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最后陈述制度构建研究-精品文档 (2).docx
《刑事诉讼最后陈述制度构建研究-精品文档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刑事诉讼最后陈述制度构建研究-精品文档 (2).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刑事诉讼最后陈述制度构建研究摘要: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被告人享有最后陈述权,但未规定被害人享有最后陈述权。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虽有诉讼主体地位,但其在庭审中的陈述更像是证人证言,缺乏独立性和主动性,不符合当前被害人权利保护的司法趋势。构建符合恢复性司法本质要求的被害人最后陈述制度,是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的应有之义。针对被害人最后陈述在刑事司法中被忽视的现状,阐述了被害人最后陈述制度的正当性及法律价值,提出在借鉴美国被害人影响陈述制度的基础上进行制度设计,以期促进我国诉讼法制的完善。关键词:刑事诉讼;被害人陈述;最后陈述权;被害人权利保护一、被害人最后陈述权问题的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下面简
2、称(刑事诉讼法)第193条第3款规定了被告人享有最后陈述权,其目的在于保障被告人在刑事诉讼程序中充分行使辩护权,进一步落实被告人的人权保障。然而,这却导致了被害人最后陈述权被忽视的司法现状。被害人与被告人在刑事诉讼中的利害关系是对立的,双方的诉讼权利保障构成了刑事诉讼中人权保障的基本内容,忽视双方中的任何一方都是片面的、不适当的1。作为刑事诉讼一方当事人的被害人,其在庭审经过中有陈述本人意见的权利,这也是程序正义的应有之义。关于被害人最后陈述制度,我国目前并未对此进行立法构建。被害人陈述权是被害人的一项重要程序权利,也是实现被害人刑事程序介入的核心权利。在刑事诉讼中,近代国家刑罚权侧重于国家对
3、犯罪的发现、证实和处罚,这导致了被害人逐步在刑事诉讼中处于被忽略的境地。被害人通常会因公诉机关的存在而被遗忘在庭审的角落,尽管是诉讼主体之一,在刑事诉讼中被害人更像是一个证人存在。被害人地位的衰弱致使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往往是案结了事不了,削弱了司法裁判的公信力。这引起了人们的反思,人们开场呼吁对被害人的权利进行保障,如美国的被害人权利保护运动,使得被害人的权利保护得到重视,这被欧美法学界称为“重新发现被害人。在完善本国被害人权利保障法律制度的经过中,美国的被害人影响陈述制度便是一个典型例子,值得我国在构建被害人最后陈述制度的经过中去学习和借鉴。被害人权利保护符合当前的司法发展趋势,我国的(刑事
4、诉讼法)对被害人陈述权也进行了相关规定。根据(刑事诉讼法)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联合制定的(关于规范量刑程序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下面简称(量刑程序意见)的规定,被害人能够提出量刑意见,并讲明理由,可以以向法院提交量刑证据,并就与量刑相关的事实、证据进行辩论,这表明被害人有权就损害事实对其造成的影响加以陈述。但只凭这些规定并缺乏以填补被害人在最后陈述权上的缺失,被害人在当事人权利的天平上仍然处于失衡状态。二、构建被害人最后陈述制度的正当性一被害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相对分离的需要固然检察官代表国家起诉被告人既是为了保护社会公共利益,也是在保护被害人的利益,被害人利益
