在雷鸣盆地中部发生火山活动的中心式喷发,导致雷鸣盆地中部隆起,地壳上升,对盆地周边产生挤压作用,构成西部盆缘的逆冲断裂构造带、倒转向斜等地质构造。1在总结前人结合实践工作的基础上,本文以为,雷鸣盆地的构成受控于王五文教构造带、保亭-长昌断裂带、琼中南北构造带联合作用构成,其中琼中南北构造带为盆地构成创造有利的水动力学条件,盆地于白垩纪初期开场沉积并于白垩纪晚期结束沉积并到达全盛时刻。2雷鸣盆地的基底主要是峨查组地层、海西期和印支期岩浆侵入构成的琼中超单元组成。3印支运动、燕山运动牵动深部断裂,为雷鸣盆地的成矿提供了物质来源。作者:陈华祝1;黄伟1;许丽丽2单位:1.海南省核工业地质大队,2.核工业二九研究所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