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精品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精品文档.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重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1.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1.1课程构造过于专和窄,即专业主干课方向偏专,专业选修课过窄。在专业主干课方面,大多数高校专业主干课基本为国际贸易、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实务、跨国经营与投资等课程,专业课程过分侧重于国际贸易领域,国际经济领域的课程偏少;在专业选修课方面,专业选修课的面过窄,选修课程不仅数量少,而且涉及的课程也主要涉及国际贸易领域,缺乏区域性研究课程,也缺乏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沟通、人际交往与中外文化风俗知识等方面的课程。学生能够选择的余地小,缩小了学生的知识视角,削弱了该专业毕业生将来的工作适应能力。除此之外,专业主干课与专业选修课之间的
2、内容穿插现象也较严重,大大影响了教学效果。1.2课程设置“重理论、轻实务。过于侧重理论课程,忽视实务课程,一些重要的实务性专业课程开设缺乏,造成学生知识构造不完善。通过对用人单位实际调查显示,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并能熟练操作业务,在从事进出口业务中处于极为重要的地位。尤其对于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应届毕业生来讲,良好的专业能力素质不仅能有效缩短与用人单位的“磨合期,较快进入角色,而且能提高工作的自自信心,降低工作压力,真正做到爱岗敬业。目前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应届大学毕业生动手能力差,很多人由于业务素质达不到企业的要求而感到工作压力太大、难以适应而频繁“跳槽换岗。这讲明我们的专业课程设置太多注重理论知
3、识教学,而在专业深度开发课程和实战操作课程上还相对薄弱,需要根据社会需求在课程内容、时间安排、教学方式等环节作进一步调整和完善。随着中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等教育已经过原来的精英教育逐步演变为目前的群众化教育。除了极少数国家重点高校外,其它高校培养的都是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从事的是实践性很强的详细工作,即便有部分学生继续攻读学位,但今后能够真正从事科研工作的人也非常少。然而很多高校忽视这一事实,在确定学生培养目的时,不从学校本身的办学条件、老师队伍构造、学生素质出发,目的贪大、求高,培养方案照抄、照搬重点高校。其结果是课程体系中,理论课程比重过大、实践课程比重小
4、。片面强调专业理论的教授,而忽视专业技能的训练。1.3课程设置中对创新能力重视不够,培养形式相对单一而缺乏个性,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构成和创新潜力的发挥。创造性能力素质培养,在课程设置中主要通过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学习和训练来实现。详细包括专业实习、学年论文、学期大作业、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课外创新实践等。实践教学为学生创造了开放的空间,动态的场景和发展变化的社会背景,是学生把握课堂知识的重要载体,更是鼓励和引导学生自主创新的动力和源泉。通过调查显示,目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创新能力主要体如今四个方面,即职业适应能力、业务拓展能力、知识更新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其中业务拓展能力是核心和关键。要在
5、大学四年学习期间使学生构成上述创新能力,仅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加强社会实践,加强实际业务操作训练并从中探索其规律性。这就需要在改革与创新实践教学环节上下功夫,从实践教学目的、教学形式、教学内容、考试方法等环节入手,创造性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不仅需要有丰富教学经历和科研能力的教授,更需要有实战经历的教练。但实际上很多高校由于建立课外实习基地组织学生到对口外贸企业实习困难比拟大,因而在培养计划中千方百计地压缩、减少甚至取消校外实习,有些学校则完全用课堂模拟代替校外实习,而缺乏实战训练,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论-文-网2.适应市场需要,重构国
6、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2.1调整课程体系,构成符合不同人才培育目的要求的课程构造。不仅要强调“基本经济理论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实务三位一体,而且每一版快中的每门课程均要根据其在专业培养目的中的地位、作用进行整合,强调各门课的互相协调,加强课程内容的有机结合,体现课程之间的主次关系、层次关系及内在联络,以实现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课程体系的优化需要体如今广和深两方面。广的方面,要做到课程涵盖的内容能够知足国际贸易发展对经贸人才的要求,学生不仅要把握基本的经济贸易知识,而且要了解外部商业环境和投资环境的相关知识其中包括相应的法律、政治环境。比方,可开设“国际贸易文化、“国际商务环境等课程。深的方
