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在幼儿科学中的应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资源在幼儿科学中的应用.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自然资源在幼儿科学中的应用一、有趣的种植、饲养活动是探索科学活动的途径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多数家庭不再饲养小动物,孩子们接触动物的时机越来越少,但是孩子与动物有着天然的情感联络。因而我们在幼儿园内设“饲养角,组织幼儿一起养殖一些简单的小动物,如:蚕宝宝、螺丝、蚯蚓、泥鳅等。孩子们在养殖的经过中观察生命的孕育,并用本人看得懂的符号记录下来,了解它们的生长、行动、进食等明显而有趣的特征,积累了丰富的经历,进一步提升幼儿的科学素养。如在开展主题活动(会吐丝的蚕)时,为了让幼儿亲身体验蚕的生长经过及变化特征,我们在“饲养角养了蚕宝宝,由于经历缺乏,在饲养蚕宝宝的经过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幼蚕由于吃
2、了湿的桑叶而拉肚子死去;或由于被放在阳光晒到的地方而死去。经过这两次事件后,孩子们对饲养蚕宝宝愈加用心,有的回去请教爷爷奶奶,有的请爸爸妈妈帮助上网查找资料。他们知道了蚕宝宝是一种很娇贵的动物,要吃不湿的桑叶,要放在太阳晒不到的地方,随着蚕宝宝的长大,它们天天的食量也逐步增加由于把握了科学的饲养方法,后来饲养的幼蚕都健康成长,孩子们也经常聚拢在一起观察蚕宝宝并讨论:“蚕宝宝身上为什么会有一粒粒黑点?“尾巴后面的小刺是用来干什么的?“蚕宝宝软绵绵的,它有骨头吗?通过饲养活动,孩子们了解了蚕宝宝有趣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及其与环境的依存关系。“饲养角增加了幼儿对动物的感性认识,使他们对动物探索研究的
3、热情不断增长。二、丰富的游戏活动是探索科学活动的拓展农村里有丰富多彩、取之不尽的自然物,老师能够充分利用农村所提供的泥、石、水和植物等自然物,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教育内容、季节变化不断地为幼儿提供游戏材料,让幼儿独立自主地去观察、操作、探索、发现,进而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且(纲要)中关于科学教育的内容和要求中,也屡次提到了诸如利用“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从身边的小事入手等要求,这是对幼儿园科学教育生活化要求的详细体现。因而,我们在班级里设置了“科学探索区。如在进行小班主题(过年啦)时,为了让幼儿尝试动手做元宵,感受共同欢庆节日的快乐,我请小朋友把自家的糯米粉拿到幼儿园来,开展了(做元宵)活动
4、,让孩子们和爷爷奶奶一起搓揉面粉。通过亲身实践,孩子们了解了要想变成面团,必须在糯米粉里加水,而且水不能加过多,否则就很粘手;也不能太少,否则就不能变成面团这个活动让幼儿们更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发现其中的机密,进而提升了孩子的经历,体验到科学活动的快乐。在进行中班主题活动(在秋天里)时,家长们拿来了麦穗和稻穗,然后小朋友们坐在一起,剥开麦穗和稻穗进行观察。他们发现:稻子长得弯弯的,像香蕉;麦子长得直直的,像萝卜;稻子头上有个小缺口,是白色的;麦子身上有一条裂缝,还有一根根尖尖的、像针一样的麦芒。孩子们还请阿姨帮助做米糕、做馒头,品尝它们不同的滋味。在进行大班主题活动(有趣的水)时,我们为
5、孩子们准备了一些农村自然物,如萝卜、葫芦、稻草、土豆、芦素叶子等随处可见的材料,让孩子们尝试着做“沉与浮的实验,并记录:哪些东西是浮起来的?哪些东西是沉下去的?幼儿在与这些材料的互相作用中,更好地了解材料的特征,如:土豆、萝卜是沉下去的;芦苇叶子、稻草、葫芦是浮在水面上的。孩子们还想到,用增添一些辅助材料,如沙、树叶等材料,能够让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或者让浮起来的东西沉下去。这些活动都体现着孩子们积极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我们让孩子在玩玩、看看、摸摸自然资源的经过中浸透科学教育。实践证实,具有乡土特色的“科学探索区成了孩子们乐于逗留的乐园。三、多样的本地资源是开展科学活动的瑰宝在新农村的建设中
6、,我园所处的地域构成了很多农业生产基地,借着这个优势,我们经常把孩子们带到农村的大自然、田野中去,并利用家长资源,请他们给孩子讲解,孩子们很受教育。如在开展小班活动(灵芝宝宝本领大)时,我们就把孩子带到灵芝基地去参观,一路上孩子们叽叽喳喳:“灵芝怎么长得跟蘑菇差不多啊?“灵芝是怎么种植的?“灵芝吃了会有什么好处呢?于是我请在灵芝基地工作的家长给孩子讲解。通过讲解,孩子们对灵芝的生长及药用价值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进行中班主题活动(好吃的食物)时,我们参观了盛姆桃园基地。基地里的叔叔阿姨给孩子们品尝了优质早熟的水蜜桃品种特早红。孩子们讲:“这个桃子为什么这么甜?“桃子的汁水好多,皮好薄。“这里的桃
7、子比我们家种的桃子大多了。通过品尝以及叔叔阿姨的介绍,让幼儿了解盛姆桃园基地里的桃子的特殊性:这种桃树一年开两次花、结两次果,这种桃子和我们小朋友一样,是喝牛奶长大的,还有桃子的果大核小、色泽鲜艳等特点。在进行大班主题活动(有用的植物)时,我们邀请爷爷奶奶们带我们参观万亩良田基地。爷爷奶奶一边走一边讲:“这里的水稻都是用机器播种收割的。“将稻穗上的稻粒通过脱粒打下来的就是稻谷。“将稻谷脱壳,出来的就是糙米。孩子们还跟着爷爷奶奶来到了“博士米的加工基地,知道了“博士米的家在哪里。幼儿在参观以后,明白了平常吃的米饭究竟是怎么来的,并知道了要爱惜粮食。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们的学习和活动的空间扩展了,获得了有关科学方面的知识,又感遭到了农村科技的发展,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以及热爱农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苏霍姆林斯基讲:“大自然是第一本教科书,是世界上最有趣的教师,她的教益无穷无尽。陶行知先生也讲过:“活的教育要用活的环境,不用死的书本。因而,我们充分挖掘、利用家乡可用的自然资源,为幼儿提供了开放的、真实的、自然的、丰富的探索空间,给幼儿以“活的科学教育,帮助幼儿养成了良好的科学习惯。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