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与货币转型.docx
《利率市场化与货币转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利率市场化与货币转型.docx(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利率市场化与货币转型(金融论坛杂志)2014年第八期一、近年来数量型货币政策操作的特征在回答怎样看待利率市场化背景下货币政策施行的有效方式这个问题之前,有必要首先概述一下近年来中国数量型货币政策操作的一些重要特征以及所面临的局限性。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包括存款准备金率、政府债券买卖、外汇买卖和中央银行金融票据发行与回购等等。这些工具的共同特点是,它们的运用都直接并立即反映在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从这个角度看,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操作可以以视为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调整王国刚,2010。而且,从中央银行与存款机构的互相关系来看,两者资产负债表的变动通常具有密切的联动性,即前者或后者资产负债表的变动多
2、少会快速地甚至成比例地反映到后者或前者的资产负债表上。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中的负债项目流通中现金、准备金和央行票据多少对应着存款机构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项目,而资产项目政府债券持有和外汇储备持有也与存款机构资产负债表中的负债项目有关系。总之,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所影响的对象主要是货币供应及其变动,即各类存款的变动。我们能够结合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依次来检查上述四大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的变动情况,并看看他们各自所面临的问题。一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率是近年来中央银行相对频繁使用的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其重要性从存款准备金余额占中央银行总负债的比重可见一斑。图3显示2011年1月至2014年2月期间存款准备金
3、余额及占总负债比重。能够看出,在所考察的三年多时间中,存款准备金余额持续增加;存款准备金比重在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持续上升,从40%上升到65%;随后,该比重围绕65%水平呈现小幅波动情形。存款准备金余额占中央银行负债总额的65%,表明这是近年来中央银行负债方政策工具中的最重要一项。毫无疑问,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对货币供应和信贷变动的走势都有显著的影响,在货币供应和信贷走势出现重大变动趋势时尤其如此。但是,当货币供应和信贷走势“相对安静冷静僻静时,即它们的增长率未出现显著变动时,存款准备金率作为一项政策工具的使用就可能不那么具有灵敏性。从前面提到的一个情况银行间拆借利率在2013
4、年比2011年和2012年都有所上升来看,这正好表明,在维持存款准备金率相对稳定的时候,货币市场上的利率行情却可能出现重要变动。从国际经历看,很多国家的中央银行近年来都放弃了存款准备金率作为一项重要货币政策工具。其中的缘由有多个方面:首先,在存款资金总规模已特别宏大的背景下,任何幅度上的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都会对银行体系的运行带来显著的冲击效应。其次,历史上,存款准备金作为一种预防银行体系风险尤其是流动性风险的办法,近来越来越多地由银行机构资本金充足度的监管所替代。第三,在各国金融市场日益开放的背景下,存款准备金率的差异及其变动都可能成为影响跨境资金流动的一个重要因素。概括地讲,存款准备金率是一