5、与社会利益在根本上具有一致性,但是,被害人利益与社会利益是无法完全等同的。检察官的求刑权主要是站在国家的立场上,而被害人却不能不考虑被告人对本人及其亲属的影响2。损害行为确实毁坏了原有的社会秩序,但我们不能忽略的是,损害行为也侵犯了被害人的个人利益。被害人的诉讼主体地位不能由于公诉机关的存在而被忽视。在公诉机关向法院提出公诉请求的同时,被害人天经地义有为本人利益申辩陈述的权利,由于公诉机关提出的公诉请求并不能将被害人的所有请求包含在内。毕竟,被害人本人遭受了损害行为的损害,被告人对其造成的影响最为深入,公诉人很难体会到损害行为对被害人造成的影响和伤害。被害人最后陈述能够全面地表达损害行为所造成
6、的苦痛,进而便于法官对该损害行为的社会危害性以及被告人的人身危害性进行全面评估,有利于准确量刑。这是公诉机关所不能替代的。二诉讼构造科学性、刑事判决公正性的需要科学的诉讼构造要求程序中的各个主体到达互相制约、气力平衡的诉讼状态,给予被害人一定的平衡救济,这符合科学诉讼的要求。在最后陈述的环节中,被害人能够表达其真实想法,以弥补其诉讼权利遭到的忽视。为了实现诉讼对抗构造的平衡,在审讯经过中,仅有检察官及被告人的介入是不够的,被害人作为利害关系人也应当介入进来。在公诉机关、被告人、辩护律师等其别人进行陈述后,程序正义要求被害人也享有同样的陈述权,由于被害人才是真正遭受损害的那个人。我们不能简单地以
7、为,由于被告人享有最后陈述权,所以也应赋予被害人也享有最后陈述权。毕竟被告人还有一些特有的权利,总不能逐一都复制给被害人。构建被害人最后陈述制度并不是由于被告人有最后陈述权,被害人最后陈述权是程序正义的要求。被害人的最后陈述能够对案件的事实和细节进行补充,有助于公正裁判,由于综合多方面因素的司法裁判结果比单纯考虑被告人因素的裁判结果更为公正。三恢复性司法的本质要求恢复性司法是一种关注被害人遭受的损失的恢复程序,强调犯罪人对其造成的损害承当责任,重建社区和平的犯罪反响方式。构成恢复性司法基础的基本原则,是正义要求恢复被损害者的权利。直接卷入犯罪和被犯罪影响的人假如愿意,应当有时机全面介入对犯罪的
8、反响3。目前,恢复性司法已成为当前司法的主流趋势,其主要目的是实现被害人与被告人之间的调解以及被害人的本身修复。而被害人最后陈述制度恰好能够为被害人与被告人提供沟通沟通的时机,这也能让被告人更深入地认识到其损害行为造成的法律后果,认识损害行为的性质以及给被害人和社会所造成的伤害。与美国的被害人影响陈述制度一样,被害人最后陈述制度的建立符合恢复性司法的基本原则和本质要求,使被害人的诉讼地位得到维护,损害行为所具有的个人特征得到应有的关注,被害人的个人利益得到应有的重视。允许被害人在法庭上进行最后陈述能够促进被告人与被害人之间的沟通,引起被告人对被害人的同情,有利于被害人与被告人的调解以及被告人的
9、本身修复。三、构建被害人最后陈述制度的法律价值一被害人权利得到尊重,报应观念得到疏导比起惩罚被告人、获得赔偿,被害人还有遭到尊重、介入刑事司法的需求。通常以为,当被害人获得应有的赔偿、被告人也遭到了应有的惩罚时,被害人的权利就已经得到了保护。实际上并非如此。作为损害行为的亲历者,被害人有权就案件处理发表意见。另外,遭到损害的被害人往往倾向于要求法庭重办被告人,即便法庭已经作出了判决,被害人可能仍不满意,导致案结了事不了,随之产生更大的矛盾和纠纷。这个时候就需要有一个适宜的制度去疏导被害人的这种报应心理。赋予被害人最后陈述权,让其在法庭辩论终结时表达本人的情绪或痛苦,并针对被告人的量刑问题发表意
10、见,使被害人感遭到本人在刑事诉讼中的价值和尊严。被害人最后陈述制度体现了对被害人的尊重,让权利尊重权利,进而疏导了被害人的报应观念。二被害人情绪得到发泄,自觉认同司法裁判事实上,被害人在损害中除了遭受身体上的重大损害或经济上的损失外,还不得不承受心理上的痛苦煎熬。被害人最后陈述制度给予被害人一个发泄情绪、消除怨恨的渠道。被害人最后陈述对被害人有一定的心理治疗作用,当被害人在法庭上陈述所遭受的伤害时,他受伤的心灵能够得到部分治愈。也许,被害人的最后陈述并不能对最后的判决结果有本质影响,但至少为被害人发泄情绪提供了诉讲的途径。再者,陈述损害行为所带来的伤害也许会使被害人不得不经历第二次痛苦,但当被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刑事诉讼最后陈述制度构建研究-精品文档 2 刑事诉讼 最后 陈述 制度 构建 研究 精品 文档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