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传播人才培养需求探究-精品文档 (2).docx
《地方高校传播人才培养需求探究-精品文档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方高校传播人才培养需求探究-精品文档 (2).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地方高校传播人才培养需求探究摘要:近三十年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与国际传播影响力的提升,我国政府提出了要加强媒体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要求。媒介融合成为大势所趋,为适应国际形势的多元变化以及传媒格局的深度调整,全国各个开设国际传播学专业的高校在新的历史时期必须有所应对。国内每年毕业的传媒专业人才中,地方高校的毕业生占据越来越大的比重,地方高校国际传播学教育也已成为一支重要气力。本文旨在对地方高校国际传播人才培养需求进行讨论,建立愈加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总结经历教训,考虑在媒介融合与新的国际形势下传播人才培养的思路与举措。关键词:地方高校;国际传播人才;培养形式;媒介融合媒介融合大背景下,我国
2、与国外的互动沟通日益频繁,各国媒体对中国的报道日益增加。国外很多涉华报道带着有色眼镜看中国,不少新闻内容带有偏见,在传播经过中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我国的国际形象。为提升我国的全球传播影响力,应付复杂多元变化的国际形势,我国急需打造多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权威性媒体,以提升中国的国际传播地位和争取更多话语权。国际传播人才的培养能为国家传播能力建设战略提供后备人才保障,能将中国的声音和正面形象对外传播,培养一只强有力的国际传播人才队伍将是我国面临的宏大挑战。我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最新提供的数据显示,在全国681所高校中,有1244个新闻传播相关本科专业点在对外招生,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目前约为23万余人。据数
3、据显示,本科新闻学专业点有326个,广播电视新闻学方向有234个,广告学专业为378个,传播学专业则有71个,数字出版学专业13个,编辑出版学专业有82个,每年毕业生高达5万余人。1而在全国有新闻传播学科相关专业的高校中,地方本科类院校所占的比例不低。各个地方高校由于区域发展不平衡、偏居一隅等各方面因素限制,在招生规模、师资气力、培养方法、办学条件、就业等方面存在众多限制,碰到不少实际的困难和问题。主要体如今地方高校相关专业存在着人才培养观念滞后,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相悖、实践教学体系与媒体需求脱节、教学质量考核与评价体系落后等方面。本文希望通过该研究,积极探索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途径,以人才
4、培养来辐射国际传播的重要作用。本文也将针对地方高校怎样利用现有平台,培养更符合时代需求、具有先进理念、多种学科知识融合、媒介传播能力扎实的高素质国际传媒人才展开阐述。一、地方高校国际传播专业人才培养现状1.我国地方高校国际传播学专业整体情况国际传播学是一个结合传播学与国际关系学的新兴学科,也被称之为跨文化传播学。在2013年1月教育部公布的2012年重点学科评估中,有一级学科95个,新闻传播学属于一级学科,学科下属又分为新闻学与传播学两个大的不同分支。而国际传播是传播学的一个专业方向,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学科。目前中国各大地方高校中,关于国际传播的专业设置多为“国际新闻。与欧美的新闻类院校人才培养
5、形式最大的不同在于,我国地方性的传播人才培养形式大多是由政府主管部门做为主导,通过调动当地各个媒体资源来培养急需的人才。地方高校大多会依托本校的教学资源对人才进行培养。2其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当下国家转型期具有国际视野,同时又了解中国国情并注重人文精神,拥有社会责任与担当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国际传播学专业的学生应具有较为广博的文史哲知识,并了解政治、经济、法律、营销、社会学等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与传播学知识,还能结合所学知识对社会现象做出科学合理的分析和判定。学生在学习中,应了解和把握新闻传播理念、遵守新闻职业道德、懂得应对新闻传播行业变革,并具有突出的新闻实战经历、兼备专业的媒介素养,使其成为高