5、个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但这个政策手段不合适于用作货币政策“微调的工具。二外汇储备资产积累作为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中资产方的外汇储备资产的增长,严格意义上不等同于中央银行的其他货币政策数量型工具。中央银行之所以购买外汇资产,主要目的是在国际收支顺差即境外资金持续大规模流入的背景下维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假如讲外汇储备资产及其变动也是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那么,这显然是一种被动性的政策工具。图4显示2011年1月至2014年2月外汇资产余额及其在中央银行总资产中的比重。由于外汇储备资产已换算为人民币标价,这里的数字多少掺和了汇率变动的影响。尽管如此,我们仍可从中看出一些趋势性的情况。首先,在这个
6、时期之初,外汇资产比重已到达很高的程度,超过了77%。这表明,外汇储备已成为中央银行资产方最重要的项目。其次,在整个考察时期内,外汇资产余额及其比重基本上都保持了上升趋势,仅在2011年最后几个月到2012年年末之间出现过绝对额基本稳定、相对额有所下降的情况。第三,自2011年年中以来,外汇储备在中央银行总资产中的比重平均水平超过80%,理论上已有接近极限的嫌疑。在常规货币体制下,中央银行必然持有国内资产,即外汇资产比重不可能到达100%。后面有关政府债券持有的情况也从一个侧面讲明了这一点。外汇资产的大量持有客观上不利于中央银行针对国内宏观经济形势而进行货币政策调整。前面提到,进入21世纪以来
7、,准备金率频繁调整,在很大程度上出于冲销外汇储备资产的快速增长的目的,即阻止本币资金供应随外汇储备资产的增长而同步增长。换言之,外汇储备资产增加伴随着中央银行对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的反向使用。随着人民币汇率体制转向具有更多弹性的体制和中国国际收支平衡状况的变化,外汇资产的增长趋势将逐步减缓。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调整将因而获得较多的灵敏性,即不再显著地受制于外汇市场行情的牵制。同时,汇率体制的更多弹性客观上也会为中央银行使用利率工具提供更多的空间。反过来讲也是一样,如欲让利率工具发挥更大作用,中央银行应减少外汇资产积累。三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买卖是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即通过公开的证券市场上的交易,
8、中央银行买进政府债券增加货币供应,卖出政府债券回笼货币市场资金。在各国货币政策实践中,政府债券买卖之所以成为流行的货币政策操作工具,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在一国金融市场上,本国中央政府债券通常被视为风险程度最低的资产,中央银行以此方式进行货币政策操作,通常不发生风险转移问题。二是此种操作经过规范的证券市场,具有必要的透明度,公众不必产生信任和自信心问题。图5显示2011年1月至2014年2月政府债券持有及占总资产比重。在这考察期间,政府债券持有比重仅为5.7%,随后还不断有所下降,到2014年4月降低至4.7%。这表明,政府债券持有在所考察时期内未成为货币政策操作各项工具中的重要一项。理论上看,
9、中央银行增加持有政府债券,意味着增加货币供应,促使利率国债收益率下降;减少政府债注:这里“政府债券持有对应于原表中“对政府债权。数据中国人民银行网站:“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图52011.012014.02政府债券持有及占比持有,则意味着减少货币供应,促使利率国债收益率上升。实际情况能否如此,还应参照中央银行在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上的其他操作,例如参看下面所讲的央行票据发行与回购的情况。并不能简单地讲,从图5所显示的政府债券持有趋于减少的情况就立即得出自2011年年初以来中央银行在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操作的结论。但是,至少能够讲,减持政府债券的操作应对国债收益率乃至银行间拆借利率行情多少产生了一定影
10、响。国债收益率是货币市场上极其重要的利率指标之一。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国债收益率甚至具有基准利率的作用。这也意味着,在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中,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的重心将会更多地转向对市场基准利率的关注,并且因而愈加重视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中的政府债券持有上的操作。四央行票据发行与回购中央银行金融票据是一种货币政策工具的创新,旨在回笼市场流动性,即金融体系中的短期性资金。它是公开市场业务政府债券买卖的一个反向操作,具有对冲性质。更准确地讲,央行票据的对冲性质主要针对外汇市场操作,即在国际收支大规模顺差和央行不断吸收外汇储备资产的背景下,发行央行票据可起到至少部分地回收货币供应的作用。图6显示,20