7、面,要做到不仅使学生能够较为深化地把握国际经济与贸易理论的来历与演变,跟踪国际经济与贸易理论的最新发展,了解国际经济与贸易的最新发展趋势,把握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律与规则的最新变化,而且要注重针对性的深度的区域研究。如,关于美国这一区域的研究,应了解美国经济、政治,美国文学,美国建筑等。由于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市场中获胜,必须熟悉他国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各方面情况。2.2重新设计课程体系,提高实务性专业课课程比重,突出专业特色。在长期过分强调“厚基础的培养目的指导下,多数高等院校的实务性专业课开设严重缺乏。以为学生只要有经济学理论方面的基础,专业课十分是操作性较强的实务课便可有可无,学生走上工作
8、岗位后通过“干中学就能够厚积薄发,发挥后发优势。殊不知,在竞争剧烈的当代社会,高效的企业要求学生能迅速“上手进入角色,发挥科班毕业生的特长,而根本不会负担毕业生长期适应和在职培训的高额成本。由于目前的课程体系中,财经类各专业所开设的经济学基础课相差寥寥,专业基础课也区别甚微,而唯一能区别学生专业特色的实务性专业课严重缺乏,必然导致各个专业都没有明显的“专业特色。其直接后果就是毕业生择业困难,或在工作中由于专业方面的“短腿而影响职业发展。因而,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课程体系中,除要有完善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和专业基础课程外,还必须有一定数量体现专业特色的实务性专业课程。作为应用性较强的实务课必须紧跟
9、社会经济发展实践和就业形势的需要。就目前国际经济贸易实践发展和外向型企业的人才需求来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必需开设的实务课程有国际贸易实务、外贸英文函电、国际结算、进出口单证明务、进出口报关实务、国际物流、电子商务、国际运输与保险、进出口商品包装、国际商务会谈、商务礼仪等。合理的课程构造应该是经济学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实务性专业课三者之间的比例为1:1:1的关系,而不是过去那种3:2:1的关系。2.3加大对创新能力素质的培养力度,改变创新能力素质的培养方式,走出课堂,面向社会,开阔视野,对实践教学理念、教学形式、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创新2.3.1积极改良和完善进出口模拟操作训练,配备具有
10、丰富实战经历的青年老师指导学生模拟训练,让学生在仿真国际贸易环境中体会贸易全经过,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本前提2.3.2完善并强化国贸专业的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的组织和执行力度,稳固课外专业实习基地,保障学生能根据教学计划进入对口涉外企事业单位实习和训练,通过实习单位指导教师的传、帮、带,积累相应的工作经历,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要求2.3.3科学设置学期大作业、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社会调查等创新实践环节。配备有丰富教学和科研经历的老师指导学生收集整理文献资料、设计研究方案、把握研究手段和调研方法,加强学生的多学科理论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的训练,这是培养学生独立完
11、成课题研究和启发创新思维的重要环节。2.3.4细化实践教学环节全经过,做到分段施行,循序渐进。使教学模拟性实验、专业实战性实践和专业综合性实训三个环节能环环相扣、有机结合,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保障。参考文献:1胡俊文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创新研究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4。2杨新房。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和培养形式创新讨论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7,12。3胡列曲。论全球化及知识经济背景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形式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4,6。4王娟涓,朱宇。中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课程之比拟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4,5。本文关键词:课程体系创新能力专业特色【摘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对涉外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但近年来却出现了部分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就业不理想,而很多外经贸行业找不到适宜毕业生的矛盾情况。其主要原因是部分高校课程体系偏离社会需求。应该重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提高毕业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关键词】课程体系;创新能力;专业特色新晨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