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时期的环境法治建设及发展.docx





《生态文明时期的环境法治建设及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文明时期的环境法治建设及发展.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生态文明时期的环境法治建设及发展摘要:建设生态文明是国家发展的重要目的,已经写入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对环境法治具有重大意义。面对环境治理法规制度不够健全的现状,需要深入认识生态文明的法治内涵,提倡公民介入环境建设,政府依法行政来承当环境责任,以推进依法治理改善环境的建设与发展。关键词:生态文明;环境;法治在生态文明时代,环境问题已成为重大的民生问题。不仅关系政府的宏观发展目的、企业的经济任务、并且对于社会公共利益维护和公民个体的利益的保障也起到重大作用1。“环境法治,依法治理保护环境,是解决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的有效手段,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部分,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诉求。目前,我国
2、已经推行了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条令,例如2015年的号称史上最严的(环境保护法)修订本,2016年的(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本、(“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2018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这些相关的法律规章是环境治理的民主与法治进程中可喜的进步,但是真正实现法治目的还需要从政府到公民的愈加深化的努力。1生态文明的发展历史生态文明基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是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相对的独立存在的一种社会形态。自古以来,我国一直提倡天人合一的思想,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早自西周时期,即有体现天人合一本质与思维方式的“以德配天的思想。其后,儒家、道家、墨家等从形而上的本体论到形而下的宇宙论等不同角
3、度都提出了“天“人相“合的阐述。北宋哲学家张载以为“因诚致明,故天人合一2,第一次明确地表述“天人合一这四个字的观点。以为人的道德理性和知识理性“神化2自然界的物质属性,“以其德合阴阳3,以个体不断的道德修养提高实现人、自然与社会的一致协调的相通与统一。历经多年的发展,天人合一虽早已成为融合了不同思想流派的复杂体系,但人与自然的一致是其基本的内涵之一,代表着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理念与思维方式。只是这种相通本质上“是指人对自然万物在情感上息息相通、浑然一体,这是圣人的境界3,没有成为国家治理的制度与民众普遍的追求。通过法治进行生态文明的建设,健全社会主义法治,是实现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态 文明 时期 环境 法治 建设 发展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