11、11年年初时,央行票据发行余额为3.85万亿元,约占当时中央银行总负债的14.3%。这两个数字都超过了当时政府债券的水平1.54万亿元和5.7%。可见在那个时候央行票据的重要性已超过传统类型的公开市场业务。从图6中还可看到,从2011年年初到2014年2月,央行票据发行余额几乎呈现直线减少趋势,到考察期结束时余额数已减少至7760亿元,其占央行总负债比重降低至2.4%。假如讲发行央行票据属于对冲型紧缩性操作,那么,回购央行票据就是非对冲性松动性操作。联络前面提到的政府债券持有的变动,我们能够看下面两者在2011年1月至2014年2月变动之和:政府债券持有余额在期间内减少108亿元,央行票据余额
12、在期间内减少30741亿元,两者的净值为30633亿元。也就是讲,传统类型的公开市场业务和创新型的央行票据两者共同的结果是,在所考察期间内,通过这两项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的操作基础货币供应净增加3万亿元。据此,不能以为这一期间数量型货币政策操作属于紧缩性的。很明显,从中央银行的数量型货币政策操作的角度还难以解释为何货币市场利率在所考察期间出现上升的变动。换言之,这也意味着数量型货币政策操作与货币市场利率走势之间并不必然存在高度的对应关系。假如讲货币市场利率在利率市场化完成之后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那么,显然对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作用的局限性应有足够的认识,并因而推动货币政策的转型。二、货币市场与信贷
13、市场的利差在现行的体制下,存在两种利率:一是充分或接近于充分的市场化的利率,二是仍然遭到政策管制的利率。前者能够由银行间拆借利率来代表。当然,属于这类情况的利率指标其实还有很多,例如,国债收益率、各类信誉类债券的收益率、2012年7月以后的银行贷款利率等。后者则以银行存款利率为代表。根据现行政策规定,所有国内商业银行对个人存款客户支付的利率分别对应的期限支付中国人民银行所确定的“基准利率并在有限范围内浮动。这种情况,已有研究者称之为“利率双轨制何东、王红林,2011。根据一样期限进行比拟的原则,图7显示了近三年多以来活期存款利率规定利率与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的走势,图8显示了同一时期中1年期定期
14、存款利率规定利率与银行间1年期拆借利率的走势。对后一个比拟,需要稍加讲明的是,这个期限上的银行间拆借业务并不如隔夜拆借那么活跃,前者的交易额每月数亿元或十来亿元远不如后者那么大每月上万亿元甚至数万亿元。这里仅仅出于按同期限进行比拟的考虑,分别将它们排列在一起。从图7和图8显示的情况看,值得注意的趋势有三:首先,银行间拆借利率波动性远大于规定利率。在所考察期内,规定利率的调整发生了4次,分别在2011年2月、4月、7月和2012年6月;银行间拆借利率水平几乎每个月都在发生变动,而且经常在一月之中的每个交易日和交易时刻也发生变动。这不仅讲明银行间拆借利率已经高度市场化,也表明在存款利率上的政策性规
15、定的调整是相对不频繁不活跃的。其次,按一样期限口径,银行间拆借利率显著高于银行存款利率。在所考察期间,活期存款利率平均水平为0.41%,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平均水平为3.05%,两者之差2.65个百分点;类似地,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平均水平为3.16%,银行间1年期拆借利率平均水平为5.02%,两者之差为1.86个百分点。第三,两种利率的走势未出现任何明显的趋同倾向,即利差的变动在时间上未表现出任何缩小的迹象。就活期存款利率与隔夜拆借利率而言,图7中的C曲线即利差曲线固然出现了宏大波动,但在所考察时期中尚未见到稳定的下降趋势。前面提到,整个时期中这个利差的平均值为2.65个百分点,在2014年最初
16、3个月中,利差值分别为3.01、2.14和1.95。近期的数字能否意味着持续性的下降,似值得关注。后面将要讲明,若利率市场化得到进一步推进,资金若在货币市场包括银行间市场和普通存款市场之间自由流通,这种利差将不可避免地缩小。上述几点观察表明,银行间拆借利率与存款利率之间的差异是显著的,而且是持续性的。显然,这种差异可以以讲是“构造性的,即存在某些构造性或者讲政策性的制度障碍,它们阻止了资金自由地从普通存款市场流向银行间市场或者讲货币市场,阻碍了银行间市场或货币市场利率向普通存款市场上的利率水平靠拢。在开放的条件下,银行间拆借利率应向普通存款市场上的利率水平靠拢。对此,应有一个补充讲明。就中国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利率 市场化 货币 转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