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孟伉先生的书法艺术(精品推荐).docx





《刘孟伉先生的书法艺术(精品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刘孟伉先生的书法艺术(精品推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刘孟伉先生的书法艺术刘孟伉先生在15岁1909年那年,其求学经历发生了影响他一生的重大转折,那就是他的堂兄贞安先生让他来贵州省开州署衙。刘孟伉先生于本年9月29日出发。贞安先生致函启哲公称先生“虽经长途跋涉其间万县至重庆是徒步亦无风尘之色,气体充实;而读书之志又切,所呈文字均有资质,尤为可喜。“自此,遂在贞安先生亲身指导下研读经史,博览文史书籍,研治中国文字学,学习诗文,书法和篆刻。这种教育方式是中国非常高级的,在世界也是独特的,其效果远远超出现代大学文史类也就是国学的博士生的水平。由于我们如今的大学虽讲是文史不分家,然而文学有文学院或中文系,史学有历史学院或历史系。书法篆刻为美术类的第二学科
2、,有北京师范大学办的,也有中央美术学院和中国美术学院办的。全国约有近九十所大学设此专业。四川滞后,只要四川大学办了,而且才办两年,还暂不能在本省招生。教学内容的设置和教学目的也不尽一致,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1910年,为清朝宣统二年,这时四川的存古学堂正式开学。这年刘孟伉先生刚16岁,从堂兄贞安先生学刚刚一年左右。贞安先生在致启哲公信中称先生“经史均读的不少,词章杂学,金石篆隶均通晓,书法尤有长进外面笔墨应酬多令伊,或比侄写出稍胜,一时知名士均甚赏其学识。9这里的侄是贞安先生的自称。清宣统三年1911年,爆发了辛亥革命。导火线是四川的保路运动转变为武装反清起义。清政府命端方率武昌新军入川镇
3、压。趁武昌空虚,革命党人策动武昌新军起义,中华民国诞生,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此时刘孟伉先生17岁,其师贞安先生致启哲公信中称先生“于中学四库门径一切均有八九分了然,写字及金石刻印尤征宿慧,篆隶行书皆比侄高,金石刻印直可成家。唯诗文未多作词亦有门径,然所看不少,再加研究,吾乡无敌手矣。1912年,为中华民国元年,刘孟伉先生18岁,由于清政府倒台,“十月二十四日他随恩师贞安先生从贵州抵达万县,不久即返故里,继续在贞安先生指导下学习,并与彭聚星、郭文珍、谭以大等皆云阳或万县举人,与刘贞安友善过从。回到故土,18岁的刘孟伉先生又从贞安先生学长达9年,直到他26岁任四川奉节联中文史老师。1921年先生任
4、万县四川省立第四师范国文老师,并指导学生学习书法篆刻。先生27岁1921年时碰到别人生中的重要大事,即“先生兼任四川陆军第二混成旅旅部书记,与该旅第一团团长友善。1925年,“被任命为国民党中央特派员,全权管理四川军事问题。11月先生赴重庆,任郭汝栋部秘书。12月,中共重庆地委军委成立,任顺泸起义总指挥。第二年,“经介绍,先生任泸州驻军四川陆军第四混成旅旅长袁品系旧部旅部秘书长,对袁做争取工作。1927年刘孟伉先生33岁时,“策动了袁部参加顺泸起义,参加中国共产党,是此次起义的主要政刘孟伉篆刻作工人员之一。综上所述,笔者以为:刘孟伉先生的父亲是极其认真尽责的一位好父亲。先生4岁就丧母,这对他是
5、非常重大的打击。有如此情况的儿童大多都无法正常成长,甚至夭折。他的父亲能承当责任,不为流俗阻挡,不为生活重担的压迫而低头,本人当教师,给5岁的儿子亲授(尔雅)(毛诗)(尚书)。父亲教他读书,教他作人,教他立志整整六年时间,这样的家长难能可贵,可敬可佩。父亲是他健康成长的关键,这是他的运气之一。他的第二位教师是罗友琨先生,这是他独具慧眼的父亲安排的。这位教师应该不是一位闭目塞听的人,首先他让刘孟伉先生临写北碑(郑文公碑),并且也旁及小欧之字。也就是讲就算刘先生11岁时开场习书法,起步也颇高,是从北碑入门,碑帖结合。同时,罗先生还让他学作经文、策论和古近体诗,这是他的运气之二。他最重要的教师是他父
