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保险发展问题-精品文档 (2).docx
《农业保险发展问题-精品文档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保险发展问题-精品文档 (2).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农业保险发展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要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农业风险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农业发展中的核心问题,目前农业保险是很多国家普遍实行的一种农业保障方式,其主要的目的是用于降低农业生产中碰到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所以大力发展农业保险,对于促进新农村建设,实现五个统筹发展战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保障农业和农村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农业保险在我国的发展却没有得到大力推行,很多问题亟待解决。一、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现状和特征(一)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现状在新
2、中国成立后,以和农业生产合作化运动的第一次制度变革中,农业保险获得了初步发展,1950年成立不久的原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就在山东、北京、四川等省市试办了家畜保险,后来又在山东、江苏、陕西等省试办了农作物保险。20世纪80年代,我国农业在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第二次制度变革中,农业保险发展迅速。我国1982年起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的各地分公司开场试办种植业和养殖业保险,1986年以后新疆建设兵团农牧业保险公司(现已改名为“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在建设兵团范围内举办农业保险。此后,民政部的农村救灾保险、农村保险互相组织等纷纷出现,各地掀起了兴办农业保险的热潮,但由于当时实行的是国家财政兜底的计划经济
3、体制,尽管在1982-1994年间农业保险的平均赔付率在95左右,实际损失2,196亿元,但各家保险公司对农业保险的成本和盈利考虑较少,所以还是根据各地需要创办了不少险种。随着1994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向市场化体制转轨,我国的农业保险业务便日益萎缩,很多地方甚至停办。2004年以前国内只要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和中华联合两家产险公司在少数地区维持创办。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央政府对“三农问题的重视使得尽快建立农业保险制度成为社会热门问题之一,尤其是从2004年起,中央政府连续四年在一号文件中相继提出“加快建立、“稳步推进、“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2006年(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
4、农业保险“三补贴政策。2007年4月,在政府对“三农的投入持续增加的大趋势下,中央财政决定当年拿出1O亿元进行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试点,试点省份确定为吉林、内蒙古、新疆、江苏、四川、湖南6个省区,由中国人保、中华联合和吉林安华3家保险公司将介入试点,此举极大的促进农业保险的发展。2007年4月,中央财政10亿元资金正式注入被列为首批中央财政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试点省份,这六个省份是内蒙古、吉林、江苏、湖南、新疆、四川;保险对象为五大种植品种,即棉花、玉米、水稻、大豆、小麦;保险责任包括暴雨、洪水、内涝、风灾、雹灾、旱灾和冰冻;所遵循的原则是低保障、广覆盖;保险金额中央财政承当25,省级财政承当2
5、5,其余部分由农户承当,或者由农户和龙头企业,省、市、县级财政部门共同承当,详细比例由试点省份自主决定。保额原则上为农作物生长期内所发生的直接物化成本,包括种子成本、化肥成本、农药成本、灌溉成本、机耕成本和地膜成本。各试点省份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适当扩大试点农作物的品种、保险责任的范围,提高保障水平以及保费比例。(二)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特征从1991年以来的十几年间来看,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特点包括:1、农业保险费收入低,增长经过有所反复从发展经过来看,2006年我国农业保险发展迅速,农业保险费收入到达历史最好的8.5亿元,但仅占总保费收入0.15,假如按全国2.2亿农户分摊,平均每个农户农业保
