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生网络传播道德建设的对策(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大学生网络传播道德建设的对策(精品).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论大学生网络传播道德建设的对策1引导大学生坚持建设性立场,文明上网设置议题或介入网络互动要坚持建设性立场,积极健康和文明理性表达诉求。要有独立的判定,不盲目从众,不捕风捉影,不被表象迷惑,对网络传播内容进行科学的、有根据的分析,弄清楚事情的本质,不使事态向着复杂、偏激的方向延伸,不扩大事端。摒弃反主流思维、质疑一切的思维、恶搞的思维,以建设性的思维介入网络互动,推动社会发展。把目光从个体利益和个人情绪上转移开,从有利于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有利于社会各阶层的和谐,有利于增进人民群众对于党和政府的信任的高度,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以正确态度和理性立场促使事态向可控和理性方向发展,为解决事件创造良好
2、的网络舆论气氛。教育大学生理性考虑、文明表达,自觉做到不危害国家安全、危害社会稳定、违背法律法规、违犯社会公德的有害信息;不咒骂、侮辱、恶意攻击别人;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不偏激、不暴力、不煽动;不散播淫秽色情、诈骗、赌博、暴力、恶搞等不良信息;借鉴有益的信息、抵制有害的信息,做理性、文明的网民。信息坚持以人为本,不以吸引眼球为目的,尊重当事人,关注受众生命健康。尽可能全面而平衡地把握相关的信息,尊重别人发言权利、包涵多元价值观,尊重法律制度,遵守法律规范,理性介入公共事务。自觉树立合法使用网络传播工具的观念,使其成为有益于社会发展、有益于互相沟通的工具,决不能将其作为扰乱社会秩序、损害别人
3、利益的工具。2引导大学生树立道德主体意识,提升道德选择能力网络空间或网络社会并不独立于现实社会之外,是现实社会的延伸,网络传播中的人际交往关系,从本质上看仍然是现实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适用于现实社会传播的法律和道德准则同样适用于网络传播。网络传播的主体仍然是生活在现实世界当中的人,在网络上发表言论是要负责任的。一些大学生之所以出现网络传播道德失范问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网络的虚拟化、匿名化的传播方式使他们持有“反正谁也不知道我是谁的侥幸心理,丧失了道德主体性,降低自我道德要求,失去了道德选择能力。因而,解决大学生网络传播道德问题,首先要把重点放在培养大学生的道德主体性上,从内心信念层面确立
4、网络传播道德观念。大学时期是一个人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此时大学生的突出特点就是思想活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但是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却相对较差,网络上腐朽落后的思想观念、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乃至反动的文化思想和生活方式极其容易造成大学生价值取向的迷乱。培养主体身份感,确立主体概念,使他们能清楚地认识到一个负责任的传播主体在网上活动,虚拟自我与现实自我本质上是一致的。引导大学生站在网络互动对方和现实社会“熟人的位置上,站在别人的角度“客观地观察本人,想象他们怎样感悟本人的言语和行为,想象对方言语和行为确实切道德后果,把本身作为本人的一个客体加以认识和评价,协调内在的心理冲突,产生正确的主体意识。其次
5、,提高大学生的道德选择能力。以学生发展为本,施行人文关心,培养学生真善美和谐统一的网络人格。给大学生提供影响、选择、服务和引导,为他们提供一个选择、反思、构建和改变自我的空间,教会大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态度、方法、批判精神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介入意识,提高道德选择、判定和评价能力。注重大学生的道德养成教育,鼓励他们介入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陶冶情操,提高思想觉悟,培养独立观察考虑能力。最后,树立网络传播道德意识。在德育课中增加网络传播道德的内容,遵守网络传播道德规范,约束本人的行为,注重小节,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3提高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网络为公众提供了海量信息,网络中信息无边无际
6、、纷繁复杂,其中既有精华又有糟粕,网站编辑又很难管理整个网络言论,假如大学生不具备良好的媒介素养,缺乏正确的判定能力,则很难抵制其中的毁坏性信息。所以,大学生准确认识网络媒介、合理选择与使用、正确解读、鉴别与把握网络信息,以及有效地利用网络获得所需要的知识、技巧与能力的程度和水平,在当今已经成为社会公民最基本的生存能力与生活技能。大学生网络传播出现道德失范问题,网络传播工具被滥用或误用,与作为网络传播个体的大学生媒介素养不高有很大关系。媒介素养主要是指对各种形式的信息进行选择、理解、判定、传播、解读和生产的能力。大学生媒介素养的高低,决定了他们利用网络传播工具的目的和手段,决定了他们的网络传播
