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落带生态系统氮素截留转化分析.docx
《消落带生态系统氮素截留转化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落带生态系统氮素截留转化分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消落带生态系统氮素截留转化分析摘要消落带是陆地与水体(河流、湖泊、水库、湿地以及其它特殊水体)之间的生态过渡带,具有独特的生态水文学和生物地球化学经过,是截留和转化NH4+、NO3-等非点源氮素进入水体的最后一道生态屏障.整合已有相关研究成果发现:1)植物固持作用改变氮素在土壤-植被-土壤-大气中相对存在位置,2)微生物反硝化作用将氮素从系统内永久性地去除,是消落带生态系统氮素截留转化的主要机制,但其相对奉献率仍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在不同流域背景条件下,影响消落带生态系统氮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主要生态因子变化较大,很难确定地下水位高低、植被状况、微生物属性和土壤基质等哪一个生态因子是驱动消落带生
2、态系统氮素循环的关键因子.研究方法的局限性、大的时空尺度数据的缺乏以及对植被宽度认识的模糊性,是导致消落带生态系统氮素截留转化结果变异性大的主要原因.因而,应在消落带生态系统详细研究区位环境因子基础上,利用数学模型、GIS、RS等数学分析方法及同位素示踪和气体联用测定等定量分析技术等从不同时空尺度研究消落带生态系统氮素的循环与转化规律,以实现消落带生态系统氮素截留转化最优化,为消落带生态系统的科学管理提供理论基础.关键词生物硝化-反硝化作用;生物地球化学经过;富营养化;生态水文经过;植物吸收消落带,也称河岸带,常被译为riparianbelt、hydro-fluctuationbelt、wat
3、er-level-fluctuatingzone等,是江河、湖泊、水库等水体因季节性涨落使土地周期性淹没和出露构成的干湿交替的水陆衔接地带1,具有独特的生态水文学经过、生物地球化学经过和生物地理区系,是水陆生态系统间生物流、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交换场所,对进入消落带生态系统氮、磷、沉积物等非点源截留和去除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潜在价值.国内外相关观测结果表明,消落带生态系统能够显著地降低地表水和地下水中NH4+、NO3-含量,是控制NH4+(铵态氮)、NO3-(硝态氮)等非点源氮素通过消落带缓冲区进入邻近水体的最后一道生态屏障2-5.但过量外源氮素输入将引起流域水体一系列生态和环境问题6-9
4、,怎样有效地提高消落带生态系统对NH4+、NO3-等非点源污染物的截留和去除效果,降低地下水污染,遏制地表水富营养化趋势,已成为当前水体环境十分是二级水源保护的首要任务之一.然而,目前有关消落带生态系统氮素截留去除效果的观测结果差异非常大,不同流域消落带生态系统氮素截留去除率有的高达100%(如NorthCarolina10),有的低至0%(如Poland11).Spruil10、King8、Knies9、Weissteinert等6先后对卡罗莱纳州不同植被宽度消落带生态系统氮素截留去除效率进行比照研究发现,即便同一流域消落带生态系统在不同时间、不同研究人员获得的研究结果也不尽一样.这主要归属
5、于影响消落带生态系统氮素截留转化生态因子较多,环境异质性较高,很难确定每个生态因子的相对奉献率.单一实验室模拟和样带原始观测数据积累对系统内氮素发生、转化及其去除经过解释能力很有限,迫切需要将不同来源数据进行整合分析.Mayer等12、Zhang等13先后就美国、加拿大和欧洲等不同国家和地区消落带氮素截留去除效率及相关生态因子进行多元分析,但仍没有得出明确的结论.有鉴于此,本文就消落带生态系统对氮素的截留转化主要机理及其影响因子进行综合分析,凝练出目前在消落带生态系统氮素截留转化研究经过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提出了消落带生态系统氮素截留转化研究潜在的几个突破点,以期为深化理解消落带生态系统氮素
6、截留去除规律提供新的思路,为消落带生态系统可持续经营和管理提供科学根据.1消落带氮素截留转化主要机理氮素存在-3至+5多个价态,在生态系统内主要以NO3-、NH4+、颗粒氮和其它氮氧化物形式存在.这些氮素在流经消落带生态系统经过中能够通过消落带特定地形、地貌和植被组合对地表径流进行有效拦截,使颗粒性氮素化合物沉积、溶解性氮素化合物浸透、(集水区)淹水氮素化合物富集,进而被植物和微生物吸收、储存、固持、转化、吸附,进而实现系统氮素截留去除的效果.但NO3-、NH4+等非点源性氮素介入生物地球化学经过复杂多样,更与周围环境因子存在多重复杂耦合作用(表1).如溶解性有机氮不能有效地被植物吸收和利用,
