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溉对土温及水稻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精品).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灌溉对土温及水稻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灌溉对土温及水稻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精品).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灌溉对土温及水稻干物质积累的影响为了研究超级稻在双季稻区分蘖时期的最佳控水形式,2014年在华南农业大学农场以超级稻玉香油占为试材进行大田试验。在水稻分蘖数到达不同的2个阶段分别设置2个水分梯度处理,记录了控制灌溉期间土壤温度的变化,研究了其对干物质积累动态、LAI变化动态、光合特性以及成穗率和最终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分蘖期控制灌溉(020cm土层平均土壤相对含水率为(605)%能够扩大土壤5cm深度日温差,减少拔节前干物质积累,提高拔节期净光合速率和生育后期叶面积指数,优化干物质积累动态,最终提高了W1和W2处理的成穗率与产量。因而,在玉香油占分蘖期控制020cm土层平均土壤相对含水率为
2、(605)%,能够到达节水高效栽培的目的。关键词:分蘖期;控制灌溉;土温;干物质积累;成穗率水分胁迫是农业生产面临的最主要的胁迫之一,华南地区山地丘陵较多,降水与水资源分布不均,经常会出现季节与区域性干旱1。在传统灌溉形式下,水稻的水资源利用率只要40%左右,而发达国家农业水资源利用率可达70%左右2,落后的灌溉方式与技术使得水稻灌溉水浪费非常严重。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不断发展,水资源矛盾将进一步加剧,部分稻田缺水问题将日益突出,因而,研究水稻需水规律,减少水稻灌溉水用量,建设节水高效农业势在必行。水稻需水分为生态需水和生理需水,有很大的可调节性,其中分蘖期节水操作性最强3。关于节水灌溉,更多
3、的学者倾向于研究控水对水稻生长后期的影响46,但幼穗分化前期干物质积累动态与成穗率和产量显著相关7,关于这方面的研究鲜有报道,控制灌溉还能够调节土壤温度,土壤温度日温差对水稻干物质积累有很大影响89。分蘖的生长与水稻群体的发展密切相关,分蘖是水稻群体发展的基础,而良好的群体构造能够构成有利于水稻生长的小气候环境,对促进分蘖的生长发育又有着重要的作用,较大的昼夜温差也会促进分蘖产生1011。合理的利用栽培技术措施来提高成穗率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重要方法,而怎样促进分蘖成穗一直是育种和栽培上共同关注的热门问题1213。已有的研究表明,充足的碳水化合物供给是产生和维持水稻分蘖的基础,分蘖数的消长与干
4、物质积累动态密切相关,分蘖期不同的干物质积累会导致不同的茎蘖消长动态,进而影响成穗率,由于成穗率与产量之间的密切关系,因而,在水稻分蘖期调控分蘖数量对于讨论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具有重要意义7,14。要做到节水高效栽培,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就要对作物高效用水生理调控与非充分灌溉技术进行研究,关于分蘖期控制灌溉对水稻生理特性的影响在之前已有叙述15,本试验将试着从控制灌溉对土壤温度以及光合特性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方面进行阐述,研究分蘖期控制灌溉对产量的影响,以期为水稻节水栽培提供理论根据。1材料和方法11试验设计试验选用超级稻玉香油占为试材,于2014年在华南农业大学教学试验农场进行,试验共分早晚双季
5、,分别于3月11日、7月15日播种,4月8日、8月2日移栽,4苗/穴,移栽密度为20cm20cm。试验共设置5个处理,分别如表1所示。其中,高产水稻一般预成穗数要求为22050万穗/hm2;中度晒田为晒田至020cm土层平均土壤相对含水率为(605)%,重度晒田为晒田至020cm土层平均土壤相对含水率为(405)%。试验为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为4m6m,每处理3次重复。使用北京雨根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BL715D型土壤水分监测仪分别记录处理期间020cm深度土壤相对含水率;使用BL-711型液体环境温度记录仪分别记录处理期间地表、地下5,20cm深度土壤温度。施用超级稻专用肥1.5t/hm2,
6、根据73施用基肥和分蘖肥,其他田间管理措施保持一致。12测定内容与方法分别于处理期(T1)和拔节期(T2)选择晴朗的上午,每处理随机选取长势一致的水稻9株,于9:30开场使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LI-CO公司,美国)测定稻株最顶端完全展开叶(光量子通量密度设定为1000mol/(m2s)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Cond)、蒸腾速率(Tr)以及水分利用率(WUE)等光合特性,其中叶片水分利用率WUE=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分别于拔节期、齐穗期和成熟期选取长势一致的具有代表性的单株20片完全叶作为标准叶,测量其长宽,根据叶面积=0.75长宽(成熟期为067),烘干称重后用来换算整
7、蔸叶面积,以计算叶面积指数(LAI),每处理重复3次;LAI衰减指数=(齐穗期LAI成熟期LAI)/齐穗期LAI16。于拔节期标记长势一致的水稻20蔸,并分别于拔节期、齐穗期和成熟期选取3蔸水稻样株进行干物质测定,于105下杀青30min之后转至80下烘干至恒重后称量干物质重,以计算干物质积累量。使用Excel2010进行数据处理,Origin81进行绘图。2结果与分析21不同深度土壤温度的变化特征因各处理持续时间不一致,本试验以均值来表示晒田期间各处理不同深度土壤日温差的变化差异。土壤温度的变化是土壤随着太阳辐射和大气温度的变化进行吸收或释放能量的经过。图1显示,当深度达20cm时,土壤温度
8、受太阳辐射的影响逐步减小,日温差及各处理间差异不大,而晚季于8月份晒田,太阳辐射强烈,同时又失去了水层的缓冲,其20cm深度日温差仍显示出较大差异。其中20cm深度下,早季土壤温度日温差差异不大;晚季平均日温差为163194,均大于CK,其中各处理最低温均低于CK,幅度为025069。5cm深度下水稻根系丰富,此深度下的温度变化对水稻生长影响较大。晒田控水使得土壤白天升温迅速,夜晚降温也快,但由于含水量降低,使得土壤的保温性下降,进而加大了温差10。如图1所示,早晚季5cm深度下土壤日温差均大于CK,各处理早季温差为415508,高于CK的366;晚季在579634,高于CK的466。晚季数据
9、显示,随着晒田程度的加深,日温差也在不断增大,其中W1(分蘖数到达预成穗数的70%且020cm土层土壤相对含水率为(605)%和W2(分蘖数到达预成穗数的80%且020cm土层土壤相对含水率为(605)%处理日温差较CK高1131.30,W3和W4处理则较CK高153168。同时,各处理日平均最低温也低于CK,降幅为094143。土壤表层温度比内部温度变化幅度要大,早季为689754,高于CK的600;晚季为8018.59,高于CK的774。由于没有水层,加之处理进程也不一致,使得各处理间也表现出一些差异,总体与5cm深度土壤一致,即重度晒田的平均日温差要大于中度晒田的平均日温差。22光合特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灌溉 土温 水稻 物质 积累 影响 精品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