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子戏与安徽声腔关系考虑.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柳子戏与安徽声腔关系考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柳子戏与安徽声腔关系考虑.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柳子戏与安徽声腔关系考虑(中国音乐杂志)2014年第一期一、京剧与柳子戏的双向吸收1.京剧中的柳子戏(小上坟)曲调考清朝小铁篴道人(日下看花记)九月重阳后五日自序云:“有明肇始,昆腔洋洋盈耳,而弋阳、梆子、琴、柳各腔,南北繁会,笙磬同音,歌咏升平,伶工荟萃,莫盛于京华。往者六大班旗鼓相当,名优云集,一时称盛。7四大徽班是在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进京的,可见在此前,柳子戏已经进入北京,而且已经是“一时称盛的剧种,这种成熟的剧种也影响了其后构成的京剧。梅兰芳在(东柳重青)中提到:“年轻时常听老辈讲,在四大徽班尚未进京,皮簧调未盛行前,中国流行的曲调有南昆、北弋、东柳、西梆。只要“柳子戏没有看到过
2、。京剧里有一出“小上坟,大家讲是柳子戏,用笛子伴奏、唱词七子成文除了这出戏以外,就再找不到东柳的痕迹,我一直以为这个剧种已经失传了。8京剧中(小上坟)与柳子戏中的【神柳】比拟如下:(小上坟)为六声宫调式,句首行腔多四度跳进,一拍的休止符增加了旋律的顿挫感。共四个大乐句,前半句落“mi,后半句落“sol,结尾落宫音。旋律框架是sol、高音do、中音la、mi、sol。全曲以七言体为主构成曲牌。柳子戏中的【神柳】曲牌是以七言为主构成的上下句体曲牌,其中二板是常用基本板式9。【神柳】曲牌为六声宫调式。包括衬句和三个大乐句,前半句落“mi,后半句落“sol,结尾落宫音。旋律框架是sol、高音do、中音
3、la、mi、sol。比照可见,柳子戏中的【神柳】与京剧中(小上坟)旋律高度类似。2.柳子戏中的【皮簧】考自1790年四大徽班进京后的几十年间,京剧迅速博得了上至皇家下到民间的追捧,戏曲舞台上掀起了一阵“徽班热。皮簧腔的兴起,占据了京城大量的观众群。在皮簧腔兴起的阶段,柳子戏必然会受其影响,进而产生了一批唱【皮簧】声腔的剧目。纪根垠在(柳子戏简史)里将柳子戏中的近三十出(三国)剧目进行了整理下表,从中可见柳子戏的丰富性与兼容性10。柳子戏保留的三国戏在演出时不是以连台本戏的形式演出,而是各以保持声腔原貌的折子戏或是根据声腔一样而衔接上演的。除以上的三国剧目,唱【皮簧】的剧目还有(南阳关)、(李密
4、投唐)、(打金枝)、(沙陀国)、(芦花河)、(赶三关)、(大登殿)、(高平关)、(翠屏山)、(四郎探母)、(挡将)、(南天门)、(三娘教子)、(玉堂春)、(十八扯)摸小虫等。二、柳子戏与安徽声腔互动发展的成因1.音乐本体成因【青阳】“滚调的独特优势是促进柳子戏吸纳的主要原因。皖南“徽池雅调中的“滚调是中国南方、甚至仅仅皖南区域中特有的即兴创作和变化发展的民间戏曲音乐声腔。“滚调早在万历初年从青阳调中酝酿成长,万历三十八年之前,滚调早已从青阳调中发生滋长,极为流行,显然滚调自万历初年以来在舞台上早已成为群众欢迎的调子了。11“滚调的特质在于它的“即兴性,此调之所以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与它的“即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柳子戏 安徽 声腔 关系 考虑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