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泥石流灾祸医学地理特征及保障.docx





《高原泥石流灾祸医学地理特征及保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原泥石流灾祸医学地理特征及保障.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原泥石流灾祸医学地理特征及保障摘要本文总结了我国高原泥石流灾祸的医学地理特征,以及高原自然环境特点对灾祸救援的影响,重点分析了灾祸冲击期、灾后早期、灾后晚期和后效应期对受灾民众的救援侧重点及对救援人员的防护保障措施。对高原泥石流灾后救援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完善我国自然灾祸救援体系,为今后高原地区泥石流灾祸救援提供参考。关键词高原;泥石流;灾后救援我国拥有世界范围内海拔最高、占地面积最广以及人口寓居密度最大的高原地区,分布在西藏、青海等地。近年来,高原地区人口密度和人口流动性均大幅增加。同时,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不断扩大,高原冰川融化多发,诱发泥石流的因素不断增加,高原泥石流的发生率及危害性不断上
2、升。总结分析以往高原泥石流的发生原因、灾祸特点和救援方案,构建合适我国的高原泥石流灾后救援体系具有重要意义。高原泥石流的医学地理特征高原多指高于海平面的高地,构成于长时间连续的大面积地壳抬升运动。青藏高原是我国面积最大也是世界范围内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具有独特的地质环境和气候环境,地震、滑坡、泥石流、山洪等地面灾祸多发。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青藏高原的平均气温上升,大面积的冰川消融,高原水系水量增加。此外,随着对高原地区的开发及利用不断深化,高原人口陡增,使高原本来就脆弱的生态环境面临愈加困难的局面。以上因素使得泥石流等高原地表灾祸的可能性不断增加,威胁人民生命及财产安全。高原自然环
3、境特点对灾祸救援的影响高原氧含量低,平均气温低,昼夜温差大的环境特点增加了泥石流发生后救援活动的难度。氧含量低可引发人体各系统的自发代偿,以维持机体在高海拔地区的正常生命活动。如高原低氧环境使机体的呼吸功能代偿性增加,呼吸频率增快、呼吸深度加深,肺泡通气量增加,以尽可能到达机体氧耗的最低下限;同时,体内血红蛋白浓度也有所升高,以增加机体携氧能力,知足高原居民的日常活动需要。但上述代偿活动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够实现。对于初入高原的救援人员来讲,需要在很短时间内适应高原自然环境;而且灾后救援工作强度大,救援人员精神高度紧张,因而其高原多发疾病如急性高原反响、高原脑水肿、高原肺水肿等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较
4、其他高原人群高重。高原平均气温低、昼夜温差大的特点,容易造成冻伤,尤其是四肢如手、足等末梢毛细血管丰富部位,冻伤会影响人员精细活动等,增加了安置泥石流灾后群众的难度。经历泥石流这种突发性的自然灾祸后,受灾民众精神及心理状态波动较大;而高强度的灾后迁移活动,使人群的活动量增加。并且,受灾民众尽管可能已经习服高原的低氧、平均气温低、昼夜温差大等自然环境特点,但在以上因素的影响下,发生高原特发性疾病的发生率也有所增加。此外,在发生泥石流灾祸后,受灾民众的基本生活条件在短时间内不能得到保障,饮水安全和寓居安全同样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高原泥石流灾后救援特点自然灾祸发生后,根据灾后时间及救援重点不同可
5、分为灾祸冲击期、灾后早期、灾后晚期和后效应期。根据高原泥石流的灾祸特点及高原自然环境的特点,对泥石流涉及人群分为灾后人群和救援人群,不同人群需关注的侧重点不同。灾后人群救援侧重点灾祸冲击期泥石流灾祸发生忽然,目前世界范围内都缺乏准确的预警体系;加之灾祸发生地带的群众情绪惊慌,面对忽然的自然灾祸缺少应对技巧,因而高原泥石流一旦发生,灾祸冲击期容易造成大量人员伤亡。这一时期,救援工作的重心应当是大力搜救、抢救受灾群众,妥善安置后送伤员,同时尽早开展卫生防疫工作。救援工作组首先应与当地医疗单位进行沟通对接,了解当地医疗条件及受灾群众的伤亡情况,成立灾祸卫生应急指挥小组。协同当地医疗气力,制定救援工作
6、计划,合理安排每个救援小组的任务,及时、高效处置受灾群众,轻伤人群合理救治后妥善安置,等待相关部门下一步接收;在泥石流灾祸现场医疗条件不能处理的危重伤员,尽早安全后送。灾后早期指受灾群众从泥石流现场撤离迁移到指定安全地域的时期。这一时期因泥石流灾区基础设施被毁,受灾群众安全寓居条件不能知足、安全的饮食、水供给困难。泥石流导致大量水源遭到污染,以往可饮用的地表水源消失或不能到达安全饮用标准,所以,安全快速地将受灾群众从泥石流现场迁出,并及时提供受灾群众需要的安全饮水和生活用水,协同其他相关单位提供安全的食物供给非常关键。灾后晚期指从泥石流受灾群众在安全地域临时搭建寓居建筑到能够返乡这段时间,时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原 泥石流 灾祸 医学 地理 特征 保障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