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性事件中组织领导者的心理-精品文档 (2).docx
《群体性事件中组织领导者的心理-精品文档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群体性事件中组织领导者的心理-精品文档 (2).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群体性事件中组织领导者的心理(晋阳学刊杂志)2015年第六期群体性事件以积习已久的社会矛盾为基础,以某个特定社会热门为动因,以组织领导者的积极倡导为前提,以群体介入为特征,以极端行为为表现方式。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而多被给予负面评价,鲜有正面肯定。事实上,群体性事件是文化多元,道德异质,阶层分化的结果,在一个利益频繁冲突,且难以寻找冲突缺口的社会中,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有其必然的根据。而我国正处于这样的社会转型期,群体性事件出现井喷之势也就缺乏为奇。然而,以往我们对群体性事件的研究过于纠结其社会危害性,而少有对群体性心理进行客观分析,致使我们对群体性事件进行生硬的围追堵截,不断加剧群体性事件介入
2、人与政府的对立情绪,难以起到化解社会矛盾,消弭隔膜罅隙的目的,反倒使群体性事件不断升级。不容否认,群体事件也是一种社会变革,正面引导能够起到社会改进的目的,不当抑制则可能陷入社会危机。有鉴于此,我们有必要引进心理学解析群体性事件中各方介入人的心理活动,即“个体是怎样融入群体的?领袖是怎样控制全体的?并在此基础上做出公允的判定。同时,群体性事件中的组织领导者是群体性事件的策划者,其心理活动对群体性事件的发展趋向具有决定性作用,在群体性事件的研究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为此,本文将着力于群体性事件组织领导者的心理活动分析,以期对群体性事件进行正面引导,消解其危害性,促成其积极性,避免群体性事件向群体
3、性犯罪嬗演。一、维护权益的心理群体性事件并非空穴来风,而是事出有因。群体性事件中的组织领导者一般都是利益受损者,在本身利益遭受损害时,自然生成的一种朴素的维权想法。面对强大的利益损害者,十分是公权利的损害时,弱小的个人难以与之构成对抗,而期望通过集结群体维护本人的合法利益。群体性事件的组织领导者多是社会底层人物,其中不乏积贫积弱的农民,被住房奴役的工人,其策动群体性事件多是一种万般无奈的自保选择。“个人的对抗如此羸弱,只能依靠社会自力救济的形式,通过社会集体的气力,来获得受害合法权益救济。故而,将群体性事件定义为乌合之众是不加甄别的主观臆断。实际上,在利益不受损的情况下,没有任何人会甘愿冒对抗
4、国家,侵犯公权的风险,而集结民众生发群体性事件。我们必须成认人是理性的,人是能够在理性思维的情况下做出趋利避害的选择。“大自然把人类置于苦乐两种势力的统治之下,只要它们才能指示我们应当做什么活动,支配我们怎么做。毋庸置疑“,人们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群体性事件激情行为的表像后面是权衡利弊的理性选择。如贵州瓮安事件,云南孟连事件,湖北石首事件等外表上看是一群不受驾驭的人群情激愤的结果,本质上却是本身利益已遭或可能遭受强权损害的利弊选择,是各取所需的经过。进言之,组织领导者处心积虑,大费周章发动群体性事件,无非就是为了藉由群体气力给本身或亲人已遭的损害寻求一个公正的讲法。从这个层面上讲
5、,群体性事件的组织领导者是在维护权益的心理需求下,施行的策动多人对抗特定群体的行为,具有一定的正当性。毋庸讳言,群体性事件中的组织领导者策动群体性事件的心理动机与群体性事件组织领导者的权益休戚相关,是知足自我需要的结果。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表如今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生活条件的一种稳定的要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源泉。需要是个体活动的基本动力,也是个体行为动力的重要源泉,是解答群体性事件组织领导者缘何施行群体性事件的金钥匙。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5种: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些需要是以层级的方式逐级递进,需要的底端是生理需要
6、,顶端则是自我实现。需要的层级越低,气力越大,潜力越强。随着需要层次的上升,需要的气力相应减弱。在高级需要出现之前,必须先知足低级需要。群体性事件组织领导者的利益需要通常都是最低级的需要,试图吸引的介入者也是与其需要趋同的,因而对抗的气力更强。云南孟连事件就是由于橡胶利益分配不均,胶农对影响本人基本生理需要的胶乳价格不满意所致。在此种基本需求的驱力作用下,人们往往一呼百应,响者云集,进而导致群体性事件的发生。群体性事件因组织领导者的策动而产生,是意志作用的结果,在分析中应严格甄别组织领导者的主观罪过,并在此基础上做出符合情理的应对策略。意志是有意识的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克制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
