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就业教育革新(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语言文学就业教育革新(精品).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汉语言文学就业教育革新1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特点汉语言文学专业(下面简称“中文专业)作为一个传统专业,在中国高校中设置时间比拟长,办学历史悠久,文化积淀相对深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也比拟稳定。国家教育部1998年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2003年公布的(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大全),对该专业规定开设的13门课程没有什么变化。业界几乎构成一种普遍的认知,中文专业是传统专业中底蕴最丰赡的一个学科,也是当代大学体系中最稳定的专业之一,有着其学科本身的特点及魅力。汉语言文学专业很难和一些实用性较强的专业,如工程、建筑、医学、会计等一样获得准确的职业定位,更是很难直接和应用型人才挂钩。
2、它作为传统的人文学科,是体现人文精神的最直接的载体,担当着传承与提升全民语言与文化素质的重任1。其主干内容是中外的优秀文学文化遗产,而核心内容则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心,是对本身、别人、集体、民族、国家,乃至对人类的一种认识与社会责任感。为此,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特点在于:所培养的学生主要是从事人的工作的,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学不体如今应用性,而是体如今对社会观念与精神取向的影响上;不注意直接创造能够计量的经济效益,而在于创造无法用数字统计出来的社会效益等,这非常不利于学生就业。浙江大学中文系曾做过毕业生调查,有45.5%的人以为专业的社会适应性不强,需要一年以上才能适应工作环境。社
3、会适应性不够详细表现为动手能力较差,包括无法操作办公自动化设备、对公文的写作不熟悉(18.4%的人在工作困难一栏里选择“应用性文本陌生)等;书生气足,不懂待人接物的技巧(23.7%的人在工作困难一栏里选择“人际关系难于处理);在所学转为所用方面存在缺陷。有54.8%的毕业生以为中文专业缺乏鲜明的特色与可操作性,缺乏实用的技能,似乎是“万金油,但又缺少实际工作的能力2。2汉语言文学专业开展产学结合教育的必然高等教育规模扩大,意味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群众化教育转变,由于社会的进步和当前就业压力的增大,大多数岗位需要有知识,有能力的人才,但也有很多岗位需要的不是理论知识,而是技术和体能,在我国
4、目前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生大多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这些知识在现实中得不到就应有的发挥和应用,大学生就感到就业并不比高中或技校的学生优越。因而,教学实用主义也就成为了教学的主要目的,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而言,必须进行一些必要的改革,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之上,积极和社会接轨。这样也就要求汉语言文学专业必须侧重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必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推进产学结合教育。走产学结合之路,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符合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实践性、应用性决定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必须加强与产业部门的联络,让企业和社会服务机构介入到人才培养中来。其目的就是要以就业为导向,大力
5、倡导产学结合,为学生将来的就业、创业做好准备。以就业的观点指导教学改革,就必须讲求专业的实用性,只要这样学生才能在社会上立足。结合该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即当代“读、“写、“讲这三个方面的能力,必须加以强化3。从目前来看,汉语言文学专业探索产学合作教育主要有下面三种形式:一是产学双方共建教学实习基地,增加学生锻炼的时机。利用专业与职业或行业协会的相关优势,以签订“共建教学实习基地协议书的方式,积极创造条件与行业或单位共建教学实习基地、增加学生锻炼的时机。二是组织学生介入老师承接的各类课题以及介入政府、企业的课题研究,以老师科研带动产学合作教育。三是发挥学生的主观
6、能动性,寻求多领域、多形式的社会实践时机。汉语言文学专业本身在应用上所具有的广泛性与包涵性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实习去向的多样性。3推进产学合作教育的对策及建议实践证实,经过产学合作教育这种方式培养的学生,既具有理论基础知识,又有较强的动手和从事实际工作的能力,适应性强,能尽早地进入岗位角色。但由于产学合作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既涉及到高校的人才培养理念,也涉及到社会、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责任观,还有大的社会、经济环境,经济利益,教育规律与市场规律冲突等问题。因而,产学合作教育的教育方式首先应树立正确的办学理念:树立正确的办学理念包括准确的目的定位、正确的质量意识、鲜明的特色意识、强烈的学生本位意识和教
7、育营销观念等。其次在质量意识上,必须坚持以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发展形式,强调知识的针对性及实用性教育,尽量克制规模主导型的发展形式。教育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在专业设置上不可能也不必要面面俱到,应根据各自的教育资源优势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办出特色专业、精品专业,培养具备特色的人才,加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生命力和竞争力。再次在学生本位方面,要以人为本,把学生的需要和成长放在首位,真正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思想观念。在师资队伍建设上,首先要根据办学需要,合理确定人员构造比例,培养双师型人才,打造适应专业改革的师资队伍。大幅度提高专任老师占教职工总数的比例,同时要有一定比例的外聘老师,为学校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其次围绕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进行教学方法的改进,加快学科带头人和骨干老师的培养,科研教学并重,尊重劳动和首创,真正提高待遇,充分发挥优秀人才的示范作用,尽快构成骨干老师群体。再次培养学生的职业擅于,这是新的教育观念对高等教育提出的要求。要充分利用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人喜好进行个性化教育,培养学生勤钻研、善应用、能创新、会创业的职业能力,并最终在某一职业领域内到达高人一等的技能水平。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