6、亲的侄子,长他24岁的堂兄刘贞安先生。贞安先生很注意这位堂弟的学业,经常通过信函向他的伯父建议。毫无疑问,刘孟伉先生从恩师刘贞安先生学长达11年时间,这是非常不易的。首先是刘贞安非常看得起这位堂弟,后者能读书,而且极其用功,非常有上进心。其次是他父亲也很看得起本人的侄子,他愿意将本人的大儿子托付给他。贞安先生在公务之外指导刘孟伉先生研读经学,博览文史书籍,治文字学,习诗词歌赋、书法篆刻等。刘先生下力颇深。在他17岁那年,贞安先生就以为先生“金石刻印直可成家。刘贞安先生“少与同里谭以大,云阳郭文珍垦治朴学,隐然以著述自命。他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会试河南,中进士,历任贵州永从、开州、印江知
7、县。这位“县官老爷正直、爱憎分明、体恤民情。他有着读书人的良知,不愿与腐败的官员同流合污。他以为“清政日乖,乱象已见,非常有眼力,看得很准。他对本人的处境左右为难:顺旨则伤民,恤民则逆上。故凡今之保卓异号循良者皆民贼也!若前任驻军但取能邀誉之事择要为之。一切疾痛疴痒置之不问,亦未尝不名利双收,饱食飏玄且有能名,但苦民耳!刘贞安先生给予刘孟伉先生的教学能够讲是费尽心血,终使他成为本人最得意的弟子。刘贞安先生是刘孟伉先生的引路人和导师。这是刘孟伉先生的第三运气。刘先生的第四运气是与的交往。生于1892年,开县人,在1911年的辛亥革命中参加学生军,1914年参加中华革命党。1921年与刘孟伉先生初
8、识时,是川军中的左派,并于1926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刘孟伉先生亦在翌年于顺泸起义中参加中国共产党。这与的引导启发关系极大,甚至能够讲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引以自豪的独立于世界艺术之林的奇葩。在中国书法教育史上,传统的书法教育主要有三种形式:即学校教育、师法传承和家学渊源。学校教育是一种普世教育。大多数朝代的统治者都是汉族。他们得了天下就兴教育、办书院,书法教育也欣欣向荣。少数民族统治者得了天下,亦从未轻视教育,也使之获得空前的繁荣和发展;只要战乱时代,如五胡乱华除外。学校教育由于具有群众化、普及化、基础化的特点,加之研习书法要有所成就,需要的时间非常长,所以单纯的学校教育一般不容
9、易培养出大师级的书法家。师法传承是师傅带徒弟,如刘德升是东汉书法家,被称作行书之祖,他带出了两位徒弟,即钟繇和胡昭。西晋卫恒(四体书势)载“魏初有钟胡二家,为行书,俱学之于刘德升。东晋谢安是“学草,正于右军。此种师承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需要演变为间接地以师授徒,但这是一种异化。本质上以师授徒与师傅带徒弟完全是两码事,在当代已经演变为“自学的一种方式。笔者经过长期的比照研究数十年,以为师傅带徒弟,究其专业课而言,在现代艺术院校的多种艺术类专业课中,都是离不了的,十分是硕博教学更是如此。如今国家不是又提倡中医以师带徒吗?家学渊源,盛于东晋和南朝各国,这是由于门阀制度确实定推进了此种教学方法盛极一时
10、;但直到今天,它仍然存在,如著名书法家刘东父先生,刘奇晋先生,他们父子就有积淀厚实的家学渊源。尤其是如今尽力抢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多种名录中也存在着家学渊源。刘孟伉先生的书法篆刻艺术的师从既有家学渊源,也有师法传承即师傅带徒弟,但是家学渊源只能占其三分之一,其余的三分之二应为师法传承。师傅就是他的堂兄刘贞安先生。论及书法教学与书法艺术教学,笔者感慨良多。现代的书法教学与书法艺术教学,还远远跟不上我国已成为全世界第二大经济大国的需要。教育部早在三年前就下发文件,规定全国的中小学生都要开设书法课,由于种种原因主要无师资,光成都市区就缺师资三千余人,根本无法付诸实行。笔者今年和去年的年初两次列席省