7、的心理经过,意志具有引发行为的动机作用。而行为是主体控制或者应该控制一定的人或物的状态,意志经过贯穿行为的始终。群体性事件中,组织领导者只能对本人的行为负责,对意志作用的结果承当责任,而不能对本人意志以外的后果进行担当。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不能一概将群体性事件视为违法或是犯罪,或从政治态度上加以预设。若组织领导者仅仅是为了维护本人的合法利益,知足本身的合理需求而施行的组织行为,且在群体性事件的倡导经过中,没有追求也不可能预见群体性事件的损害后果,则因缺乏意志因素,不应承当刑事责任,若造成损害可纳入民事赔偿的范围。反之,组织领导者策动群体性事件不仅是为了维护本人的合法利益,还试图以此为导火索,达
8、致不法目的,则群体性事件的危害结果是组织领导者期望的结果,应当承当刑事责任。在对群体性事件组织领导者的惩戒中,我们应当唯意志论,切忌唯结果论,以此给予组织领导者维护本人合法利益心理动机的正当出路。对组织领导者具有正当需求,且介入人需求也与其相当且合法的情况下,应当给予及时知足,以免群体性事件演化为群体性犯罪。反之,对组织领导者不具备正当需求,但介入人需求正当且合法的,应及时揭穿组织领导者的不良动机,积极知足介入者的正当需求,进而架空组织领导者,使群体性事件不攻自破。二、英雄担当的心理 “化身英雄、“伸张正义,成为群体性事件中的领袖或核心人物,是群体性事件组织领导者策动群体性事件的不竭动力。群体
9、性事件的组织领导者不仅能够在群体性事件中维护本人的利益,还能通过发动群体性事件得到群体成员的拥护,成为群体中的英雄,因而倾力而为。英雄在中华民族一直以来都倍受尊崇,并被人们竞相追逐。人们期望在群体中成为英雄,被人顶礼膜拜,万世瞻仰。即使是傻瓜、低能儿和心怀妒忌的人,都渴望摆脱本人卑微无能的感觉,成为流芳百世,青史留名的英雄。当然这种渴望程度有大小之分,与个人的性格,外在环境密不可分,是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傻瓜、低能儿、心怀妒忌的人之所以很少策动群体性事件,并非其没有想法,而是由于这种想法宥于个人能力而被藏匿于心灵深处,未被激发。假如一旦外界条件成熟,他们的英雄欲望也会被点燃,且迅速构成燎原之势
10、。当人们具备英雄情结且心向往之,仅仅是成为群体性事件组织领导者的一个前提,能否成就,还需要依靠进一步的心理运作。锁定目的,坚定信念,固执追求,并步步为营地努力之,方有可能成功。从这个意义上讲,成为群体性事件的组织领导者,需要的不仅是一时热情,还有旷日持久的坚持,超乎常人的付出。一个人怎样才能成为权威的专家,令人敬仰的英雄?一种方法是从传达听众赞同的观点开场,这样会使他看上去很聪明。群体性事件的组织领导者通常需要依靠本人的信息传递集结与其利益一致的人。假如某个人是从多数派中投奔而来的,那么他会比那些自始至终居于少数派的人更有讲服力。如群体性事件中的组织领导者多是利益受损最严重的人。若居于少数派的
11、人想要获得群体的支持,则需要将本人的利益诉求进行转换,以期与多数派的利益趋近。如不正当思想教育组织中李洪志就将本人颠覆政权的目的偷梁换柱为维护民众的合法利益,导致人们在维护自我权益的道路上渐行渐远,浑然不知本人保卫的所谓正义已然成为不良分子的工具。群体性事件的组织领导者还需要传递正义信息,英雄能量,以使人们义无反顾地参加其中。“人生来具有同情心、互助性和正义感。一个具有正义感的英雄更容易得到群体的拥护,并促成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同时,一个意图成为群体性事件的组织领导者,还需具备自信的品质,并在传递信息中刻意为之。那些炒作既定目的坚持不懈并且表现出自信领导气质的人们通常能博得信任并鼓舞其别人追随本
12、人。“我们所讲的领袖,更有可能是个实干家而非思想家。他们并没有敏锐的头脑、深谋远虑的天赋,他们也不可能如此,由于这种品质一般会让人优柔寡断。在那些神经有缺点的好兴奋的、半癫狂的即处在疯子边缘的人中间,尤其容易产生这种人物。不管他坚持的观念或追求的目的多么荒唐,他们的信念是如此坚定,这使得任何理性思维对他们都不起作用。他们强烈的信仰使他们的话具有极大的讲服力。群体性事件的组织领导者在英雄情结的作用下,淋漓尽致地展现本人的自信乐观,无以复加地凸显本人的非凡魅力,使人们在其眼花缭乱的迷人假象面前沉醉,最终心甘情愿地接受组织领导者的领导,并介入到群体性事件中。此外,组织领导者为了奴役介入人的思想,尽量
13、采用激情、肯定的语词,快速、坚定的语气,使介入人根本无法理性分析其意图,进而使情感占据上峰,理性退居二线,并在激情感染之下迅速参加群体。除此之外,群体性事件的组织领导者还必须让潜在的群体介入人认可本人的英雄形象,对策动计划坚信不移,并为此赴汤蹈火,在所不惜,唯此,群体性事件才可能实现组织领导者的既定目的。但是,要实现这一目的绝非易事,需要大费周折。事实上,信任是一个经过,需要以组织领导者的实际行动和可信性承诺作为基础。正如甘地,马丁路德金和其他一些伟大的领袖所做的一样,甘心为了本人的信仰而承受痛苦的精神,有助于人们相信个体的真诚之心。为了实现本人的英雄梦想,有的组织领导者不惜自我牺牲,以期获得
14、群体的认同,并成为群体的伟大领袖。综上,群体性事件归根结底是人们英雄情结作祟的结果,因而,对群体性事件的抑制不能采取粗暴的随意掐灭方式,而应对其进行因势利导,通过诉讼、信访的方式予以解决。同时,畅通政府与民众的对话机制,引导英雄之火在正当的轨道内燃烧。须知,英雄情结是传统文化的积淀,是道德教化的结晶,是不可能从根本上铲除的。况且,英雄情结传递的是一种社会正能量,是促进社会进步,国家兴隆的价值支持,是应当倡扬,而非贬抑的精神内核。若仅仅为了避免群体性事件的发生而泯灭人们的英雄情结,必然将社会推向了无生趣的荒野之地。三、谣言诱导的心理谣言,又称为流言,“一种以公开或非公开渠道传播的对公众感兴趣的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群体性事件中组织领导者的心理-精品文档 2 群体性 事件 组织 领导者 心理 精品 文档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