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融合浅谈.docx





《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融合浅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融合浅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融合浅谈从时间域上看,中国传统文化记录着中华民族的过去,是民族的基因;马克思主义是近代工业文明的产物,具有时代性特征,两者之间是传统和当代的互动。从空间域上看,中国传统文化属于区域性文化,是东方文明的典范;马克思主义是世界无产阶级的文化遗产,具有世界性价值,两者之间具有异域价值互补性。两者之间是中国传统文化实现当代化、融入世界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双向互动经过。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中国梦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和民族自自信心的加强,中国梦逐步深化人心,在铸造和实现伟大中国梦的经过中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中国梦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二是中国梦与马克思
2、主义的关系,三是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关系。本文从中国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在民族心理价值构造、时空关系上研究两者间的融通以及对实现中国梦的意义。一、从民族心理构造看,中国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属于不同层面的价值认同就民族心理价值构造而言,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自信心的源泉,是民族心理的深层次价值构造;马克思主义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指导思想,并逐步构成中华民族心理的外缘价值构造,属于政治认同的层面,两者共同构成了当代意义的国家认同。一中国传统文化属于民族潜意识的内容,是国家政治认同的价值前提中国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精神状态和心理特征,它决定了中华民族的心理价值构
3、造、思维方式和行为形式,是民族认同的核心内容。书讲:“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不忘本来才能开拓将来,擅长继承才能更好创新。1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化自信,是树立中华特点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前提条件。“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合适本人特点的发展道路。2因而,尊重中国传统文化、立足中国特殊国情,是开拓和坚持中华特点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基础和实现中华民族对国家政治层面认同的价值前提。中国传统文化连绵不断,孕育了中华民族精神,属于民族
4、心理深层次的价值内容,但传统文化毕竟植根于中国传统社会,必须接受当代化的改造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为当代型国家认同提供价值基础。二中国传统文化缺少对国家政治认同的内容,国民缺少主体精神和政治介入意识中国传统社会是“家国天下两头重、中间轻的伦理价值构造,家的伦理观念和天下的文化概念比拟重,而国家意识薄弱。清华大学史学教授雷海宗先生讲:“两千年来的中国,只能讲是一个庞大的社会,一个具有松懈政治形态的大文化区,与战国七雄或近当代西洋列国的性质绝不一样。3P73传统中国是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构成了一个松懈的“天下,维系这个“天下的不是国家的行政权威和各级政府组织,而是传统文化以及家庭伦理关系。在中国历史上
5、,自汉武帝“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就承当了维系中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政治任务,而且一直延续到近代。因而,在中国传统社会,国民的文化认同、民族认同感强,政治介入意识、国家意识薄弱。而中国要实现国家的当代化转型,必须借助马克思主义弥补中国传统文化对国家政治认同方面的缺失,进而在民族心理价值构造中构成当代意义上的公共理性和对国家的政治认同,即中华特点的社会主义国家认同。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民族心理层面促成对国家的当代型政治认同从民族心理构造上看,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价值和马克思主义的政治价值是国家认同在民族心理构成的双层价值认同。传统文化是民族深层次心理价值构造,构成了政治认同的伦理价值基础
6、。“中华特点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2即推进经济、文化、政治体制改革,创立新型社会治理制度必须符合中国国情,体现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和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方向相一致。马克思主义通过中国化,指导中国革命、建设,构成了具有中华特点的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得到了全国人民的认同和支持,正逐步构成中华民族心理对国家的政治层面的认同,即中华特点的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实现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全面认同。总之,中华民族精神是民族心理的深层次价值认同,是中国传统文化最精致的呈现,是促进中华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为国家认同
7、提供伦理价值基础,而马克思主义通过中国化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份,构成了民族心理层面对国家的政治认同,两者在民族心理构造上正在构成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当代化伦理价值和政治价值的双重认同。二、从时间域上看中国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的互动性关系中国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在时间域上是延续性关系,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理论改造、提升中国传统文化,赋予其当代性特征和时代价值,使其符合将来社会发展需要,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另一方面,传统文化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文化语境和实践环境,使其成为中国精神的一部分,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推进伟大的中国梦的实现。一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基因,记录着中华民族的过去没有伟大的传
8、统文化,就无法构成一个伟大的民族。张岱年先生讲:“每一个伟大的民族都有其一定的文化传统。中华民族的文化是世界文化中的一个具有显著特色的典型,在历史上曾经发放出灿烂的光芒。4讲:“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本人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基石。5中国传统文化经过两千多年的演进、积淀、挑选、提纯等经过,传承下来的多是中华文明的精华,具有不因时代和地域因素变化的永久价值。中国传统文化不是国家当代化的负担和改革开放的阻力,它为国家的当代化建设提供道德和政治价值参考,确保国家在发展中不会偏离正确价值方向。从民族的演化来看,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基因,是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马克思主义 中国传统文化 融合 浅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