7、对社会影响的方向和程度,也决定了他们的网络传播道德状况。要推动大学生合理、合法、健康、节制使用网络传播工具,必须提高他们的媒介素养。加强对大学生媒介素养培育,指导大学生用批判的态度去接触和分析网络信息,提高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的分析、判定和辨别能力,在信息消费和生产经过中自我把关,做好本人的把关人,自觉履行网络传播中的社会责任,抵制和拒绝不良信息,共同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传播秩序。提高大学生信息传播的把关能力,引导他们对本人内容的真实性及其社会影响把好关,对本人再传播的信息和言论把好关,对于不能验证真实性的信息,对于有损别人权利、危害社会安全和公共利益的言论等,坚决不予和转载。接受、信息、转载信息和
8、介入网络互动,不能为了争抢时效而失去正确性,不能为了制造轰动而放弃科学性,不能为了追求娱乐而迎合低俗。4树立大学生在网络传播中的社会责任意识个性化、自由性、虚拟性和匿名性的网络传播使得一些大学生意识不到本人的传播者身份,在网络中随心所欲,忽略了本人应该承当的社会责任。网络传播是自由的,它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能够自由发表意见的平台,但它绝不是宣泄情绪的私器,而是建设国家、发展社会、服务群众的重要途径。作为网络传播道德的核心,社会责任既是网民公共介入的起点,也是其归宿,更是公共介入行动的原则指南。每一个介入网络传播的大学生都应该明确本人所肩负的历史责任,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加强大学生网络传播中的社会责
9、任感,既有利于大学生通过网络提高自我和介入改革开放当代化建设,又有利于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健康发展。牢固树立社会责任意识,加强网络传播社会责任感,是每一个大学生介入网络传播都应当重视并积极实践的问题。首先,树立远大理想,牢固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把个人理想融入到中华民族复兴的社会理想之中,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思想的侵蚀,努力提高道德水平,逐步加强社会责任感。其次,负起把关人的传播职责,主动扮演好把关人的角色,坚持以真实性和社会公众利益作为信息选择和传播的标准,接受和传播信息进行自我把关,把低俗的信息拒之门外。注意本人的表达方式以及本人的意见表达可能带来的社会影
10、响,不能单纯地以本人的好恶发表言论,对本人的话语负责。最后,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介入网络传播,必须以履行社会责任为根本目的。处理好个人与集体、自我与别人、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对禁止什么、提倡什么和应该做什么、怎么做要有明确态度,自觉接受道德限制,履行社会责任。5培养大学生网络传播自律精神网络的虚拟性和匿名性削弱了道德他律作用,而以自觉性、自主性和自控性为特点的自律内省机制对网络环境下的传播行为有更好的道德约束效果。解决大学生网络传播道德失范问题,培养自律精神,提高自律能力是最佳途径和主要保障。改革高校德育内容,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就要注重引导大学生构成优良的道德自律能力,引导学生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
11、和行为准则分析本人的行为,引导大学生自觉地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促使大学生养成健康的舆论和自律习惯,进而构成内在稳定的品德。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计算机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参加网络传播道德的内容,开设网络道德教育课程,让大学生明确网络传播道德规范,提高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认知水平,加强其自律意识。注重养成教育,培养大学生知行统一的网络传播道德观,使自律成为一种习惯,成为大学生自觉的意识和行动。引导大学生自觉做文明网民。还能够在网上开展网德大讨论等活动,加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和法制观念。搞好慎独教育,培养慎独境界,使他们能做到慎始、慎微、慎隐、慎言、慎辨,加强道德意志。开展体验式网络道德教育活动,在体验中规范网络行为,培养大学生的自我约束力。加强网络传播监控管理和法律惩治,以他律促进自律。加强网络传播立法,规范网络传播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加大执法力度,依法依规查处网络传播中违犯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污染网络环境、危害网络信息安全和公共利益的行为,加强网络传播的内容检查和监管,决不给各种谣言和违法信息提供传播渠道。加强技术研究与管理,以技术控制有害信息的传播。利用校园网加强对大学生网上传播行为的管理,完善网络监督机制,倡导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的荣辱观,维护健康有序的网络传播秩序。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