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支农资金管理调研报告 (2).docx
《财政支农资金管理调研报告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政支农资金管理调研报告 (2).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财政支农资金管理调研报告为了全面了解和把握我市财政支农惠农资金管理现状,及时总结近年来创新管理所获得的成效,查找资金管理使用经过中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研究进一步加强管理的措施。今年以来,我们把支农惠农资金管理的目光聚向资金流向的“终端环节,先后选择我市个不同层面的县、区、镇、乡等,通过收集情况和召开部分县、区、乡财政及农口部门负责人座谈会,以及对部分重点支农惠农资金逐笔、逐环节追溯直至资金“落地等方式开展调查研究,全面了解我市支农惠农投入底数和管理制度设计、管理制度执行、资金全程监管以及资金“落地效益,认真听取了基层财政及农口部门和群众的意见与建议。据调查统计,我市支农惠农投入大幅度增。20
2、14年财政支农惠农总投入为万元,比2008年增加万元,增长%,其中上级财政支农惠农投入万元,比增加万元,增长%;本级财政支农惠农投入万元,比增加万元,增长%。平均每个区(镇、乡)投入为万元。调查结果表明,通太多年来综合治理,当前我市财政支农惠农资金管理力度明显加强,资金使用绩效明显提高。一、我市财政支农惠农资金管理基本情况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更直接、更有力的强农惠农政策措施,尤其是今年以来,我市全面推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不断加大了财政对“三农投入,促进了农业、农村快速发展。全市财政部门在各级检察、纪检、审计等部门不断加强对“三农资金审计监督的基础上,紧紧围绕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3、转变理财观念,创新监管方式,从下面“七个方面着力构建支农惠农资金安全高效运行的体制机制,违纪违规现象大大减少,支农惠农政策效应逐步凸现。(一)着力打造资金安全运行通道。通过今年以来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推进,财政资金的拨付自上而下基本上实现了封闭式运行。在市级层面上,上级下达和本级预算安排的农业财政口支农惠农资金走向大致分为三类:一是各项直接发放的惠农补贴资金,主要包括农作物良种补贴、退耕还林补贴、能繁母猪补贴等,全部由市级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到金融机构,通过“一折通发放,只要申报、公示、审核程序到位,补贴政策就能全面落实到位。二是各项间接惠农补贴资金,主要包括农机购置补贴、动物疫苗补贴资金、棉花
4、良种补贴、转移培训补助资金等,主要通过政府招投标和国库集中支付的方式,直接支付到商品和劳务供给商。三是项目建设资金,包括用于农业、林业、水利、扶贫开发等项目资金,除少数特殊项目外,一般都要务实行市级财政报账制或委托乡镇财政所报账制。一个项目资金到县后,既要经过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工程监理、工程验收等规定程序,又要经过项目所在地公示和乡镇财政所、乡镇政府、县农口主管部门、县财政部门分管财政的政府领导逐级审核签字后,才能通过国库直接支付到供给商或施工单位。实行严格审核后的国库直达,取消了项目资金在部门“遨游的各个环节,大大减少了资金的流失和浪费。(二)着力健全管理制度建设平台。管理制度建设是财政
5、部门依法行政的前提和基础。我市全面推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以来,市财政局从健全和完善制度建设入手,构建了一整套科学合理、层次明晰、分工明确、覆盖全面的支农惠农资金管理制度体系,汇编印发各地执行,确保支农惠农资金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各县、区结合当地实际,对各项支农惠农资金管理也都制定了详细操作办法,在制度建设层面上实现了“无缝对接,有效地防止了管理制度“缺位现象。县财政局针对近年来农业自然灾祸频发,农业救灾资金管理“缺位现象,及时制定了(防汛救灾资金物资管理使用暂行办法)。县建立了(财政资金分配、拨付和使用情况的跟踪反应制度)和(基层财政所农业专管员制度),确保财政支农惠农资金始终处于有效监
6、控之中。县针对前些年财政监督发现的问题,积极制定整改措施,从制度建设入手,制定了各类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利用会议、检查、新闻媒体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博得了社会的广泛支持,资金管理明显加强。县、县、区、区、区等地财政部门,结合当地实际和支农投入重点,进一步细化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扶贫开发、支农资金整合等一系列专项资金拨付程序,制定管理办法,为管好用好财政支农资金提供了制度保障。(三)着力构建部门联合共管机制。实践证实,支农惠农资金的监督与管理,不是财政一个部门的事情,应根据各级政府部门职能划分,建立财政和农口部门职能相匹配的联合共管机制。为此,市财政局制定了(关于加强财政支农资金责任管理的施行意