6、险费3.86元。1990年以来,农业保险的增长经过有所反复,这一发展经过基本与政府对农业保险的政策变化相一致。2、投保金额少,受灾面积大2006年我国每公顷农业保险金额到达了历史最高的20.69元,而受灾面积却高达4,109万公顷,如此少的保险金额对于补偿或减轻农业所遭受的风险损失作用甚微。自1990年到2006年来看,大部分年份的单位保险金额在10元左右,最少的只要5元;而由于我国独特的气候条件和地质条件,使每年的受灾面积占农田面积的比例非常高。3、农业保险的赔付率高农作物的生命性、周期性、连续性等特征使农业生产本身表现出极高的“弱质性,因而,农业除了面对自然风险之外,还同时面临诸如市场风险
7、、技术风险、地区风险和人为风险等等,这样的高风险使得农业保险的赔付率与给付极高。从1990到2006年来看,平均的赔付与给付率高达84.71,其中超过100的有4年,最高的1991年高达119.10可见,经营农业保险的公司无钱可赚,假如再加上一定比例的管理费用,其亏损情况不难想象。4、农业保险占保险业的比例低我国农业保险的主要承保单位,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后简称人保,鉴于人保的完全商业化运作,农业保险的赔付率较高,我国的农业保险市场就开场萎缩,从1991年到2006年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农业保险收入占整个保费收入中的比重非常少。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可见我国农业保险的整体规模较小,
8、发展水平较低,对农业的保障程度较差。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就要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完善的供需平衡机制,促进农业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二、我国农业保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我国农险业发展滞后,有保险业本身发展不成熟的因素,也有地方政府和农民保险意识冷淡的因素。(一)投保人方面1、农民参保意识淡薄农民缺乏保险意识是保险业在农村发展不起来的一大症结所在。农村经济发展和文化教育落后、保险宣传力度不够使绝大多数农民缺乏保险相关知识,甚至根本就不懂保险是怎么回事,对保险公司、险种、保险条款等的不了解,导致对保险的抵触,更不用讲主动购买了。多数农民以为保险“意义不大、“不值得,而且索赔困难,假如出现状况向保险
9、公司索赔时,手续极其繁琐,而且很多时候保险公司不肯赔付;再加上有些保险营销人员忽视职业道德,刻意夸张产品的功能,掩饰保险条款中的免赔责任,严重影响了农民对保险公司的信任。所有的这些原因导致农业投保率低。2、农民收入水平低近年来,农民的人均收入的年增长率大约在9左右,城乡收入的差距在不断加大,2007年农民人均收入4,140元,城镇居民为13,786元。农民必须用这些收入去交纳各种费用、购买生活必需品,奉养老人、为子女提供教育费用等,大部分农户所剩的收入已是非常有限:而且由于我国的农民没有养老、医疗等方面的保障,另外还要考虑一些其他突发事件,他们还要留有一部分收入来知足预防需求。而我国按农业受灾
10、损失率制定的农业保险费率也通常较高,因而,在较低的收入水平下,在让农民拿出高达10的收入去购买保险,这显然是农民难以接受的。3、农业的小规模分散经营形式农业生产经营过于分散使得农业保险难以推广,也在客观上弱化了农业保险的经济保障功能。(二)保险人方面目前,农业保险在我国基本上是根据商业保险形式经营的,未享受政策性补贴,商业保险公司无力也不愿意承当风险较大的农业保险责任。业内人士以为,单纯依靠商业保险公司来经营农业保险是很难获得成功的,由于洪水、旱灾、禽流感等重大灾祸和重大疫情往往波及一省或数省乃至全国,其补偿额是商业保险公司难以承受的,所以很多保险公司都不愿涉足农业保险。当然农业保险也有很多条
11、件局限了其本身的发展。1、我国农业保险的赔付率高农业生产的高风险性特点导致农业保险本身难以产生经济效益,农业保险的低收益局面无法维持商业保险对农业保险的供应,进而面临两难的窘境。相对于第二、三产业来讲,农业生产周期较长,受自然制约较多,尤其是我国自然灾祸频繁。1982-2004年,全国的农业保险保费收入共计80.98亿元,赔款支出共计70.65亿元,平均赔付率达87.24,大大高于一般财产赔付率53.15的平均水平,也超出了保险界公认的70的盈亏平衡点,假如再加上接近保费收入的20的经营费用和其他费用,农业保险的平均综合赔付率超过120。这都使我国农业保险的赔付率居高不下,进而与一般商业保险的
12、经营目的严重背离。2、农业保险的宣传力度不够农业保险的推行力度不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保险公司缺乏对保险的宣传,或者是宣传不够,不能彻底的打消农民对农业保险的顾虑,保险公司作为农业经纪人,应切实为农民着想,从农民的思维、利益角度,去制定一系列的农业保险法规。当然可以以通过如宣传册、农业保险普及员等等加大农业保险的宣传。3、缺乏从事农业保险的专业人才农业保险种类多、情况复杂,使经营农业保险存在着特殊的技术障碍;我国农村经营方式分散,导致难以对保险对象的资料进行充分收集,保险公司也就无法正确评估风险和厘定准确的保险费率。我国保险公司缺少能对气象和自然病虫害进行中期预警的专业人才,也导致农业保险风险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业保险发展问题-精品文档 2 农业 保险 发展 问题 精品 文档
限制150内