7、NH4+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极易到达饱和状态,而NO3-具有极强的淋溶能力,容易从土体中流失14.但在不同消落带生态系统内,二者在对土壤氮素截留去除的相对奉献率存在较大的争议.1.1植物固持植物吸收是消落带土壤氮素输出的一种主要形式,尤其是处于植物快速生长阶段的轻度富营养化消落带生态系统氮素截留去除的主要途径.植物根系从地下水中吸收氮素,将其转化为各种氨基酸或其它的含氮化合物,随植物的蒸腾拉力或采用主动运输方式运输到植物地上部分,在非木质化生物量部分短期积累、在木质化生物量部分长期积累、或直接被运输到植物叶片被利用构成各种含氮有机化合物或代谢产物15,在植物有机体中长期滞留,或以凋落、死亡及其
8、它形式回到土壤16,适时收割植物地上部分能够去除生态系统内相当部分的氮素.综述目前的观测结果表明,国内外关于植物对土壤氮素固持能力的争议较大,其相对奉献率为5%至78%不等15-18,但大部分低于20%,且多为模拟湿地试验.究其原因在于植物体内氮素积累量是由植物体生物量决定的,随着植物生物量的收获,植被对氮素截留和迁移效果才能增加.但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为了保证消落带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性,植物的收割(loggingormowing)强度有限,而且只能在远离河岸的地方进行.植物根系对NO3-、NH4+的吸收和中长期储存改变氮素在土壤-植被-大气中的相对存在位置7,为系统内不同形态氮素在不同时间尺度和
9、空间尺度再分配提供一种可能.消落带深厚枯枝落叶层和疏松土壤构造能够显著延长NO3-、NH4+在地表和地下径流的水力驻留时间10,为植被固持、土壤吸附、微生物转化及其它生物地球化学经过创造了有利条件.1.2微生物硝化-反硝化作用在消落带生态系统氮素循环和转化经过中,微生物硝化-反硝化作用发挥着重要作用.消落带生态系统含有大量的周期性淹水输入和高地径流输入的不稳定有机化合物,地下水位较高,土壤水分常处于饱和状态,更存在季节性淹水,极易构成好氧-兼氧-厌氧交替的土壤微环境,有利于微生物十分是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的活动19,构成了反硝化作用热门区域(hotspots)(图1)20.反硝化细菌在厌氧异养
10、条件下将氨化作用、硝化作用产生的NO3-或外源输入的NO3-通过一系列代谢中间产物(NO2-、NO-、NH3OH、NH2OH)复原为气态氮(NO、N2O、N2)而使氮素永久损失的生物化学经过21-22,是消落带生态系统氮素截留去除的最佳途径19,22-25.但影响微生物十分是反硝化细菌群落构造和生物活性的生态因子诸多,外因主要有径流中NO3-浓度、O2含量、pH、温度、有机碳的可利用性等19,26-27,内因则主要是微生物种群构造组成.外因和内因在不同背景条件下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使得通过单一的研究方法、研究手段或样点研究测得的反硝化速率具有较大的差异.对NO3-奉献率(去除效率)表现为30%
11、至100不等24-29.尽管目前植物固持和微生物硝化与反硝化被以为是消落带生态系统NO3-、NH4+截留去除的两种主要途径,但整合已有观测结果却发现,二者在不同背景条件下对系统内氮素截留去除的相对奉献率差异较大,这讲明在消落带生态系统内一些生物和非生物因子能够通过直接和间接方式调节植物固持和微生物硝化-反硝化经过,进而以一种非常复杂的网络调控方式影响整个系统对氮素的截留去除效果.2影响消落带生态系统氮截留去除的生态因子2.1消落带水文特征消落带中的地表径流和浅层地下水通过水文学经过将水体和邻近的高地联络起来,构成了系列水分梯度和养分梯度,是决定消落带土壤及植被因子能否有效拦截氮素截留转化的关键
12、30-33,地下水位的高低及其流动方向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NO3-、NH4+等非点源氮素在什么时刻、什么地方发生生物化学转化经过(图1).整合研究发现,消落带地下水位较高,富含氮素水流能够直接通过土壤浅层径流流经消落带进入河流,不均匀分布的植被根系能够短暂地截留大部分氮素化合物,在根际周围构成厌氧-好氧-厌氧交替的微环境,有利于反硝化作用的发生;当浅层地下径流流经植物根际周围时,植物种类越多,根系交织越复杂,微生物对土壤氮素网络调控越强,根系对NO3-、NH4+的利用强度越大32.Kellogg等34发现,NO3-的损失效率与其在地下水的水力驻留时间呈正相关,驻留时间越长,NO3-的损失效率越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消落带 生态系统 氮素 截留 转化 分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