6、层次的复合型应用人才。国际传播专业的学生还应具备良好的新闻实践能力,熟悉国内新闻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能熟练使用当今当代化传播技术,得心应手地从事新闻采访、写作、编辑、评论、摄影及传媒经营管理等活动。只要认真应对当下日新月异的媒介变革与风起云涌的国际传播环境,从理论与实践双重纬度中梳理国际传播人才的培养目的与定位,才能为我国的国际传播能力的提升和国家形象的建构提供后备人才支撑。2.国际传播专业人才培养发展阶段从1921年到1949年,我国传媒事业从无到有,国际传播事业刚刚起步,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形式逐步构成。从1949年到1966年,在专业人才培养中我国借鉴了苏联形式,学历教育占据主导地位。高
7、校与各类媒体融合发展,实现了人才与行业发展的双向配合,逐步开展国际传播人才的培养,为当时新中国的国际传播事业输送相关人才。从1978年到1992年,随着国家社会改革的持续深化,国际传媒专业获得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发展速度不断加快,高素质、专业化人才培养步入快车道。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传播专业建构和人才培养形式日趋成熟,无论是培训体系还是教育框架都已构成特色,其中包含三个主要教学环节,覆盖六类教学课程。三个主要教学环节包括理论学习、实践环节和科研训练;六类教学课程包括专业和公共基础课、选修课、必修课、调研课、专业主干课。本科生在四年的学习经过中,学生不但需要把握专业方面的知识理论,有良好的英语素
8、养,同时还需要学习一门相关专业,如法律、经济、公共管理、国际关系等,这样才能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奠定良好基础,提高国际传播专业人才的质量。2010年后,在媒介融合大背景下,人才的培养开场出现多元化趋势,各个地方高校越来越多的重视传播人才国际化的培养。长期以来,我国在国际传媒人才培养方面总结了很多经历,在课程上讲究穿插融合,以国际性和复合型人才为主要培养目的,以多语种选拔、多渠道学习与国际化教学平台构建为主要手段,强化人才的国际传播能力塑造,为培养高水平的复合型国际传播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学科专业基础。3.向外复合型国际传播人才紧缺当代媒体技术的革新与发展为我国的传播行业带来新的机会与挑战,同时,也对
9、我国国际传播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新媒体产业与互联网随着国家有利政策的推动、技术的进步以及市场的成熟,迅速向成长期迈进,这对传媒行业人才的发展与提高起到了宏大的推动作用。因而,重视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已成为发展国际传播事业的重中之重。国际传播工作者肩负着传递国内外信息、展示国家实力和进步的责任,主要任务是采集国际新闻和对外新闻报道,记者和编辑负责采编播评译等工作。在当今全球化与全媒体的语境下,中国抱以一种开放的格局,对国际传播人才的培养和需求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从统计数据中能够看出,国际传播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媒体实习和就业的时机占全国的70%。除中央媒体外,当
10、前不少地方媒体也积极适应国际化发展趋势,在对外传播事业中加大建设力度,因而国际传播人才有很大的需求缺口。固然国内有丰富的媒体人才资源储备,但是具有复合型能力、能够独当一面的国际传媒人才则相对缺乏。因而,在将来高校人才培养中,政治道德良好、品学兼优、具有过硬的新闻报道基本功与流利的国际传播复合型人才将大受欢迎,这也是提高我国涉外新闻运作质量的关键因素。有区域特色,立足当地经济发展,放眼世界的襟怀和前瞻性的目光来看待人才培养工作,这还是地方传媒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二、地方高校国际传播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缺乏目前,固然很多高校已经设置了国际传播专业,但是,由于缺乏国家教育部的统一部署和管理,造成一些高校
11、在国际传播教育中定位不清、方向不明、执行标注不统一的问题,人才培养仍存在着很多的缺乏,详细表现如下:1.人才培养目的不明确当前,绝大多数地方高校在人才培养经过中目的范畴过于狭窄,注重理论教育方面的课程,重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但是对于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战略眼界以及批评创新精神方面的培养则相对缺乏。迫于媒介融合趋势的需要,地方高校要积极调整育人目的,学生不但要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同时还能适应当前复杂的国际传媒环境,具有崇高的道德追求和扎实的工作能力。但就目前我国大部分的地方高校来讲,其主要的培养目的偏于新闻传播理论能力的培养。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高校面临着宏大的就业压力,怎样根据就业市场的发展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方高校传播人才培养需求探究-精品文档 2 地方 高校 传播 人才培养 需求 探究 精品 文档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