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论通货膨胀论文 (2).docx
《价值论通货膨胀论文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价值论通货膨胀论文 (2).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价值论通货膨胀论文一、马克思关于通货膨胀的货币论范式在传统政治经济学要义中,马克思的通货膨胀理论的货币分析范式基础是货币流通理论。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在经历了简单或偶尔价值形式总和或扩大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货币这一演化历程之后,开场以正式身份进入商品流通领域,执行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储藏手段、支付手段等职能。货币流通以商品流通为基础,有着其围绕商品流通实际需求的流通规律。纸币作为价值符号而代表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之后,在金属货币流通规律基础上,其发行量应限于它所代表的金银的实际流通数量。在政治经济学意义上,假如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就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据此,马
2、克思以为,所谓通货膨胀,就是由于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所引起的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货币贮藏的蓄水池,对于流通中的货币来讲,既是排水渠,又是引水渠;因而,货币永远不会溢出它的流通的渠道1154。长期以来,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学者绝大多数都从货币流通的视角来研究传统政治经济学视域下的通货膨胀,仅有少数学者从马克思价值理论的角度来审视通货膨胀,但仅是分散在一些论文中的部分段落之中,并未构成体系,更谈不上研究范式。在当代经济学中,通货膨胀作为一种“一般物价水平持续地、显著地上涨,其本身是一个涵盖商品和货币的二维量:商品本身价格上涨和货币相对价格下降。单一地从货币本身价值视
3、域来审视通货膨胀这一范畴,不免导致一种一维化倾向,不符合马克思主义注重整体性的逻辑,而且也难以深入地批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剥削性。因而,整理和归纳马克思价值理论中与通货膨胀具有密切理论脉络的部分,并最终构成一种范式的导向,对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现代的新发展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二、马克思关于通货膨胀的价值论范式关于价值的决定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主流经济学的一个重大分歧。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以为,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规律又进一步说明了商品的交换根据商品的价值实行等价交换。价值的构造是c+v+m(c为已经消耗并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生产资料价值,v为工人必要劳动创造的
4、价值,m为工人剩余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在这个构造中,c+v为成本价格,即企业用于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资金消耗,m表现为利润p。价值构造决定了价格构造,p=k+l+s,其中k、l、s分别代表资本、劳动、土地等要素奉献者的收入,即融资成本、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等。从政治经济学逻辑上看,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因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通货膨胀的价值论分析必然要经历一个由价值到价格的抽象推导脉络,也必然要经历一个由价值构造到价格构造的详细分析经过。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应首先明确最为重要的一点,即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价格分析与宏观经济学中“通货膨胀的价格能否对应的
5、问题。众所周知,西方微观经济学中的“价格是单一产品或要素市场供求平衡所构成的平衡价格,与西方宏观经济学中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应构成的全社会总体平衡价格水平并不对应。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价值作为由抽象劳动创造、由最具一般性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构成的范畴,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一般性,作为其表现形式的价格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一般性。宏观经济学中的“通货膨胀,即“一般价格水平的显著持续上涨,这个“一般价格水平是各类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加总的平均数性质的物价指数,具有高度的代表性、抽象性和一般性。由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域下的“价值及其表现形式“价格这个最具一般意义的范畴去推断“一般物价水平这另一个具有一
6、般意义的范畴,较之单一市场价格推断总体市场价格而言,具有逻辑上的自洽性。而从市场价值的角度审视,马克思以为,“市场价值,一方面,应看作一个部门所生产的商品的平均价值;另一方面,又应看作是在这个部门的平均条件下生产的,构成该部门的产品的很大数量的那种商品的个别价值2,即市场价值是由平均生产条件下生产的商品的个别价值决定。这里,市场价值与价值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把各种生产条件下的产品生产量作为权数而考虑进去。英国经济学家鲍尔以为,在通货膨胀问题上,“我们应当将一般价格水平看作某种平均价格,并考虑它囊括了哪些价格,这些价格怎样加总一般价格水平需要反映多种价格的行为,而且我们还必须将这些价格进行某种形式
7、的加总。各种价格的重要程度并不一样,因而,通常有必要将一般价格水平表示成各种价格的加权平均值,这样每种价格的变动对整体的奉献就与其重要程度对应起来。3在概念界定上明确了之后,能够展开进一步的分析。1价值构造分析。(1)劳动力价值分析。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劳动力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所消耗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由于劳动力是劳动者活的劳动能力,所以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能够复原为生产知足劳动者生存的生活资料所需要的社会必要时间。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以为,构成劳动力价值的内容主要有三项:一是维持劳动者本人所需的生活资料价值;二是维持劳动者家庭所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三是为使劳
8、动力获得一定的技能所需的教育和培训的费用。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就是劳动经过,以上是劳动力价值变化的基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导致劳动力价值变化的条件,它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各个部门劳动生产率变化而变化的。因而,只要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变化了,劳动力价值才会变化;而要使这些生活资料价值降低,只要提高生产这些生活资料的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从当代产业部门发展来看,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分工的专业化,生产“生活资料的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在总体上保持着不断提高的趋势。这意味着一定劳动时间内生产的生活资料使用价值量越来越多,但所构成的价值总量却不变,进而平均物化到单位生活资料消费品中的劳动量就越少,单位
9、生活资料消费品中的价值量就越小。因而,从以上分析来看,随着经济形态的演进和科技革命的深化,在技术创新、分工合理化、产业构造优化等因素作用下,决定劳动力价值的“生活资料消费品的价值量是不断减少的。价格作为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假如根据传统政治经济学理论中二者同向变化的论断,则价格应该越来越低,若按此规律则通货膨胀不会发生,而事实是“生活资料消费品的价格在不断地提高,这意味着,价格与价值固然是表现形式与内在本质之间的关系,但也会出现背离。这种“背离,绝不是一种割裂的关系,而是在外生因素作用下的变化趋势的一种偏差。(2)转移价值分析。与劳动力价值不同,这部分价值主要是指消耗并转移到新的产品中的生产资料
10、价值,与劳动力价值一起构成新产品的成本范畴,是新产品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生产资料是生产中使用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总和,所以涵盖的范围很广,详细包括土地、矿藏、机器设备、原材料等等。这种“生产资料的生产部门,即马克思所阐述的第I部类,即中间产品的生产行业,在现实中主要包括装备制造业、采矿业、能源行业及部分房地产行业,如前所述,劳动价值理论同样适用于对生产资料的价值分析。在经济分工全球化、资源配置国际化的背景下,生产资料的生产部门的先进技术已不能被发达国家所垄断,技术流动速度与创新速度较之以往大为加快,世界范围内生产资料的生产部门劳动生产率得到了极大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降低了单位生产资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价值论通货膨胀论文 2 价值论 通货膨胀 论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