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艺术作品中的人格精神(精品).docx
《书法艺术作品中的人格精神(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书法艺术作品中的人格精神(精品).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书法艺术作品中的人格精神书法艺术在古人的生活中,是用于把赏、品味作品的气韵,古人对书法的概念和理解与当今人们的认识理解不同,古人的生活节拍、社会发展、信息沟通比拟缓慢,书法作为日常沟通的重要工具,更是士大夫们赖以精神依托的载体;当代人们的生活节拍快,信息量大,书法已失去日常沟通工具的作用,取而代之是电脑打字。当代人的生活中,艺术作品是富含文化的艺术表达形式和美术表现形式有机统一的美工品。书法艺术自古以来就是神韵、品格的表现载体,书法艺术的根源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假如不继承经典,不承传传统,那么,书法艺术仅仅是一个空壳罢了。一、书法艺术的人格象征意味书法艺术的表象是书法家的人格、人品和心理、情
2、绪。一个书法家的人格、人品、文化修养对作品的有直接影响,这种影响是通过书法家对书法艺术的审美取向,作品的经典继承境界显示出来。如启功先生,出身于宫延贵族,自幼接受了高等文化教育,在宫延诸多文艺瑰宝的熏陶下,其本身就具有浓厚的古典经典艺术气味,加上启功先生天资聪明,在传统文化积累丰厚,其笔端自然流露出高雅、静穆、雍容、淳朴的艺术气味和神韵。书法艺术在古代的艺术审美观中,有两方面的价值取向理论。一是自然物象理论,自然物象理论是形容、联想、描绘书法作品美的韵致和意境,如书法的结体,取势、留白、疾缓等矛盾通过艺术的处理与自然物象的有机结合。二是人格象征理论,从作品的闲雅,俊逸,妍美、雍容等表现出来的气
3、质、神韵来阐述,概括书法家的人格、人品、文化修养,进而评论书法家的作品档次和艺术境界。这两大理论的历史渊源可追溯至魏晋朝代,一直延续至宋代。到了明代初期,书法作品从小品转变为中堂,从桌几小把玩件到进入厅堂,从艺术把赏过渡到观赏,自然物象理论逐步与人格象征理论有机统一结合,成为一体。进而明、清以致近当代以来,书法的美学包含了自然物象与人格象征的方面的审美评定。如清代刘熙载提出了书既“肇于自然,与“由人复天的书法艺术理论,即是我们当今人所表述的“书如其人,书法即是人格、人品和自然物象的有机结合体。书法家通过点画、结字、章法等使书法具有生命的活力和精神内涵,书法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表现,也不仅仅是自然
4、物象美学的表达和升华,更是人的精神意境和心灵的映现。二、古代书法作品的内涵与人格精神首先,我们要熟知中国儒家文化和书法历史。书法史上“天下三大行书经典:(兰亭序)、(祭侄文稿)、(黄州寒食帖),分别是古代三位著名书法家王羲之、颜真卿、苏轼所作。王羲之受庄子的思想所影响,颜真卿受孔子思想和fo家思想所影响,苏轼侧是儒家文化与道教文化结合的典范。王羲之的(兰亭序)给人以清、逸、闲、散的艺术趣味和精湛、娴熟的技法;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蕴含着中国儒家思想的凛然正气,体现出儒家入世的积极精神;苏轼的(黄的寒食帖)体现着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精神相貌,展现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气度和气节。书法作品在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书法艺术 作品 中的 人格 精神 精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