11、政协会议,参加教育组的讨论,两次在教育组发言我都是关于书法教育的问题,但至今收效甚微。我以为中小学生的书法教学和中小学的开展足球运动,都非常重要,应同等对待。书法艺术教学是直接进入艺术殿堂的教学,四川大学艺术学院的书法专业固然晚于全国六七十所大学的书法专业的开设,但总算设立起了。但两年来只招了24名学生,并且由于省考试院的规定限制,两届学生都没有一名是在四川招的学生。现代中国的书法艺术,正在缓慢地向前发展着,这是由于有关方面的盲目、无知和腐败制约着向前发展的通路。假如各位书法艺术的“大师“专家“同道能仔仔细细地研究,学习刘孟伉先生的书法篆刻艺术的师承及学习道路,倡导普及与提高,实事求是,摒弃吹
12、牛拍马和官大好题字,是一则一,是二则二,反对指鹿为马,反对黑白颠倒,抵制拜金主义,这才能有书法艺术的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到来。刘孟伉先生的书法艺术总的特点是天赋超迈,功力深厚,力能扛鼎,气魄无穷,气贯长虹。笔者非常赞同下面几位先生论及刘孟伉先生的书法艺术的看法革命前辈,教育家张秀熟先生评其画像:“先生风骨清,双目炯炯,气度潇洒,而又博学多识,读其诗,见其书法,如见其人。寥寥数语就活龙活现地将一位既是坚持原则的老革命家,又是功力深厚的书法家,还是倜傥不羁的今之诗人跃然于纸上。著名书法教育家、资深理论家祝嘉先生曾讲:“刘先生的书法浑厚雄健,自是不凡,厚薄不关肥瘦,字瘦而厚更其高明。清超之气充满行间
13、,是不可多得的,点出了刘孟伉书法的某些特点。张爱民先生的(不可忽视的遗存)和(简述刘孟伉早期学书历程对其书风的影响)二文,对刘孟伉先生的书法艺术进行了全面深化的击中关键的分析。张先生的(简述刘孟伉早期学书历程对其书风的影响)将刘孟伉先生的早期学书历程分为三个阶段,即5岁到15岁之间是从父入塾,为第一阶段;15岁到18岁为第二阶段,是随堂兄刘贞安先生学习;第三阶段是从民国元年到民国9年秋,即1912年1920年。张先生以为刘先生在第一阶段是夯实基础,是童子功,研习的主要碑帖是北碑(郑文公);第二阶段是在堂兄刘贞安先生的指导下,“研习汉隶最勤,功夫极深;第三阶段是“在这八年时间,刘孟伉先生可能在刘
14、贞安的指导下,其学书的取向主要是行草此论尚需进一步考证。张先生最后总结了刘孟伉先生早期书法艺术的学习经过,“其经过无非是先生承家之学,扎根传统,以楷隶篆行草为突破口,夯实基础的最重要的阶段,是先生整个书法研习经过中重要的一环,为构成先生独特的书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张爱民先生的(不可忽视的遗存)更是一篇不可忽视的文章,固然自称是浅讲,其实是相当深化。张先生通过刘孟伉先生38岁时书的(云阳县东城公园纪念之碑)的深化研究分析,以为:“此碑结字偏方,多数字外轮廓呈上宽下窄的不规则梯形。他十分指出“点化向背之间有褚遂良的影子,这是大多数研究刘孟伉书法艺术者所忽视的。此结论是进一步拓宽研究内容的不可多得的
15、揭示。张先生讲刘孟伉先生的楷书积累不仅有魏碑、有小欧即欧阳询之子欧阳通、有颜真卿、还有褚遂良等,“初唐四杰,先生占有三,所以张先生指出“此碑能够窥视出刘孟伉浸淫碑学的书法渊源。提及刘孟伉取法,大多以为崇颜重欧,并于汉碑用功甚勤。此讲并不全面。刘孟伉书法的主调,仍源魏碑。蔡华义先生也以为:“刘孟伉30年代的楷书其总体神态师法褚遂良(阴符经)。不过笔者以为,先生的书法从上世纪20年代中期的楷书(治家格言)的拓片,可看出其取法褚遂良就非常明显。笔者以为刘孟伉先生的书法固然其主调仍源魏碑,但他的魏碑笔法由于来自(郑文公),该碑是主要用圆笔的魏碑,所以与一般魏碑者的笔法有较大的区别;加之他在汉碑方面远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刘孟伉 先生 书法艺术 精品 推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