7、见),根据“谁审批、谁建设、谁负责的原则,明确了市、县、乡财政与农口部门各自在财政支农资金监督管理和使用中的责任,通过行政处罚、绩效分配、工作考核等方式,不断强化管理责任追查,做到项目建设有人管,资金风险有人担。县的县、区、乡三级层层签订责任书,把惠农补贴落实情况纳入综合目的考核。县财政局在(关于印发加强财政支农资金责任管理施行办法的通知)中,还增加了“乡镇人民政府责任条款,使责任体系愈加完善。县政府进一步延伸和细化管理责任主体,强调把好“四关:即财政部门管资金,严格根据资金拨付程序和进度拨款,严把资金拨付关;项目主管部门管项目,对项目真实性负责,严把项目审核关;审计部门对资金的分配、使用、管
8、理和效益情况进行审计监督,严把审计监督关;监察部门对分配、管理和使用中违纪违规行为进行查处,严把责任追查关。县制定了(县加强财政支农资金责任管理施行办法),建立县政府统一领导、财政部门和农口部门通力协作的管理责任体系,明确各自应承当管理责任,严格根据相关法律和政策规定追查责任。县狠抓管理责任赏罚体系建设,将资金管理使用情况与来年的经费预算、项目申报挂钩。(四)着力规范管理末端操作程序。此次所调查县、乡,都基本取消了单位资金账户,基本实现了个人工资、惠农补贴财政“一折通发放和项目资金国库集中支付的改革目的。在直接惠农资金管理方面,补贴申报程序必须经过农户申报、入户登记、村“两委班子核实、以村为单
9、位张榜公示、财政核查、乡镇政府审核县直有关部门复核、县政府领导审批等程序后,县财政再向金融机构拨付资金,确保了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县采取“四个一措施:指标统一下、补贴一卡发、结算一线通、服务一站办,确保惠农补贴政策落到实处。县实行惠农补贴发放“五直达:即惠农政策“直达群众、数据测算“直达详细对象、补贴凭证“直达个人、补贴资金“直达享受对象、督办检查“直达基层。在项目资金管理方面,严格实行报账制管理,对项目建设中到达政府采购标准的工程、设备、服务等支出,全部实行政府招标采购;对大宗材料、设备、劳务等能够直达终端的支出,实行国库集中支付,从源头上杜绝挤占、挪用行为。县通过严格实行项目工程款支付逐级
10、审核和县级报账制管理,确保了资金支付安全规范,在县国库收付中心设立京山县财政支农资金整合项目资金专户,严格实行报账制管理,做到支出核算到项目,资金支付直达项目施工单位。县严格根据“项目申报、财政评审、下达计划、施工建设、联合验收的程序,对农村安全饮水、病险水库整治、小农水建设等相关项目资金,严格根据项目建设进度拨款。2014年,财政支农资金直接支付率达90%以上。(五)着力突出资金使用管理创新。一是大力推进支农资金整合。近年来,在全市逐步开展了以县为主、以主导产业或新农村建设为平台、在资金管理渠道和用处不变的前提下,整合各类用处相近的各类财政支农资金,吸引社会资金,集中投入的自主整合形式。从的
11、整合资金亿元、吸引社会投入亿元,发展到的整合资金亿元、吸引社会投入亿元,大大提高了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益。县以产业为平台,先后整合各类支农资金万元,引导社会投入万元,用于项目。县以中央财政当代农业生产发展专项资金万元为引导,整合各类财政支农资金万元,吸引社会投入万元,施行建设项目,开发兴建生产基地。县整合支农资金亿元,集中解决农村“产业发展难、出行办事难、安全饮水难、学生上学难、有病就医难、提高素质难、改变环境难、民主管理难等“八难问题,有效地促进了产业发展,改善了农村相貌,增加了农民收入。县围绕产业发展,整合各类支农资金项万元,引导社会投入达万元,促进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二是推行“以奖代补、民办
12、公助、先建后补、以资代劳、财政贴息、贷款担保等方式,放大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县从开场,县财政每年安排植树、改水、修路各万元“以奖代补资金,用于生态和基础建设。2014年通过政策引导,建成通村公路公里;解决了万农村人口的安全饮水问题;完成造林面积万亩。县投入奖补资金万元,用于口农村给水水库的改造。区近年来每年财政投入上千万元资金,主要通过以奖代补方式,重点扶持、三大产业发展,2014年本级财政扶持资金已达万元。三是积极推进管理创新。我市把各级财政支农投入纳入市财政专户,根据项目进度及时将资金拨至施行单位,会计账务、施行方案和工程资料在市财政备案留查,既保证工程进度需要,又体现了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财政支农资金管理调研报告 2 财政 支农 资金 管理 调研 报告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